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术后按镇痛方法不同均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E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I组)。E组硬膜外输注含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4μg/ml和咪唑安定0.05mg/ml的混合液;I组静脉输注含芬太尼20μg/ml、咪唑安定0.1mg/ml和托烷司琼0.04mg/ml混合液。分别于麻醉前(T1)、术后2h(T2)、术后1d(T3)、3d(T4)、5d(T5)、7d(T6)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10和NK细胞及血常规。采用VAS评估镇痛效果,用Ramsay方法评估镇静程度。结果两组VAS评分、恶心呕吐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组相比,E组Ramsay镇静评分、TNF-α和IL-5降低(P<0.05),IL-2、IFN-γ和NK细胞活性升高(P<0.05)。结论与PCIA相比,PCEA能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NK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配方行切口局麻浸润对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术毕前对切口行局部浸润。记录患者术后4、8、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芬太尼的消耗总量。抽取麻醉前、术毕、术后24 h血样检测TNF-α、IL-6、IL-10浓度。结果:D组术后8 h、12 h和24 h VAS评分分别为16.83±6.76、19.33±6.34和19.00±7.75,R组为19.83±7.91、25.33±5.35和26.33±5.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D组与R组分别有15.38%和22.22%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11.53%和18.52%的患者发生嗜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术后12 h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分别为(21.25±3.13)μg、(46.00±8.01)μg,而R组分别为(26.35±5.31)μg、(56.15±10.01)μ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术后24 h时血TNF-α浓度(35.09±9.09)pg/m L明显低于R组(42.13±12.69)pg/m L(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相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进行切口局部浸润,明显延长切口浸润的作用时间,减少全身阿片药物的应用,同时有效改善和维持术后血清中TNF-α、IL-6、IL-10细胞介质引起炎性反应和抗炎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术后不同自控镇痛(PCA)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PCA减轻应激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即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芬太尼和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组(I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方法均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行PCA.检测三组患者术后即刻、6、24和48 h血清中肿痛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4和IL-10浓度.结果 E组和I组TNF-α、IL-8、IL-4、IL-10浓度在术后6、24和48 h时明显低于C组,E组术后6 h和24 h时明显低于I组(P<0.05).I组和C组术后6 h和24 h的rNF-α和IL-8浓度明显高于术后即刻,三组术后6 h和24 h的IL-4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术后即刻(P<0.05).结论 术后PCA可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对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疼痛、炎性反应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8-2018-08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VAS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并发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角色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VAS评分、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以及IL-8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单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1~71岁,体重50~77kg,随机均分两组:PCIA组和患者自控股神经镇痛组(PCNA组)。PCIA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和48h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IL-6及IL-10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评分。记录尿潴留、低氧血症(SpO290%)、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追加哌替啶例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PCNA组术后6、12hIL-6和术后6、12、24h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6h时PCIA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VAS评分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恶心、嗜睡、追加哌替啶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减轻TKA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VCAM~1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arecoxib group,P组)和生理盐水组(control group,C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4小时(T2)、术后12小时(T3)、术后24小时(T4)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于出室即刻、术后2、4、8、12小时记录患者VAS评分及术后12小时内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t=0.296、1.050、0.944、1.140、0.987,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VCAM-1、IL-6、IL-10、TNF-α未见统计学差异(t=0.234、0.799、0.742、1.117、1.834、1.558、1.895、1.749,P0.05)。T1-T3时点P组患者VCAM-1、IL-6、TNF-α显著低于C组(2.384、2.063、2.287、8.999、7.273、9.215、15.01、15.43、11.14,P0.05),但上述各时点P组患者IL-10显著高于C组(9.670、12.69、9.828,P0.05)。P组患者术后12小时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60、3.051,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够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并抑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VCAM-1、IL-6、TNF-α的表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疼痛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所行妇科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 组,n =40)和舒芬太尼组(S 组,n =40)。DF 组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0.3 mg/kg +氟比洛芬酯2 mg/kg 稀释至100 ml,S 组用生理盐水将舒芬太尼2μg/kg 稀释至100 ml,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记录术后6 h、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Ramsay 镇静评分、PCIA 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各时点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 S 组比较,DF 组术后6、12 h Ramsay 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两组患者术后 VAS、BCS评分和 PCIA 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T1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 IL-6、IL-10、TNF-α浓度显著升高(P <0.05);与 S 组比较,DF 组术后不同时点的 IL-6、TNF-α浓度显著降低;而 IL-10浓度显著升高(P <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腔镜手术患者 PCIA,可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探讨其对术中镇痛及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不同分组,各组58例,实施SAPB的为S组,实施TPVB为T组,对两组镇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4 h、8 h、48 h各时段VA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S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较对照度低(P<0.05);两组麻醉诱导前IL-6、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4 h、48 h时IL-6、IL-10水平先升高之后逐渐降低,S组术后24 h、48 h的IL-6水平低于T组、IL-10水平高于T组(P<0.05);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较T组短(P<0.05);S组首次按压PCIA时间较T组短、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较T组少(P<0.05)。结论SAPB、T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均可获得较好镇痛效果,均能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但SAP...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及皮质醇的变化,比较麻醉前应用单剂量氢化泼尼松与地塞米松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肺叶部分切除术的45例患者,分为氢化泼尼松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与生理盐水组(C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麻醉开始前(T_0)、术中1 h(T_1)、手术结束时(T_2)、术后第1天上午8点(T_3)、术后第2天上午8点(T_4)外周血细胞因子与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时,C组患者血浆TNF-α、IL-2、IL-6、皮质醇水平高于T_0(P<0.05);T_2~T_3时,A组血浆TNF-α、IL-2、IL-6、皮质醇水平均低于C组(P<0.05);T_3~T_4时,B组TNF-α、IL-2、皮质醇水平低于C组(P<0.05);T_2时,C组患者IL-10水平达峰值(P<0.05),A组水平明显高于T_0(P<0.01),B组则在T_4时明显高于T_0(P<0.01),并且高于C组(P<0.05)。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可导致机体应激,引起大量炎症因子、皮质醇释放;麻醉诱导前应用单剂量氢化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并对术后恢复无不良影响。等效单剂量的氢化泼尼松较地塞米松起效更快,术中抗炎作用更强;地塞米松术后抗炎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疼痛VAS评分≤2分时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岁,BMI 18.5~25.0kg/m2,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2分,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各30例,采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度评分(BCS)量表评估术后12、24h患者的镇静及舒适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2h检测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含量。结果术后12、24hPCEA组的BCS评分分别为(3.37±0.67)和(3.73±0.45)分,明显高于PCIA组的(2.73±1.14)和(3.03±0.85)分(P<0.05);RSS评分分别为(2.17±0.53)和(2.03±0.18)分,明显低于PCIA组的(2.70±1.02)和2.40±0.81)分(P<0.05)。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CEA组(P<0.05)。术后12h,PCEA组血清TNF-α与IL-6含量明显低于PCIA组(P<0.05)。PCEA组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下肢乏力或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在疼痛VAS评分≤2分时,PCEA可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及镇静效果,但增加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Geng ZL  Wu JW  Ma HL  Cao H  Wang HW  Wu F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3):1009-1012
目的 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组),每组6只.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及IL-10的含量;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蛋白含量,计算肺通透性指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L组W/D、肺通透性指数、MPO活性、MDA和TNF-α、IL-6、IL-8的含量均降低(P<0.05),SOD活性(P<0.05)和IL-10含量升高(P<0.01).C、L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榆查结果发现L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 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肺组织中氧自由基产生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释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合成,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体外循环(CPB)期间观察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及氧合血内加入L-精氨酸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45例择期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纳入临床对照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体外循环;灌注组,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加药组,肺动脉持续灌注含L-精氨酸(200 mg/kg)的氧合血;每组各15例.3组病人均采用常规CPB,灌注组和加药组从肺动脉根部持续灌注氧合血至CPB开放主动脉结束.分别在麻醉后、开放主动脉1 h,回ICU 0、6、12、24 h取桡动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征得病人本人及家属同意,于CPB前及停机后30min取1.0 cm×1.0cm×1.0cm右下肺组织.光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45例术中及术后经过顺利,均痊愈出院.开放主动脉后,加药组和灌注组血浆中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药组优于灌注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加药组优于灌注组.对照组光镜下见肺泡间质水肿,肺泡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细胞核碎裂;灌注组肺泡毛细血管轻度充血,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加药组基本保持了正常的肺组织结构.结论 CPB期间持续肺动脉灌注氧合血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对肺组织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M组术后使用吗啡自控静脉内镇痛(PCIA)泵(负荷剂量0.03mg/kg,1mg/次,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为0);F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采用吗啡PCIA泵,设置同M组;P组,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采用吗啡PCIA泵,设置同M组。观察6、12、24、36、48h各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48h吗啡总用量,并采集麻醉诱导前和切皮后6、12、24h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术后6h,P组VAS明显低于M组。术后12h,P组及F组VAS均明显低于M组。此外,M组术后48h吗啡总用量明显多于P组及F组。三组患者术前IL-6、IL-10几乎不可测列,切皮后6h,三组血浆IL-10均达峰值,但M组明显低于P组及F组。切皮后12h三组IL-6达峰值,其中M组明显高于P组及F组,24hM组仍明显高于P组。结论术前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更好的控制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术后的重度疼痛,并明显减少吗啡用量,此外还能明显减少术后炎症细胞因子IL-6生成,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130名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65例,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晚;对照组:65例,口服同剂量安慰剂。记录患者术前临床基线情况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24小时尿量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和术后10天左室射血分数等;在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间点抽血测定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结果〓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辅助呼吸时间(9.92±3.42 h VS 11.69±4.79 h,P=0.03)和改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58.91%±8.48% VS 55.50%±7.04%,P=0.024),但对于术后24 h尿量、引流量和ICU停留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辛伐他汀相对于对照组可降低血浆cTnT、CKMB、TNF-α、IL-6、IL-8、CRP、BUN和Cr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手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并减轻心脏、肾脏等器官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骨科创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合并SIRS、麻醉前创伤评分≤13分、手术时间4h以内、估计累计出血量≥1000ml的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全麻诱导方式相同,对照组给予依托咪酯0.2~0.3mg/kg静脉注射,异丙酚组给予异丙酚1.O~2.0mg/kg静脉注射,并术中维持,其余处理方法相同。分别于全麻诱导前、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d和7d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各组于麻醉后5min与诱导前比较亦无明显变化;术毕及术后1d两组炎性细胞因子均升高,但异丙酚组升高幅度较小,相同时间点两组间IL-6、IL-8、TNF—α差异有显著性(Pd0.05);术后7d两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异丙酚对SIR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具有抑制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机体过度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布托啡诺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12、24、36h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P组)和生理盐水5ml(C组)。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浓度。结果术后12~48h,P组血浆PGE2、TNF-α、IL-6及肾素、ANG-Ⅱ、ALD、Cor浓度无明显变化,但在术后12、24h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布托啡诺镇痛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组(POES组).I/R组和POES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穿线.POES组在心肌缺血15 min时对右侧迷走神经干实施电刺激30 min,电刺激参数:波宽2ms,频率10 Hz,电流强度随大鼠HR进行调整,以保持HR较刺激前降低10%.于缺血前(基础状态)、缺血1、10 min和再灌注30、60、120 min时记录HR和MAP,计算HR和MAP的乘积(RPP).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于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颈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CK-MB、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IL-1、IL-6和IL-10的浓度;颈动脉采血后,采用伊文蓝和TT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缺血10 min和再灌注30 min时HR增快,缺血1min时MAP和RPP降低,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升高;POES组缺血10 min时HR增快,血清TNF-α浓度降低,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ICAM-1和IL-10的浓度、缺血区心肌组织ICAM-1、IL-1、IL-6和IL- 10的含量、非缺血区心肌组织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OES组HR、MAP和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含量降低,IL- 10含量升高(P<0.05).结论 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炎症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56例)、阻滞组(56例)和联合组(56例)。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术毕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持续用药48 h。阻滞组术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留置导管与自控镇痛泵连接(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持续用药48 h。联合组患者接受髂筋膜间隙阻滞方法同阻滞组,术毕行PCIA,方法同氟比洛芬酯组。评价指标包括:术后6 h(T 1)、12 h(T 2)、24 h(T 3)、48 h(T 4)和72 h(T 5)时患者静息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T 3、T 4和T 5时活动状态的VAS评分。T 4和T 5时患者肌力评级及睡眠质量评分。术前(T 0)、T 3、T 4和T 5时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T 2、T 3、T 4和T 5时静息状态VAS评分及T 4和T 5时活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阻滞组和氟比洛芬酯组,且阻滞组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均<0.05)。联合组患者T 3、T 4和T 5时血浆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阻滞组和氟比洛芬酯组,且阻滞组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均<0.05)。联合组和阻滞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和排尿困难发生率均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降低患者术后VAS评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2B腺苷受体(A2BAR)在6%羟乙基淀粉(HES)130/0.4降低脓毒症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低剂量HES组(H1组)、中剂量HES组(H2组)和高剂量HES组(H3组).CLP组、H1组、H2组和H3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S组仅开腹后缝合.盲肠结扎穿孔术后4 h时,H1组、H2组及H3组分别经2 h输注6%HES 130/0.4 7.5、15.0、30.0 ml/kg,CLP组给予生理盐水30 ml/kg.CLP后6 h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肺毛细血管通透性、A2BAR表达、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A2BAR表达上调,CLP组肺组织cAMP、IL-6和TNF-α含量升高,H1组、H2组和H3组肺组织cAMP、PKA、IL-6、IL-10和TNF-α含量升高(P<0.05或0.01);与CLP组比较,H1组、H2组和H3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均降低,A2BAR表达均上调,肺组织cAMP、PKA和IL-10含量升高,而肺组织IL-6和TNF-α含量降低(P<0.05或0.01);6%HES 130/0.4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上调A2BAR表达的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5或0.01);6%HES 130/0.4 15.0ml/kg升高肺组织cAMP和PKA含量及抑制炎性反应的效应最明显(P<0.05或0.01).结论 6%HES 130/0.4可上调脓毒症大鼠肺组织A2BAR表达,从而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