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颈前路减压治疗颈脊髓损伤李晓林,张长明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手术适应症,手术途径选择,颈椎过伸性损伤伴中央管综合征的手术指征和颈脊髓完全损伤前路减压的临床意义等问题上,各家仍有不...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人抱怨自己年纪轻轻颈纹就已经非常明显,呈现出松弛、暗沉、纹路,跟经过精心保养的面部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大家对颈部保养意识的提高,想通过医美方法解决颈纹的求美者日益增多,那么哪些医美方法可以祛除颈纹呢?为什么颈部特别容易产生皱纹?如果能很明确的看到颈部上有纹路,颈部表面皮肤失去弹性,有松弛的现象,就说明已经形成了颈纹。一般来说,皱纹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表皮细胞衰老,变得没有活力,细胞代谢  相似文献   

3.
颈肌与颈型颈椎病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密切相关。由于颈肌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物力学特性所决定,颈肌容易发生退变及劳损。颈肌退变及劳损后因肌肉张力的不平衡可引起颈椎动静力平衡失调,进而导致颈椎骨关节系统发生病变。结合颈型椎病的临床特点,颈肌退变及劳损可能是引起颈型颈椎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减压治疗外伤性颈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前路减压治疗外伤性颈髓损伤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050051)张英泽,潘进社,彭阿钦,吴希瑞,赵昌平,张煜,李衡,吴春生,刘彦辉,仝吉庆自1992年3月~1996年8月,我院应用颈前路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与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髓损伤38例,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组报导了从1985年2月至1990年2月,3984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中有493例是由于上颈段病损引起的,占11.62%。作者特别提出上颈段病损尤其是畸形对高空作业者和飞行员在高空时,如发生眩晕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强调应重视防治。 463例中分有九类不同的上颈段病损,其中先天畸形为多数、先天畸形中又以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最多。并例举本组各类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片及辅助检查等诊断方法和冶疗,探讨了引起眩晕等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病理刺激,影响了推动脉血流和供血。是上颈段畸形或解剖变异、炎症,通过交感神经反射或机械性压迫使椎动脉产生动力性或机械性供血不足造成的。从本组病例观察,以动力性为多,也是症状复杂、诊断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颈胸前筋膜皮瓣修复颈前瘢痕挛缩李谆查元坤高岚张耀坤周黎安杨华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严重影响功能和外形。多数学者主张首选皮瓣修复。自1991年始,我们应用颈胸前筋膜皮瓣修复15例,均获成功。手术方法取平卧位,首先将颈部瘢痕彻底松解,恢复颏颈角。根据创...  相似文献   

7.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C3、4例,C4、5,2例,C5、68例,C4、61例,C3-61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2例,共置换16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最长28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和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6.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具有确切的稳定性和相应的活动度,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选择方式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胸交界处病变的颈前路治疗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自1997年8月~2008年11月期间22例颈胸交界处病变的患者,采用经颈前路不劈开胸骨的手术路径,暴露病变的颈胸椎交界处(C6-T5),对病变进行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22例病人,其中椎体结核5例,椎管狭窄8例,椎体发育不良1例,肿瘤5例,创伤3例,年龄在13~74岁,平均32.3岁.术前通过X线和MRI进行评估,所有入选的病例其胸骨切迹水平所对的椎体位于病椎以远.[结果]全部患者安全完成手术,病灶清除和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或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11例多节段病变(大于3个节段)或者有后凸的病人需要行前后路联合的内固定治疗.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74个月,平均28.5个月,除2例肿瘤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胸交界处病变,术前进行仔细评估胸骨切迹所对椎体,如果位于病椎以远,采用颈前路延长切口,能够获得良好的显露,能够进行良好的减压和固定.对于多节段的病例或者有后凸的病例行后路的固定稳定脊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常以颈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较多见,充分地认识此病对避免手术不彻底及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回顾本院1998~2004年间颈、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25例,在对这些患者的回顾及随访中我们对颈、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有了更深入地认识。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其中单纯行腰椎管手术减压16例,颈椎管手术减压6例,颈、腰椎均手术减压患者3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82岁,平均65岁,单纯一个部位手术减压效果差行二次手术3例。1.2治疗方法本组中颈椎间盘单纯突出患者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植骨,腰椎间…  相似文献   

10.
颈肱皮瓣修复颈颌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及下颌部瘢痕挛缩畸形严重影响功能和外观。1992年9月起,我们对肩部及上臂未烧伤或浅度烧伤病人,应用颈肱皮瓣修复颈颌部瘢痕4例,效果满意。1 手术方法根据颈部及下颌部切除瘢痕后创面大小,在肩及上臂外侧面设计皮瓣,以锁骨上窝至肩峰为轴线,向下可延伸到上臂外侧中线。皮瓣前缘与轴线平行位于锁骨中点下方1~2cm,后缘位于肩背部,宽度设计以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为宜,长度可达上臂中上段。长宽比最大为4∶1,蒂部位于锁骨上窝。沿皮瓣前、后、外侧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深筋膜,保持深筋膜完整在深筋膜下向上分离皮瓣,蒂部可适当多保…  相似文献   

11.
1897年Fuller首先报导膀胱颈硬化症,称为“慢性膀胱颈挛缩”,指出本病慢性尿潴留时切开僵硬的膀胱颈有良好的疗效。Motz和Arrese根据病理解剖研究把本病称为“膀胱前列腺症”。1905年Chetwood报导了36例,称为“膀胱前列腺症”,指出本病无前列腺增生,是慢性炎症导致膀胱颈纤维化并引起膀胱颈挛缩。1907年发表了论文“尿潴留中复杂而少见的问题”,支持Chetwood氏的观点。Caulk首次报导女性膀胱颈硬化症。Ju-  相似文献   

12.
颈腰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腰综合征是指基于发育性椎管狭窄及脊椎退行性变所发生的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与腰椎病(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的合并存在,最早由Hult〔1〕于1954年报道并命名为“颈腰椎综合征”。Teng〔2〕1964年报道了12例。国内赵定麟〔3...  相似文献   

13.
修炼美颈     
“5分钟办公室健身操”开课了!这是BEAUTY针对办公室人群所特别开设的课程,专业健身教练请自示范,只要短短5分钟时间就能给你的身体带来不小的变化和帮助。跟着健身教练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14.
吴××,男,51岁,办事员,住院号:81865 两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已4个月。 慢性腰部疼痛已10余年。近几个月来加  相似文献   

15.
颈胸前筋膜皮瓣修复颈前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严重影响功能和外形,多数学者主张首选皮瓣修复。自1991年始,我们应用颈胸前筋膜皮瓣修复15例,均获成功。手术方法取平卧位,首先将颈部瘢痕彻底松解,恢复颏颈角,根据创面大小,在一侧设计皮瓣,其内侧界为胸骨正中线,下界可达乳头下3~5cm,外侧界为乳头内侧  相似文献   

17.
颈腰椎间盘病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颈腰椎间盘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近4 年中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椎管狭窄和颈椎病并施行手术的19 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颈椎 M R I和腰椎 C T 检查, 是防范混淆和误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膀胱颈挛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前列腺纤维化所致膀胱颈挛缩7例,指出前列腺纤维化在组织病理学上属慢性纤维化;炎症所致前列腺纤维性变延及膀胱颈部,则形成膀胱颈挛缩,其与前列腺增生症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本病发病年龄较轻,有慢性炎症或长期服用雌激素史,前列腺不增大等,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行膀胱尿道镜检查或尿路造影可资鉴别;治疗主要为切断或切除其缩窄环,如有合并症,应同时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及枕颈角(occipital-C_2angle,O-C_2角)指导后路枕颈融合术中枕颈固定角度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联合应用POCA及O-C_2角指导后路枕颈融合术中枕颈固定角度调整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20~63岁,平均44.4岁。诊断为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20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3.2±2.0)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3±0.9)分。术中首先通过POCA指导钉棒系统预弯,使12例术前POCA为非正常值患者的POCA恢复到正常值范围;然后术中透视确认上述患者O-C_2角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中4例为非正常值,2例需要术中调整);调整后POCA及O-C_2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JOA及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缓解程度;影像学观察评价植骨融合情况,术后POCA和O-C_2角及下颈椎曲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个月。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再手术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为(2.9±0.8)分和(15.4±0.9)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5.870,P=0.000;t=6.587,P=0.000)。影像学检查示22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未见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枕颈部稳定性良好。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POCA和O-C_2角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间下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枕颈融合术中联合应用POCA及O-C_2角选择合理的枕颈固定角度可确保更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4岁,头晕6个月入院.TCD示左大脑中动脉流速(MCAFV)66 cm/s,左大脑前动脉流速(ACAFV)176 cm/s,右MCAFV 163 cm/s,右ACAFV 160 cm/s.DSA显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达95%,右内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约50%,右MCA及分支显影良好.全麻下行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TCD经颞窗监测左MCAFV:颈动脉试阻断前左MCAFV 40 cm/s;单纯试阻断颈内动脉(ICA)时左MCAFV 40 cm/s;试阻断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MCAFV降低至15 cm/s;单纯试阻断颈外动脉(ECA),MCAFV也降低至15 cm/s.采取左颈总动脉至颈外动脉转流MCAFV上升为25 cm/s.术中行颈内和颈外动脉起始段内膜切除.术后语言及肢体活动同术前.术后1周TCD检查见左MCAFV上升至134 cm/s.随访1年头晕症状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