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达VEGF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144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假手术组(A组)仅手术暴露脊髓。模型对照组(B组)、rAAV-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FP)组(C组)、rAAV-hVEGF165-GFP组(D组)制备创伤性SCI大鼠模型,术后即刻分别予以20μL生理盐水、rAAV-GFP病毒、rAAV-hVEGF165-GFP病毒脊髓注射治疗。术后3、7 d采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术后7 d通过脊髓组织尼氏小体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脊髓组织神经元透射电镜检测及TUNEL凋亡细胞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术后1、3、5、7 d ELISA法检测VEGF165蛋白表达。结果 BBB评分显示术后3、7 d D组神经功能较B、C组显著改善(P<0.05)。尼氏小体染色显示术后7 d D组脊髓组织结构破坏明显轻于B、C组(P<0.05)。ELISA检测显示D组VEGF165蛋白表达呈低剂量缓释表达,术后3、5、7 d,D组VEGF165蛋白表达均高于其他3组(P<0.05)。透射电镜检测及TUNEL凋亡细胞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 d D组脊髓神经元凋亡较B、C组显著减少,凋亡率显著低于B、C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7 d D组脊髓组织AQP-4蛋白表达明显较B、C组减少(P<0.05)。结论表达VEGF的rAAV通过抗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脊髓水肿对大鼠创伤性SCI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8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组(脊髓压迫组),每组40只。大鼠麻醉后充分显露C5和C6椎板,切除C5左侧半椎板,显露硬脊膜,脊髓压迫组在C6椎板和硬脊膜之间置入吸水后可膨胀聚氨酯薄板(1×3×1mm);假手术组只显露硬脊膜不置入压迫物。两组分别通过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检测评估脊髓功能;于造模后7d、28d、42d和70d时处死大鼠取颈脊髓组织进行HIF-1α及MMP-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IO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差异,分析HIF-1α、MMP-2与脊髓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7d时,两组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SEP潜伏期显著性延长,波幅显著性降低;HIF-1α显著性降低,MMP-2显著性升高。28d时脊髓压迫组BBB评分显著性低于假手术组,SEP潜伏期与7d比较显著性延长(P0.05)、波幅显著性降低(P0.05),HIF-1α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而MMP-2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42d时,脊髓压迫组BBB评分、SEP潜伏期和波幅与28d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IF-1α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而MMP-2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70d时脊髓压迫组神经功能较28d时显著性改善,BBB评分显著性增高(P0.05),SEP潜伏期显著性缩短(P0.05)、波幅显著性升高(P0.05);HIF-1α表达较前显著性降低,而MMP-2表达升高,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表达量与BBB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458,P0.05),MMP-2表达量与BBB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903,P0.05)。结论: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能力,HIF-1α、MMP-2表达变化与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后神经功能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MR-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R-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经MRI常规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压迫症的患者50例,其中急性颈脊髓压迫患者15例(A组),均为外伤患者,在伤后72h内接受MRI检查;慢性颈脊髓压迫23例(B组),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慢性合并急性颈脊髓压迫12例(C组),均有超过6个月的脊髓型颈椎病病史,且本次MRI检查前72h内受到颈部外伤累及颈髓。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D组),MRI常规检查颈脊髓未见异常。4组均行MR-DTI检查,测量A、B、C组患者颈脊髓受压处及D组C5/6椎间盘平面脊髓的ADC和FA,并行组间比较。结果:A、B、C、D组的ADC分别为(0.712±0.241)×10-3mm2/s、(1.012±0.256)×10-3mm2/s、(0.812±0.125)×10-3mm2/s、(0.823±0.106)×10-3mm2/s,FA分别为0.401±0.098、0.472±0.095、0.496±0.172、0.541±0.158。A组ADC和FA与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B组FA与D组比较明显降低、ADC明显增高(P<0.05);C组ADC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A值低于D组(P<0.05)。A组ADC及FA均低于B、C组(P<0.05);B组ADC高于C组,FA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R-DTI的ADC及FA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后早期减压对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早期减压对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以探讨诱发电位在判断手术时机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4组。A组为对照组,不造成脊髓损伤。B、C、D组为脊髓损伤组。对每组动物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SEP、MEP。分析波形的潜伏期、峰问波幅。用后肢的Tarlov分级法作伤后运动功能评分。取脊髓标本,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随着脊髓压迫时间的延长,SEP、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波幅变化较潜伏期更为敏感。在恢复过程中,脊髓受压时间越短,诱发电位恢复越早。潜伏期恢复早于波幅,而且SEP恢复早于MEP,MEP的恢复早于功能评分。[结论]SEP与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能较早反映脊髓损伤程度,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BMSCs归巢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估G-CSF动员B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术前12 h于鼠尾静脉注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标记的BMSCs(GFP-BMSCs),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G-CSF组(B组)、脊髓损伤组(C组)、脊髓损伤+G-CSF组(D组),每组6只。C、D组采用T10水平脊髓半切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A、B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术后1 h B、D组分别注射G-CSF(10μg/kg·d),连续注射3 d;A、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7、14、21、28 d采用BBB评分行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评估,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表达。术后28 d处死大鼠取脊髓样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因子SDF-1、BDNF、VEGF和TNF-α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P-BMSCs阳性细胞及双染荧光黄色的GFP/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阳性神经元细胞和GFP/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数;并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术后各时间点A、B组BBB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1 d,C、D组BBB评分降至最低,后逐渐上升。除术后1 d外,其余各时间点D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3、7、14、21、28 d,C、D组TNF-α和SDF-1含量均明显高于A、B组(P0.05);但D组各时间点TNF-α含量显著低于C组,SDF-1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术后各时间点C、D组SDF-1、BDNF、VEGF和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A、B组(P0.05);D组SDF-1、BDNF、VEGF表达显著高于C组,TNF-α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C、D组GFP-BMSCs、GFP/NeuN、GFP/GFAP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A、B组,D组显著多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示,C、D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低于A、B组,D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F可以动员BMSCs归巢至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并参与修复,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NF-α减少细胞凋亡,上调SDF-1、BDNF、VEGF促进BMSCs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痉、痿证方对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损伤局部VEG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后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探讨痉、痿证方 对大鼠脊髓持续性慢性损伤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椎前路螺钉压迫颈脊髓,螺钉持续留 置压迫30天以产生慢性损伤,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局部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 术组相比,轻、重压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干预后,各组表达进一步增高,治疗组与 模型组以及治疗组之间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髓慢性损伤能够刺激VEGF表 达增高,痉、痿证方能进一步增强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急性大鼠脊髓腹侧压迫伤的模型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急性压迫型大鼠前脊髓综合征模型.方法 将Wistar大鼠放置腹侧致伤钩对其腹侧脊髓形成压迫,造成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模型,并进行行为学及神经电生理评价.结果 造模后各实验组斜板角度分别为A组(52.89±7.31);B组(47.08±7.27);C组(41.32±7.85);BBB评分分别为A组(8.47±4.14);B组(3.48±3.17);C组(0.83±3.06);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P<0.01),轻、中、重度损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8周后各实验组MEP的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损伤组MEP的潜伏期为(5.74±0.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脊髓损伤综合征模型出现明显的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改变,而且可以制备出不同程度前脊髓损伤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脊柱外科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21例:A组、B组、C组肌松维持时罗库溴铵泵注剂量分别为6、9、12 μg·kg-1·min-1。记录获得基础电位时(T1)、椎弓根螺钉置入前1 min(T2)、椎管减压前1 min(T3)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波幅,以及术中意外体动、自主呼吸恢复及舌咬伤等情况。
结果 A组、B组和C组SEP波幅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右上肢T2时MEP波幅与T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右上肢及右下肢T3时MEP波幅与T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C组双上肢T2时MEP波幅与T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双上肢及右下肢T3时MEP波幅与T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与B组比较,C组左上肢T3时MEP波幅与T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A组有5例(24%)在术中出现意外体动,B组、C组无一例意外体动(P<0.05)。A组有1例(5%)出现舌咬伤,B组、C组无一例舌咬伤。三组均未出现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
结论 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罗库溴铵最佳维持剂量为9 μg·kg-1·min-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慢性压迫及减压后神经病理学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方法选用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轻、中、重压迫组和减压组.应用磁刺激MEP各组行30 min、6 h和1、2、4周动态观察.用HE染色观察脊髓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轻度压迫组MEP潜伏期在损伤后30 min及6 h比术前分别延长0.29倍和0.32倍,至4周恢复,与术前相比,伤后30 min和6 h中度压迫组MEP潜伏期延长0.83倍和0.88倍,重度组延长1.14倍和1.22倍,减压后MEP潜伏期分别缩短了0.21倍和0.23倍.结论轻和中度压迫组的病变是可逆的,而重度压迫导致神经细胞和运动功能的不可逆改变.MEP能反映脊髓受损程度,可作为评价减压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脊髓减压联合电针对急性上颈段重度脊髓压迫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B,实验组C、D、E),每组6只,采用经寰枕间隙置入球囊导管加压造成脊髓压迫损伤的方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A组无任何干预,空白对照,B组置入球囊导管后不加压,做假手术对照,C、D、E组加压48 h后松球囊脊髓减压,C组取百会、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频率2 Hz,治疗时间15 min,持续治疗14 d,D组于大鼠尾静脉注射甲强龙进行甲强龙冲击治疗,E组不再行任何治疗干预。14 d后5组大鼠全部行腹主动脉取血和脊髓损伤组织取材,采用BBB评分法对5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ELISA法检测损伤组织及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activating factor,PAF)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组织中Caspase-9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对照组A、B在实验组压迫后1、48 h,实验组治疗后24 h,3、7、14 d等6个时间点上均为(21.000±0.000)分,实验组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C、D组评分显著高于E组(P0.05),C、D组评分相近(P0.05)。ELISA法测PAF结果显示:A、B、D、E组血清中PAF浓度相近(P0.05),C组血清中PAF浓度较其余4组低(P0.05),A、B组组织中PAF浓度结果相近(P0.05),C组组织中PAF浓度较A、B组高(P0.05),D组组织中PAF浓度较A、B、C组高(P0.05),E组组织中PAF浓度较其余4组高(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A、B组Caspase-9的表达量相近(P0.05),C组表达较A、B组高(P0.05),D组表达量较A、B、C组高(P0.05),E组表达较A、B、C、D组高(P0.05)。结论:脊髓减压联合电针治疗急性上颈段重度脊髓压迫损伤较脊髓减压联合甲强龙和单纯脊髓减压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损伤组织中PAF的含量与下调其Caspase-9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减压脊髓神经恢复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对慢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模型,然后行手术减压。经观察行为评分(BBB),常规病理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脊髓损伤后ChAT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减少,BDNF和TrkB表达增加,BBB下降;减压后,ChAT阳性细胞数增多,BDNF和TrkB表达恢复,BBB改善,减压组与压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减压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其促进了慢性压迫性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合成ChAT和运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且减压可加速BDNF和TrkB的转运,从而加速实验动物行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及联合移植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BDN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BDNF对内源性和外源性NSCs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BDNF组);C组(MCAo+NSCs组);D组(MCAo+BDNF+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织化学行BrdU、nestin、BrdU/NSE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移植后的2、4周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5.3±0.5、5.3±0.5;B组4.0±0.8、3.8±0.5;C组3.5±0.6、3.5±0.6;D组2.0 ±0.8、1.8±1.0,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nes.tin阳性细胞数:A组1.24±1.13,B组2.59±1.44(P<0.05),BrdU阳性细胞数:A组0.52±0.68,B组1.65±1.10(P<0.05).BrdU阳性细胞数:C组6.08±1.52,D组10.26±1.96(P<0.05),BrdU/NSE双阳性细胞数:C组1.74±1.04,D组3.58±1.20(P<0.05).结论 BDNF和NSCs移植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BDNF对内源性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外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及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对损伤脊髓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在T9水平制成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细胞组(A组)、成肌细胞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FP)和运动诱发电位(MFP)等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轴突是否有再生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1)A组中3只大鼠损伤3个月后出现CSEP波,5只出现MEP波,B、C组动物未发现电生理信号恢复;(2)重新出现的CSEP或MEP信号均较损伤前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3)A组脊髓神经功能较B、C组有显著改善。结论 BDNF基因修饰细胞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的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卡压松解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神经特殊染色技术及电生理学方法,探讨周围神经卡压松解后神经纤维的再生修复和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基础上,将60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仅去除卡压;B组:去除卡压后切开神经外膜;C组:去除卡压后神经外膜下周围注射利美达松(0.5mg/kg);D组:去除卡压后切开神经外膜,在神经周围注射利美达松(0.5mg/kg)。于去除卡压后1、2、3、4和5周行运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蛛网膜下腔DMEM注射组(B组)和hUC-MSCs移植组(C组).通过行为学及电生理学评价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UC-MSCs存活、迁移、分化,胶质酸性蛋白(GFAP)染色比较各组损伤局部胶质瘢痕面积差异.结果 移植4周后BBB评分,C组(9.19±0.26)高于A组(8.19±0.46)、B组(8.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12周C组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值增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C-MSCs到达损伤局部并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分化的少突胶质细胞包绕轴突形成髓鞘.损伤局部胶质瘢痕面积C组(40 261.93±9137.56)均小于A组(203127.88±16448.84)、B组(219 622.47±18 94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MSCs可经蛛网膜下腔途径到达损伤局部并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m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的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损伤脊髓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脊髓半横断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移植组(A组)、OECs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24h后每组8只动物取伤段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其余动物第6周和12周每组8只动物爬坡试验,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 、Ca^2 离子浓度升高,K^ 、Mg^2 离子浓度降低。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脊髓内移植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且使SCI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恢复。结论: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脊髓内移植对SC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血供自体骨和重组异种骨(reconstitutedbonexenograft,RBX)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以及受体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状况。方法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随机收集入院的骨缺损27例,分为A组:带血供自体骨和RBX移植修复组(n=9);B组:带血供自体骨移植修复组(n=10);C组:RBX移植修复组(n=8)。以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的X线片判断骨缺损修复情况、骨愈合时间与是否再吸收;3组分别在术前,术后2、4、6和8周,采用免疫定量分析血清VEGF的表达。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3个月A组8例、B组6例和C组3例达临床骨愈合;6个月A组1例、B组与C组各3例骨愈合;12个月B组1例、C组2例发生骨移植区部分再吸收,未愈合。3组术后2、4周血清VEGF值均较术前呈显著性升高,4周A组和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和8周3组的血清VEGF值术前、术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供自体骨和RBX移植修复骨缺损,其移植早期受体血清VEGF表达明显增高,且表达水平可作为骨生长、愈合状况的生物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复苏后嗅鞘细胞(OECs)局部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探讨低温保存对嗅鞘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T10节段脊髓半切损伤模型56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新鲜OECs移植组(A组),冻存OECs移植组(B组),D/F12培养液移植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A组损失伤局部行新鲜OECs移植,B组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OECs冻存3个月,复苏后(用双苯亚甲胺标记)移植到脊髓半切模型大鼠脊髓损伤区。术后第1天、1、2、3、4、6、8及10周时进行联合行为学(CBS)综合评分,术后5周和10周时取材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及迁移情况;HE染色及嗜银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及轴突情况;NGFR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2、10周时CBS评分,A组分别为85.78±1.07、58.80±5.00、6.52±2.37;B组分别为86.12±1.29、60.06±6.51、8.15±2.26;C组分别为86.4±1.03、66.28±7.00、30.65±5.60;D组分别为86.75±1.37、69.85±6.61、34.13±5.38。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C组与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组及B组较C组和D组在2周后各时段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组织学方面,HE染色和嗜银染色A、B两组在术后5周可见多量突起经近侧断端向损伤区域生长,10周时可见神经纤维跨越损伤区域,而C、D组未见有神经纤维跨越损伤区;NGFRp75免疫组化染色,无论5周还是10周,A、B两组在损伤部位均可见阳性染色区域,C、D组未见有阳性着色。术后5周时A、B两组可检测到荧光标记细胞,且可见细胞发生迁移。结论:低温保存的OECs脊髓局部移植治疗SCI与新鲜OECs移植治疗效果无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软骨素酶联合雪旺细胞移植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制作T10节段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致伤力10g×4cm).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雪旺细胞移植组、硫酸软骨素酶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法,总分21)、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查和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神经示踪及标本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4周后BBB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4组分别为9.11±1.41、11.22±1.59、11.77±1.76和14.22±1.92).术后4周起,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组动物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4组MEP的波幅分别恢复至术前的28.8%、44.9%、49.0%和56.8%.BDA示踪显示联合组较对照组有较多的神经纤维穿过损伤部位.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吸光度(A)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纵切片A值与对照组的比值为1.44、1.55和2.78.结论 联合应用软骨素酶和雪旺细胞移植来治疗脊髓损伤,起到协同作用,效果好于单一方法,能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减压时间对大鼠脊髓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大鼠脊髓挫伤即刻手术减压组(A组),大鼠脊髓挫伤2小时手术减压组(B组),大鼠脊髓挫伤8小时手术减压组(C组),大鼠脊髓挫伤24小时手术减压组(D组)。手术后1、3、7、14、28天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B、C、D四组中均发现凋亡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图象分析发现,各组凋亡细胞caspase-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顺序为D>C>B>A,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有平行的变化趋势。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