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无肾病)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糖尿病(无肾病)为DM组40例,糖尿病肾病组为DN组60例。将DN组患者随机分组,口服糖适平组为DN1、胰岛素治疗组为DN2共治疗12周。选取正常对照组(NC)3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CRP水平。结果:NC、DM组、DN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90±1.8)mg/L、(5.8±3.2)mg/L、(9.2±5.6)mg/L逐渐升高,血清CRP水平与总胆固醇(TC)(r=0.510,P<0.01)、空腹血糖(FBG)(r=0.29,P<0.01)呈正相关。血清CRP在DN2组胰岛素治疗前后分别为(9.30±3.78)mg/L、(4.78±2.11)mg/L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DN1组糖适平治疗前后(9.04±4.9)mg/L、(8.30±1.8)mg/L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DM(无肾病)及DN组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DN经胰岛素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304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NC组)VDR Bsml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根据尿白蛋白情况将DM组分为非糖尿病肾病组(DN0组,1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87例)、大量白蛋白尿组(DN2组,95例).83例病程5年以上仍未出现肾病的DM患者纳入L-NDN组;64例起病1年内即出现肾病的DM患者纳入EDN组.结果 DM组BB+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C组(x2=7.088,P=0.008;x2=5.865,P=0.015).DN2组BB+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NC组(x2=14.287,P=0.000; x2=12.621,P=0.000)及DN0组(x2=8.063,P=0.005;x2=8.173,P=0.004).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DN组BB+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L-NDN组(x2=7.228,P=0.007;x2=5.853,P=0.016).B等位基因阳性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B等位基因阴性D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mI位点基因型与DN发生密切相关.B等位基因阳性是DN发生及早发的危险因素(OR=2.004;0R=2.394).结论 VDRBsmI基因多态性与DN易感性相关.B等位基因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及早期发生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BMD)的临床特点,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老年男性T2DM患者116例,其中糖尿病肾病(DN)50例,分为T2DM组和DN组,另设老年男性健康对照组50例,记录年龄、体重指数(BMI)、DM病程,均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检查,并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骨代谢、生化等指标的变化,计算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结果 (1)T2DM组、DN组年龄和BMI匹配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N组病程长于T2DM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DM组、DN组的BMD和骨矿含量(BMC)、25-羟基维生素D、睾酮(T)和骨钙素(BG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0.05);DN组较T2DM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T2DM组和DN组的甲状旁腺激素(PTH)、B-胶原系列(B-C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0.05);然而DN组又高于T2DM组,差异显著(P<0.05);(4)T2DM组、DN组存在胰岛素抵抗(IR),DN组IR尤其显著.HOMA-IR指数与BMD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DM病程及IR程度均与骨质疏松程度牟正相关,改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IR对预防其OP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组(DM)40例、糖尿病肾病组(DN)33例及健康对照者(NC)30例。测定血清超敏CRP,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测定空腹血糖(FBG)、HbA1C。观察各组间hsCRP变化与血脂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DN组较NC组HbA1C、TC、TG、LDL-C、CR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较DM组CRP、TG、APO-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CRP与TG、TC、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中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升高与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脏病变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特点。方法:测定36例T2DM合并肾脏病变患者(DN组)、30例无糖尿病肾脏病变T2DM患者(NDN组)和54例健康对照组股骨颈、正位腰椎BMD,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钙(Ca)及血肌酐(Cr)水平。结果:DN组的股骨颈BMD低于健康对照组及N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BMD在三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和NDN组Hb A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糖尿病肾病组(DN组):UAER≥30mg/24h。DN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两组,DN早中期组(EDN组):GFR〉30ml·min^-1·1.73m^-2;DN中晚期非透析组(LDN组):GFR≤30ml·min^-1·1.73m^-2。同时入选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测定血清SAA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N组SAA水平较SDM组显著升高(P〈0.05);SDM组SAA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LDN组SAA水平较NC组、SDM组、EDN组显著升高(均P〈0.01)。SAA水平与尿白蛋白、腰臀比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莞市塘厦医院和东莞市大朗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97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其中T2DM组根据有无肾病分为52例糖尿病肾病(DN)组和45例糖尿病非肾病(非DN)组;采用标准的酚-氯仿-蛋白酶K法提取外周血DNA;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ACE I/D、ATlR Al166C多态性进行检测。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用HardyWeinberg平衡法。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结果 DN组和非DN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χ~2检验,DN组DD基因型频率32.6%(17/52)明显高于非DN组DD基因型频率20.0%(9/45)(χ~2=6.62,P0.05);DN组D等位基因频率58.7%(61/104)明显高于非DN组D基因型频率41.1%(37/90)(χ~2=5.94,P0.05)。DN组与非DN组AT1R Al166C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22,P0.05);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亦无明显差异(χ~2=0.21,P0.05)。对照组与T2DM组ACE I/D和ATlR Al166C基因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DN有关,携带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是DN的易感人群。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T2DM并发DN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促血管生成素-2(Ang-2)预测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1年收治的6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患者均接受手术和化疗治疗,展开为期1年随访,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2例和未复发组48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以及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EA、Ang-2对大肠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在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均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EA和Ang-2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85.4%,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CEA、Ang-2预测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且是大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将76例患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28例)、非糖尿病性肾病(NDRD)组(30例)和DN合并NDRD组(18例);另外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AGT基因M235 T多态性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结果NDRD组的主要病理类型是为膜性肾病和IgA肾病,DN+NDRD组NDRD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IgA肾病和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两组NDRD的病理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N组和DN+NDRD组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NDR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DRD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NDR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DN组和DN+NDRD组比较AG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DN及DN合并NDRD的发生有关,与NDRD的发生无关。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CKD患者肾功能减退的易感因素。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抗oxLDL抗体)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和其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人(NC组)21例,IgA肾病患者(IsAN组)18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尿肌酐<30rag/g)患者(DM组)2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62例。空腹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80℃冻存,ELISA法测定抗oxLDL抗体、高敏IL-6,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糖尿病肾病进展程度下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变化的危险度。结果:(1)NC组、DM组、DN组和IgAN组间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血清CRP和IL-6水平,DM组、DN组和IgAN组明显高于NC组,DN组明显高于DM组。(2)与DM患者比较,早期DN(尿蛋白<1g/d和GFR≥90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升高的危险度显著增加;中期DN(尿蛋白1~3.5g/d和GFR30~89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晚期DN(尿蛋白>3.5g/d和GFR<30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降低的危险度明显增加。(3)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与血清hs—CRP、IL-6和球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生物学标志,但不能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糖尿病肾病患者循环中的氧化水平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白介细胞素-17(IL-17)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93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例),另外以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观察对象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定量(hs-CRP)、血清IL-17浓度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M组、EDN组和CDN组的FPG、Hb A1c、hs-CRP、UAER与IL-17均显著升高(P<0.05),与SDM组比较,EDN组和CDN组的FPG及Hb 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清hs-CRP、IL-17浓度和UAER均明显升高(P<0.05),CDN组的血清hs-CRP、IL-17浓度和UAER明显高于E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的IL-17浓度与hs-CRP、UAER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05,0.420,P<0.05)。结论:IL-17从不同途径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和病情判断的重要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N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ISA)测定各组血清、尿中的脂联素,血浆sTM水平。结果:DN1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M尿组(P〈0.05),DN2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尿脂联素、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564,0.412,0.587,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62,P〈0.01);尿脂联素与Scr、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292,0.748,0.775,P〈0.01),与Ccr(r=-0.379,P〈0.01)呈负相关。结论:2型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可能是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内皮功能损害机制,而细胞黏附分子CD146表达可减轻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1].因此,我们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对2型DN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D146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进行探讨.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本院内分泌科与肾内科住院的2型DN患者75例为对象,分成以下5组:(1)DM组(糖尿病组,19例,24h尿白蛋白量<30mg,Scr≤120 μmol/L);(2)DN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18例,24h尿白蛋白量30~300 mg,Scr≤120 μmol/L);(3)DN2组(肌酐升高组,16例,24h尿白蛋白量>300mg或24h尿蛋白量≥3.5 g,Scr 121~707 μmol/L);(4)血液透析组12例;(5)腹膜透析组10例.健康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的13例健康志愿者.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34G/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限制性多态性片段长度(RFLP)技术检测98例健康对照者和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104例,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112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CC基因型者血清VEGFT水平高于CG及GG型者;(2)DN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3)与GG型和CG型组相比,CC型组DN的发生率明显上升;(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VEGF基因多态性、收缩压(SBP)、HbA1c、LDL-C、体重指数(BMI)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VEGF-63gG/C多态性与2型DM伴发肾病的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T2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和氯沙坦。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估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肾功能、血压血糖水平、血管内皮功能,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6个月后,2组肾功能指标(BUN、Scr、24 hUAER)、血管内皮功能指标(vWF、VEGF、ET-1)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3)2组SBP、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SBP、DBP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FPG、2 hPG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ARB联用治疗T2DN效果良好,能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T2DN)中的变化并探讨HCY和CRP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根据UAER将15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并将4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HCY及CRP的水平。结果:T2DM各组CRP、HCY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和CDN组CRP、HCY高于SDM组(P<0.05);CDN组CRP、HCY高于EDN组(P<0.05)。CRP和HCY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r=0.416,0.482,P<0.05)。结论:血浆HCY及CRP水平随着T2DM向T2DN的进展升高,且HCY和CRP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说明HCY、CRP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糖尿病肾病合并抗Thy-1肾炎模型,观察模型的发病及病理变化,探讨p27kip1在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C组,n=10),糖尿病肾病组(DN组,n=10),抗Thy-1肾炎模型组(Thy组,n=10),糖尿病肾病合并抗Thy-1肾炎模型组(DN+Thy组,n=10)。分别留取2周、4周、6周、8周大鼠24 h尿测尿蛋白定量,8周后留取肾脏组织分别用于提取RNA、蛋白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24 h尿蛋白定量:2周以后各模型组与NC组相比尿蛋白增多(P0.05),DN+Thy组与DN组、Thy组相比尿蛋白增多(P0.05);(2)各模型组p27kip1mRNA表达量的变化,DN组的明显增加;Thy组降低;DN+Thy组的表达量略增加,但与正常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肾病合并抗Thy-1肾炎的动物模型;(2)肾皮质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kip1mRNA表达量的变化为DN合并抗Thy-1肾炎与DN、抗Thy-1肾炎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种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肾脏血管生成素、Tie-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链脲霉素诱导SD大鼠DN模型72只,分为模型对照组、益气养阴方组、滋补肝肾方组、补气养血方组、温肾健脾方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给药8周后,收集尿液测定U-TP、U-GLU和U-β2微球蛋白生化指标,用RT-PCR测定肾脏组织中Tie-2、VEGF mRNA的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方、滋补肝肾方、补气养血方、温肾健脾方均能显著降低Ang-1mRNA表达(P〈0.05,P〈0.01);益气养阴方组大鼠肾脏Ang-2和Tie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给予补气养血方和温肾健脾方后,大鼠的肾脏Ang-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种中药复方均能有效降低Ang-1、Ang-2和VEGF mRNA的表达;参芪地黄汤还可降低Tie-2 mRNA的表达,表明四种复方可通过抑制血管重建作用而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其中参芪地黄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在2型糖尿病肾病(DN)的改变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9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A组,36例),同时以3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SAA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肌酐(Cr)、尿素氮(BUN)、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IMT等指标,并分析血清SAA与CIMT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EDA组和SDM组SAA水平明显高于NC组[分别为(7.98±0.63 vs.6.09 ±0.72vs.2.75 ±0.30 mg/L),P<0.05或P<0.01];EDA组、SDM组和NC组CIMT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07±0.13vs.0.86 ±0.22 vs.0.72±0.13mm),P<0.05或P<0.01].SAA水平与Hs-CRP、IL-6、FBG、HOMA-IR、CIMT、颈动脉斑块数量和UAER成明显正相关,与HDL-C成明显负相关(P<0.05或P <0.01).EDN组双侧斑块数量≥2个的患者SAA水平显著高于斑块只有1个或无斑块的患者(P<0.01),与斑块厚度呈正相关(r=0.409,P <0.05).UAER、HOMA-IR、CIMT和Hs-CRP是影响DN患者SA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联合检测SAA和CIMT可推断SA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全面的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浆SAA水平防治DN及其他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骨量状态下绝经后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女性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水平,初步探讨它们在T2DM合并骨质疏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T2DM患者130例,据骨密度分3组:T2DM骨量正常组(A组45例)、T2DM骨量减少组(B组40例)、T2DM骨质疏松组(C组45例),收集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MMP-2。Pearson相关分析绝经后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MMP-2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T2DM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A组与B组比较,25(OH)D、PINP、HDL-C水平明显升高,而MMP-2、β-CTX、BGP、Hb A1c、HOMA-I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LDL-C、TC、TG、FINS、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组与NC组比较,MMP-2、FBG、Hb A1c、HOMA-IR、LDL-C、TG、TC、β-CTX水平明显升高,而25(OH)D、HDL-C、PINP、BG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MMP-2、β-CTX、BGP水平明显升高,而25(OH)D、PINP水平明显减低,提示高水平的MMP-2及低水平的25(OH)D可能共同参与了绝经后T2DM合并O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