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椎前路K形钛钢板在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胸腰椎前路K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前路减压、复位、髂骨块植骨、胸腰椎前路K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16例患者均获术后2-12月随访,无术中、要后并发症发生,无钢板断裂和松动现象,伤椎高度恢复80%-90%。术后3月植骨界面获骨性融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3级(除A级3例末恢复外)。结论: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系统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后的固定具有恢复伤椎高度,增加节段固定及脊柱稳定性的作用,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磁性、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胸腰段(T11~L2)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①胸椎较为固定,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折点,躯干活动应力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凸,腰椎生理前凸,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的应力集中部位。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以上3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此外,胸腰段为脊髓腰膨大部位,椎管相对容积较小,骨折多伴发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并导致截瘫、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对胸腰段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TLF)的分型及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下面就其分型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8~48个月,内固定取出(28例)后胸腰椎过伸过屈活动正常,伤椎与上、下相邻椎间无明显椎间不稳征象;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与预测正常高度的比值及伤椎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既恢复了伤椎高度,又矫正了生理曲度,且保留了内固定取出后胸腰段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减压钛网植入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单纯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减压钛网植入治疗9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根据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后凸畸形对腰椎前凸角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腰椎对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代偿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2例具备胸腰椎和腰骶椎正侧位X线片的胸腰段后凸畸形病例 ,就其腰脊柱和每一节段腰椎的Cobb角、胸腰段的Cobb角、椎体滑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并与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相应比较。结果 :患病组平均腰椎前凸角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患病组单节段腰椎前凸角度以上腰椎变化更为明显 ,L2~ 3 和L3~ 4分别是正常组相应节段的 4.2和 2 .4倍。结论 :腰椎过度前凸是胸腰段后凸畸形后为维持脊柱平衡的一个重要的代偿改变 ,而且以上腰椎的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效果确切。但同时也牺牲了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尤其是以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腰椎运动丢失更多。Dynesys系统是一种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内固定系统。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具有重建脊柱稳定、限制节段过度屈伸的同时保留一定活动度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作为一种半坚强固定系统,Dynesys系统也具有一定矫形作用,有学者尝试将其应用于轻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否将Dynesys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患者,文献中尚未有相关报道。2019年11月我科采用Dynesys矫形动态内固定术治疗1例胸腰段AIS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胸腰椎椎体肿瘤切除后应用大段复合骨移植修复脊柱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椎体肿瘤患者行病椎全切或部分切除,采用大段复合骨(异体皮质骨段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填充骨缺损,并结合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3例患者获5~100个月(平均47个月)随访,植骨后无排异、感染、植骨塌陷等并发症,其中31例术后3~7个月(平均4.3个月)获骨性愈合,2例内植物松动。结论:胸腰椎椎体肿瘤椎体全切或部分切除后,采用大段复合骨移植结合内固定系统行脊椎前柱稳定性重建可达到早期脊柱稳定支撑和后期植骨融合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Z”形钛钢板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对19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胸腰椎前路“Z”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Z-plate^TM antetjor thoraco-lumbar fixation system,Z-PLA^TM-ATL)内固定。结果 19例全部随访8个月以上,脊柱畸形得以完全矫正,无内固定失败,全部获得脊柱骨性融合。l例全瘫无改善,不全瘫18例均有恢复,恢复一级者13例,二级者5例。结论 Z-PLA^TM-ATL系统结构合理,固定可靠,操作方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适用于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后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时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胸椎矢状面形态及远端腰椎代偿模式的影响.方法 行胸弯后路矫形内同定术且有2年以上(2~3年)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1例,按内固定方式分为A组(全钩组)、B组(钩钉混合组)和C组(全钉组).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胸弯Cobb角、腰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远端交界性后凸、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及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结果 三组患者主弯矫正率均大于60%,继发弯也获得较满意的自发性矫正.三组患者术前及随访中腰椎前凸角、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均保持正常.随访2年时,A组远端交界性后凸、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分别达3.6°、23.0°、6.4°,其中远端交界性后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钩型同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形,且在随访中能保持腰椎前凸和欠状面平衡.但钩的固定不如椎弓根螺钉牢固,全钩型固定患者胸椎后凸角有增大趋势,胸腰椎交界区有失代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体外充气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辉  彭亮  韩勇  赵万军  何永江 《中国骨伤》2007,20(3):155-157
目的:采用自制便携式充气复位仪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术前先进行骨折部位体外充气复位,然后行椎体成形术,共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5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33~76岁。骨折时间均在1周以内,损伤部位为T10-L2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其中T101例,T111例,T125例,L15例,L23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压缩率,计算其复位率,并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平均复位率达到78.44%±16.82%,术后随访3个月,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12例,好转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充气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并发症少及费用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冯兴华  梅汉尧 《中国骨伤》2001,14(11):664-666
目的:研究和评估Zielke钉在胸腰椎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并采用Zielke钉经后路椎弓根固定。结果: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3年,除3例发生螺钉断裂,松脱,移位现象外,其余病例无并发症。结论:Zielke钉可使固定节段具有较强的抗多载轴荷的稳定性,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节段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腰胸椎骨折脱位后路减压和复位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段(T11~L2)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①胸椎较为固定,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折点,躯干活动应力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凸,腰椎生理前凸,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的应力集中部位。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以上3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0±8.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胸腰椎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及早期康复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过伸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垫枕复位法,另一组应用过伸复位外固定法进行治疗,将患者复位前后的复位率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过伸复位外固定治疗组在压缩椎体复位率和症状体征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垫枕复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复位外固定组各临床中心复位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伸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适应性广、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Ⅱ型(GSS-Ⅱ)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3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应用GSS—II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对疗效进行总结。[结果]31例获得6~32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无伤椎高度丢失。[结论]GSS-Ⅱ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短节段固定、三维稳定性、恢复并维持脊柱生理曲度的优点。适合于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方法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23例,应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体结核,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及术后畸形矫正效果。结果经14~54个月随访,脊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具有脊柱后凸侧弯畸形易于矫正、前路结核病灶减压彻底、内固定远离病灶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其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操作相对繁杂。  相似文献   

17.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对防止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期后凸畸形及腰背部疼痛的意义。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1 6例 ,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 ,了解患者后期腰背部疼痛情况 ,了解有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 通过经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 ,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 3例有轻度腰背部疼痛 ,其余无腰背部疼痛。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折断、拔出、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后期出现后凸畸形及腰背部疼痛 ,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制一种胸腰椎后路短节段矫形手术中的测量工具,以期提高腰椎滑脱复位效果.方法 研制胸腰椎钉棒角度距离测量仪,将成人脊柱腰骶段带骨盆尸体标本6具制成第五腰椎滑脱模型,双侧置入第五腰椎、第一骶椎椎弓根螺钉,使用胸腰椎钉棒角度距离测量仪测量椎弓根螺钉之间的距离、矢状面夹角,根据数据确定固定棒长度及折弯曲度并用胸腰椎钉棒角度距离测量仪检验,在适当撑开椎间隙下安装固定棒完成腰椎滑脱复位手术模拟.比较脊柱标本、置钉后滑脱模型、复位后滑脱模型的滑脱百分率、滑脱间隙椎间节段前凸角、滑脱间隙椎间后缘高度.结果 模型复位后滑脱百分率(0%、1%、0%、1%、0%、2%)、滑脱间隙椎间节段前凸角(20.60°、20.50°、21.30°、21.00°、20.00°、20.40°)、滑脱间隙椎间后缘高度(6.03、6.81、6.71、6.95、6.31、6.60 mm)均恢复到脊柱标本初始状态,达到了解剖复位.结论 胸腰椎钉棒角度距离测量仪有助于腰椎滑脱的解剖复位,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9.
单运动单元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及爆裂骨折(AO分型A1型和A3型)的临床疗效存在争议[1-2],部分学者认为失败率较高.自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我们采用经椎弓根单运动单元伤椎终板方向置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87例,术后随访多数患者胸腰椎矢状位序列良好,但有12例患者骨折复位并不理想,随访期间胸腰椎出现迟发性后凸畸形改变.我们分析60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骨折复位不理想的原因及骨折复位程度对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比较经伤椎连续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分别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伤椎连续椎弓根螺钉固定,分析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obb角、后凸比率、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视觉模拟分级法).结果 随访12~18周,术前和术后2周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