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病人自体输血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体输血用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安全性、实用性已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自体输血可能会成为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输血方式。本文对自体输血在恶性肿瘤病人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及其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或收集病人自己的血液,经过适当处理、保存后回输给病人本人,以达到救治病人目的的输血方法。自体输血方式主要有预存式、稀释式、回收式3种。回收式分为术中自体血回收、术后引流血回收两种。本文重点讨论回收式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3.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即回收病人的出血,经过滤或进一步加工回输给病人,属于自体输血的范畴。本文综述了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 输同种异体血因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肿瘤病人的术后复发率增高,生存期缩短。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术前即刻稀释自体输血法(HAT)对恶性肿瘤病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影响,及安全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即回收病人的出血,经过滤或进一步加工回输给病,属于自体输血的范畴。本文综述了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输血对胸心外科大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对696例胸部择期或限期大手术的病人采用保存式自体输血,同期另选792例胸部择期或限期大手术的病人采用异体输血,对两组病例的输血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等进行临床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输血并发症的差异有显意义。结论:自体输血在胸心外科择期或限期的大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同时还有诸多其他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同种血应用的并发症,自体输血已不断增加。心脏手术中自体输血的问题很多,如携氧能力、保存期与手术日安排、费用高等问题。认为两个单元自体输血可满足80%手术病人的需要,三个单元可使85%患者不用同种红细胞。适当应用红细胞生长素可能有益于需大量自体输血者。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同种血应用的并发症,自体输血已不断增加。心脏手术中自体输血的问题很多。如携氧能力,保存期与手术日安排,费用高等问题。认为两个单元自体输血可满足80%手术病人的需要,三个单元可使85%患者不用同种红细胞。适当应用红细胞生长素可能有益于需大量自体输血者。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输血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常需要输血治疗,除去众所周知的输血相关问题外,有关输血对免疫功能、肿瘤生长的影响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输血仍然存在一些争论。如何做到合理输血,避免对肿瘤产生负面影响,是临床医生给病人输血前应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早在1925年就开始用于开颅手术病人,其后不断有人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麻醉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许多高难度、高风险尤其是出血量多的手术得以大量开展,加之特殊血型病人供血稀缺,库存血已无法满足如此大的供血需求。1974年,美国Haemonetics公司研制的Cell Saver血液回收装置问世后,自体血液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便不断增加,其相对于异体输血的优势得以显现。它可以避免或减少术中异体输血,解决血源紧张和术中自体血流失造成的浪费问题,还可以防止因异体输血而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和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溶血等异体免疫反应。然而,其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肿瘤手术甚至成为自体血液回输的一个禁忌。争议的焦点在于,手术中被恶性肿瘤细胞污染的血液经过自体血液回输装置处理后是否可能将肿瘤细胞再回输给病人从而引起肿瘤的复发或播散。本文就自体血液回输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预储自体血和血液稀释回输法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介绍采用术前预储自体血输血法和血液稀释回输法进行自体输血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45例骨科手术病人采用自体输血技术,方法包括术前预储自体血输血法13例,血液稀释输血法32例,其中观察血液稀释输血组病人术前、术中、术后血液动力学、有形成分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术前预储自体血输血组中8例(61.54%)未输异体血,另5例加输异体血;血液稀释输血组中21例(65.63%)未输异体血,另ll例加输异体血,两组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不良反应,其用血量较以往同类手术显著减少。血液稀释输血组术中、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有形成分和凝血功能虽有变化,但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在骨科手术采用术前预储自体血输血和血液稀释回输法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秀香 《护理学杂志》2003,18(10):772-773
对 8 8例病人 (5 8例为对照组 ,输库血 ;30例为观察组 ,回输自体引流血 )进行两种输血方法观察 ,比较输血后血氧饱和度、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第 1天病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值比较 ,均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自体引流血回输明显优于库血 ,自体引流血回输能给手术病人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同时能节约血源 ,杜绝因输库血导致的差错事故及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钢  罗政  尹锐  张岱阳  刘俊 《骨科》2018,9(2):107-111
目的 对比术中自体血回输和输注异体血对脊柱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术中血液回收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术前实验室检验正常、无凝血功能异常且未接受抗凝治疗、非恶性肿瘤、术中血液无污染的骨科脊柱开放性手术病人100例。严格遵守献血与输血的伦理准则分组:①自体血液回输组(自体组),即术中回输经洗涤处理的自体血,男22例,女28例;②异体输血组(异体组),即行异体输血,男23例,女27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项目监测,并对比输血对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自体组的术中回输自体血量为(289.4±55.7) ml,少于异体组的异体输血量[(396.5±141.1)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2,P<0.05)。术后第3天两组病人的红细胞压积,自体组为31.00%±5.84%,小于异体组的34.25%±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07);两组病人其余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14天,两组病人各项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与输注异体血相比无显著差异,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体输血和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格或胃癌根治术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2组。H组术中输异体全血400ml;A组于手术切皮前放血400ml,同时输入等量羟乙基淀粉。术中自体血回输给病人。分别于术前,输血前,术后第1d,第5d抽取静脉血,用流林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术后第1dCD3^ ,CD4^ ,CD4^ /CD8^ ,NK细胞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或0.01),异体输血组较自体输血组减少更明显(P<0.05)。术后第5d异体输血组CD3^ ,CD4^ ,CD4^ /CD8^ ,NK细胞仍较术前显著减少,自体输血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围术期输异体血严重抑制病人免疫,因液稀释自体输血免疫抑制轻微,且术后免疫功能很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自愿献血者减少以及考虑到血源有可能被病毒污染,人们设计了术中自体输血方案(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以便减少外来输血量。本文作者对一组术中自体输血的血管外科病人作了回顾性研究,以确定IAT能否满足这些经受高危或复杂手术病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输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血源性传染病和输血反应;二是血源不足与滥用。因此输血应当本着科学、安全、有效和节约的原则。为避免或减少输血并发症,保证手术病人安全,应当掌握输血指征,争取自体输血,控制异体输血,加强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抑肽酶加自体输血对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分为抑肽酶+自体输血组(A组)和对照组(C组),连续监测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病人在术中及术后PAgT、PLG、α2-AP等均显著高于C组,(P<0.05或0.01),而D-D却显著低于C组(P<0.01)。A组病人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少于C组(P<0.01)。结论:小剂量抑肽酶+自体输血能显著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预防和减轻继发纤溶亢进,从而显著减少了术后出血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18.
围手术期自体输血(PAT)可用以减少输同型血的数量,其优点早为人所熟知,但对进行PAT病人选择标准的确定仍很困难,分析输入同型血量的减少是由于PAT利用的缘故还是其他因素也难肯定。如本组术中回输自体血为712±176mL,而术后从心脏引流液测定的平均细胞压积为19.9±4.4%,减少同型血输入必然存在自体输血以外的因素。作者认为分析在不同手术中自体输血数量要比计算单纯减少输入同型血的数量为好。先从9918连续自体输血中测出回收的红细胞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对白血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0例白血病缓解患者分为贮存式自体输血20例和异体输血20例。贮存式自体输血方式:患者在化疗前3天,采集自体全血200-400ml,于4℃保存,待患者病情需要时回输。结果自体输血组患者异体输血量远远低于无自体输血组患者,自体输血组患者未出现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无自体输血组患者出现2例发热反应,3例过敏反应,P〈O.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对白血病治疗是科学、经济、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术中自体输血已有100多年历史,但未被广泛接受。主要原因在于1935年建立了血库及以后发展了血液储存和应用血液及其制品的技术。随着各科手术的逐渐增多并日趋复杂,对血的需求也有增加。自体输血可减少对血液的需求,并能避免血型不合以及血清性肝炎,因此术中自体输血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创伤常伴有肠道损伤,但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术中输被肠内容物污染的自体血可抢救病人的生命。为探索能否将这种血净化,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