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目的探讨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单节段钛网重建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 2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除、脊髓270°减压、钛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路重建术。1年后取出钉棒内固定并继续随访1~3年。末次随访通过动力位X线片、MRI评估邻近节段椎间盘变化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钛网均无松动。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塌陷,Cobb角有所丢失。所有患者远端椎间盘有不同程度退变,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Ⅰ级退变13例,Ⅱ级退变5例,Ⅲ级退变1例,Ⅳ级退变1例。结论后路单节段固定钛网重建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效果。方法将30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行单纯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随访1~2 a,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前凸角度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后患者腰椎功能、Cobb角及疼痛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好于常规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减压、全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1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Vigor植入、全节段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31例患者腰椎侧凸矫形良好、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满意,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减压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可达到矫形、固定、重建脊柱稳定的目的,有利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腰背痛及神经根性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椎管狭窄的特点及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椎管狭窄23例。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6个月,平均13个月。按JOA疗效评分标准和SUK等植骨融合标准进行评价,本组优19例,良3例,差1例。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椎管狭窄是值得推荐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椎管减压比较.[方法]选择本院骨科自2005年3月~ 2010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63例,采用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A组)31例,单纯椎管减压(B组)20例,按照Macnab标准指数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的水平位移,采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 ~ 63个月(平均34个月),A组优良率(85.72%)显著高于B组(53.85%).A组手术方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邻近节段退变置入前和置入后1年无明显变化.B组手术方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显著,2例术后1年退变明显加重,采用A组手术方案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A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发生螺钉断裂,予以取出.[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满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并且置入后早期对椎间盘的邻近节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9):1740-1746
[目的]探求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与术后脊柱侧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行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患者4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A组为后路椎间盘摘除+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植骨融合术;B组为A组术式+对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在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下腰痛JOA评分、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情况、术后侧弯发生率、Cobb角、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等的变化情况,分析术后侧弯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结果]A组发生轻度术后侧弯2例,发生率8.33%;B组无术后侧弯。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术后侧弯发生率、椎间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隙的高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固定侧和对侧的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在术前和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固定侧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在术前和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会产生轻度术后侧弯,发生率8.33%。行对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组术后Cobb角变化较小。术后脊柱结构不对称和固定侧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高度变化是术后侧弯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21-1822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30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复查X线片,以疼痛和跛行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24~48个月,30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无螺钉松动、钉棒断裂现象,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邻近节段椎管减压后,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陈旧性结核性后凸畸形伴邻近节段椎管狭窄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2月,对9例重度陈旧性结核性后凸畸形伴邻近节段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先行邻近节段椎管减压,再行后路三柱截骨矫形,其中8例行全椎体切除,1例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同时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前柱椎间钛网植骨融合。[结果]术后2例神经症状加重,1例为永久性全瘫,1例为不全瘫,其余7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显著改善,ODI评分和VAS评分显著改善,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邻近节段椎管减压后,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是治疗重度陈旧性结核性后凸畸形伴邻近节段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JOA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减压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退变性腰椎侧凸短节段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角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28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岁;侧凸范围3~6个椎节,平均4.8个椎节.采用后方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融合范围限制在侧凸范围内,平均融合3.3个椎节.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拍摄站立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近端融合椎上方邻近节段正位及侧位椎间角,并观察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97个月,平均50个月.术后即刻侧凸Cobb角平均矫形率33.7%,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3.7°,术前及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正位椎间角与术前、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明显假关节形成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短节段融合后对近端融合椎上方邻近节段正位椎间角的矫正有限,且不能阻止其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对照组Cobb角、各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但不能有效地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和后凸畸形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8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 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22例(C组)。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三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1%、83.9%、95.5%;按0~9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3%、86.8%、90.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手术疗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cage的应用为融合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A组)、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植骨(B组)以及经伤椎椎弓根钉三椎体内固定(C组)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9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A组32例,B组28例,C组35例.结果 本组82例获随访12~18个月,三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及N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B、C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均较A组有明显差异,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C组较A组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度丢失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矫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ebi 1型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2-2012-01收治的21例Aebi 1型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矫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19-26个月,平均22.3个月,观察JOA评分改善率、VAS评分以及侧凸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矫正角度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随访期间观察VAS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侧凸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等指标,并在术后1、6、12、18个月分别进行评价,各项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彻底减压、合理选择融合节段、提高融合率、适度矫形重建腰椎力学平衡是成功治疗Aebi 1型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国内长期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坚强固定)植骨融合术,其疗效确切,但可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加快[1],近年来改进的椎弓根螺钉加弹性棒固定(弹性固定)技术已取得良好疗效。笔者对51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前路或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接受前路(组A)或后路(组B)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及椎间角的变化.结果 组A共30例患者,组B共12例患者.组A与组B术前、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8.9°和11.7°,44.3°和5.3°,矫形率分别为76.1%和87.7%.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1°和7.7°.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角组A分别为3.2°、5.6°和8.2°,组B分别为3.3°、3.6°和3.2°.二组间比较,术后侧凸冠状面Cobb角、侧凸矫形率、随访时侧凸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丢失组B均优于组A(P=0.022,P:0.022,P=0.005,P=0.019);术后椎间角组A与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随访时椎间角组A较组B大(P=0.001),随访时椎间角丢失组A较组B多(P=0.043).结论 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采用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融合手术随访时椎间角及椎间角丢失优于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3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并结合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断钉病例。结论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A组)、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植骨(B组)以及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C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对53例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以上3种方式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包括A组15例,B组27例,C组11例。结果患者获随访18~26个月,取内固定3个月后B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椎管狭窄率的改善较A、C组有明显差异,B组术后松动、断钉、顽固性腰背痛及继发性张力性脊髓损伤、伤椎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发生率较A、C组明显减少。结论 B组较A、C组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术后松动、断钉、顽固性腰背痛及继发性张力性脊髓损伤、伤椎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发生率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同节段出口根减压对严重腰椎间盘脱出手术效果的影响,探讨同节段出口根减压与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严重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实验组:术中对双侧同节段出口根进行充分减压;对照组:未对同节段出口根进行减压。对两组进行JOA评分,测量术后腰椎动力位像上手术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活动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JOA改善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椎间高度差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变化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同节段出口根减压术,可以有效缓解腰腿痛症状,并且术后6个月内不会增加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我科近五年治疗3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年龄56~77岁,平均63.7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评估包括详细体格检查,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影像学检查包括站立位腰椎正侧位片、腰椎MRI;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退变间隙椎间撑开、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1、3、6、12个月随访,复查VAS、ODI及X线平片。结果术前腰、腿部VAS评分分别为6.5分和4.7分;ODI术前评分为57.7%;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为22.8°,腰椎生理前凸角为20.7°。末次随访腰、腿部VAS评分为3.3分和2.4分;ODI评分为30.3%;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为9.8°,腰椎生理前凸角为32.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有7例相邻上位间隙进一步发生退变,但患者功能提高,未再手术;无神经瘫痪、深部感染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经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既可以矫正不对称性退变,又可以去除疼痛源,恢复腰椎生理前凸,具有手术相对安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提高患者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