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性,44岁,因"活动耐量下降4个月"于2019年5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19年1月无诱因出现运动耐量下降,步行5~10 m需停步休息,伴双下肢水肿。2019年1月20日就诊于我院,查心率110次/min,血压110/91 mmHg,查血常规:白细胞4.36×109/L,血红蛋白9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90.1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28.8 pg,血小板93×109/L;血生化:白蛋白32 g/L,总胆红素37.9 μmo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后有无必要在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基础上加用钢板固定。方法自2006-08-2010-08对55例实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2组:A组2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单纯Cage植骨,B组3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根据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作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暴露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融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生理曲度术后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1年时颈椎的生理前凸丢失程度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椎间高度术后改善明显(P<0.01);术后随访1年椎间高度丢失程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单纯Cage植骨融合和加用钢板固定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可靠的,加用钢板有助于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减少椎间隙塌陷和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减压、全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1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Vigor植入、全节段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31例患者腰椎侧凸矫形良好、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满意,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减压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可达到矫形、固定、重建脊柱稳定的目的,有利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腰背痛及神经根性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中药灌肠,探讨清热利湿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MMP-1及TIMP-1的影响。方法观察我院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灌肠组30例给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疗程4周;中药灌肠组30例给予我院自拟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另选择30例来自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UC患者血浆MMP-1、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灌肠组MMP-1及TIMP-1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治疗UC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对比,可明显降低血浆MMP-1及TIMP-1,是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3月MP肺炎患儿93例,其中伴喘息患儿25例(1组)、无喘息患儿38例(2组)、非MP肺炎患儿30例(3组),正常对照组20名(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ICAM-1和IL-17A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IgE(TIgE)水平。结果 1、2组血清sICAM-1水平(378.10±168.01)ng/ml、(267.10±105.23)ng/ml均显著高于3组(199.40±87.89)ng/ml;在MP肺炎患儿中,1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组血清IL-17A水平(57.60±26.49)、(43.74±19.10)、(40.72±18.40)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23.89±11.40)pg/ml升高。结论 sICAM-1可能与MP肺炎患儿病程中喘息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络病理论源远流长,从《黄帝内经》中的"络"及"络脉"概念,到清代叶天士根据络脉的病变首次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理论,继而90年代提出"络病理论",到许多专家学者又相继从现代实验角度具体研究络病的现代机理。文章从传统头痛络病机制和现代实验研究进展探讨络病理论与头痛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及疗效。方法评估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176例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中位时间7(5~120)个月,就诊原因包括出血(52.3%)、贫血(51.7%)、感染(6.8%)。诊断流程中168例(95.5%)患者完成髂骨骨髓穿刺(骨穿),仅22例(17.1%)完善了多部位骨穿(胸骨分类);骨髓活检完成率85.1%(143/168);只有59.5%(100/168)和58.9%(99/168)完成了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86例(48.5%)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筛查;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完成率最低,仅45例(26.8%)。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左旋咪唑为最常见治疗方案,总计77例(43.8%),其次为CsA联合雄激素45例(25.6%),单用CsA者24例(13.6%),单用雄激素者16例(9.1%),14例(7.9%)患者确诊后选择中药或未治疗。根据门诊复诊频率将176例患者分为复诊规律组(每年≥4次)130例(73.9%)和复诊欠规律组(每年<4次)46例(26.1%)。复诊规律组6个月有效率较高(52.5%对28.0%,P=0.005),12个月高质量缓解率更好(40.7%对16.7%,P=0.027),24个月复发率更低(4.4%对36.4%,P=0.001)。结论真实世界治疗的AA患者诊断流程需重视多部位骨穿检查并完成PNH克隆筛查、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门诊规律复诊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缓解,复发率低,推荐每年至少复诊4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作为多巴胺转运体(DAT)99m Tc-TRODAT-1 及多巴胺D2 受体(D2 R)131 I-Epidepride 的SPECT 显像对临床早期帕金森病(PD)诊断及其与临床严重程度(H/Y 分级)相关性的价值.方法 临床早期未治疗PD 患者47 例行DAT 99m Tc-TRODAT-1 和D2 R 131 I-Epidepride SPECT 显像及正常对照21 例行DAT 99m Tc-TRODAT-1、15 例行D2 R 131 I-EpideprideSPECT 显像,并应用ROI 技术计算纹状体/枕叶放射性比值(ST/OC).结果 所有PD 患者病侧肢体对侧脑DAT ST/OC 比值较同侧降低(F =-0.1006,P≤0.01),双侧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F同侧=-0.6583,P≤0.001;F对侧=-0.759,P≤0.001);D2 RST/OC 比值病侧肢体对侧高于同侧(F =-0.3736,P≤0.01),双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同测=-0.278,P =0.875;F对侧=0.346,P =0.051).PD 患者DAT ST/OC 双侧均值与H/Y 分级有显著相关(r =0.338,P≤0.05);D2 R ST/OC 双侧均值与H/Y 分级无显著相关(r =-0.165,P≥0.05).DAT ST/OC 比值与D2 R ST/OC 比值无显著相关(r =0.003,P≥0.05).结论 DAT 99m Tc-TRODAT-1 SPECT 显像是反应DAT 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PD 诊断;D2 R 131 I-Epidepride SPECT 显像有助于了解PD 患者D2 R 变化,不主张单独用于PD 早期诊断;DAT 改变与D2 R 改变可能为不同病因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血压水平的胃血流变化,从而明确针药复合麻醉的胃保护机制.方法:5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9组:单纯全麻组、60%对照组、60%实验组、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对照组、40%实验组、30%对照组、30%实验组,每组6只,后8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60%、50%、40%、3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水平并维持60min,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胃表面血流的变化.结果:在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低血压水平(T0)时,所有对照组胃血流均显著低于各自基础水平(P<0.05),而60%实验组、50%实验组胃血流未明显降低,在维持10min(T1)时,除50%实验组外,其他各控压组胃血流均显著低于各自基础水平和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P<0.05),50%实验组与同水平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压回升阶段,50%、30%、40%实验组胃血流先后恢复至基础水平和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而同水平对照组未明显恢复.结论:轻度控压时(尤其是50%水平),TEAS的胃保护效应明显.重度控压时(尤其是30%水平),TEAS基本无保护效应,但在血压回升结束时,TEAS可促进胃血流的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