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69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退变性脊柱侧凸中分布的规律性,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椎 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2年7月治疗13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 否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骨折组34例,男9例,女25例;年龄(71.7±1.7)岁。无骨折组 102例,男23例,女79例;年龄(63.3±6.7)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胸背部疼痛程度,采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T值,测量侧凸Cobb角,观察侧凸范围内骨桥发生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 法筛选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折组发生T11骨折3例,T12骨折12例,L1骨折15例 ,T12及L1两个椎体骨折4例。 无骨折组平均年龄低于骨折组(t=17.20,P<0.001),两组的性别组成并无差异(χ2=0.218,P=0.641),胸背部 疼痛的VAS评分小于骨折组(t=9.30,P< 0.001),侧凸Cobb角与骨折组相比无差异(t=1.84,P=0.08),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低于骨折组(t=5.63,P<0.001),骨桥发生率低于骨折组(χ2=12.333,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伤 史(OR=1.36;95%CI,1.09~2.11)、骨桥形成(OR=3.31;95%CI,2.10~5.38)、骨质疏松(OR=2.45;95%CI,1.58~4.36) 会增加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机会。结论 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好 发于胸腰段椎体,外伤 史、骨质疏松以及侧凸范围内骨桥形成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Micro-CT技术建立3种固位型设计的单端粘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用Micro-CT扫描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将获得的CT影像通过Mimics 10.0软件进行拟合,初步形成模型。再将模型转入Geomagic 7.0软件进行精修细化,形成ANSYS 10.0软件可识别的实体三维模型,最终得到单端粘接桥的牙体预备体与修复体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以上颌第一前磨牙为基牙、3种不同固位型设计的单端粘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划分网格数分别为553959、468134、516748。结论:将Micro-CT扫描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结合建立高精度的单端粘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应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炎防衰液对延缓慢性肾脏病抗氧化应激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UO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肾炎防衰液组,另设假手术组;术后7 d、14 d、21 d分批取材,检测肾脏羟脯氨酸含量及T-AOC、总T-SOD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及TNF-α蛋白的表达,Real time PCR法检测肾脏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炎防衰液组UUO大鼠肾组织中T-AOC、总T-SOD和MDA含量均升高(P0.05),肾组织MCP-1蛋白、TNF-α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肾炎防衰液可以升高T-AOC、总T-SOD和MDA水平,降低MCP-1蛋白、TNF-α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减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从而验证了肾络癥瘕理论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案,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古医藉中亦无此病名记载,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黄疸""胁痛""鼓胀""积聚"等范畴.刘玉宁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从其父刘庆国先生学医,后师从肾病名家杜雨茂、叶传蕙、陈以平教授,学贯中西,尤擅创新,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中西医结结合冶疗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笔者跟随刘师侍诊,现将刘玉宁教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玉宁教授出生中医世家,其父刘庆国为豫南名医,刘师幼承家技,后师从我国肾病名医杜雨茂、叶传蕙、陈以平教授,长期以肾脏疾病之医、教、研为事,在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肯定。笔者幸从师学,谨总结其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用中药沐浴包药浴方式对于小儿感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期间接诊的130例儿童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5例采用中药沐浴包进行药浴治疗,对照组65例则口服复方新诺明片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69%,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采用中药沐浴包治疗小儿感冒效果显著,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持续泵入咪达唑仑状态下经声门下吸痰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共60例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给予ICU常规物理治疗,包括翻身、叩背及常规吸痰(患者自主咳嗽基础上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声门上),B组给予ICU常规物理治疗包括翻身、叩背及经声门下吸痰,C组给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下施予同B组相同的处理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多个实验组之间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WBC、CRP、PaO2[A组(14.68±5.81)×10~9/L、(68.64±10.68)mg/L、(62.64±8.42)mm Hg(1 mm Hg=0.133 kPa),B组(13.78±4.54)×10~9/L、(72.48±12.13)mg/L、(64.80±8.85)mm Hg,C组(9.86±3.49)×10~9/L、(45.67±9.08)mg/L、(70.98±8.75)mm Hg]测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aCO2测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连续1周内吸痰时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机械通气天数[(28.38±2.57)次/周、(9.24±2.18)d]均明显低于A组[(38.68±4.87)次/周、(14.56±3.32)d]、B组[(35.45±3.36)次/周、(13.48±2.9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持续泵入适量咪达唑仑状态下未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可增加患者对声门下吸痰的耐受性,二者配合作用下有助于肺内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VAP患者炎症指标的控制并可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日间手术流程的构建旨在不断推进日间手术在肿瘤专科医院内的开展,提高运行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本文通过对日间手术在国内外发展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对我国综合医院开展日间手术的实践调研,结合肿瘤专科医院在日间手术评价体系、日间手术病种选择和手术开展方面的工作实际,梳理并构建日间手术管理流程。结果构建了日间手术管理流程,流程包括术前、手术当日、术后三个部分,患者住院时间为24 h,最多不超过48 h,同时提出日间手术病历书写的管理规范。结论肿瘤专科医院开展日间手术需结合病种特点,在实施中需加强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同时提出如何结合肿瘤病种及技术特色,更好地开展日间手术工作是当前肿瘤专科医院推进日间病房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以皮肤外症状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规律。方法:对21例RMPP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随诊。结果:21例RMP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值(CRP)明显增高,血沉增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其中8例伴胸腔积液,以肝功能的损害为多见;经大环类酯类抗菌药物加用糖皮质激素,并辅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其疗效较满意;8例恢复期肺部病变迁延不愈,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其症状恢复正常。结论:儿童RMPP病情重、进展快,一但确诊,在治疗上予大环类酯类药物治疗外,应及早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同时要重视肺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免造成误诊、漏诊及儿童永久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