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27例肱骨近端骨折。根据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22例,四部分骨折5例,所有病例均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严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周(6-12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平均分为88.2分,其中功能优17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手术简单、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32例,女27例患者平均年龄50.5岁(22~82岁)。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24例;四部分骨折12例。结果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7.4周(6~12周)。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功能优34例,良19例,中6例,优良率为89.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简单、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较常见,治疗方法不尽相同,锁定接骨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被多数骨科医师所认可。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86例,男26例,女60例;年龄为29~92岁,平均68.6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49例,四部分骨折14例,术后严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86例中8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4个月,平均4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6周。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平均分为82.2分;根据Neer评分标准优48例(二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29例),良22例(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8例),中11例,优良率为86.4%。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手术简单、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和患肢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切开复位内固定时正确把握手术指征,规范操作,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5—2007年1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左侧5例,右侧7例;年龄60-75岁,平均66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4例,四部分骨折1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9例行自体骨植骨术。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根据Constant评分,优5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83.3%。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必要时植骨,可提高骨折愈合率,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5.
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35-70岁,平均50.5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8例。结果随访12-15个月,平均13.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6周。根据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88.9%。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锁定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2006年3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31~76岁,平均60.7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7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7~20个月,平均11.3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8周.根据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88.6%.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方法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和血运破坏少等优点,适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相似文献   

7.
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结果所有患随访3~13个月,平均7.5个月。临床疗效评估:优7例,良3例,进步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LPHP具有固定可靠、减少软组织损伤、保护血运、利于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特点,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
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月对3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予以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3周(7~12周),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1.4分(39~95分),其中优22例,良8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2~70岁,平均54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4例。13例为摔伤,6例为车祸伤。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1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4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骨不连或延迟愈合。按Neer评分: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行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4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27例;年龄18~89岁,平均58.5岁;骨折类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3例.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1例术后2周死亡,死于内科合并症,6例失访,其余36例患者术后获5个月~4年(平均2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8周).肩关节功能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1例,良1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肱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结论 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可靠方法.操作时需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肱骨颈内下方良好复位,保证肱骨颈内侧牢固固定与支撑,骨缺损时大量填塞植骨,这样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取LPHP治疗31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22例;4部分骨折9例。结果31例经5~13月随访.无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全部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功能优9例,良18例,中4例,优良率87.1%。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畸形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肱骨近端骨折畸形愈合,其中男24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41.6岁(21—53岁)。按Neer分类法,2部分骨折20例,3部分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作功能锻炼,采用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术后使用传统中药外洗。[结果]29例均获得随诊,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9.6周(8—12周)。按照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23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畸形愈合,使用LPHP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中药外洗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恢复息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徐德利  林浩  李驰 《骨科》2012,3(1):24-26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49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2例,四部分骨折17例.结果 术后有47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满意26例,优良率达91.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有效方法,术中注意保护肱骨内侧软组织链完整和肱骨内侧柱有效支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58例,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38例,良92例,可24例,差4例。4例出现肱骨头坏死,但肩关节活动度尚好。优良率达82.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分析自2008—01—2012—10收治并随访的52例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有限切开、透视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骨缺损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人工骨植骨。结果本组获得随访8—25个月(平均15个月),肱骨近端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2.7%。未发生断板、断钉,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者取髂骨、人工骨植骨,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等指导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对4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予以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经6个月随访,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Neer评分标准,平均83分(39~95分),其中优29例,良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humerus,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期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23例使用LPHP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平均51.5岁;车祸伤18例,摔伤4例,重物压砸伤1例。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12例。14例植骨,其中6例自体髂骨植骨,7例人工骨植骨,1例自体髂骨加人工骨混合植骨。使用Constant-Murley(C-M)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分别在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间17~49个月,平均35.25个月。20例于术后4~7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6与12个月C-M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评分38~100分,平均(79.85±17.23)分,其中优8例,良8例,一般5例,差2例。LPHP加植骨组优6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单纯LPHP固定组优2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期疗效显著,对伴有骨质疏松及骨缺损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常规植骨。  相似文献   

18.
It is well known tha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three most frequent fracture types. Epidemiological invetsigations show that in people elder than 60 years the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s more frequent than fractures of the hip region (17). Over the last decades several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for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Widely accepted is the initiation of a conservative treatment regimen for undisplaced fractures, however,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displaced fractures, especially three and four part fractures, is still the center of scientific debate. Many different implants have been tested and investigated, thus demonstrating lack of sufficient results. Over the las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angle stable, locking implants started and clinical studies demonstrated encouraging results. In our clinic the 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and the PHILOS plate advanced to the implant of choice for treatment of displaced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There are still cases of implant failure and humerus head necrosis, but most of these complications were caused by the fracture type and not an implant specific problem. However the overall results with these new implants are encouraging. Key words: locking plates,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humerus, humerus fracture, PHILOS, P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