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和总结后腹腔镜下右侧肾上腺中央静脉的解剖特点和变异情况,探讨后腹腔镜下处理该类血管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61例后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术中使用“三层面”技术进行肾上腺的解剖分离,以下腔静脉作为解剖标志,对右侧肾上腺中央静脉予以仔细充分的游离暴露后在直视下用Hem-o-lok夹闭离断。结果 6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因肿瘤粘连严重中转开放。其中57例肾上腺中央静脉为正常解剖结构,而其中4例中央静脉有变异(6.56%),变异情况如下:仅有一支中央静脉汇入肝静脉1例;存在两支中央静脉,均汇入下腔静脉2例;存在两支中央静脉,一支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另一支汇入肝静脉1例。术中1例出现腹膜破裂但未中转开放(1.64%),2例出现术后高热(38.5℃)(3.28%),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83±27)min,平均术后住院天数(3.52±0.77)d。术后病理示:皮质腺瘤53例(86.89%),囊肿4例(6.56%),嗜铬细胞瘤3例(4.92%),淋巴管瘤1例(1.64%)。结论 熟悉后腹腔镜下右侧肾上腺的血管解剖以及变异情况对术中准确定位中央静脉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切除右侧巨大肾上腺肿瘤(最大径≥6cm)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右侧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右侧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18例,肿瘤最大径为6~19(8.4±0.69)cm。术中按3个相对无血管平面分离,在腹侧平面游离时尽量将腔静脉与瘤体分开,并显露肾上腺中央静脉,在背侧平面分离时尽量向内侧中线分离,形成基于腔静脉与腰大肌之间的倒三角形肿瘤基底部。抬起瘤体,逐步向上离断汇入基底部的动脉血供,切除肿瘤。结果:除1例患者因粘连转为开放手术外,1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时间80~210(147.9±7.6)min。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髓质脂肪瘤8例,嗜铬细胞瘤4例,节细胞神经纤维瘤3例,性索间质瘤1例,肾上腺囊肿伴囊壁钙化囊内出血1例。17例腹腔镜肿瘤切除手术均无术中术后输血。结论:后腹腔可以获得巨大的手术空间,术中妥善处理富含动脉血供的肿瘤基底部可以安全切除体积巨大的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单层面下以膈下静脉为标志的肾上腺切除术在治疗左侧肾上腺疾病中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48例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龄43岁。手术采用经肾外上方肾周脂肪囊与腰大肌筋膜间相对无血管的腰肌前平面入路,以左膈下静脉为解剖标志寻找并处理中央静脉进行左侧肾上腺切除。 结果本组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0 h和16 h,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 d。除2例腺瘤与1例皮质增生患者术后6个月血压控制欠佳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 结论后腹腔镜单层面左侧肾上腺切除术中,选择膈下静脉作为解剖标志,可快速定位控制中央静脉,减少术中出血及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时肾上腺血管解剖变异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时肾上腺血管的解剖变异与处理方法。方法:对经腹腔前入路作腹腔镜肾上腺或腺瘤切除术中,游离肾上腺发现7例肾上腺血管解剖变异并予妥善处理。结果:右侧肾上腺血管解剖变异为:中央静脉与右下肝静脉汇合后汇入下腔静脉;中央静脉汇入右肾静脉与下腔静脉的交汇处;多支中央静脉。左侧肾上腺血管解剖变异为:中央静脉与膈下静脉分别汇入左肾静脉;中央静脉与左副肾静脉汇合为主干后汇入左肾静脉。均予仔细分离血管、钛夹夹闭后切断,无一例发生意外。结论:了解并能在术中辨别肾上腺的血管解剖变异,有助于安全地进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后腹膜返折韧带为解剖标志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准确定位肾上腺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40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岁,肿瘤最大径1.2~5.6 cm,平均3.4 cm。以后腹膜返折韧带为解剖标志,设计手术第一步制作肾周筋膜切口的顶端标记点,沿此垂直身体纵轴向深面分离直达肾上腺完成准确定位。结果本组40例均准确定位肾上腺后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 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2 h,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 d。结论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以后腹膜返折韧带为解剖标志,制作肾周筋膜切口的顶端标记点,可准确定位肾上腺,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解剖定位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本院所收4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切除术,其中无功能腺瘤1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例,皮质醇增多症12例,嗜铬细胞瘤4例.常规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打开Gerota筋膜,转向后壁沿腰大肌向上分离至项壁膈肌,分离前壁腹膜肾筋膜与脂肪囊间隙,沿肾上极平面横断分离寻找肾上腺,根据术中情况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或全切除术.结果 46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切除,其中1例因与下腔静脉粘连严重而部分旷置,平均手术时间83±21 min,平均出血量42±15 ml.1例(2.1%)术中胸膜穿孔,1例(2.1%)损伤下腔静脉,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2 d,随访3 ~27个月,无远期并发症,46例良性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沿着正确的解剖平面寻找分离肾上腺具有快速、出血少、定位准确的优点,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应为肾上腺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优先精准解剖肾上腺中央静脉的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侧病变,左侧肿瘤28例,右侧18例;肿瘤直径1.5~6.7 cm,平均(2.8±0.9)cm。采用腹膜后入路,术中优先精准解剖游离并酌情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后行肾上腺切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3(25~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10~50)ml,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5 d,平均(2.8±0.6)d。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腹膜损伤、肾蒂血管损伤、腹膜后血肿、皮下血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示:肾上腺腺瘤32例,皮质增生3例,嗜铬细胞瘤8例,髓样脂肪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中优先精准解剖并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具有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巨大(直径6 cm)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2月28例巨大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6.0~13.7 cm,平均8.5 cm,右侧18例,左侧10例。行后腹腔镜下髓样脂肪瘤切除术,常规置4个工作通道,用双10号丝线扭曲成环套住肿瘤一端起牵引作用,用超声刀切断瘤体表面血管,肾上腺全切或次全切除,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28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及肿瘤毗邻脏器副损伤。手术时间52~117 min,平均67.5 min,术中出血45~110 ml,平均60.5 ml,术后1~2 d排气后进食,3~5 d下床活动,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6 d,平均4.1 d,术后住院时间6~9 d,平均7.5 d。结论巨大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肿瘤体积巨大,使正常的解剖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术中暴露困难,手术难度增加,术中要注意重要解剖标志,及血管和肾上腺的处理,手术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体会及经验。方法:2008年10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平均(45.1±11.2)岁。左侧37例,右侧19例,肿瘤直径平均(3.3±0.61)cm。结果:56例手术均经腹腔途径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平均(67±16)min,估计术中出血平均(38±10.3)ml,术后平均(1.5±0.5)d肛门排气,术后24 h下床活动,术中、术后均未输血,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腺瘤。结论: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具有手术空间大、解剖标志清晰、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肾上腺切除术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0.
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瘤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效果。 方法 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皮质腺瘤 7例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例 ,所有肿瘤均在右侧 ,直径均 <6cm。 结果  8例腹腔镜手术都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 2 .2小时 ;术中平均出血量 70ml;术后平均禁食时间是 1.5天。 结论 经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具有切口小 ,创伤小 ,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经腹腔、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01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56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0例,腹部取3个trocar 穿刺入路,切开侧腹膜和肾周筋膜,在肾上极内上方分离肾上腺或瘤体,结扎速结合超声刀将肿瘤切除.经后腹腔途径切除肾上腺肿瘤46例,腰部取3个trocar 穿刺入路,用自制的气囊扩张后腹腔,切开肾周筋膜,在肾上极内上方分离肾上腺或瘤体,结扎速结合超声刀将肿瘤切除. 结果 10例经腹腔途径中3例因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放手术,46例经后腹腔途径中1例因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中转开放手术.余52例术中出血量20~200 ml,平均70 ml,均未输血.手术时间40~200 min,平均110 min.术后住院3~8 d,平均5.4 d.5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效果确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肾上腺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及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1999年8月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8例(A组)及经胜利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2例(B组)的临床资料,并就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以除肿瘤平均重量A组〉B组,而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行出血量A组比B组分别缩短23min和和15.81ml术后肠功能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肾癌合并高位肝后下腔静脉癌栓的临床经验和文献分析。 方法女性患者,61岁,临床诊断:右肾癌合并高位肝后下腔静脉癌栓。术前全面评估手术风险,组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详尽的围手术期治疗与护理方案,拟行腹腔镜下右侧肾癌根治性切除+高位肝后下腔静脉癌栓取出+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医护密切配合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围手术期观察处理与护理。 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90 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完全游离右侧和左侧肾静脉、肝后下腔静脉直达第二肝门水平远端,近右肾静脉处下腔静脉内侧壁剪开静脉壁,癌栓下部小灶性侵犯静脉壁,切除部分腔静脉壁完整取出癌栓,恢复左侧肾静脉、腔静脉血流回流无障碍。术后病理提示符合透明细胞癌,癌组织侵犯肾窦脂肪,腹膜后淋巴结(-)。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肾癌合并高位肝后下腔静脉癌栓安全可行,多学科协助模式为疑难复杂病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40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7年12月,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01例,其中无功能腺瘤15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9例,皮质醇增多症37例,嗜铬细胞瘤19例,髓样脂肪瘤13例,其他42例。结果5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瘤体过大腹腔镜操作困难,2例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紧密,2例出血;余396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270min,平均105min,术中失血20~1000ml,中位数45ml,2例术中各出血1000、800ml,输红细胞2U。术中下腔静脉破裂1例,膈肌破裂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364例随访1~64个月,平均23.9月,无远期并发症,361例良性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应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is a standard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ny types of renal tumor, renal pelvic tumor, and benign disease. Renal vein and inferior vena cava anomalies are not uncommon, having been detected at an incidence of 2–17%.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surgeon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encounter major anomalies of the renal vein and inferior vena cava. This video presents image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nal pedicle in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in cases where there were anomalies of the renal vein and inferior vena cava.
Patient 1 had left renal tumor with the left inferior vena cava, patient 2 had left ureteral tumor with double inferior vena cava, patient 3 had left renal tumor with double inferior vena cava and a circumaortic renal vein, patient 4 had left renal tumor with a retro-aortic renal vein, and patient 5 had left renal tumor with a circumaortic renal vein. Multiple renal arteries were present in patients 3, 4, and 5.
In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complicated by anomalies of the renal vein and inferior vena cava, (i) surgical staff should be alert for the potential presence of aberrant veins and multiple renal arteries that may not be visualized in preoperative imaging. (ii) An anterior transperitoneal approach is well-suit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positional relationships of vessels and anatomical landmarks in cases of vascular anomalies. (iii) With recent advances in diagnostic imaging modalities, such as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3-D CT, it has become easier to identify the major arterial and venous anomalies. However, intraoperative observation and assessment remain important and mandatory in the management of smaller anomalous vessels accompanied by major anoma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