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癌药物动脉灌注后对局部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组织学评价。方法 在猪腹部的腹壁上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10d后在猪腹部形成以腹壁上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通过对灌注区域轴型血管供养的岛状皮瓣的成活率、光镜、透射电镜及血管铸型透明标本的组织学观察,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 抗癌药物用于局部动脉灌注后,使局部轴型血管支配的血管网有损伤的表现,岛状皮瓣远端的血运显著降低。结论 抗癌药物经动脉灌注后可影响局部轴型皮瓣的血运,使皮瓣血供的安全范围缩小,为提高相关修复手术的成功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过度扩张对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过度扩张对轴型皮瓣血运的影响。方法:以猪臀部双侧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分别作为实验组和自身对照组,观察过度扩张后岛状皮瓣成活、激光多普勒微区血流、荧光染色、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并用组织学检查和血管灌注透明标本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过度扩张后岛状皮瓣远段的血运显著降低,轴型血管血管网有损伤表现、分而模式改革和长宽比例缩小。结论:过度扩张可影响轴型皮瓣的血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预制薄轴型皮瓣的血运重建过程和原位岛状皮瓣移植的成活面积 ,为临床实验建立模型。方法 选用家猪 2 4只 ,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手术将猪的后肢股血管束移位至浅筋膜层浅面。在术后不同时间 ,经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检查、透明标本和血管铸型等方法观察皮瓣的血运重构过程。在预制皮瓣 4周 ,观察原位移植预制的岛状皮瓣的成活情况及成活面积。结果 手术后 2周时移位的股血管束 ,周围小血管分支明显增多。术后 3~ 4周时新生的小血管与真皮下血管网建立血运。 6~ 8周时 ,新生血管增大 ,皮瓣血运建立良好。预制的薄轴型皮瓣原位岛状移植后成活面积 76% ,对照侧皮瓣成活面积 10 %以下的占 71%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薄轴型皮瓣血运建立的过程 ,是以组织损伤后特有的修复过程为基础。将皮下深层组织血管移位至皮下筋膜浅层 ,可预制薄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4.
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血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临床报道较多,但其血供规律研究较少。本实验选用8只体重25~30kg的家猪为实验动物,在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分支主干为蒂的岛状皮瓣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用皮温测定、激光多普勒、皮瓣荧光染色、组织学检查、墨汁灌注及透明标本等方法,对两种皮瓣的血供特点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皮瓣相比,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的血供显著降低,其实质是轴型皮瓣和随意型皮瓣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应用轴型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不N情况分别采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前臂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指背筋膜岛状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髂腹股沟皮瓣7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临床应用75例,静脉回流障碍6例,局部血运不良部分坏死3例,经处理皮瓣均成活。随访3~36个月,皮瓣质地、感觉好,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7种轴型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烧伤后畸形中手部功能的改善最为重要,而腹部皮瓣不失为最好的修复方法之一,但由于腹壁脂肪厚,皮瓣臃肿,需Ⅱ期修薄.故采用腹部旁轴型血管薄皮瓣修复手背、手掌的严重畸形,使手术Ⅰ期完成.本组病例以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为轴型血管皮瓣,皮瓣蒂小瓣大厚薄适宜,术后7~10天断蒂,血运好,既覆盖了外露的肌腱,又避免了常规皮瓣的缺点,使手部功能、外形良好,同时也使腹部皮瓣的切取随意性增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因为它具备了常规皮瓣所没有的优点,是目前手术修复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利用指动脉或第一掌背动脉为轴型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并利用局部皮瓣修复次生创面的术式特点。方法:根据示指创面位置,近侧指间关节以远创面利用以指动脉为轴型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近侧指间关节(含关节)以近者利用第一掌背动脉,供瓣区利用局部易位皮瓣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5例,利用指动脉者7例,利用掌背动脉者8例,除1例轴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再次清创缝合外,余皮瓣均一期愈合。结论:灵活应用指动脉或第一掌背动脉为轴型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并利用局部皮瓣修复次生创面,这一术式有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手术次数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体软骨移植在动脉岛状皮瓣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在24只新西兰大白兔腹部用一侧的腹壁浅动静脉形成2.0cm×3.0cm岛状合叶皮瓣,并在其中植入自体耳软骨(0.8cm×1.2cm),与植入对侧皮下的相同大小的耳软骨比较,进行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软骨移植后,其面积大小无明显变化,软骨经过退行性变和新的软骨形成过程,逐渐恢复其原有结构.移植后8周,岛状皮瓣内的移植软骨中有大量的新软骨形成,12周恢复正常的软骨结构,而植入皮下的移植软骨,移植后12周的表现相当岛状皮瓣的第8周水平.结论在岛状皮瓣中,移植软骨的结构恢复较快,岛状皮瓣中丰富的血管床和特有的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有助于移植软骨的血运恢复和新的软骨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9.
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大腿环形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供一种修复大腿环形瘢痕挛缩的方法。方法  2 0 0 0年 3月以来 ,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血管蒂 ,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 ,形成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 ,带蒂移位 ,修复大腿环形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临床应用 4例 ,皮瓣大小为 8cm× 2 8cm~ 11cm× 32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下肢静脉回流及水肿情况明显改善 ,供瓣区无腹壁薄弱、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血运丰富 ,不损伤腹直肌 ,是修复大腿环形瘢痕挛缩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扩张预制对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桥联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扩张预制对跨区血管构筑以及跨区供血轴型皮瓣成活率的影响,为提高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成活率,以及开发新的跨区供血轴型皮瓣供区提供研究思路.方法 取12只成年健康五指山猪,体重20~30kg.实验分为A、B两部分,每部分6只,均采用双侧自身对照设计.实验A:每只动物随机取一侧为对照组,另一侧为扩张组,两侧以腹中线为界;对照组为侧腹壁形成的方形皮瓣,扩张组为扩张预制皮瓣.实验B:每只动物随机取一侧为扩张组,另一侧为延迟组;扩张组为扩张预制皮瓣,延迟组为单纯扩张器植入不扩张的延迟皮瓣.皮瓣制备后及时行皮瓣动脉造影,术后2周行皮瓣成活率测定.结果 实验A扩张组皮瓣动脉造影显示,扩张皮瓣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之间吻合支数量多,管径粗,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系统能清楚显影;对照组造影剂通过3~4条较细的吻合支到达腹壁上动脉终末支及终末穿支,腹壁上动脉系统大部分不能显影.实验B扩张组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间完全沟通,吻合支丰富,动脉口径较粗;延迟组造影剂通过少量不规则吻合支由旋髂深动脉达腹壁上动脉,但充盈不顺畅,充盈灌注范围较扩张组小,且动脉口径也小于扩张组.实验A扩张组及对照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0.16%±3.61%及72.67%±5.35%;实验B扩张组及延迟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2.08%±3.30%及80.79%±4.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扩张预制能有效提高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成活率,桥联效应为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背、足跟、踝部、膝部甚至大腿中下段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科临床应用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经验,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顺行应用修复膝部甚至大腿中下段软组织的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血管蒂长度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法。结果:临床应用12例,皮瓣最大面积16cm×10cm,最长血管蒂14cm,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损伤小、成活率高,设计处理适当不失为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不同类型皮瓣(小腿主干血管逆行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57例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清创后,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并比较其成活面积、观察其疗效。其中,小腿主干血管逆行皮瓣14例,面积:7~9cm×11~20cm,平均:8cm×16cm,采用胫后动脉逆行皮瓣3例,腓动脉逆行皮瓣11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26例,面积:7~9cm×9~15cm,平均:8cm×11cm,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23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例;游离皮瓣17例,面积:9.5~15cm×12~28cm,平均:12cm×25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13例,隐动脉皮瓣3例,胸背动脉皮瓣1例。结果:57例皮瓣中,完全坏死2例,部分坏死7例,其余全部成活。坏死者全部涉及前足皮肤缺损,其中,主干血管逆行皮瓣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2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5例;游离皮瓣完全坏死1例。统计学分析:皮瓣面积按类型比较(ANOVA),P=0.0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皮瓣成活率按类型比较(Kruskal-Wallis Test),P=0.4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3~18个月随访,所有成活皮瓣血运、外形、质地、功能均满意。结论:大部分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特别是缺损较大时,选择游离皮瓣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的解剖以及修复腕及前臂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以桡动脉搏动及体表投影为中心,采用多普勒血管仪探测桡动脉穿支的部位,以靠近缺损创面部的皮支作为血管蒂及旋转点,根据缺损创面大小、形状设计皮瓣,修复腕及前臂创面12例.结果 术后12例皮瓣中有2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存活,创面愈合,其余10例皮瓣均顺利存活.随访时间3~18个月,皮瓣质地软,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穿支在桡骨茎突近端2.0cm、4.0~ 5.0 cm、7.0cm处较恒定,以此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修复后外形好,是修复腕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From June 1979 to July 1987, 84 acute burned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deep wounds involving tendon, nerve, vessel, bone and joint were treated by utilising 26 types of island axial-pattern cutaneous or musculocutaneous flaps. All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with a primary healing rate of 91.4%.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urgent' (within 48 hours), 'early' (within 2 weeks), or 'infected'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burn injury and the surgery conducted. The primary healing rates for each groups were 100%, 94%, and 86%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axial-pattern cutaneous flap and musculo-cutaneous groups. The measures for minimizing infection including thorough debridement, groups. The measures for minimizing infection including thorough debridement, avoiding of circulatory compromises of the flaps, effectively postoperative drainage,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ere discussed. Four types of newly developed axial-pattern cutaneous flaps as well as a super-long latissimus dorsi-external oblique abdominis-rectus abdominis combined musculocutaneous flaps we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背侧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末节软组织缺损。方法2008年3月-2012年4月应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29例36指。结果术后36指皮瓣33指顺利成活.3指术后皮瓣瘀紫,2指行远端放血后好转,3周后皮瓣远端脱痂愈合;1指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修复的肢体外观良好,皮瓣切取后供取对手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动脉背侧皮支逆行岛状皮瓣具有皮瓣血供明确、皮瓣切取范围大、皮瓣切取灵活.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方法:本组共有13例15处虎口电烧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急诊清创,依据伤口情况,分别采取3种皮瓣修复。①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的示指背皮瓣,宽约5cm,远端达近侧指间关节;可携蒂部分中指背皮肤,形成的皮瓣远端为双叶。②骨间背则动脉为蒂的前臂背侧逆行岛状皮瓣,通过腕部皮下隧道转移。③以旋髂浅或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同侧下腹部薄皮瓣带蒂转移,术后2周断蒂。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评价修复虎口功能与外形。结果:8例11处虎口电烧伤创面以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4例4处虎口损伤以同侧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以下腹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5例皮瓣转移后循环良好,创面Ⅰ期修复。1例前臂背侧岛状逆行皮瓣边缘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边缘0.5cm坏死。第一掌背动脉皮瓣和同侧前臂逆行皮瓣血运可靠,质地较薄,虎口修复后外形及功能良好。腹部皮瓣可提供较大面积修复组织,供区隐蔽,但修复后虎口外形和功能欠佳。结论:以同侧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臀大肌臀上动脉穿出点为旋转轴,利用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交通支所在的臀大肌外缘肌为蒂,以旋转点至缺损区最近点为肌皮瓣蒂长度,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进行肌皮瓣设计,形成岛状肌皮瓣,肌皮瓣面积稍大于缺损区创面。蒂部仅含臀大肌外缘肌肉,宽度1.5~2.0cm。沿设计线切开皮肤找到臀大肌臀上动脉穿出点及臀大肌外缘,向远端解剖,在臀大肌下形成的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将肌皮瓣转移到缺损区,逐层缝合切口。供区视大小可行直接拉拢缝合或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应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部软组织缺损7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被修复处色泽、厚度及外形均满意。结论:岛状臀大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血管恒定,抗感染能力强,切取及转移方便,是修复臀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骶尾部褥疮的理想肌皮瓣。  相似文献   

18.
轴型动脉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报道39例轴型动脉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VN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直接皮动脉蒂SVN皮瓣23例,岛状SVN皮瓣13例,吻合血管的SVN皮瓣3例。除1例吻合血管的SVN皮瓣失败外,其余均成活。经6个月~1年随访,外形良好,不臃肿,无瘢痕增生,质地正常。这种皮瓣兼有轴型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优点,临床应用范围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8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应用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了修复.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67岁;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小:4.5 cm×5.0 cm~10.0 cm×12.0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