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85例患者中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38例、室间隔缺损43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例,均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施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8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30~179min(91.7±2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103min(37.2±6.1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1例患者因残余漏再次手术,2例患者股动脉拔管时出现血管内膜撕裂;其余8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8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施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因其痛苦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得到患者的认可,本院于2010年4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半月余"入院.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结果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全胸片肺多血伴肺动脉段膨隆改变.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中度肺动脉高压伴轻中度三尖瓣返流.患者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插管全身麻醉,右胸背部稍垫高,常规消毒手术野,铺巾单,全身肝素化,右腹股沟下4 cm纵行切口分离右股动静脉,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腋前线第6肋间(置胸腔镜)、右腋中线第4肋间各行一3cm切口,腔镜下切取4 cm×3 cm心包(避开膈神经),上下腔静脉套带,升主动脉荷包缝线置灌注管,阻断上下腔静脉及升主动脉,灌注4℃含血高钾停跳液,停跳良好.  相似文献   

3.
微创心脏手术在右前胸仅需切开不足10 c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多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修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预后好,且保持了胸廓的完整性及美观性,临床上逐步推广[1-4].常规心脏手术CPB通过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插管来完成,而微创心脏手术因切口范围限制,因此常采用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来建立CPB,但在一些需要完全引流右心房内血液的手术中,因为单纯股静脉插管无法满足手术要求,因此出现了经皮上腔静脉插管技术[5-6].本院在微创心脏手术建立CPB时经皮上腔静脉插管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介绍使用右腋下直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及治疗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右腋下直切口对2058例先心病和心脏瓣膜病施行手术,其中先心病1466例,心脏瓣膜疾病592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或吸入麻醉;取左侧卧位60°~90°,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3肋,下端止于腋前线第5肋,在腋中线第7肋间切一1.5cm小口备用,沿第4肋骨上缘或第3肋进胸;沿右膈神经前切开心包并悬吊利于升主动脉及心脏显露;以长扁桃钳夹住主动脉插管前端,帮助完成主动脉插管。经手术切口内置入上腔静脉直角插管,从第7肋间小切口导入直角下腔静脉插管。阻断升主动脉,经主动脉根部插管灌注心脏停搏液,切开右心房或肺动脉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缝合心包上段大部分,经第7肋间小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全部患者中二次开胸止血23例(1.12%),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14例(0.68%),发生其他各种并发症65例(3.16%),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时无异常。2058例中共死亡6例,总死亡率为0.29%(6/2058),其中先心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20%(3/1466);心脏瓣膜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5%(3/592)。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本身固有的美观效果、较宽的手术适应证以及与常规切口相比具有的优点,值得并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右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癌栓(肝上型)取出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例50岁女性右肾癌伴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下右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血栓取出术.取胸腹联合正中切口,探查腹腔后,显露右肾、下腔静脉及右肾肾蒂结构.全身肝素化后行升主动脉、上腔静脉、主动脉根部、右上肺静脉插管.经体外循环机降温,降至20℃时停止体外循环.于右肾静脉入口处切开下腔静脉,经下腔静脉插入16 F导管至右心房,充盈气囊,向下拖出癌栓同时切除右肾.缝合下腔静脉切口,恢复体外循环并复温.结果 手术时间330 min,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体外循环时间90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0 min.术中失血400 ml,输浓缩红细胞6U(机器填充用)及血浆600 ml.患者术后150 min清醒,4 d进食并下床活动,10 d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深低温心脏停搏技术可提高肾癌合并肝上型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方法  16例先天性心脏病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6~ 2 7)岁。 (14± 7)岁 ,体重 (17~ 6 7)kg ,(38 5± 16 8)kg。采用股动静脉插管 ,在患者右侧第四肋间胸骨旁、第四肋间腋中线、第七肋间腋中线各打一个直径 1cm~ 3cm的孔 ,经第四肋间腋中线插入上腔静脉插管 ,建立体外循环 ,阻闭升主动脉 ,冠脉冷灌 ,心脏停搏 ,切开并悬吊右心房 ,显露三尖瓣及室间隔缺损 ,缝合室间隔缺损 ,缝合右心房切口 ,开放升主动脉。 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 ,主动脉阻闭时间 (2 7~ 6 7)min ,(43± 13)min。体外循环时间 (6 6~ 16 8)min ,(95± 33)min。术后心脏杂音消失 ,心脏超声检查示无心内分流。 结论 胸腔镜下可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全部心内操作。也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技术应用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和某些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右股动脉插供血管,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建立CPB,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A SD)修补术46例,室间隔缺损(V SD)修补术5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加小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29例,心脏不停跳下直视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5例。结果所有患者无死亡,灌注流量1.6~2.4L/m in.m2,平均1.9L/m in.m2;灌注压50~80mmHg(1 kPa=7.5mmHg),平均56mmHg;CPB时间8~157m 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8~65m in。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右下肢局部麻木、疼痛,均于7d后消失,未发生其它与周围CPB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股动、静脉插管建立CPB技术可应用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和某些有适应证的心脏手术患者,其风险小、安全、简便、省时,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患儿女,6岁,先心房缺,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术前度冷丁1mg/kg,东莨菪碱0.06mg/kg,入室后肌注氯胺酮6mg/kg,诱导用芬太尼10ug/kg,维库溴胺0.1mg/kg,咪唑安定0.05mg/kg。诱导、气管插管顺利,常规作股静脉、桡动脉穿刺。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结束后,开始体外循环,转流后即发现心脏胀,迅速插冷灌管,降温后阻断主动脉,主动脉阻断后心脏胀没减轻,反而加重,泵压迅速上升,术者立即调整主动脉插管,效果不明显,即松开阻断钳,发现主动脉插管方向转至心  相似文献   

9.
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g YG  Wang YJ  Zhang Q  Gu JM  Ni D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21-1523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行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3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80例.二尖瓣置换术56例。使用30。胸腔镜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脉插供血管,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行体外循环;胸腔内操作均在胸腔镜下进行,以胸腔镜显示屏为手术野。结果本组674例患者手术成功645例,成功率96%,术中扩大切口28例。手术时间1.8—5.6h,平均(2.8±1.2)h;体外循环时间56~198min,平均(78±2.3)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8—96min,平均(31±19)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1200ml,平均(140±46)ml。死亡1例.死亡率0.15%,死亡原因为术后脑出血。并发症46例,发生率7%。包括二次止血8例;残余漏5例,其中二次手术2例;右侧血气胸33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的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8月施行胸腔镜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44例,采用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Chitwood钳经胸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CO2充满术野减少空气栓塞发生,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无死亡,2例胸腔严重粘连中转开胸行瓣膜置换术,1例发生股静脉损伤术中修补。体外循环时间82~284 min,(150.1±3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2~161 min,(89.6±26.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47 min,(18.3±7.7)h;ICU时间24~92 h,(44.7±16.9)h;术后胸液引流量125~1085 ml,(363.9±193.3)ml;输血量100~1600 ml,(697.1±486.0)ml。43例随访1~23个月,平均13.0月,心悸、胸闷症状均较术前缓解。结论右胸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心房黏液瘤手术的经验.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11月,全胸腔镜下心房黏液瘤手术44例,其中左心房黏液瘤35例,右心房黏液瘤6例,双心房黏液瘤3例.通过右侧胸壁3孔建立体外循环,股动脉、静脉插管(或右心房、股静脉分别插上、下腔静脉插管),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冷晶体(含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 49±18) min,升主动脉阻断(28±10)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3.8±1.4)h,术后住院(6.8±1.3)天.术后并发症3例,1例为腹股沟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2例皮下气肿,胸带加压包扎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3~5天超声心动图示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失访20例,余24例随访2个月至4年,心功能均Ⅰ级.结论 全胸腔镜下心房黏液瘤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组(16只犬)和临床组(1例临床病例)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做一个4~5 cm小切口和2个1.5 cm小孔,用自行设计的腔静脉阻断器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插冷灌针灌注停跳液保护心肌。间断缝合人工机械二尖瓣膜和主动脉瓣膜。结果实验动物组:体外循环时间104~196 m in,(143.2±46.5)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58~128 m in,(82.4±26.1)m in。术后取出心脏标本检查,人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缝合确切,无松线及周围组织撕裂。临床组1例:体外循环时间157 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2 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 h,术后胸腔引流液150 m l,术后住院时间10 d;术后随访9个月,未发现瓣周漏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心脏超声示人工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周漏。结论胸腔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6例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方法 ; 方法  3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 ,采用股动脉和股静脉 ,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经第七肋置入胸腔镜 ,另选第四肋打两个用作手术操作孔 ,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 ; 结果 第 1例因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氧饱和度在80 %~ 88% ,而延长第四肋间切口重新作心内探查 ,其他手术顺利 ,术后无并发症 ; 结论 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机器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10例心脏病患者在机器人体外循环术中行TEE检查,体外循环转机前评估心脏病变,验证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结果,根据结果协助手术医师进一步确定手术方案。建议外周体外循环过程中,TEE引导下腔静脉插管(经股静脉)、上腔静脉插管(经右侧颈内静脉)。心脏复搏后,TEE评估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排气情况。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全在机器人下完成手术,其中2例中转右前外侧切口。体外循环转机前TEE诊断与TTE结果有7例不相符,经术中证实TEE准确性100%。TEE引导所有下、上腔静脉插管成功,成功率100%,体外循环过程中无静脉引流不畅。心脏复搏后2例室间隔缺损有残余分流、1例二尖瓣成形后仍有中度反流、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经再次阻断处理后均取得满意效果。其余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术后再次TTE证实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TEE在机器人体外循环术中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是有效的术中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腹部软组织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体外循环技术辅助下的腹部软组织肿瘤切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围手术期死亡。6例行全体外循环,3例行部分体外循环。建立体外循环的动脉灌注采用升主动脉途径6例,股动脉途径3例;静脉引流采用下腔静脉途径2例,上腔静脉途径6例,股静脉途径2例,颈静脉途径3例。7例为静脉平滑肌瘤病,1例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1例为平滑肌肉瘤。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处理。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7个月,中位数为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为一些复杂的腹部软组织肿瘤病例提供了手术完整切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8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经验.方法 2000年9月至2011年11月,全腔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81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016例,室间隔缺损110例,房室管畸形61例,法洛三联症33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24例,肺动脉瓣狭窄12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三房心8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7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术时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静脉插管(或右房、股静脉分别插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冷晶体(含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42±16) min,升主动脉阻断(21 ±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4.1±1.5)h,术后住院(7.1±1.4)天.术后35例发生并发症,右侧气胸16例,胸腔穿刺1次治愈;皮下气肿12例,胸带加压包扎治愈;右腋下切口液化3例、腹股沟切口液化4例,伤口延期愈合.全组术后4~8天超声心动图示畸形矫治满意.914例术后随访3个月~9年,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全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患儿(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下低温室颤性停搏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 ,探讨体外循环下低温诱导的室颤性停搏对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 ,为临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  12条健康杂种犬 ,体重 16~ 2 0kg ,雌雄不拘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6只。全麻 ,气管插管连接球囊行人工通气。经左侧股动、静脉插管测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右侧第 4肋间进胸 ,建立体外循环。经左室心尖插管引流。在不同时点冠状窦插气囊导管收集冠状静脉引流液。对照组 :并行循环转流降温 ,鼻咽温度降至 2 8℃时 ,阻断上、下腔静脉和升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灌注 14℃St.Thomas 2号晶体停搏液〔1〕诱导停搏 (15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5月行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4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25例、室间隔缺损21例。右侧胸壁3孔分别为: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为第1切口长约2cm;右侧腋中线第3肋间做第2切口长1.5~2.5cm;右侧腋中线第7肋间做第3切口长2~3cm。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64±2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8±11)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110±6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0.5~1.5年,无死亡及残余分流。结论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经验。 方法经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不降温或浅低温(32±1)℃。对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持续时间78~126 min,体外循环时间32~5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3~3 h,引流管留置时间18~33 h,术后住院时间3~5 d。 结论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温体外循环下经胸腹路径行布-加综合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胸腹联合切口进入,经充分游离肝上、下段下腔静脉后,显露肝右、中、左静脉,将覆盖于肝静脉前方的肝组织适当游离,以充分显露肝静脉入口平面之下腔静脉狭窄部。常温体外循环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半身转流,以及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直视切开下腔静脉狭窄部,切除一约4mm厚的环形隔膜及瘢痕组织,清除下腔静脉内血栓,取自体心包膜补片成形。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48min。术后恢复顺利。结果术终时下腔静脉压由5.88kPa降至2.75kPa。术后18天下腔静脉造影示原梗阻部消失,彩色多普勒检查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肝静脉及门静脉口径均较术前缩小。结论常温体外循环下治疗布-加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安全,效果较好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