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鞍结节脑膜瘤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及蝶骨平台的脑膜瘤.因上述解剖结构范围以鞍结节为中心往往不超过3 cm,故临床上对上述区域的脑膜瘤习惯上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4%~10%[l-2],手术切除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主要方法.我们自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鞍结节脑膜瘤54例,占同期脑膜瘤(785例)的7.2%.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鞍结节脑膜瘤是位于前颅底与鞍区移行区域的脑膜瘤的统称,肿瘤基底可能涉及蝶骨平台、视交叉前沟、鞍结节、鞍隔,侧方可至前床突甚至蝶骨小翼。我们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32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对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视神经功能保护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32例,肿瘤全切除31例,其中包括Simpson Ⅰ级全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全切除11例,肿瘤次全切除1例.手术后视力改善10例,视力无变化15例,视力变差7例.全切除的病例术后随访14~6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鞍结节脑膜瘤,保护视神经功能和严密的颅底重建,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巨大鞍结节脑膜瘤18例.偏侧生长的肿瘤选择翼点入路,先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血供,再充分利用鞍区脑池及肿瘤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在保护好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结果全切除16例(88.9%),次全切除2例(11.1%),无一例手术死亡.14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肿瘤无复发. 结论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提高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13例鞍结节脑膜瘤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先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部分肿瘤,再在内镜辅助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0例),次全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1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2.3年,〈1年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9例,术后2年肿瘤复发1例,1年后恢复生活自理1例。结论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克服了显微镜直视下的盲区,并发症少,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1929年Cushing和Eisenhardt[1]首次明确鞍结节脑膜瘤概念,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及蝶骨平台的脑膜瘤.因上述解剖结构范围以鞍结节为中心往往不超过3.0 cm,故临床上对上述区域的脑膜瘤习惯上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2].  相似文献   

7.
鞍上脑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鞍上脑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切除张锡增,王如,刘峥,王守森,李登锦,戴秋生鞍上脑膜瘤源自鞍结节、蝶骨平板、鞍隔和前床突的脑膜。我科近11年来共收治本病41例,其中通过对16例鞍上脑膜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切除的经验,达到肿瘤全切除效果的体会,报道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8.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鞍结节脑膜瘤29例的临床资料,29例鞍结节脑膜瘤分别经额下、翼点或额下翼点联合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肿瘤。结果29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27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28例术后视力得到满意的恢复。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价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外科技术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5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41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特点.根据CT和MR的表现,将其分为大、中、小3型,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早期出现单侧和双侧视力下降,视野改变不典型.MRI特点为明亮均一的增强,肿瘤中心在鞍上,伴基底硬膜尾征,蝶鞍不扩大.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有关,中、小型肿瘤全切除率较高.眶上匙孔入路、翼点入路和眶颧入路显露满意和手术效果好,明显优于单侧额下入路.结论鞍结节脑膜瘤早期出现视力下降,以中、小型肿瘤为主.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完全及安全地切除,小、中型肿瘤宜采用眶上匙孔入路,中、大型肿瘤宜采用翼点侧裂入路,大型肿瘤宜采用眶颧入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技术. 方法 2001年7月~2004年6月我院采用经眉弓2.0 cm×3.0 cm游离小骨窗锁孔入路,开放鞍区脑池,显露深部结构,切除鞍区肿瘤33例. 结果 26例垂体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7例;4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1例次全切除;2例脑膜瘤全切除;1例视交叉胶质瘤大部分切除.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发生癫痫大发作,无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33例随访4~36个月,平均27个月,全切24例肿瘤无复发,7例垂体瘤、1例颅咽管瘤、1例视交叉胶质瘤术后放疗肿瘤未见增大. 结论经眉弓锁孔入路对脑组织无效暴露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道核磁共振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技术在鞍区占位病变对鞍区重要结构的显示效果和探讨其在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选择的作用。方法 通过应用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鞍区常见肿瘤进行术前检查,重建鞍区病变和周围重要结构整体解剖三维切面,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和视丘部等的三维结构,指导手术计划。结果 13例鞍区肿瘤通过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受肿瘤压迫移位的视神经、视交叉、动眼神经、视丘部和垂体柄等结构。其中垂体瘤8例、颅咽管瘤3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均获全切除。结论 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显示鞍区整体结构的效果良好,术前应用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鞍区病变有助于其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7%左右[1],仅次于胶质瘤而居第2位.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年幼者较少,女性略多于男性.常见的发生顺序:廉旁,矢状窦旁,鞍结节,筛板,海绵窦,桥小脑角,小脑幕.50%位于失状窦旁,大部分位于前2/3.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肿瘤,恶性脑膜瘤仅占3-6%.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纤维外科技术,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技术的发展,目前脑膜瘤的诊断并不难.治疗原则:以手术切除为主,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但对于已侵犯颅神经、重要血管及脑干结构的脑膜瘤,全切仍有一定风险.可采取次全切除并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纵裂蝶窦入路切除蝶鞍区巨大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切除巨大蝶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经纵裂蝶窦和显微手术治疗56例巨大蝶鞍区肿瘤,做额骨跨中线小型骨瓣,扩大骨窗前缘达前颅窝底,经纵裂达蝶鞍区,磨除鞍结节,蝶骨平台及蝶鞍前壁骨质,显露并切除鞍上,鞍内及蝶窦内肿瘤,切除肿瘤后,根据情况行颅底重建,结果:肿瘤全切除43例(76.8%),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7例,术后死亡例(7.1%),结论:该手术入路可较好地显露蝶鞍,蝶窦,鞍上,鞍旁及鞍后,适合切除蝶鞍区巨大肿瘤,尤其是浸及蝶窦的及视交叉前置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眉弓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及鞍周肿瘤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眉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及鞍周肿瘤的f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其中颅咽管瘤7例,垂体巨大腺瘤11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微膈脑膜瘤1例,蝶骨嵴脑膜瘤1例,鞍区及Ⅲ室巨大胶质瘤1例。部分病例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观察。结果术后复查MRI显示,颅咽管瘤5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垂体巨大腺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1例;脑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巨大胶质瘤1例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尿崩6例,3日至1月后恢复正常,视力下降2例,并发脑血管痉挛而行去骨瓣减压术1例。近期随访疗效良好。结论眉弓锁孔入路适用于鞍区及鞍周肿瘤的手术切除,具有手术路径短、创伤性小、切除率满意、疗效佳等特点。内镜术中辅助观察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脑肿瘤     
颅咽管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治疗;经眶上匙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蝶鞍区肿瘤。方法:全麻下按Yasrzl’s翼点入路咬除蝶骨嵴外侧,显微镜下显露前床突、嗅神经、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等,根据肿瘤情况进行切除。结果:11例病人,全切9例,近全切2例。病理示:垂体腺瘤8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1例。无1例复发。结论:翼点入路具有暴露清楚、术野清晰、鞍区4个解剖间隙可充分显露的优点,对鞍区重要结构暴露好,可直视下保护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全切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术中注意要点。方法 对1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14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结论 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10%~12%[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口鼻蝶窦入路切除肿瘤或开颅切除肿瘤。90年代国际上鼻内窥镜手术已经突破了鼻窦的范围,应用到鞍区和颅底的鼻神经和鼻眼相关外科学的领域。经鼻内窥镜行垂体瘤切除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经眶上微骨窗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经验.方法 经眉内小切口5例,经翼点入路16例,采用眶上约3.5 cm×2.5 cm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上脑膜瘤21例,肿瘤最大径2.8~6.2 cm,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肿瘤显露良好,Simpson Ⅰ级切除5例,Simpson Ⅱ级切除15例,Simpson 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前视力障碍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8年,影像学上肿瘤残留1例.结论 眶上微骨窗入路可替代传统额下或翼点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床突脑膜瘤的分型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前床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分型、手术及其效果。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Ⅱ级)8例(72、7%),近全切除(Simpson Ⅲ级)3例(27、3%),死亡4例(36.4%),预后良好5例(45.5%)。结论 ①前床突脑膜瘤可被分为鞍前型、鞍旁-鞍上型和广泛型,各型又可以根据是否侵袭或包裹海绵窦或颈内动脉分为A、B两个亚型。②前床突脑膜瘤的全切除应采取谨慎的积极态度,肿瘤侵袭海绵窦或颈内动脉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侵袭或直接附着于海绵窦或颈内动脉壁的瘤组织不应勉强切除,残余肿瘤可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或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