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构建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现况调查和专家会议法形成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选取某三级专科医院2019年8月1日—10月30日入院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选取2019年4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比较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生活质量。 结果 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F组间=12.955,F时间=5.735,F交互=36.713,均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CD3+、CD4+高于对照组(t=16.548,P=0.037;t=18.607,P=0.028),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t=5.351,P<0.001),但生理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17,P=0.678;t=1.020,P=0.310;t=0.539,P=0.591)。 结论 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体重、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用心陪伴干预对治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4月—5月北京市某医科大学4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32名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实施用心陪伴干预,包括勇于担当(多干活)、相伴左右(多陪伴)和心灵沟通(多谈心)。采取个体化面对面干预,时长45 min,并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癌症自我效能量表-配偶版、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干预前,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癌症自我效能得分为(144.25±30.76)分、焦虑得分为(34.14±6.94)分;干预后2周,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癌症自我效能得分为(163.91±26.74)分、焦虑得分为(29.26±4.56)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40,P<0.001; t=4.248, P<0.001)。结论 用心陪伴干预能提高配偶照顾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并降低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1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以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骨髓移植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scale,FACT-BMT)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FACT-BMT生活质量总分为(107.40±20.22)分,生理健康状况得分为(21.91±5.66)分,社交/家庭健全情况得分为(20.78±5.00)分,情绪稳定状况得分为(19.65±3.96)分,功能健全状况得分为(15.15±7.07)分,移植特异模块得分为(29.90±5.16)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与生活质量总分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变量有:宗教信仰(t=2.005,P=0.047)以及是否发生移植相关并发症(t=-1.995,P=0.048)。结论异基因HSCT患者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移植恢复期的生活质量,从多方面进行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念癌症康复训练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肿瘤科收治的8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正念癌症康复训练,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iper fatigue fcale-revised, PFS-R)、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对2组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疲乏总分低于对照组(t=42.859,P<0.001),HADS总分及焦虑、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68,P<0.001;t=9.332,P<0.001;t=10.050,P<0.001)。结论 正念癌症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疲乏状态及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专科护士主导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享门诊,分析其对患者代谢指标、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构建专科护士主导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享门诊,并应用于2020年9月—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血糖达标率、各项生化指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糖尿病患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及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得分的差异。 结果 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10) 。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于干预前 (P<0.05) ;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以及饮食管理和足部管理2个维度得分及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 (P<0.05) ;患者的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3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 (P<0.05) 。 结论 由专科护士主导的共享门诊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围、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管理效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上肢康复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12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分别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 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瘘侧握力(t=-2.350,P=0.022)、非内瘘侧握力(t=-3.693,P<0.001),内瘘侧肩关节外展(t=-2.468,P=0.016)、外旋(t=-5.167,P<0.001)、内旋(t=-2.059,P=0.043),动静脉内瘘血流量(t=-2.020,P=0.047)、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t=-5.229,P<0.001)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上肢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肢功能及维护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膀胱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其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对114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和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3.517,P<0.001;t=-2.544,P=0.011;t=-7.277,P<0.001);低水平、中等水平以及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膀胱肿瘤患者比较,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01)。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为中等水平,膀胱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越高,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平台在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授权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3月,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50)与对照组(n=150)。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个案管理,出院后试验组采用个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个案管理。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和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较干预前降低(P<0.01),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饮食控制、规律锻炼、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和足部护理5个维度得分、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0.01)。干预12个月后,两组生化指标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总分及量表条目4和条目8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门诊时间和护理干预总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个案管理平台的运用可激发患者糖尿病自我照护的内在潜力,有效改善各项代谢指标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且减少了患者专科护理门诊时间和护理干预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玩具和动画音乐视频干预在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99例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玩具和动画音乐视频护理,观察2组术后相关情况、心理状态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儿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241,P=0.028;t=2.849,P=0.005);观察组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t=2.542,P=0.013;t=2.417,P=0.018;t=2.831,P=0.006)。结论 玩具和动画音乐视频干预可有效维持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苏醒期躁动,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术前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培训效果。方法 组建三元整合教育团队,按照早产儿的发育发展特点构建教育课程,搭建教育平台,包括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微课堂、视频引导、家长床旁照护操作培训等。采用NICU家长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并比较培训前后家长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早产儿家长的满意度总分为(191.90±0.20)分,培训前满意度总分为(176.00±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8,P<0.001);培训前后家长的知识和信息维度、家长参与照护维度、医护人员专业态度维度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3,P1<0.001;t2=-27.30,P2<0.001;t3=-27.10,P3<0.001)。结论 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能提升家长的照护知识和参与照护能力,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专业态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并评价其效果,以期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早期康复活动研究团队、在文献检索及半结构化访谈后形成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的初步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CCU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活动方案。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6 min步行试验、住院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量、脑利纳肽水平等作为监测指标。结果 试验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52.64±5.60)分,低于对照组(56.89±6.59)分(t=-4.877,P< 0.001);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279.86±84.66) m,优于对照组(248.78±93.73) m(t=2.441,P=0.016);试验组CCU住院时间(8.97±2.80) d,少于对照组(10.48±3.80) d(t=-3.182,P=0.002);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2.18±0.49) L,高于对照组(1.92±0.35) L(t=4.338,P< 0.001);试验组脑利纳肽水平(697.88±135.58) pg/ml,低于对照组(755.29±141.74) pg/ml(t=-2.905,P=0.004)。结论 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制订了个体化的活动策略,通过团队管理的手段保障其早期活动的安全性,能够切实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对哮喘患者肺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吸气肌训练对哮喘患者肺康复及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6日。经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4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可改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SMD=0.90,95%CI(0.68,1.11),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SMD=0.62,95%CI(0.41,0.83),P<0.001]、呼气峰值流速[WMD=0.32,95%CI(0.01,0.62),P=0.040]、最大自主通气量[WMD=11.89,95%CI(6.42,17.37),P<0.001],增强患者的最大吸气压[SMD=29.76,95%CI(18.15,41.36),P<0.001],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SMD=-0.51, 95%CI(-0.95,-0.06),P<0.001],延长6 min步行距离[WMD=77.13,95%CI(24.58,129.67),P=0.004],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21,95%CI(-2.11,4.52),P=0.480]。 结论 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可改善哮喘患者的多项肺功能指标,增强其呼吸肌肌力,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延长患者6 min步行距离,但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不显著,后期需开展更多临床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于癌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经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信息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项研究,共9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提高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和肌肉力量[SMD=0.23,95%CI(0.07,0.39),P<0.01;MD=2.38,95%CI(1.08,3.68),P<0.001],改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SMD=-0.26,95%CI(-0.48,-0.04),P=0.02],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SMD=-0.25,95%CI(-0.47,-0.04),P=0.02;SMD=0.28,95%CI(0.13,0.43),P<0.001],对于焦虑、抑郁情绪作用效果不明显[SMD=0.05,95%CI(-0.12,0.22),P=0.54;MD=-0.08,95%CI(-0.25,0.09),P=0.34]。结论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增强癌症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和肌肉力量,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均为国外文献,且部分结局指标间存在异质性,故未来国内可开展小样本的试点研究,进一步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国内癌症患者中的适用性及可行性,为癌症患者实施高强度间歇训练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强度训练与中强度训练在Ⅱ期心脏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1月。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1篇,共473例患者。在Ⅱ期心脏康复运动中,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强度持续训练比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峰值摄氧量[MD=2.13,95%CI(0.71,3.55),Z=2.94,P<0.01],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MD=3.38,95%CI(1.31,5.46),Z=3.19,P<0.01];与中强度持续训练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在6 min步行测试[MD=30.10,95%CI(-1.31,61.52),Z=1.88,P=0.06]、改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SMD=0.14,95%CI(-0.40,0.69),Z=0.51,P=0.61]、提高高密度脂蛋白[SMD=0.09,95%CI(-0.79,0.97),Z=0.21,P=0.83]、降低低密度脂蛋白[SMD=-0.20,95%CI(-0.78,0.38),Z=0.68,P=0.50]、改善生活质量[MD=0.37,95%CI(-8.25,8.99),Z=0.08,P=0.9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表明,与中强度持续训练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提高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下降患者的峰值摄氧量[MD=2.35,95%CI(0.11,4.58),Z=2.05,P=0.04]、左心室射血分数[MD=3.46,95%CI(0.96,5.96),Z=2.72,P<0.01]。结论 在Ⅱ期心脏康复中,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强度持续训练相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脂质代谢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并探讨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8月—10月收治的51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疼痛管理方案,2019年5月—7月收治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4 h和72 h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术后24 h和1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满意度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静息状态下,试验组术后72 h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得分为(2.49±0.86)分,低于对照组的(3.43±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P<0.001);术后1周,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为(21.22±1.71)分,高于对照组的(19.51±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5,P<0.001);试验组满意度评分为(93.67±2.20)分,高于对照组的(90.86±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4,P<0.001)。 结论 实施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有利于缓解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静息性疼痛,提高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康复信念,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设计吸引式阴道自动牵开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吸引式阴道自动牵开器由冲洗接头、冲洗管、固定叶片等13个部分组成。选取2019年3月—11月就诊于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且拟行经阴道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50例。试验组进行阴道手术时采用吸引式阴道自动牵开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型拉钩。比较两组手术参与人员数量、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所需手术人员1~2名,对照组为3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9,P<0.001);试验组手术时间为(26.20±7.75) min,低于对照组的(36.28±9.6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1);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31.20±19.75) ml,低于对照组的(48.50±32.12)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4,P=0.00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论 吸引式阴道自动牵开器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并同时吸除手术区域血液和电外科烟雾,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荣梅  杨蓓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71-177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焦虑、抑郁、疲乏变化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于2016年5月—2018年6月以某三级甲等医院所有入住器官移植科进行肾移植手术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多维疲乏量表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结果 ①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8.9%、29.4%、33.9%,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9.4%、36.3%、37.8%,重度疲乏发生率为14.4%、11.3%、14.3%。②肾移植术后焦虑、抑郁得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得分随着时间不断下降(F=7.667,P<0.001),术后1年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也显著下降(F=3.746,P<0.028)。③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抑郁可负向影响术后总体健康状况(Wald χ 2=21.155,P<0.001)。④敏感性分析表明,插补与删失结果保持一致,抑郁仍可预测总体健康状况(Wald χ 2=12.386,P<0.001)。结论 焦虑、抑郁及重度疲乏在术后1年发生率分别为33.9%、37.8%、14.3%,术后1年总体健康状况相比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有所下降,焦虑、疲乏对术后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抑郁可负向影响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尚子妺  吴静  周洁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456-1462
目的 构建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评估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依托,探究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状况与相关症状的变化轨迹及关联度。方法 开发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评估平台,以该平台为研究工具,采用自我监控法和便利取样法对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周的睡眠状况,以及疲乏、焦虑抑郁、恶心呕吐、疼痛症状进行持续监测,分析睡眠与症状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周内,睡眠状况与疲乏、焦虑抑郁、恶心呕吐、疼痛症状在第2天急剧加重,在第2~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缓解;睡眠状况与症状、症状与症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其中醒来次数与疲乏在化疗第1天和第7天(r=0.613,P<0.01;r=0.780,P<0.01)呈显著相关,睡眠质量(r=-0.439,P<0.05)和睡眠效率(r=-0.471,P<0.05)与化疗第2天的焦虑抑郁呈低度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与相关症状均呈现先恶化后缓解的趋势,并且在不同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也说明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评估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症状的精准化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证据,实施循证实践,并验证其在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通过证据获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并采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两组疼痛情况、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离床率、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最终纳入8条证据,共12条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评分<3分的人数百分比由74.37%提升至83.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77,P=0.041);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从(31.89±9.50) h缩短至(20.01±4.65)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8,P<0.001);术后24 h离床率由30.94%提高至91.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7.28,P<0.001);肠梗阻发生率由5.31%下降至1.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17,P=0.015);术后住院时间由(5.06±1.99) d下降至(3.51±0.99)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4,P<0.001)。结论 基于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早期离床活动,有效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