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肺癌CT动态增强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肺癌CT动态增强特性与微血管密度(MVD)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癌病例33例.均做了CT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病灶强化起始时间(ST)、峰值时间(PT)、强化回落时间(DT)及强化峰值(PH).取手术切除标本20例作抗CD34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对20例支气管肺癌PH与MVD作相关分析,并分别对腺癌及鳞癌两组MVD及ST、PT、DT、PH作统计学检验.结果肺癌PH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腺癌组MVD明显高于鳞癌组(P<0.01),腺癌组PT小于鳞癌组(P<0.05),两组PH、ST、DT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T动态增强特性与肺癌MVD具有相关性,并可反映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2.
周围型小肺癌(≤2 cm)的同层动态CT增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对直径≤2 cm肺癌的定性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直径≤2 cm的肺癌23例,静注对比剂100 ml后,行肺结节的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直径≤2 cm肺癌增强后,除15 s外,不同时间段的CT值与平扫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3例肺癌的三维重建中,血管形态异常以增多、增粗为主,占84.6%(11/13例).结论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有利于直径≤2 cm肺癌的定性诊断;动态CT增强与三维重建相结合,可提高直径≤2 em肺癌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直径≤3cm的肺孤立结节38例,先行平扫,再静脉注入碘剂(Omnipaque)100mL,间隔1min,延迟10min,对结节中心层面动态扫描,检测增强前后CT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结核球强化净值<20Hu,动态曲线呈平坦型.恶性肿瘤和炎性结节强化净值>20Hu,动态曲线呈上升型,延迟至10min.两者强化净值出现明显差异,动态曲线可分开.结论 ①动态同层增强扫描提高了肺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②动态同层CT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应延长至10min,增加数据采集点.③时间-密度曲线延迟至10min,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动态曲线可以分开.  相似文献   

4.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内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内肿块性质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肺内肿块患者(恶性21例,良性8例,炎性5例)行多层CT同层动态扫描(欧乃派克350 mgI/ml、总量50 ml、速率5 ml/s,延迟11 s扫描,扫描速度4层/0.5 s、周规1.5 s、共扫30 s).利用FUNCTIONAL C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主动脉和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肿块血流灌注参数值,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内恶性和炎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走行平缓(恶性16例/21例,76.2%;炎性4例/5例,80.0%);良性肿块曲线走行平坦,无明显上升(8例/8例,100.0%).恶性肿块的灌注值、峰值高、峰值高比值和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大于良性肿块(P<0.01),此四个参数间呈两两正相关;灌注值与到达峰值时间呈负相关.结论CT灌注成像可为肺内肿块的诊断提供定量的功能信息,有助于肺内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与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行常规肝脏平扫,选取肿瘤最大径层面,再以该层面为中心行持续动态增强扫描,取肿瘤强化最高区域和同层面腹主动脉中心分别作为感兴趣区(ROI),绘制二者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其强化峰值时间.结果 43例患者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为(30.04±6.36)s,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为(23.38±4.92)s;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呈正线性相关(r=0.662,P<0.05);肝细胞癌的强化走势有三种形式,23.26%与腹主动脉相似.结论 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的时相。方法对42例直径10~40mm,无空洞和钙化者的肺孤立性结节病灶中心行系列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绘制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良、恶性结节强化后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模式和cT净增值。肺癌的cT增强值[(353±17.2)]HU高于结核的cT增强值[(4.5±4.3)HU](P〈0.01);炎性结节的cT增强值f(45.2±4.9)HU]与肺癌的cT净增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以1~2min达峰值为主,平均达峰值后多数呈平台型,降幅不超过20%,而炎性结节以1.5~5min达峰值为主,达峰值后形态不规则;肺结核的曲线呈平缓走行,无明显起伏。结论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技术的正确运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SPN先行薄层平扫,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病灶增强的最大比值(PHSPN/PTSPN)、强化峰值(PHSPN)及达到最大峰值所需的时间(PTSPN),并测量与病灶同层的主动脉峰值(PHAA).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SPN增强峰值与主动脉增强峰值比(PHSPN/PHAA),SPN灌注量(ml·min-1·ml-1)=SPN增强最大比值(Hu·min-1)/动脉增强的峰值(Hu).结果恶性SPN和多血性良性SPN较少血性良性SPN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和PHSPN/PHAA.而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PHSPN和PHSPN/PHAA无显著差异.多血性良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少血性良性SPN.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病灶的血供信息,为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肺腺癌结节MDCT动态增强表现与肿瘤间质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肺腺癌结节患者33例,术前均接受MD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记录结节强化值、对比剂廓清值和结节强化分布形态.通过半自动分割软件计算肿瘤内侵犯性(ISPT)和非侵犯性间质比例(NSPT).结果 肺腺癌结节肿瘤内ISPT与结节强化值间呈正相关(r=0.374,P=0.008). NSPT与对比剂廓清值间呈正相关(r=0.216,P=0.006). CT强化早期,肺腺癌结节实性部分强化形态分布与侵犯性间质分布间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 肺腺癌结节强化值、对比剂廓清值与肿瘤间质成分明显相关.CT动态增强表现会随着肿瘤内间质比例、分布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癌和硬化性血管瘤动态强化峰值时间与同层胸主动脉强化峰值的时间差在病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双源CT对肺部25个单发结节性病变(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肺癌19例,硬化性血管瘤6例)行CT灌注模式下动态扫描,利用机器自带的结节动态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自动生成病灶和同层胸主动脉同层头臂干的时间-密度曲线,并显示病灶和胸主动脉的达峰时间和强化值,根据病理结果分别计算病灶与胸主动脉的强化峰值出现的时间差值(病变强化峰值时间-胸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和强化绝对值,统计分析两种病变的增强绝对值和与同层胸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差的差异.结果 肺癌的强化绝对值为37.21±11.06.硬化性血管瘤强化绝对值为36.75±14.19.两者尤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与胸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差为4.74±2.41(P=0.00),硬化性血管瘤与胸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差为12±1.85,两者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 原发性肺癌和硬化性血管瘤的强化幅度无明显差异,但是其强化峰值时间与同层胸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并在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胰腺多层螺旋CT扫描胰腺实质的最佳扫描时相。【方法】随机选取胰腺正常的病人55例,以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注射对比剂,行胰腺同层动态螺旋CT增强扫描,得出胰腺实质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找出每个病人胰腺的强化峰值及达到峰值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值。【结果】胰腺的强化峰值为76Hu,达到峰值的时间为44s。【结论】在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期在43~49s,多层螺旋CT胰腺实质期延迟时间定为43s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256排螺旋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诊断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已接受256排MSCT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ProGRP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各项指标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正确率。  结果  病理组织学检查: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腺癌91例,鳞癌61例,小细胞癌29例。CT影像学特征:腺癌以周围型为主,多见磨玻璃影、血管集束征、分叶状、毛刺样改变、强化不均匀、胸膜凹陷;鳞癌、小细胞癌均以中央型为主,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分叶状、强化均匀,小细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强化均匀,鳞癌分叶状征象占比多于小细胞癌(P < 0.05),小细胞癌强化均匀占比多于鳞癌(P < 0.05);各类型肺癌均伴有少量钙化;腺癌者、鳞癌者CEA、CYFRA21-1水平均高于小细胞癌者,ProGRP水平均显著低于小细胞癌者,腺癌者CEA水平高于鳞癌者,腺癌者MSCT、CEA检测阳性率高于CYFRA21-1、ProGRP,鳞癌者MSCT、CYFRA21-1检测阳性率高于CEA、ProGRP,小细胞癌者MSCT、ProGRP检测阳性率高于CEA、CYFRA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项联合检测对腺癌、鳞癌、小细胞癌3类的检测阳性率均提高。  结论  256排MSCT诊断原发性肺癌可清晰显示病变CT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ProGRP均可较好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且四项联合诊断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试验中的临床效能。方法将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342),包括鳞癌63例,腺癌84例,小细胞肺癌195例,另将6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14)。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判断临界值。结果腺癌患者CEA、CA125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患者(P〈0.05)。鳞癌患者CYFRA21-1、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ProGR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4.00ng/L、78.80%、90.00%;鳞癌患者SCC-Ag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3ng/mL、93.70%、90.00%;腺癌患者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5.26U/mL、79.00%、93.00%。结论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的试验诊断可分别优先选择ProGRP、SCC-Ag、CA1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64层VCT灌注成像技术,电影模式(层厚2.5—5mm/8层),总扫描时间40s,CT Perfusion 3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60例(腺癌35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8例,转移癌6例),体积3.56~115.68cm,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和肿瘤最高增强值(PE);依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不同进行比较。结果主动脉第一时相为14~28s,平均19.8s。肿瘤的BV值、BF值为鳞癌〉转移癌〉腺癌〉小细胞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和P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平扫CT值比较,转移癌与其他组织类型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高增强值(PE)比较,除鳞癌与腺癌外,其他组之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的肿瘤(体积〉50cm^3)与小的肿瘤(体积〈50cm^3)灌注值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的拟合时间-密度曲线和主动脉的关系密切,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或稍后,A型8例,B型52例,其中6例转移癌中A型曲线有4例,占50%。结论肺癌的灌注值与肿瘤大小无关,BV值、BF值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转移癌的TDC多表现为A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CT值以及CT净增强值,分析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  结果  观察组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Ⅲ~Ⅳ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Ⅰ~Ⅱ期(P < 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诊断的特异性高于单独检测(P < 0.0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 < 0.05)。  结论  采用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性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源CT的CT值、碘浓度及能量衰减曲线斜率评价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同源性的价值。方法 对90例病理分型不同的肺癌患者行双源CT平扫及增强,获得碘基图和能量衰减曲线。比较鳞癌、腺癌及小细胞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的CT值、碘浓度及能量衰减曲线斜率。结果 鳞癌与其转移淋巴结于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能量衰减曲线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于动脉期的CT值、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能量衰减曲线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静脉期CT值及能量衰减曲线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而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小细胞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于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及能量衰减曲线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动脉期的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静脉期的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 动脉期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具有同源性,双源CT可用于早期鉴别诊断转移但尚未肿大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1月共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肺癌组,并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36例肺炎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均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比较两组常规CT参数及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并分析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  结果  两组棘突征、CT值及动脉期碘密度(IC)、标准化IC(NIC)、有效原子序列(Zef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肺癌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CT征象多于对照组(P < 0.05),肺癌组静脉期IC、NIC及Zeff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动脉期IC、NIC、Ze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腺癌者静脉期IC、NIC及Zeff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者(P < 0.05),鳞癌者则高于小细胞癌者(P < 0.05)。  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有利,且能辅助判断肺癌病理特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50(CA50)水平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233例(研究组),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81例(腺癌129例,鳞癌52例),小细胞癌47例,其他类型5例;同期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CYFRA21-1、CA125和CA50水平,比较3种标志物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中的水平以及联合检测对肺腺癌诊断和TNM分期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中3项标志物单项阳性和多项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结果腺癌组血清CA125和CA50[(125.06±42.98)U/mL,(17.43±8.51)U/mL]水平明显高于鳞癌组[(65.06±39.03)U/mL,(11.28±9.01)U/mL]和小细胞癌组[(70.32±49.88)U/mL,(7.43±6.07)U/mL](腺癌与鳞癌比较,CA125:q=18.21,P=0.01,CA50:q=3.98,P=0.05;腺癌与小细胞癌比较,CA125:q=16.64,P=0.03,CA50:q=5.98,P=0.03),腺癌组血清CYFRA21-1水平[(12.28±7.08)μg/L]高于小细胞癌组[(7.07±6.23)μg/L](q=5.12,P=0.03);腺癌TNM分期中,Ⅰ期患者的CYFRA21-1、CA125水平[(9.12±8.09)μg/L,(35.23±18.77)U/mL]明显低于Ⅳ期患者[(48.40±13.61)μg/L,(179.36±33.19)U/mL](CYFRA21-1:q=8.28,P=0.02;CA125:q=31.21,P=0.00);3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9.97%,特异度为85.09%;3项标志物单项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多项阳性的肺腺癌患者(χ2=2.91,P<0.01)。 结论血清CYFRA21-1、CA125和CA50水平检测在肺癌诊断、分期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腺癌与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二一五医院就诊的患者96例,其中NSCLC 80例(腺癌58例,鳞癌22例),SCLC 16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患者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统计SCLC与NSCLC、腺癌与鳞癌间各项血清肿瘤标记物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 ProGRP水平在SCLC与NSCL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在腺癌及鳞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对SCLC与NSCLC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87.5%。SCC对腺癌及鳞癌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灵敏度50.0%,特异度87.9%。结论可考虑将血清肿瘤标记物ProGRP用来鉴别SCLC与NSCLC;将SCC用来鉴别鳞癌与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