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的影响,为临床血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乐山市人民医院透析中心患者14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行为干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应用血磷代谢知识问卷及血磷控制自我效能量表、血磷控制遵医行为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月的血磷代谢知识水平、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血磷值、血磷达标率相比较。结果干预后6月实验组患者血磷代谢知识得分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775,-4.170,-11.67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血磷值低于对照组(t=3.641,P0.001),血磷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650,P=0.006)。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行为干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控制其血磷值,提高其血磷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核心策略与方法,增加血液透析室对质量控制工作的响应度,进一步提升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效果。方法参照国内外指南,制定适合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的临床评估标准与方法,统计分析2014~2020年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数据库,并结合现场抽样核对数据上传的准确性,计算全市及各透析中心相关临床指标的达标率与执行率,根据达标率与执行率进行得分计算,并进行排名与回馈。结果结合血液透析临床指南和北京市血液透析现状,将血红蛋白、白蛋白、铁蛋白、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尿素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等8项指标纳入年度临床指标质量控制体系内。5年间,血红蛋白达标率(χ^(2)=18.339,P=0.005)、铁蛋白达标率(χ^(2)=8.935,P=0.003)、血钙达标率(χ^(2)=5.113,P=0.024)显著提升;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从107.9g/L上升至110.3g/L;血白蛋白达标率从82.2%上升至85.6%,血白蛋白平均水平稳定于38.8g/L至38.6g/L;铁蛋白平均水平从405.1g/L下降至308.6g/L;血钙平均水平维持在2.2mmol/L;血磷达标率从41.7%上升至47.6%,血磷平均水平稳定于1.76mmol/L至1.79mmol/L;血iPTH达标率从28.2%上升至35.3%,血iPTH平均水平从336.4pg/ml下降至310.1pg/ml:URR与Kt/V达标率略有下降。结论量化后的积分式临床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可能更适合于当前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不断提升血液透析质量与管理质量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血液透析高磷血症(血磷1.78mmol/L)患者健康管理知识与降低血磷指标的效果。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0例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护士主导的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制定医护一体化管理流程,共同参与学习培训,建立关键环节治疗指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时间持续6个月。结果干预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后血磷指标为(1.80±0.16)mmol/L,低于对照组的(2.06±0.15)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98,P0.001);干预组的疾病知识得分(94.90±1.45比92.78±1.46,t=6.156,P0.001)、饮食知识得分(93.53±1.48比92.15±1.33,t=3.486,P0.001)、服药知识得分(93.90±1.39比92.45±1.28,t=4.853,P0.001),运动规律知识得分(92.20±1.22比91.43±1.30,t=2.732,P=0.0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健康管理知识,控制血磷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系统饮食教育,改善透析患者的钙磷水平,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组建健康饮食教育团队,筛选40例高磷血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责任护士分组管理,通过集体教育、个体化教育的系统饮食教育,干预3个月后,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变化。结果 3个月后,患者血磷由(2.12±0.31)mmol/L下降到(1.68±0.49)mmol/L(P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由(824.52±588.07)ng/ml下降到(567.61±526.59)ng/ml(P0.05)。结论通过集体教育、个体化教育的系统饮食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健康饮食知识水平和依从性,改善饮食习惯,减少磷的摄入,血磷水平下降,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磷添加剂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血液透析护士对患者制定高磷血症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应用方便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磷添加剂知信行总得分为(29.15±5.43)分,处于中等水平。磷添加剂知识得分(8.36±3.55)分;态度得分(13.72±1.81)分;行为得分(7.07±2.18)分。患者磷添加剂水平受透析时间及血磷水平的影响。磷添加剂知信行的Pearson相关分析:知识与态度、态度与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44,0.3806;P值分别为0.0024,0.001),知识与行为无相关性(r值0.1621;P值0.0654)。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磷添加剂知识明显缺乏,其态度及行为均存在不足,应通过系统、正确的磷添加剂教育,使患者掌握磷添加剂的正确知识,鼓励并坚定控制血磷的信念,纠正并强化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改善患者血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应用品管方法对本科血液透析合并高磷血症发生情况进行查检、分析,确定高磷血症的真因,拟定和实施对策并对各项对策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本科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由15.8%提升到29.9%,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丰富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并制订本科高磷血症控制及处理流程图。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晓宇  苏春燕  鲁新红  汪涛 《护理研究》2009,23(22):2022-2024
[目的]研究饮食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钾水平的影响.[方法]由专职的血液透析营养护士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3个月饮食知识教育,分析食谱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并对干预前后病人血钾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进行3个月饮食干预后,病人透析前血钾水平明显降低,由5.22 mmol/L±0.70 mmol/L降低到5.03 mmol/L±0.78 mmol/L(P<0.05);高血钾的发生率由34.0%下降到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饮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病人的血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化系统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7月~2011年3月接受血液透析的1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009年7月~2010年3月接受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进行健康强化教育,包括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培训、对患者介绍血液透析注意事项、内瘘的按压和护理、药物及饮食、控水指导等,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对血透室护理工作满意率、高血压控制达标率、高血钾危急值发生率、非透析时间急诊透析就诊率、内瘘堵塞率、血磷达标率等护理质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健康促进模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高磷血症临床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9年7月—11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高磷血症患者80例。按患者透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健康促进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管理知识行为、自我效能、血磷水平、血磷达标率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血磷管理知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干预组血磷管理知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血磷达标率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促进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磷管理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降低血磷水平并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检测结果,评价MHD患者钙磷代谢状况。方法入选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七年期间,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大于等于3个月MHD患者528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液透析、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入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血i PTH。依据KDOQI和KDIGO指南血钙、磷和i PTH靶目标,分析MHD患者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达标率,并分析年龄、性别、透析频率、透析龄对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分布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1±15.0岁,其中男性295例(占60.2%)。血总钙、血磷和i PTH达标率分别为51.3%、39.0%、26.1%。非老年患者(年龄小于65岁)血磷和血i PTH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磷(2.02±0.40 mmol/L vs.1.75±0.40 mmol/L,P0.001)、i PTH[352.36(180.14,589.25)pg/ml vs.223.76(122.36,381.82)pg/ml,P0.001)]。18%MHD患者i PTH大于600pg/ml,25.6%MHD患者i PTH小于150pg/ml。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1.87±0.42 mmol/L vs.1.95±0.41 mmol/L,P=0.043)。而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2.32±0.21mmol/L vs.2.27±0.22 mmol/L,P=0.022)。透析龄5年及以上患者血总钙水平(2.35±0.22mmol/L vs.2.23±0.18mmol/L,P0.0001)、血磷水平(1.95±0.41mmol/L vs.1.84±0.44mmol/L,P=0.027)、血i PTH水平(443.17±393.76pg/ml vs285.19±282.95pg/ml,P0.0001)都显著高于透析龄5年以下患者。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P=0.001)、血钙(P0.001)、血i PTH(P0.001)、年龄(P0.001)、透析龄(P=0.004)是影响血磷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钙磷代谢控制尚不理想。与每周2次透析相比,每周3次透析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磷。透析龄大于5年患者钙磷代谢更难以控制。血钙,血i PTH,血清白蛋白,年龄,透析龄是影响血磷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邱丽纯  陈敬斯  吕超群 《全科护理》2020,18(24):3208-3211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病人并发高磷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17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2例病人剔除后,总计168例病人纳入此次研究。其中有92例并发高磷血症(血磷≥1.78 mmol/L)作为观察组,另76例未并发高磷血症(血磷1.78 mmol/L)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人并发高磷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两组CKD-MBD-KB问卷评分,以及病人护理不同阶段的健康信念评分。[结果]并发高磷血症病人中,男性占63.04%,明显高于女性(36.96%),透析龄≥3年的比例为66.30%,明显高于3年的比例(33.70%)(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饮食知识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人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包括性别、透析龄、疾病知识得分、饮食知识得分以及依从性得分。病人护理不同阶段的自觉易感性、自觉严重性、自觉益处、自觉障碍及健康信念总分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护理阶段的深入,病人的健康信念评分明显增加。[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病人较易并发高磷血症,且病人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透析龄、疾病知识得分、饮食知识得分以及依从性得分,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上述因素,并给予科学的措施干预,从而更好地降低或控制高磷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这一管理方法对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影响。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份在浦南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97名存在矿物质骨异常的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2013年9年制定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诊治指导"为治疗原则,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团队,把患者及家属纳入治疗管理当中来,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等步骤,加强对治疗的干预和监管,观察期12个月,检测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血钙、磷、i PTH水平及达标率的变化,并与改进前对比。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我院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纠治情况有所改善。血磷平均水平由(2.42±0.76)mmol/L降至(2.13±0.80)mmol/L(t=2.589,P=0.011),达标率由24.74%上升到41.24%(χ2=5.969,P=0.014),有统计学意义;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平均水平由(445.97±407.22)ng/ml降至(335.21±386.23)ng/ml(t=1.942,P=0.043),达标率由34.02%上升到48.45%(χ2=3.312,P=0.041),有统计学差异;血钙平均水平由(2.23±0.40)mmol/L升至(2.24±0.25)mmol/L(t=0.212,P=0.901),达标率由45.36%上升到56.70%(χ2=2.490,P=0.114)。患者对新治疗手段的接受度有改善,使用非含钙磷结合剂的患者占比增加,由1.03%上升到12.37%(χ2=9.976,P=0.001),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组合血液净化手段的患者占比有增加,由36.08%上升到57.73%(χ2=9.168,P=0.002),有统计学意义;行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人数2.06%增加到11.34%(χ2=6.678,P=0.001),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活性维生素D剂的患者人数由64.95%下降到55.67%(χ2=1.744,P=0.187)。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室护士和患者在血液透析后疲乏(PDF)方面的健康教育现况与最佳证据之间的差距,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为透析室护士今后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全面检索循证指南网站、整合最佳证据,根据整合结果自制透析室护士和患者对血液透析后疲乏的健康知识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8年12月,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透析室7名护士和56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7名护士PDF知识问卷得分为(56.43±4.37)分,最高分64分,最低分51分,达标率为28.57%(2/7)。56例患者PDF知识问卷得分为(52.41±9.54)分,最高分为70分,最低分为20分,达标率为28.57%(16/56)。患者和护士接受的教育形式分别为口头宣教及科室小讲课,均无统一教育内容。结论血液透析室缺少统一科学的教育内容及规范化的教育形式,应对护士开展循证健康教育,提高护士和患者在该方面的认知,从而减轻患者疲乏情况。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作用。方法 2017年7月起,成立品管圈的磷管理活动小组,对本科158位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导致高磷血症的主要原因,拟定对策,按品管圈活动程序实施对策干预和效果确认,对比磷管理活动前后MHD患者血磷的变化;对比MHD患者的磷知识水平活动前后的变化;对比圈员磷管理活动前后能力的变化。结果 开展磷管理活动后,本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指标≥1.78mmol/L的患者从53.80%降低到41.77%,血磷指标<1.78mmol/L的患者从46.20%升高到58.23%,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32,0.01<P<0.05)。MHD患者的磷知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品管圈成员与患者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品管手法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高磷血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品管圈的再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单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发病率及控制情况。方法透析中心的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空腹取血,检测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水平,并分析三者达标现状,与2014年上海市70家血液透析中心的平均水平比较;采用侧位腹平片了解腹主动脉钙化情况,评估血管钙化发生率;采用跟骨骨密度的超声,了解CKD-MBD伴低骨密度发生率。结果本透析中心126例患者中,符合CKD-MBD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16例,占92.0%;126例患者的血磷(2.3±3.71)mmol/L,血钙(2.23士0.33)mmol/L,i PTH(401±421)pg/ml;与2014年上海市70家透析中心的平均水平相比,本中心血钙达标率低于平均水平(35.71%比48.86%,χ2=4.188,P=0.042),血磷达标率低于平均水平(41.85%比61.36%,χ2=21.094,P0.001);i PTH达标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8.73%比44.91%,χ2=9.581,P0.001);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74.6%;CKD-MBD伴低骨密度发生率72.2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发生率高,CKD-MBD伴低骨密度、血管钙化的问题严重,血钙、磷的达标率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群中CKD-MBD的现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高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MHD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强化健康教育,包括集体授课、个性化指导、讨论、发放资料、饮食记录。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透析前血钾及食物中钾的摄入情况。结果教育前患者血钾为(5.46±0.85)mmol/L,饮食摄入钾为(1337.07±664.38)mg/d,有24例(57.14%)患者血钾升高;教育后患者血钾为(5.08±0.57)mmol/L,饮食摄入钾为(896.33±412.02)mg/d,有11例(26.19%)患者血钾升高,教育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MHD患者饮食中钾的摄入量,从而降低患者透析前血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降低腹膜透析(CAPD)患者高磷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通过门诊就诊、电话联系和家访对120例CAPD患者饮食中磷的摄入、磷结合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引起高磷血症的可能原因并给予正确指导,对健康教育后饮食中磷的摄入、磷结合剂的使用情况再次进行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磷测定的平均值、磷结合剂的使用量及高磷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120例患者中血磷〉1.78 mmol/L有58例,占总患者数48.33%,其主要原因为单纯磷结合剂使用不当、单纯磷摄入过多、未服磷结合剂以及磷结合剂使用不当与磷摄入过多并存4种情况,分别占30.83%、4.17%、4.17%和5%,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血磷〉1.78 mmol/L患者由48.33%降至15.83%。结论护士对CA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降低高磷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强化健康教育在持续反复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6年1-3月连续3个月反复存在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责任护士主导,医生、营养师参与的强化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每月对患者的饮食摄入、血磷水平进行评估,并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用药情况、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血钙、体质量指数(BMI)、尿素清除指数(Kt/v)、磷结合剂剂量和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稳定,无明显变化。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磷的平均值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情况和血白蛋白(ALB)改善(P0.05)。干预3个月时患者饮食中磷和蛋白质的摄入量较干预前有所下降,饮食的磷蛋白比无明显变化。钙磷代谢知识问卷总得分在干预后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持续反复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知识水平,降低其血磷水平,在降低患者磷摄入量的同时并不影响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由护士主导的干预模式对慢性肾衰竭(CRF)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80例CRF透析高磷血症(血磷>1.78mmol/L)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照单双数分组,单数为试脸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由护士提供的强化健康指导,健康指导后3个月、6个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月、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磷、钙磷乘积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在血钙、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相关知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由护士主导的健康教育模式在CRF患者高磷血症的控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降低腹膜透析(CAPD)患者高磷血症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门诊就诊、电话联系和家访对120例CAPD患者饮食中磷的摄入、磷结合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引起高磷血症的可能原因并给予正确指导,对健康教育后饮食中磷的摄入、磷结合剂的使用情况再次进行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磷测定的平均值、磷结合剂的使用量及高磷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进行健康教育前120例患者中血磷>1.78mmol/L有58例,占总患者数48.33%,其主要原因为单纯磷结合剂使用不当、单纯磷摄入过多、未服磷结合剂以及磷结合剂使用不当与磷摄入过多并存4种情况,分别占30.83%、4.17%、4.17%和5%,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血磷>1.78mmol/L患者由48.33%降至15.83%.结论 护士对CA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降低高磷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