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0例AA、20例MDS、20例增贫、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 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并出现多系统的病态造血。而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AA、20例MDS、20例增贫、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并出现多系统的病态造血.而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髓小粒在AA、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及rrP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增贫、20例MDS、20例ITP及lO例典型从与10例非典型AA及20例正常人骨髓小粒中的细胞进行细胞成分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从患者的骨髓小粒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ITP及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观察对从、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贫及rrP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MDS、20例AA、20例增生性贫血及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分析。结果:MDS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成分显著高于AA组,原粒+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其他三组,并出现了多系统病态造血。AA患者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增生性贫血患者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与非造血细胞与正常人相似。结论:骨髓小粒的分析对MDS诊断及与AA、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始粒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AA和9例低增生性MDS进行分析。结果:AA患者的骨髓中均未出现原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患者的骨髓中,晚幼粒以上阶段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A,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AA仅表现为粒、红、巨三系的减低或一系以上的减低。结论:原始粒细胞等的观察对AA、MDS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30例AA和6例低增生MDS的骨髓小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A组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比率显著高于低增生MDS组(P<0.01),后者的原粒+早幼粒细胞比率高于前者(P<0.05),并有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分析对AA和低增生MD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均系造血干细胞疾病,二者均可有全血细胞减少、感染或出血等临床表现。前者主要损伤造血干细胞分化,使恶性克隆增殖,骨髓造血异常;后者主要损伤造血干细胞增生,抑制造血功能。诊断MDS的关键是找出病态造血细胞。本文对10例再障(其中典型再障8例,非典型再障2例)、15例MDS(难治性贫血3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3例,RAEB9例)及15例增生性贫血(以下简称增贫)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特点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形态及遗传检测参数的差异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 )与溶血性贫血(H A )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MDS患者56例,HA患者44例,分析比较其临床一般参数、骨髓形态参数(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病态造血)及遗传参数(染色体及基因检测)检测的差异。结果 MDS组与HA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DS组患者骨髓细胞病态造血较HA组患者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是红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MDS组患者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较 HA组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染色体异常与基因异常更频繁发生于MDS组患者,与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MDS患者与 HA患者的鉴别诊断可以联合形态及遗传检测,达到更加及时、准确的检测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按法国、美国和英国协作组(FAB)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型后的三系病态造血情况,对MDS的诊断和分型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12例MDS患者分别按照FAB和WHO分型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重点观察粒系、红系以及巨核细胞有无病态造血情况存在。结果通过对112例MDS的病态造血观察,认为多核幼红细胞(奇数核)、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粒细胞Pelger-Hut畸形、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存在有确诊意义,WHO的MDS分型和FAB的病态造血标准相同。结论 MDS无论是FAB标准还是WHO新的分型方案,其诊断和分型对骨髓病态造血情况的观察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MDS)骨髓流式细胞学特点, 寻找有效鉴别AA与低增生MDS的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618例外周血象异常的患者, 其中441例经临床诊疗证实未患有AA、低增生MDS及其他血液系统肿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AA患者57例, 低增生MDS患者52例, 骨髓穿刺稀释患者68例。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技术分析各组患者骨髓中髓系原始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比例, 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A及低增生MDS患者骨髓髓系原始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比例的差异, 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鉴别AA及低增生MDS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患者骨髓髓系原始细胞比例为[0.30%(0.20%, 0.46%)], AA患者骨髓髓系原始细胞比例为[0(0, 0.04%)], 而低增生MDS患者骨髓髓系原始细胞比例为[3.10%(1.25%, 6.71%)], AA患者骨髓髓系原始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χ2=30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Hypo-MDS,59例AA患者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并比较。结果 Hypo-MDS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颗粒缺如、假Pelger-Huet畸型、成熟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多形性,而AA患者未见上述特征。Hypo-MDS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分别占87.5%、62.5%、37.5%,仅20.3%AA患者有单一红系轻度病态造血。16例Hypo-MDS患者中,11例骨髓涂片,所有患者骨髓切片CD34+细胞≥1%,而AA患者CD34+细胞均≤0.4%。Hypo-MDS的异常核型检出率(37.5%)较AA(3.57%)明显增高,且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及细胞遗传学的联合检测是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联合活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3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和活检进行取材,同步观察骨髓涂片和切片。结果活检中骨髓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涂片;涂片对红系病态造血的观察优于活检,而活检对原始细胞数量、骨髓基质、局部解剖定位、粒系、巨系病态造血观察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MDS的诊断、分型中各具优点,相互补充,联检可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和骨髓象病态造血改变,对提高临床诊断率意义重要。方法对血液科住院患者2267人进行血象和骨髓象的形态学观察。完全符合(MDS)诊断的儿童54例。结果外周血中至少有二系或二系以上的减少。血象和骨髓象有明显的病态造血改变。结论尽管MDS其血象和骨髓象病态造血改变呈明显的多样性,但有些改变是特异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血细胞减少患者采取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法,两种方法对其骨髓的增生程度,各系细胞的病态造血及网硬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经骨髓活检切片观察其骨髓增生程度,其中增生活跃、明显活跃及极度活跃的患者共为53例,占89.8%; 骨髓穿刺涂片为40例,占67.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7,P=0.023)。26例MDS患者骨髓涂片发现粒系病态造血16例,占61.5%,骨髓切片为25例,占96.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P=0.021)。骨髓涂片发现红系病态造血24例,占92.3%,骨髓切片为7例,占26.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6.705,P=0.00)。骨髓涂片发现巨核系病态造血12例,占46.1%,骨髓切片为10例,占3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7,P=0.513)。26例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组织增生者16例,占61.5%; 33例非MDS患者为6例,占18.2%,MDS组患者显著高于非MDS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6,P=0.001)。结论 骨髓穿刺涂片同时结合骨髓活检切片,可提高MDS诊断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AA,CAA及增贫骨髓片中骨髓小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涂片中常可见到骨髓小粒,其中有各种细胞成份,我们通过对急、慢性再障(AA、CAA)及增生性贫血骨髓片中骨髓小粒中细胞成份的比例的观察分析,对其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现将我们细胞室对确诊的上述三种疾病各30例骨髓涂片中骨髓小粒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自91年以来确诊的AA、CAA及增生性贫血的骨髓涂片各30例,其中增生性贫血包括缺铁贫12例,溶贫6例,巨幼贫6例. 1.2 方法:在低倍镜下计数每张涂片中的骨髓小粒数,再用油镜对骨髓小粒中的各种细胞进行分类,包括造血细胞(幼红、幼粒、巨核细胞)及非造血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了61例MDS的骨髓病理特征。结果:发现病态造血、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在各型MDS中无明显差异。而细胞增生度在各型MDS中有显著性差异,尚发现3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MDS。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文观察了按FAB或WHO—MDS分型标准均不能归类的一组病例。其临床表现,骨髓象、血液学介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之间.或同时兼有两者的特点,或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被从事血液学工作者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AA—MDS),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诊断标准.通过对这组疾病进行观察,以促进形态学的诊断和提高。方法:对13例同时具有AA和MDS两种疾病特点的病例进行血象、骨髓象形态学观察。结果:AA—MDS综合征有以下特征:①临床表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血、发热.有不同程度的感染;②全血细胞减少.部分病例可见幼稚粒细胞,偶见幼红细胞;③骨髓增生减低、部分病例增生活跃或增生明显活跃。增生低下的病例:可见到粒系早期细胞,红系有病态造血,如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大红细胞易见或多见;①增生活跃或增生明显活跃的病例:原始细胞不增多,有轻度病态造血.大部分病例幼红细胞不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淋巴细胞不增多,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及网状纤维团易见。结论:AA与MDS在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FAB或WHO诊断标准中尚未包括AA—MDS综合征.仍显示出MDS分型不足,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普及和应用,AA—MDS综合征逐渐被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Hypo-MDS,59例AA患者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并比较.结果 Hypo-MDS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颗粒缺如、假Pelger-Huet畸型、成熟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多形性,而AA患者未见上述特征.Hypo-MDS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频率(87.5%,62.5%,37.5%)较AA患者(20.3%,0%,0%)明显增高(P<0.01).Hypo-MDS患者骨髓切片CD34+细胞(3.87±2.89)%明显高于AA患者(0.13±0.17)%(P<0.01).Hypo-MDS的异常核型检出率(37.5%)亦较AA(3.57%)明显增高(P<0.01),且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 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及细胞遗传学的联合检测是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一步抽吸一活检技术.结果 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骨髓涂片;红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免疫酶标染色法对微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高于瑞氏染色法.结论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分析及联合应用免疫酶标染色法检测微小巨核细胞明显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别分析两组疾病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贫血(MDS—RA),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骨髓稀释。[方法]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血象,骨髓象及特殊染色的特征。[结果]MDS与MA在骨髓象中粒系细胞、红系细胞病态造血、外周血核右移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5);AA与骨髓稀释在骨髓造血分叶核细胞总数、非造血细胞中淋巴细胞总数及骨髓外观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形态学鉴别诊断的关键是有无细胞病态造血,再障与骨髓稀释鉴别关键不但要注意观察骨髓外观还要对骨髓造血与非造血细胞分类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