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为认知障碍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诊断为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和虚拟情景训练。2组患者接受3周治疗后,对其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分别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吞咽障碍造影量表(V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2组口腔运送时间(OTT)、软颚上抬时间(SET)相比治疗前时间缩短(P<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虚拟情景训练较常规认知训练,可更好地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认知及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徐新平  孙洁  张蒙蒙  吴迎迎 《中国康复》2020,35(11):568-57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对摄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入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根据电视透视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及24h入量,筛选并统计各组中存在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比较3组患者摄食-吞咽障碍发生率。同时,对三组患者进行认知-摄食训练,训练周期为8周,以24h入量、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得分、口腔运送时间(OTT),软腭上抬时间(SET)为评定标准,比较各组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训练前后的摄食-吞咽功能。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不同(P<0.05),重度认知障碍患者更易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训练后组内比较,中重度认知障碍患者的24h入量、VDS分值、OTT、SET均较前改善(P<0.05),轻度患者的24h入量、OTT也较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训练前重度认知障碍患者的24h入量、VDS分值、OTT较轻、中度组差(P<0.05),轻度患者的SET较中重度组好;训练后,轻度组相关摄食-吞咽功能指标结果最佳(P<0.05);轻中度组较重度组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障碍程度对卒中后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及康复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认知障碍程度越重,摄食-吞咽障碍发生率越高,且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越差;认知障碍程度越轻,摄食-吞咽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摄食训练配合认知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舌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对照组予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认知干预治疗.对比两组简易智能评价量表(MMSE)、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等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分布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WAL-QO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舌咽功能训练基础上,摄食训练配合认知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种玉飞  夏文广  徐婷  卢容 《中国康复》2016,31(4):298-300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各组均接受基本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增加高压氧治疗,联合治疗组增加高压氧治疗和认知训练,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评定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结果:治疗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MSE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对照组两个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oCA评分较高压氧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3组间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但作用有限,高压氧联合认知训练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肌内效贴结合镜像神经元激活训练对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存在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0例。每组均进行常规吞咽治疗30min,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另外接受肌内效贴扎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1组另外接受观察静态食物图片人工音治疗,观察2组接受镜像观察动态吞咽视频声音治疗,每次训练2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持续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洼田饮水实验(WST)、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后用WST分级结果进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OI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观察2组FOIS评分较对照组、观察1组提高(P<0.05)。治疗后3组WST分级、EAT-10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2组较对照组、观察1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2组较对照组及观察1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内效贴扎治疗的同时,予以镜像观察吞咽相关的动作视频及声音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改善。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TMS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和rTMS组各20例,联合组19例。对照组予常规认知训练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认知训练治疗和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认知训练、rTMS治疗和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共治疗20d。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0d后,3组MoC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rTMS组和联合组的MoC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联合组MoC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rTMS组(均P<0.01)。3组虚拟情景训练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TMS组(均P<0.01),rTMS组和对照组虚拟情景训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虚拟情景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障碍及抑郁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3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8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还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前2组吞咽功能评分、MMSE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MSE评分提高(P0.05),HAMD评分下降(P0.05),联合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地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障碍及抑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预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先给予tDCS预刺激,再进行认知训练,对照组先行认知训练,再进行tDCS刺激。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测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较治疗前的MoCA及MBI评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较治疗前的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DCS预刺激后给予认知训练方案对PSCI患者认知功能、ADL能力的改善作用优于先认知训练后tDCS刺激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合并认知和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摄食训练和电刺激疗法)和认知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吞咽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进行认知功能(MMSE量表)和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定。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和洼田饮水试验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21.95±2.42)分和(1.95±0.88)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45±2.46)分和(2.60±0.8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在虚拟现实设备中进行动作观察疗法。治疗前后行吞咽相关的时间学参数分析、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渗漏误吸评估(PAS)。结果:治疗4周后,2组吞咽时间学参数比较,2组口腔运送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运送时间、喉关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除了喉关闭时间外,其余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2组SSA及P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2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辅以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辅以全营养型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均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检查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Hb)、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TP、ALB、Hb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训练辅以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更系统化、科学化,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3.
董旭  孙洁  李玲 《中国康复》2023,38(8):455-459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为认知障碍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予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低频rTMS,对照组给予高低频rTMS假刺激。2组患者接受3周治疗后,分别评估脑神经营养指标、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MMSE量表及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最大峰值流速(MPV)、平均流速(Vm)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血管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MPV、Vm均快于对照组(P<0.05),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困难量表(VD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口腔运送时间(OTT)、软颚上抬时间(SET)均缩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高低频rTMS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认知及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于眼动技术的认知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康复科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64例,采用Excel RAND函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与言语功能训练以及认知功能训练,每项训练20 min,共8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采用基于眼动技术的认知康复训练替代常规康复训练中的认知功能训练(20 min/次),其余训练同对照组。2组观察时间均为10周,第1~6周为干预阶段,第7~10周为随访阶段。在干预前、干预后、随访结束后分别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价执行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B)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反应时评价注意力。结果:干预前,2组BADS、WCST、MoCA-B评分和反应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执行功能: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BADS总分和WSCT各维度评分(除对照组"完成分类数"外)均明显改善(P<0.05);2组随访后WCST评分(除"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外)明显改善(P<0.05)。与干预后比较,2组随访后BADS评分中的"规则转化卡片""总分"以及WSCT评分中的"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学习到学会"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BADS、WSCT各维度评分(除"学习到学会")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随访后BADS评分中"规则转换卡片""时间判断测验"和WSCT评分中的"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改善(P<0.05)。(2)认知功能: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MoCA-B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干预后比较,观察组随访后MoCA-B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MoCA-B评分显著提高(P<0.05)。(3)注意力: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随访后反应时均明显缩短(P<0.05);与干预后比较,2组随访后反应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反应时明显更短(P<0.05)。结论:基于眼动技术的认知康复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注意力和执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吞咽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及殷克敬工作室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刺"吞咽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吞咽点"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RTMS以及计算机认知训练。分别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和个体化吞咽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吞咽障碍诊断系统评估结果采用个体化综合吞咽治疗,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级显示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SSA和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均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下个体化的综合吞咽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MT)的启动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方法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轻、中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4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30 min/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镜像治疗,30 min/d,2组均5 d/周,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Fugl-Meyer评定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估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使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估偏瘫上肢的活动表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UE评分、ARAT评分及FTHUE-HK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FTHUE-HK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FTHUE-HK分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UE评分的提高分值(11.40±6.2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提高分值(5.05±3.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ARAT评分的提高分值(6.25±3.6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提高分值(3.25±2.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治疗联合并作为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启动时,其诱导的启动效应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