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有MR、CT影像资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2例,1例行CT平扫及MR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CT及MRI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病灶位于左侧臀大肌及臀中肌内,病灶呈分叶状,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等、低密度改变,以低密度为主,其间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等密度影;MRI平扫该肿块信号不均匀,在T1WI、T2WI上肿块内均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块内低信号区域未见强化,病灶内稍高信号区域不同程度强化,以内侧强化为著。1例病灶位于右胸壁第2、3肋间隙内,呈梭形生长,内侧突向胸腔,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MRI平扫病灶内与纤维化相符合的长T1短T2低信号区,增强扫描不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影像学上主要与一些富于胶原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病变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混合细胞性肝癌(MHC)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HC的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本组26例中有2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25例CT平扫所有瘤灶均为结节状或团块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或模糊。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不同的强化方式: I型为快进快出型(5例);II型为慢进慢出型(13例);III型为此起彼伏型(7例)。4例MRI平扫T1WI上病灶基本呈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内有不规则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表现为2种不同的强化方式:I型(快进快出型,2例);III型(此起彼伏型,2例),该2例中有1例仅行MRI检查。综合CT和MRI检查,呈现此起彼伏型的病例共计8例。结论:大部分MHC的CT及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但部分病例呈现此起彼伏型的强化方式有助于提示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3例行CT平扫,10例平扫后行多期增强扫描,2例行MR检查,1例行食道钡餐检查。结果:病变位于乳突窦1例,肺部2例,纵隔2例,鼻咽1例,鼻窦1例,食道1例,胃窦1例,肝脏1例,腹膜后1例,膀胱1例,影像学表现为实性肿块8例,囊实性肿块5例,大部分病例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发生在头颈部及腹膜后的肿瘤及1例纵隔肿瘤影像表现具有侵袭性。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但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其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是诊断IMT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建辉  章绪辉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42-2244
目的:分析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MR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DN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经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表现,平均病程为7年。影像上病变主要累及幕上大脑半球脑灰质,位于额叶7例,颞叶4例,顶叶2例,枕叶1例,影像上病灶形态呈三角形、椭圆形及脑回状,部分病灶内见分隔;MR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信号,无明显占位,9例病灶见多囊分隔,5例呈单囊改变,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或见轻度分隔样强化;CT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灶,边界尚清,病灶内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结论:DNT影像学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在术前一般都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影像学表现(CT,US),为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 6例IHE的CT和超声表现。6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增强扫描;5例行超声检查,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超声显示为高低相混不均匀回声4例,1例回声相对较均匀,1例可见小囊状无回声。肿瘤均边界清楚。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增强后可见肿瘤不均匀强化1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3例,病理证实为I型。结论:本病多好发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以单发亦可多发,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低回声相混不均匀实性包块,界清,可以表现为囊状无回声。增强CT的典型表现为从周边向中心逐渐强化。病理表现分I型及II型,I型为临床常见,II型可合并充血性心衰,并有潜在恶性。AFP多为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MRI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经该院临床确诊的4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轴位T1W1、T2W1、T2Flair扫描及增强扫描,观察患者MRI特征、临床表现,以及MRI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评价。结果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下,病灶边缘无水肿,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MRI信号多变,其中24例患者表现为脑表面线样强化,10例MRI无明显增强,10例伴脑实质病变内淡薄斑片状强化,4例为脑回状强化。48例患者MRI均表现为异常信号,平扫时T1W1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1信号稍高。将MRI进行分级,随着等级增加,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死率及植物生存率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病毒性脑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病灶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MRI中病灶范围越广泛,提示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8例MB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RI平扫1例;余12例均行CT增强扫描。18例影像学检查囊肿大小不一,均为单发,以类圆形、椭圆形为主;2例为水样密度型,16例为软组织密度型;17例CT增强扫描示8例未强化,4例为轻度均匀强化,3例为中度均匀强化,1例为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内未强化而囊壁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18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15例,误诊率83.33%;位于前纵隔者误诊为胸腺瘤6例,淋巴结增大和良性病变各2例,胸腺囊肿1例;中纵隔者报告为良性病变1例;后纵隔者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管瘤和良性病变各1例;误诊时间2个月~1年。18例均于胸腔镜下行囊肿切除术,皆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MBC,术后均予常规治疗。随访1~6个月,18例皆无复发,预后较好。结论MBC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是其首选检查方法,增强CT检查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MRI是其补充检查手段,但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检查。MBC术前误诊可能与发病率较低、接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扫描方案不完善及囊肿成分复杂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12例行CT检查,1例仅行CT平扫,7例仅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检查;16例行MR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 18例均为单发胰岛素瘤;8例发生在胰头(5例在钩突部),1例在胰颈,5例在胰体,4例在胰尾.CT平扫均为阴性;三期动态增强检查,11例中9例呈富血供表现,1例呈乏血供表现,1例漏诊.MR平扫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稍高或混杂信号;4例行MR动态增强检查,均呈富血供表现.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均无血管、胰管和胆管受侵及肝转移表现.结论 胰岛素瘤有较为典型的MSCT和MRI表现,MSCT及MR检查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浆细胞性乳腺炎MSCT细化分型在临床治疗计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CT,MSCT)影像学细化分型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简称浆乳)治疗计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浆乳的患者行MSCT检查,其中57例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共8例(包括2例为平扫及增强患者)患者行CT瘘管造影检查。通过与临床治疗方案及随访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并细化影像学分型。结果63例PCM患者的影像学细化分型共7型,其中晕周型10例,浅表性单象限型7例,象限型15例,单发脓肿型9例,多发脓肿型11例,瘘管型6例,混合型5例。针对不同细化分型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一次治愈率为96.8%。结论MSCT影像能显示PCM病变的位置、范围、浸润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细化影像学分型对于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可作为PCM治疗前评价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睾丸浆细胞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例睾丸浆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其中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另1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睾丸肿瘤均行根治性切除术。3个病变睾丸肿块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分别行MRI、CT增强后于动脉早期肿块显著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后与正常睾丸等信号(或等密度)强化,1例患者左侧髂骨及多个腰椎虫蛀状骨质破坏,另1例患者有胃淋巴瘤病史。免疫组化瘤细胞CD79α(+)、CD138(+)、MUM-1(+)、λ(+)、PLAP(+)、Ki-67瘤细胞阳性率约为20%及40%,CD3(-)、CD20(-)、CD56(-)、Myosin(-)、α-Inhibin(-)。结论:睾丸浆细胞肿瘤临床罕见,多数临床症状不典型,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手段,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不典型急性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CT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CT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79例病例,与术中证实或后期CT复查及MRI等的确诊结果相比较、分析。结果:首次CT平扫检查误诊率较高。结论:不典型急性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在CT影像学鉴别诊断上相对困难,需要较高的技巧,有时需要CT复查或MRI检查及相关临床资料辅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椎体血管瘤的X线平片、CT、MRI及DSA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体血管瘤8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果:X线平片显示6个病灶,CT和MRI显示全部8个病灶,DSA检查2例,皆显示其特征性改变。结论:X线平片的椎体栅栏、网格状改变可帮助诊断椎体血管瘤。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表现,对椎体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DSA可显示椎体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且对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脑脊液、脑电图、脑CT、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经抗病毒、营养脑细胞、脱水、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87例患者中完全治愈79例,好转8例。结论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积极早期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脑炎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典型甲状舌管囊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典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研究.7例行MRI检查,4例行CT扫描.[结果]11例均表现为颈前区偏于一侧的巨大类圆形囊性肿块,囊壁增厚、毛糙,其中5例囊内可见气液平面,1例囊内可见分隔影,1例表现为多发性囊肿.4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6例T1WI呈稍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7例T2WI及抑脂像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囊壁可见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发现偏于颈前区一侧巨大囊性肿块伴囊内气液平面、囊内分隔影、多发性囊肿等CT和MRI表现时,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临床不必要的手术和有创的病理活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或者病理活检临床确诊的7例共8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以及MRI平扫、增强早期及增强晚期的图像。其中5例行CT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磁共振平扫,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7个病灶,其中左叶2个病灶,右叶5个病灶。CT平扫病灶显示不清,增强动脉期表现为边界清晰车轮状明显强化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或延迟后病变逐渐为与邻近肝实质等密度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延迟后明显强化,周边可见增粗迂曲的回流静脉血管影;MRIT1WI呈边界清晰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呈低信号;T2WI病灶为边界清晰的略高信号结节,中心条形或星芒状明显高信号影。增强T1WI脂肪抑制像表现和CT增强表现一致,早期轮辐状强化,延迟后呈等信号灶,中心瘢痕延迟后强化明显。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据此可以进行临床准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CT征象、病理表现与VEGF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术前进行CT平扫,其中54例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并对手术切除肿瘤标本进行PV-6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VEGF的表达。分析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病理表现、CT征象与VEGF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某些CT征像与VEGF阳性表达相关。结论VEGF表达程度是反应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某些CT征像可以评价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CT诊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炎(简称乙脑)的CT特点,提高乙脑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1年5月至2003年10月间临床诊断为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炎的34例患者行颅脑CT扫描,34例均行平扫,2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结果CT检查共发现异常征象者25例,阳性率为73.5%。早期(发病1~3d)主要表现:无明显异常、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及轻度梗阻性脑积水。极期(发病时间4~10d)主要表现:大脑半球多发或单发片状低密度灶、脑水肿、交通性或梗阻性脑积水。恢复期及后遗症期(11d以后)主要表现:交通性或梗阻性脑积水、外部性脑积水、软化灶及脑萎缩。结论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炎CT检查阳性率为73.5%,CT表现不具明显特征性,在病程的不同阶段,CT表现有所不同,无明显异常、脑肿胀及轻度梗阻性脑积水是早期较常见的CT表现,脑实质内多发低密度灶、脑积水是较典型CT表现,多在极期出现,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可提示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脑型脚气病CT诊断(附87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讨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你临床证实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CT影像,分析其CT表现特点,CT检查方法包括平扫及增强。结果:CT表现同时为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对称性低密度病灶79例,仅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病灶8例,伴发其他征象为两侧脑室前角受压79例,外部性脑积水37例,两额颞区硬膜下积液15例,颞叶或额颞顶叶对称性低密度病灶3例,增强扫描15例均无强化,CT随访39例中,10例留下后遗症患儿发现双侧对称性残余囊线形低密度灶7例,其余患儿病灶基本吸收。结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能做出正确诊断。CT随访为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MRI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MR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临床怀疑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在我院行MR检查的患儿的MR表现。均有伤后肘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加做CT检查3例。结果:41例中,31例(75.6%)经MR检查确诊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其中X线平片或CT检查未见骨折病例中,骨骺骨折7例,关节软骨骨折但X线未显示骨折片3例,骨挫伤18例;肌腱损伤0例。6例X线或CT检查虽可诊断骨折但不能显示损伤是否累及关节面,MR检查证实平片所见,并进一步确诊骨折并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单纯骨折不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仅有单纯软组织损伤或关节积液5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应作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流行性乙型脑炎CT改变的认识,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7例乙型脑炎的临床资料,普通型4例,重型19例,极重型4例,经头部CT扫描,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多为大脑皮质、丘脑、基底节区低密度灶,1例位于脑干,1例伴病灶内出血。结论:本组病例符合乙型脑炎病理改变,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在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