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薄水胶体敷料在预防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留置PICC的低出生体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临床均积极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其中对照组患儿在留置PICC后局部外涂喜辽妥预防,观察组患儿在留置PICC后采用超薄水胶体敷料贴敷预防。观察两组患儿不同穿刺部位机械静脉炎发生情况,采用美国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016年修订版)对静脉炎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另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家长进行静脉炎预防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照组患儿中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而观察组的静脉炎分级程度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静脉炎预防护理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PICC后极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临床中于PICC置管后及时采用超薄水胶体敷料贴敷可有效降低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其操作简单,预防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胡静  汤超美  傅彩红  蒋颖 《护理研究》2013,27(19):1986-1987
[目的]观察3M水胶体敷料在防治多巴胺引起的静脉渗透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使用多巴胺治疗的15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护理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B组(喜疗妥加常规护理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沿血管走向涂搽喜疗妥软膏,再用3M透明敷贴固定;C组(3M水胶体敷料加常规护理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3M水胶体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2cm×4cm处以滚压的方式进行粘贴。观察3组静脉渗透性损伤的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C组在防治静脉渗透性损伤、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上均优于A组、B组(P<0.01)。[结论]3M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降低多巴胺引起的静脉渗透性损伤的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建议在使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的早期及时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使用水胶体敷料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检索Pubmed、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随机或者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在穿刺点或穿刺点上方应用水胶体敷料能够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结论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且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
唐世芳  朱蓉  时翠云  刘伟 《护理研究》2011,25(25):2303-2304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探索预防斑蝥酸钠维生素B6所致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循证护理基础上,选取149例静脉输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湿热敷、水胶体敷料贴敷、精密输液器过滤预防静脉炎,连续3 d,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水胶体敷料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应用湿热敷和精密输液器组(P<0.01),而应用湿热敷和精密输液器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能更好地预防斑蝥酸钠维生素B6所致的静脉炎,有效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5.
吕友红  薛敏芬 《护理研究》2013,27(19):1974-197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试验组置管时采用地塞米松稀释液浸润PICC导管后再行插管,插管后穿刺点上方8cm~10cm处外贴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润导管后再行插管。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入术后7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2例病人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13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可以有效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接受PICC置管术的30例患者根据置管时间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的湿热敷;B组用9cm×14cm的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穿刺点上方3~5cm,持续覆盖5d,有松脱情况及时更换。观察两组患者5d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舒适度及护士的操作时间。结果 A、B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5.56%,且A组患者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重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皮肤刺激、限制活动和暴露肢体等方面的不适均轻于A组(P〈0.05);A组护士执行干预措施的平均用时为(37±10)min,B组为(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4,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降低机PICC置管致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防治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0例PICC置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患者用喜辽妥外涂穿刺侧上臂7d,观察组患者在置管部位上方5~6cm处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10cm×10cm水胶体敷料7d;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3.3%,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外贴防治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剂量地塞米松预防传统PICC置管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38例行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置管后在穿刺点上方8-10 cm处粘贴水胶体敷料;B组仅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C组仅于穿刺点上方8-10 cm处粘贴水胶体敷料。比较3组静脉炎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3组机械性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Ⅲ、Ⅳ级静脉炎总发生率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两组局部湿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剂量地塞米松对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尤其对Ⅲ、Ⅳ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探索预防斑蝥酸钠维生素B6所致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循证护理基础上,选取149例静脉输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湿热敷、水胶体敷料贴敷、精密输液器过滤预防静脉炎,连续3 d,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水胶体敷料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应用湿热敷和精密输液器组(P〈0.01),而应用湿热敷和精密输液器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能更好地预防斑蝥酸钠维生素B6所致的静脉炎,有效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0.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建立了安全的静脉输液通道,可长期留置,能减少静脉炎发生[1]。常规选择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但极低出生体重儿选择血管空间较小,常常只可见1条或2条。作者对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的1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前臂静脉留置PICC,如穿刺失败,再选择肘部静脉,使血管选择空间增大,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对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PICC感染相关因素,以实施护理干预,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28例患儿PICC置管发生静脉炎、血培养及导管培养阳性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静脉炎12例,置管部位分别为大隐静脉5例,头静脉2例,肘正中静脉4例和贵要静脉1例,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1,P〈0.01)。留置时间分别为1—7d者1例,血培养和导管培养阴性;8—21d者10例,血培养和导管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7.14%、11.32%;22—47d者1例,血培养和导管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75%、17.14%。结论成立PICC小组,制作标准化操作卡,提高穿刺技巧,选择适宜的留置部位,加强后期维护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置管质量,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结合3M透明敷贴“三明治”式固定早产儿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PICC置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结合3M透明敷贴“三明治”式固定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3M透明敷贴常规固定PICC导管。比较两组PICC留置的时间及穿刺周围局部皮肤情况(包括皮肤机械性损伤、过敏性皮炎、静脉炎及局部皮肤压疮等)。结果 观察组PICC留置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机械性损伤、过敏性皮炎、静脉炎及局部皮肤压疮等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胶体敷料结合3M透明敷贴“三明治”式固定早产儿PICC导管,不仅能妥善固定PICC导管,而且还能保护局部皮肤,避免局部机械性损伤、过敏性皮炎及皮肤压疮等情况的发生,还可以预防或减轻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静脉炎后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对60例PICC置管病人分为3组,3组分别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的血管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管,评估静脉炎的发生概率及治疗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要静脉20例簧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2例,全部治愈;正中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3例,全部治愈;头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11例,9例治愈,2例被迫拔管.结论 头静脉PICC置管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最高、治疗时间最长、治愈率最低,减少头静脉置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舒康博G水凝胶敷贴预防PICC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置管前后行心理疏导及活动指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HCC置管后立即在穿刺点上方3—5cm处沿穿刺静脉走行应用10cm×10cm的舒康博G水凝胶7~10d。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8,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舒康博G水凝胶能明显的降低H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163例住院恶性肿瘤首次化疗且首次使用PICC者,置管后观察3个月.出现静脉炎的34例患者列入静脉炎组,未出现静脉炎的129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分别进行一般资料调查:性别、年龄、恶性肿瘤类型、有无过敏史、穿刺静脉的选择、是否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活动度、置管后是否经常屈肘、出现静脉炎症状的时间、分级分类;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免疫指标、空腹血糖;采用特质焦虑量表(T-AI)进行情绪状态评定.进行组间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穿刺静脉、穿刺次数、活动度、穿刺后屈肘、血糖水平、情绪状态与静脉炎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患者性别、年龄、恶性肿瘤类型、过敏体质、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则与静脉炎的发生无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贵要静脉置入PICC是静脉炎发生的保护因素;反复多次插管、穿刺后过度活动、持续存在的焦虑情绪是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穿刺静脉的不同、置管过程中反复多次穿刺,置管后经常屈肘、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高血糖水平和持续存在的焦虑情绪6个因素与静脉炎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在置管前、中、后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贵要静脉组(n=40例)、B肘正中静脉组(n=40例)、C头静脉组(n=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被确诊并需住院化疗的肿瘤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肘静脉组(n=36)和头皮静脉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时和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留置PICC的两组患儿中,6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但经肘静脉患儿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无导管异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置入PICC的一次性成功率、送导管困难和拔除导丝困难、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头皮静脉留置PICC可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2004年12月-2007年12月乳腺癌术后经PICC置管进行化学治疗的218例患者,置管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结果218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贵要静脉组最高,为97.5%,而正中静脉组和头静脉组分别为89.3%和72.7%。置管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7%,其中一般并发症20.6%,较重并发症5.1%,元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过程均顺利。结论乳腺癌术后对需化疗的患者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以及周围组织,减少静脉炎及避免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而正确有效的护理是PICC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目的 :探讨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别在家犬颈外静脉、右前臂头静脉、左前臂头静脉留置 2 0G、2 2G、2 4G套管针 ,并模拟输液 ,3d后取局部血管送病理检查 ,光镜下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变化。结果 :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中 ,颈外静脉发生炎性反应程度较轻 (u =9.5 4,P <0 .0 0 1) ,不同型号留置针在同血管中 ,2 4G引起的炎性反应程度较轻 (u =2 .39,P <0 .0 5 )。结论 :留置针直径与血管直径比例同静脉炎发生率有关。临床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时 ,在不影响病人治疗情况下 ,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留置针 ,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