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脑血管成像中采用减影CTA和常规CTA去骨技术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要行脑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分别在临床中给予患者先后采用常规CTA去骨技术检查(常规组)和减影CTA去骨技术检查(实验组),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对比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的血管重建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减影CTA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均可以取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前者重建血管速度较快,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变常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hage,SAH)、脑出血、梗塞等临床急重症,及时诊断和准确评估对临床选择正确治疗手段、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37例临床怀疑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尤其是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为对照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53例,分别行CTA、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性。结果与对照标准DSA比较,CTA的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99.1%,准确度为98.7%。结论 CTA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简捷、无创,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评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素云  李学军 《临床荟萃》2010,25(13):1157-1158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广义上,脑血管病变包括由于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腔闭塞、血管破裂、血管壁损伤或通透性发生改变及血黏稠度增加或血液成分异常变化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诊断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6例,均行头颈部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后处理。结果CTA正确诊断53例,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圆锥误诊为微小动脉瘤,1例微小动脉瘤漏诊。结论CTA在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骨减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介入治疗患者6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Neuro-DSA血管处理软件,行去骨减影CTA成像,观察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的的特征。结果:65例患者行去骨减影后,均发现动脉瘤,其中单发60例,多发5例。结论:去骨减影CTA在发现动脉瘤方面特异性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SAH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广义上脑血管病变包括由于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腔闭塞、血管破裂、血管壁损伤或通透性发生改变、血黏度增加或血液成分的异常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疑似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CTA检查数据信息影像资料;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资料(SCA)进行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并分析CTA检查诊断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综合分析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可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共160支,CTA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无狭窄为95.3%、97.1%、97.6%、94.3%、96.1%;轻度程度狭窄为为66.7%、96.7%、70.5%、95.3%、86.4%;中度程度狭窄为77.8%、94.5%、75.0%、95.2%、91.6%;重度程度狭窄率为83.3%、94.6%、74.1%、96.8%和92.9%。影响CT影像数据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运动伪影、血管壁钙化斑块、心脏高心率等相关因素。结论 CTA检查与SCA检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TA检查在临床应用上有更多的技术性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查阅2016年2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CTA检查且2周内行DSA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评估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结果 CTA、DSA检查图像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血管狭窄率50%敏感度为94.67%,特异性为100.00%,准确度为95.00%,与DSA一致性Kappa值为0.689;诊断血管狭窄率70%敏感度为90.38%,特异性为82.75%,准确度为87.65%,与DSA一致性Kappa值为0.755;80例颈动脉狭窄共发现132处斑块,血管附壁见软斑块20处,CT值为-20~60HU;16处血管壁存在钙化,CT值110-335HU;见混合斑块57处,CT值为60-125HU;易损斑块39处,斑块形态非规则,表面凹凸不平,部分突入管腔。结论 CTA对颈动脉狭窄分级与DSA一致性较高,且可检出血管壁附着斑块,同时明确斑块性质,有助于指导颈动脉狭窄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双能量减影法与时间减影法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怀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程序,即A球管采用80 kV,B球管采用140 kV,一次性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数据后处理:①用平扫+80 kV增强数据行传统去骨数字减影(时间减影法);②用80 kV及140 k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行直接去骨减影(双能量减影法).保存减影后数据,完成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将MIP及VR图像质量分为4级,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全部病变结果均经手术或介入证实.结果 ①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所有患者的颈内动脉颅内主干及主要分支,Willis环显示清楚;两种方法总体质量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24例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4例血管畸形病例均清晰显示异常血管团的形态和范围,动静脉畸形较好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③时间减影法CTA患者受到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6.60±0.50)mSv,双能量CTA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2.40±0.50)mSv.结论 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CT血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正常颅内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双能量减影法患者受到的放射剂量更低.对扫描中不配合患者,双能量减影法去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 114例腔隙性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CTA总异常率为78.9%.单纯前循环病变20例,单纯后循环病变21例,前后循环共同病变49例.其中动脉内膜明显增厚49支血管,轻度狭窄109处,中度狭窄26处,重度狭窄5处,血管闭塞9条,血管发育异常6条,骨刺压迫椎动脉4处,血管内软斑形成60处,血管钙化斑118处.结论 颈部CTA无创、快速、三维图像、可任意旋转、可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对于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别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定位及形态学的评估具有一定优势,而对动脉瘤本身血管特征的评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逐渐应用于动脉管壁结构的观察与分析,与血管壁的病理特征相结合,对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进行直接定性评估。笔者将对HR-VWI技术在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予以16排 CTA 检查,在48例阳性患者中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16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效果。结果经 CTA 造影显示102例患者中,有84例出现脑血管病变,18例未出现明显血管狭窄和闭塞。48例患者实施全脑 DSA 检查,结果和 CTA 保持基本一致。结论 CTA 具有无创性、安全性、无痛性,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诊断急性脑血管病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8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CTA检查,并通过应用表面阴影成像以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观察结果。结果:CT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极佳,能够有效提升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准确率。结论:CTA在神经内科中应用来针对急性脑血管病能够有效提升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72例88个动脉瘤,DS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100%;DSCTA与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DSCTA可检出全部床突下与颅骨紧贴的动脉瘤,图像信噪比略下降,但增加了血管对比度,图像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增加。结论DSCTA同常规CTA相比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使血管对比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DSCTA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避免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CT表现,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V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该组病例均有服用吡咯双烷类生物碱类植物的病史。所有病例均进行了CT增强及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超声检查。分析CT征象,并将门静脉CT三维重建表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在CT图像上,该组5个病例均可见肝实质密度不均匀性(3例)或弥漫性(2例)减低,其中4例表现为肝弥漫性肿大、1例肝脏无明显增大;增强CT扫描3例可见典型地图状、雪花状增强和低灌注区。5例均有大量腹水。CTA: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均未见明显增宽,1例可见肝右静脉呈细线状,均未见副肝静脉形成。5例均有脐静脉开放,2例食管、胃底静脉开放。5例下腔静脉肝段变扁平,且下腔静脉肝段远端未见血管扩张及侧支循环形成。CTA所见与DSA结果相符合。结论 HVOD的CT检查有其特征性表现,CTA可明确显示门静脉及相关血管改变,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例临床怀疑急性CVD的患者进行CTP联合CTA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3D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 16例CTP检查发现脑梗死前期低灌注,其中1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TA检查13例中有11例可见相应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并结合CTA原始图像可准确的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其余3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CTA未检出狭窄.4例患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CTP及CTA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技术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癌肿瘤血管CTA与DSA对照及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A和DSA评价支气管肺癌的肿瘤血管的敏感性和相关性.方法分析 93例支气管肺癌CTA及DSA图像.所有临床数据输入SPSS 12.0统计分析.结果 CTA与DSA检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一致者87 例,符合率为94.56%;CTA明显而DSA不明显者13例;DSA明显而CTAA不明显者15例;二者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但CT未检出支气管-肺动/静脉瘘.结论 CTA能很好地评价肺癌供血动脉和内部血管、肿瘤染色,作为无创手段可在治疗前提供明确帮助,并避免在介入治疗中遗漏血管;但对支气管-肺动/静脉瘘检出率有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2例,其中狭窄组85例,正常组47例,均行CTA和TCD检查,分析TCD和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血管狭窄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TCD与CTA对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检查存在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特别是对于重度狭窄患者的诊断一致性最高(Kappa=0.838)。(2)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吸烟史为影响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与CTA有很好的一致性,为临床筛查颅内动脉狭窄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影像设备的发展,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被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采用DSA、CTA、MRA技术对脑血管病患进行检查,比较三在诊断脑血管狭窄方面的优劣,评价后两在诊断脑血管狭窄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