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2011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其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受过专业培训的急诊医师进行床边胸部B超检查,并以随后手术探查结果、胸部CT以及胸前穿刺作为最可靠的标准;对照组30例,采用超声科的医生进行床边胸部B超检查、手术探查结果、胸部CT以及胸前穿刺后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指标(包括时间优越分析、敏感分析以及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培训的急诊医师应用床旁超声进行快速诊断的标准更符合医学上的金标准,超声科医师的检查结果则与医学上的金标准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得出,急诊医师采用床旁超声进行快速诊断的时间比超声科医师的检查时间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培训的急诊医生对超声检查具有更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价值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急诊超声检查在创伤性血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68例胸部创伤病人进行了急诊胸部超声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8例中26例阳性,142例阴性,无假阳性,假阴性2例。超声检查对创伤后血胸诊断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9%。检查时间明显短于胸片检查。结论:急诊超声检查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查出胸部创伤病人中血胸的存在,对重症创伤病人的早期分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抢救不明原因休克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我院自2017-07-01开始在急诊抢救室由经过重症超声培训合格的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对不明原因休克患者的探查按照《不明原因休克急诊超声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推荐的THIRD流程进行。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6-01-01-2018-08-31收治的不明原因休克患者,其中123例由超声科医生实行床旁超声探查,称为超声医生组,159例由急诊科医生按此方案实行床旁超声探查,称为急诊医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时间,计算急诊医生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总准确率等指标。结果:急诊医生组诊断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医生组患者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准确率较高。结论: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按照THIRD流程探查不明原因休克患者,有助于快速明确诊断,诊断效率及准确性高,提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对多发性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救治的100例多发伤且怀疑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时间2016-02—2017-02期间所有患者均由我院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2h内接受胸部CT、胸片检查,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床旁超声在鉴别诊断胸部损伤中的价值。结果:100例多发伤疑似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最终临床确诊77例患者合并胸部损伤,其中合并气胸13例,合并胸腔积液50例,合并肺挫伤28例,合并心包积液6例,合并创伤性膈疝2例;床旁超声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率:气胸84.62%,胸腔积液94.00%,肺挫伤82.14%,心包积液100.00%,创伤性膈疝50.00%,其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超声在气胸、胸腔积液、肺挫伤、心包积液中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胸片检查(P<0.05);床旁超声平均耗时显著的低于CT及胸片检查(P<0.05),CT平均耗时显著的低于胸片检查(P<0.05);床旁超声鉴别诊断胸部损伤的灵敏度为88.31%,特异度为91.30%,漏诊率为11.69%,误诊率为8.70%;CT鉴别诊断胸部损伤的灵敏度为96.10%,特异度为95.65%,漏诊率为3.90%,误诊率为4.35%;胸片鉴别诊断胸部损伤的灵敏度为76.62%,特异度为73.91%,漏诊率为23.38%,误诊率为26.09%。结论:ICU应用床旁超声对多发性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诊断具有耗时短、诊断符合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对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并在超声检查后2 h内行胸部X线检查。以CT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床旁超声与X线检查胸部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效能。多因素回归分析床旁超声诊断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经CT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胸部严重多发伤60例,包括合并胸腔积液28例、肺挫伤12例、气胸10例、心包积液7例、创伤性膈疝3例。床旁超声诊断结果与X线比较,其对胸腔积液(92.86%vs.71.43%)、肺挫伤(83.33%vs.50.00%)、气胸(90.00%vs.50.00%)、心包积液(100%vs.14.29%)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床旁超声对胸部严重多发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00%、100%、95.00%,与X线(76.67%、95.00%、85.83%)比较,敏感性和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就诊时间>1 h、多发脏器损伤、ICU医师工作年限>5年均是影响床旁超声诊断效能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ICU应用床旁超声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对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ICU 救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ICU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后2h内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CT检查或手术探查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床旁超声与X线的检查时间、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对床旁超声的诊断效能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床旁超声与X线的检查时间分别为(4.1±1.5)min、(19.0±3.3)min,床旁超声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X线( P<0.05);120例患者经CT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了60例阳性患者,合并胸腔积液28例、肺挫伤12例、气胸10例、心包积液7例、创伤性膈疝3例;床旁超声对胸腔积液(92.86% vs 71.43%)、肺挫伤(83.33% vs 50.00%)、气胸(90.00% vs 50.00%)、心包积液(100.00% vs 14.29%)的正确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 P<0.05);床旁超声检查出54例阳性患者、66例阴性患者,X线检查出49例阳性患者、71例阴性患者,床旁超声的诊断结果一致性明显高于X线(P<0.05);床旁超声的敏感度(90.00% vs 76.67%)、准确度(95.00% vs 85.83%)、阴性预测值(90.91% vs 80.28%)均明显高于X线(P<0.05),假阴性率(10.00% vs 23.33%)明显低于X线(P<0.05);就诊时间>1h、多发脏器损伤、ICU医生工作年限>5年是影响床旁超声诊断效能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结论:ICU应用床旁超声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胸部超声评估作为扩大重点超声创伤评估法(EFAST)的一部分对于急诊科多发伤患者气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10—2020-01期间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06例多发伤患者,对其分别进行胸部超声评估(EFAST)、床边胸片、胸部CT检查,三者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 h。超声评估时以出现胸膜滑动征、B线消失或者肺点作为超声诊断气胸的依据,记录其诊断结果。以胸部CT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评估和床边胸片在气胸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胸部CT诊断气胸24例28侧,其中4例为双侧,82例无气胸。其中超声评估诊断气胸23例,真阳性21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80例,假阴性3例;床边胸片诊断气胸13例,真阳性13例,假阳性0例,真阴性82例,假阴性11例。超声评估气胸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7.5%、97.6%、91.3%、96.4%、95.3%,而床边胸片为54.2%、100.0%、100.0%、88.2%、89.6%;超声评估气胸与CT结果一致性比较的Kappa值为0.863,而床边胸片的Kappa值为0.567。超声评估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与床边胸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评估对气胸诊断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床边胸片,与CT结果一致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自发性心包填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自发性心包填塞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对本心脏中心24例经临床证实的心包填塞患者进行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正确检出24例心包填塞,无假阴性,敏感性100%,1例假阳性,特异性96%。其中恶性肿瘤侵犯心包7例,结核6例,急性夹层破裂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白血病1例,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结论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能以床旁方式快速、安全、准确诊断心包填塞,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快速评估、辅助参与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在国际上,实时床旁超声技术已经成为急诊科医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对创伤及危重症患者的床旁超声检查已经成为急诊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的重要辅助技术,但在国内此项技术在急诊医师层面上推广还未真正开始,大部分医院急诊科还都停留在超声科会诊阶段.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在我国各级医院急诊科医生中推广超声技术的应用,也很有必要在我国制定一份急诊超声的应用指南和相应的系统培训课程.本文旨在结合我院的实际经验,为急诊科超声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床旁超声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合并气胸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探讨危重气胸患者更快捷、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入住EICU高度怀疑机械通气合并气胸的57例患者,分别进行床旁超声、床旁胸片与胸部CT检查,对各种检查方法诊断所需时间、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床旁超声、床旁胸片、胸部CT 3种方法诊断耗时分别为(5.05±1.91) min、(16.04±3.73) min、(22.55±3.52) min,床旁超声诊断耗时最短(P<0.01);床旁超声与胸部CT对气胸的诊断一致性(Kappa=0.930)明显优于床旁胸片与胸部CT的诊断一致性(Kappa=0.444)。结论 床旁超声在EICU机械通气合并气胸患者诊治中高效快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