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姬松茸多糖的研究概况,包括:姬松茸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抗突变作用、降脂降糖作用、抗辐射作用以及姬松茸的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HSPs),也称应激蛋白,是一类结构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多数HSPs因环境改变而被诱导,其中HSP70家族在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可诱导性最强。诱导合成的HSP70具有如下生物学作用:分子伴侣作用(molecularchaperone)、抗细胞凋亡作用、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免疫作用、抗氧化作用、提高细胞耐热性、稳定细胞膜结构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CAZ)与阿奇霉素(AZI)联合作用,对大肠埃希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n)、葡萄球菌属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计算体外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断联合抑菌效应。结果:Eco、Kpn无关作用占60.42%、88.89%;相加占31.25%、8.33%;协同占8.33%、2.78%。葡萄球菌相加、协同、无关作用占52.94%、5.88%、41.18%;均无拮抗作用发生。结论:CAZ与AZI联合作用于ECO、Kpn体外抗菌作用以无关为主,相加次之;葡萄球菌以相加为主,无关次之,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次声不同时间作用后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将2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次声作用组、次声作用A组和次声作用B组。次声作用A组(2 h/d,连续作用7 d)和次声作用B组(4 h/d,连续作用7 d)大鼠反复暴露于16 Hz、130 dB的次声环境中。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光镜下,次声作用A组局部肾小球囊腔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次声作用B组出现轻度肾小管变性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可见少量渗出。电镜下,次声作用B组有大量溶酶体增生,间质水肿,白细胞附壁;次声作用A组和次声作用B组均有局部足细胞突水肿、融合,线粒体空泡化等变化。 结论次声每天长时间作用于大鼠,对其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损害较短时间作用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造血作用恢复效果的差异,探寻最佳磁场作用频率。方法:分别用4Hz,10Hz及16Hz的旋转磁场作用于137Cs放射损伤小鼠,检测不同磁场频率作用下小鼠的存活期、存活率、血常规指标;以10Hz旋转磁场作用于137Cs放射损伤小鼠,检测磁场组与对照组体重、骨髓有核细胞数及脾结节数。结果:10Hz旋转磁场对放疗损伤小鼠存活期、存活率及血常规指标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其中小鼠存活期由对照组的18.40±5.56天,升高到26.80±5.35天,存活率由对照组的10%增高至70%(P<0.01)。其次为16Hz磁场。10Hz旋转磁场作用能够提升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存活期、外周血血象、体重、骨髓有核细胞及脾结节数,小鼠的血象及各项指标恢复明显加快,在14、21天左右作用最为明显。结论:10Hz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是三种频率中最佳磁场作用频率;10Hz旋转磁场具有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造血作用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建设与护理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学校文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分析影响学校文化的因素,通过探究学校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作用,提出建设优良的学校文化对护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创新作用和共同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体外诱导B淋巴细胞株凋亡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Daudi、Ramos、Namalwa和Raji细胞,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Daudi、Ramos、Raji和Namalwa细胞经Rituximab 20μg/ml作用24小时后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Raft和Namalwa淋巴瘤细胞有轻度的抗增殖作用,对Ramos细胞无抗增殖作用,抗增殖作用与单克隆抗体作用浓度无关。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4株细胞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抑制率在3%-10%之间波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24小时后,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单药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Namalwa和Raji细胞株有轻度抗细胞增殖作用,但与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无明显相关。单药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Namalwa、Raji和Ramos细胞株有微弱的诱导凋亡作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24小时后Bcl-2表达下调,这可能是抗CD20单克隆抗体增敏细胞毒药物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小鼠后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和意义。方法BALB/C小鼠暴露于16Hz,声压90dB和130dB次声。每天作用2h,分别作用1、7、14、21和28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脑中GFAP的改变。结果 现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GFAP的表达主要在海马、皮质和下丘脑等区域明显增多;130dB次声作用较90dB次声作用强;在相同强度的次声作用下,作用次数的多少与脑内GFAP的改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马、皮质和下丘脑等区域对次声敏感,次声的作用效应与声压级和作用时间有关;次声可以通过脑内GFAP的改变造成脑损伤,这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无锡疗养区景观疗养因子特点及作用。方法收集分析近年来无锡疗养区景观疗养因子研究资料,对其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无锡疗养区景观疗养因子在调节心理平衡、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对神经、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免疫、代谢等系统疾病具有预防保健和促进康复的作用。结论无锡疗养地气候温和,景观疗养因子丰富,具有低山地、泉水、太湖、景观、森林疗养地的特点。在该疗养地机体受多种景观疗养因子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洗用超声波对细菌杀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报道清洗时所用的超声波及其与理化因子协同的杀菌效果。单独超声波作用20分钟对细菌繁殖体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对细菌芽胞的杀灭作用较差。超声波与热力协同杀菌作用不明显,但与碘伏、过氧化氢、戊二醛、甲醛等化学消毒剂协同,有较明显的杀菌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大部分是由于超声时的热力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不同类型及其不同阶段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检测10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而脑梗塞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增高;恢复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较急性期明显增高,而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为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阶段及不同类型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5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45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脑血栓形成组和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进脑血栓形成组亦高于脑出血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广泛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急性脑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查脑出血与脑栓塞后患者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从而指导临床对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从临床入选32例脑出血患者,纳为脑出血组,27例脑栓塞患者,纳为脑栓塞组,33 例排除了脑血管病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测其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根据测得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这3组间的差异.结果 脑出血组和脑栓塞组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血管性卒中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升高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脑氧代谢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进行常规治疗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以同期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脑氧代谢指标[脑氧含量(Sjv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氧摄取率(CEO2)及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Vmean、Qmean、R、DR及CP)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脑氧代谢指标中SjvO2、PbtO2及CjvO2均高于对照组;CEO2及Da-jvO2均低于对照组;Vmean及Qmean均高于对照组,而R、DR及CP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3d和10d上述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常规CT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卒中样起病,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168例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结果:CT诊断缺血性脑梗死59例,其最终临床诊断均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CT阴性33例,其中21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假阴性12例,其最终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76例。常规CT诊断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3.1%,特异度为100%。结论:常规CT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138例健康人1、26例脑梗塞患者4、4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9例脑供血不足患者和68例脑出血患者的AC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塞组的ACA阳性率远较短暂脑缺血组、脑出血组、脑供血不足组、正常对照组为高(P<0.01)。随时间变化,脑梗塞组ACA阳性率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塞组ACA阳性者2年内再发脑梗塞较ACA阴性者再发率为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126例脑梗塞患者中年龄在36岁以下的13例患者ACA均阳性。结论ACA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以及再发脑梗塞的关系密切,可作为病情转归的指标,另外,ACA可能参与了年龄偏轻脑梗塞患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水平观察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小板各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ABXPentrol-12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对66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以及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结果脑梗死患者MPV、PDW、PCT、P-LC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MPV、PDW、P-LCR比脑出血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PV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P〈0.01)。结论观察脑梗死患者的MPV、PDW、P—LCR值,可以为脑梗死的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432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观察。结果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得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密切观察、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Acute normovolemic haemodilution (ANH) may cause an imbalance in 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because it decreases the arterial oxygen conten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H on cerebral oxygenation. By using cerebral oximetry, the 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 was monitored during ANH in 26 patients without systemic illness (initial haematocrit = 42 +/- 1%). The rSO2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change until the Hct reached >30%. However, i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reafter to reach 88% of the baseline value when the ANH was completed with a Hct value of 24 +/- 1% (before ANH; 71 +/- 6% vs. after ANH; 62 +/- 4%, p < 0.01). In conclusion, an ANH can lead to a reduction in cerebral oxygenation when a patient's Hct goes below 30%.  相似文献   

20.
2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脑电图和脑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脑CT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4例脑瘫患儿进行脑电图和脑CT检查。结果224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47.77%,其中合并痫样放电占58.88%;脑CT异常率为79.46%,脑CT异常率显著高于脑电图(P<0.001)。不同瘫痪类型的脑电图和脑CT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与脑CT两者结合可为脑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