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2.
目的 考察1,2,3,4,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β-PGG)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PC12细胞孵育于高糖DMEM培养基中,在药物处理前1周,将神经生长因子(NGF)加入培养基中,使培养基中NGF的终质量浓度为50 ng/mL。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以及50 μmol/L β-PGG预处理7、12、20、30 h组,观察预处理不同时间对MPP+中PC12细胞存活影响。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Bax、Fas、FasL、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力。结果 对照组PC12细胞死亡率最低,MPP+组PC12细胞死亡率最高,从β-PGG预处理12 h起PC12细胞死亡率较MPP+组均明显降低(P< 0.01)。MPP+组PC12细胞活力最低,50 μmol/L β-PGG预处理12 h时PC12细胞活力进一步增高,预处理20 h时细胞活力最高。β-PGG预处理5 h后即可见Bcl-2、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含量增加,至15 h时增加达到高峰;与之相反的是,β-PGG预处理5 h后即可见Bax、Fas、FasL蛋白含量减少,至30 h时达最少。50 μmol/L β-PGG预处理PC12细胞15 h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力分别为MPP+组的36.5%、40.2%、42.2%。结论 β-PGG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增强Bcl-2的表达、抑制Bax、Fas、FasL的表达以及降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力实现了抑制MPP+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促进PC12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左半结肠癌(LSCC)和右半结肠癌(RSCC)骨转移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差异。方法:对漯河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结肠癌骨转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解剖位置将64例纳入LSCC组,39例纳入RSCC组,对比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绘制并分析生存曲线,筛选预后因素。结果:RSCC骨转移相对LSCC表现为:CA199 阳性率高、年龄大、分化程度更差、分期更晚、预后更差。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原发肿瘤位置、TNM分期、LDH水平、ALP水平是影响结肠癌骨转移3年生存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位置、TNM分期、ALP水平是结肠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右半结肠癌在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生存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为区分左、右半结肠癌骨转移的不同病理特征及预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中是否存在parkin基因新的突变以及突变的分布,探讨parkin基因在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70例患者被分为早发性PD和晚发性PD,7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以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的全部12个外显子,然后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电泳观察,对泳动异常者进行DNA序列测定,以确定外显子中突变的存在及其分布。结果70例患者中发现4例SSCP泳动异常,测序证实在1例早发性PD患者的外显子7中存在一个未曾报道过的新的点突变位点Gly284Arg。结论parkin基因点突变也是我国早发性PD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采用神经损毁剂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制作大鼠帕金森病 (PD )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的方法观察细胞凋亡是否参与了PD发病 ,并动态观察PD形成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Bcl 2、Bax和Bcl 2 /Bax与黑质细胞凋亡的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1.大鼠选择与分组 :选用健康Wistar雄性大鼠 72只 ,体重 180~ 2 0 0g ,行为测试无异常 ,分为对照组和PD组 ,各36只。PD组行 6 OHDA注射液脑立体定位注射术 ,对照组注射液为除外 6 OHDA的溶酶 ,手术操作同PD组。观察时点为注射 6 OHDA后…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与黑质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通过PD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TUNEL法、HE染色、Nissl染色、电镜方法,观察模型成功后1d,7d,14dPD大鼠行为,形态学变化,结果:PD大鼠旋转圈数无明显变化,凋亡细胞,尼氏细胞逐渐减少,超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结论: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是有其病理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能否诱发黑质细胞凋亡以及Bax蛋白表达与黑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6—OHDA的方法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采用TUNEL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观察等方法,选择6—羟基多巴胺注射术后1d、7d、14d、21d为研究时点,观察大鼠PD模型形成过程中黑质细胞调亡的数量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并检测黑质细胞Bax蛋白表达情况变化。结果 用TUNEL法发现黑质细胞存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1d-21d细胞凋亡数逐渐增高;电镜观察在此过程中黑质细胞存在典型的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在1d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6—OHDA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调亡,Bax蛋白是黑质细胞凋亡的关键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每当病人被怀疑有神经系统异常时,医生会建议其做脑脊液检查,此时病人及家属经常执意不肯做,理由是做腰穿是抽“脊骨髓”、抽“脑水”,会使人变傻。这是没有医学根据的,往往会贻误病情,给病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脑脊液是包在脑组织和脊髓外面的流动液体,它的作用第一是让脑组织浸泡在其中作为缓冲,避免震荡;第二是通过其不断循环流动,把代谢产生的一部分无用之物带出颅脑,起到“环境保护”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系2006年1月~2008年7月住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VD患者56例,脑血管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VD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加用丁苯酞和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CSS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治疗ACI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