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关节积液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变化及成熟度。方法利用组合性荧光抗体(CD3,CD14,CD16,CD19,CD20,CD56)设门从白细胞中选定树突状细胞,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AS患者病变关节积液和外周血CD123 、CD11c 的树突状细胞的数量。结果AS静脉血CD11c 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为(0.30±0.09)%,比健康人静脉血中CD11c DC所占比例(0.18±0.08)%,高(t=5.459,P<0.001);AS关节积液CD11c 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0.45±0.11)%,比AS静脉血CD11c 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高(t=5.781,P<0.001);AS静脉血CD123 DC在白细胞所占比例(0.15±0.08)%,与健康人静脉血CD123 DC所占比例(0.12±0.07)%无显著差异(t=1.546,P>0.05);AS关节积液CD123 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0.23±0.08)%,比AS静脉血CD123 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高(t=3.874,P<0.001)。结论AS患者病变关节局部高、低成熟度的DC数量均有明显增多,而静脉血中主要表现为高成熟度DC增多,这可能反映AS患者尤其病变局部抗原提呈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DC与AS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1、DC2亚群检测方法,探讨DC1、DC2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改变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7名健康人、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不表达lin(CD19、CD20、CD56、CD14、CD3),但高表达HLA-DR及CD11c;DC2不表达lin(CD19、CD20、CD56、CD14、CD3),高表达HLA-DR及CD123。结果健康人组外周血DC1为(0.28±0.07)%,绝对计数为(18.6±5.3)×106/L,DC2为(0.22±0.09)%,绝对计数为(14.4±5.8)×106/L。慢性肝炎组DC1变化不明显(P>0.05),DC2百分比和绝对数显著下降(P<0.005),DC1/DC2升高(P<0.005)。肝炎肝硬化患者组DC1、DC2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简便、可靠,适合于临床常规开展。DC1、DC2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程及机体免疫状况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及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 选定SLE疾病组51例、疾病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而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E肾病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1),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DNA+组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ds-DNA-组(P<0.05).结论 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的变化可能是SL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AA患者外周血DCs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1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AA患者外周血CD11c+DCs百分率为0.353±0.084,比健康对照组0.264±0.087明显增高(P0.05),CD123+DCs百分率为0.187±0.067,与健康对照组的0.140±0.0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患者外周血中DC1亚群占优势,导致向Th1样免疫反应偏移,可能与A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1、DC2亚群检测方法,探讨DC1、DC2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改变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7名健康人、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不表达lin(CD19、CD20、CD56、CD14、CD3),但高表达HLA-DR及CD11c;DC2不表达lin(CD19、CD20、CD56、CD14、CD3),高表达HLA-DR及CD123。结果健康人组外周血DC1为(0.28±0.07)%,绝对计数为(18.6±5.3)×106/L,DC2为(0.22±0.09)%,绝对计数为(14.4±5.8)×106/L。慢性肝炎组DC1变化不明显(P>0.05),DC2百分比和绝对数显著下降(P<0.005),DC1/DC2升高(P<0.005)。肝炎肝硬化患者组DC1、DC2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简便、可靠,适合于临床常规开展。DC1、DC2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程及机体免疫状况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的亚群特点,探讨其与神经梅毒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取健康人(10例,对照组)和神经梅毒患者(8例,试验组)外周血,用荧光标记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CD8 T、Th1、Th2细胞及DC1、DC2细胞的比例。结果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 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CD4 T细胞中,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Th1、Th2细胞分别占(14.12±5.12)%、(1.52±0.88)%,Th1/Th2比例为(12.05±5.62);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分别占(26.10±4.98)%、(0.99±0.35)%,Th1/Th2比例为(31.62±16.62)。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Th1细胞及Th1/Th2的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DC1、DC2细胞分别占(0.44±0.17)%和(0.25±0.19)%,正常对照组分别占(0.34±0.10)%和(0.26±0.1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梅毒患者的DC1与Th1、DC2与Th2存在相关关系(P<0.05),DC1、DC2与Th1/Th2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其外周血中DC亚群的比例与Th1/Th2失衡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晚期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数量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评价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晚期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数量,免疫表型分别为:髓样树突状细胞,CD85K+CD33+CD(16+14)-;浆细胞树突状细胞,CD85K+CD123+CD(16+14)-;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G CSF体内应用对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四组BALB/c小鼠分别给予 0、5、10、15 μgrhG CSF皮下注射 ,1次 /d ,连续 6d。第 6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补体结合细胞毒性单克隆抗体法阴性选择分离得到外周血DC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1(CD11c+ CD8a-)和DC2 (CD11c+ CD8a+ )的比例 ,并计算其绝对值。结果 :经不同剂量的G CSF刺激后 ,小鼠外周血DC1的绝对值无显著变化 ,而DC2的绝对值明显增加 (9 6× 10 6/Lvs 5 5 1× 10 6/L ,P <0 0 1) ,DC1/DC2的比值显著降低 (4 2vs 0 7,P <0 0 1)。结论 :G CSF可调节外周血DC1和DC2亚群的数量和比例 ,应该在抗原提呈水平重新评估G CSF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黏附分子CD146在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146在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CD146的表达。结果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CD146的表达率为(2.87±1.17)%,单核细胞的表达率为(2.13±0.69)%,淋巴细胞的表达率为(2.08±0.70)%;淋巴细胞亚群中,CD146在CD19 B淋巴细胞的表达率为(0.67±0.46)%,CD3 T淋巴细胞表达率为(1.27±0.45)%,CD3 CD4 T淋巴细胞的表达率为(0.76±0.25)%,CD3 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率为(0.43±0.30)%,CD16 CD56 NK细胞的表达率为(0.11±0.08)%;健康人外周血中CD45-CD146 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为(0.049±0.031)%,绝对数为(2.42±1.33)个/μl。结论外周血CD45-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各亚群中均有CD14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数量、变化规律及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检测试验组及对照组DC1、DC2,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1、DC2。结果外周血流式细胞仪结果分析,两组DC1/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2/PBM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DC1/PBMC、DC2/PBMC百分比与术前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晚期外周血DC1/PBMC的百分比高于术后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DC1/PBMC、DC2/PBMC低于恶性程度低的胶质瘤患者。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外周血中DC1/PBMC、DC2/PBMC比例下降,表明脑胶质瘤患者较健康人免疫功能降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DC亚群数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弼虎  张秀梅 《临床荟萃》2011,26(5):388-390,394,F0003
目的了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致肿瘤易感性。方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染色(SAP)法检测对照组、尿毒症未透析组及尿毒症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CD3+(58.90±2.10)%、CD4+(34.70±1.70)%、CD8+(24.80±1.3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3+(68.17±4.70)%、CD4+(41.82±3.15)%、CD8+(28.90±2.10)%(P〈0.05);尿毒症透析组,透析前(1.00±0.10),透析后(1.03±0.16)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45±0.18)(P〈0.05)。尿毒症血透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未透析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血液透析过程未能有效地改善尿毒症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增加了血液透析患者肿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2.
严健  原永明  张舒  彭贤聪 《检验医学》2013,(10):901-90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0例肿瘤患者,其中肺癌40例,消化道肿瘤40例,其他肿瘤20例;及90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比较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结果肿瘤患者组T淋巴细胞外周血绝对计数CD3+[(1041±358)个/μL]、CD41(689±263)个/μL]、CD4+/CD8+比值(1.15±0.40)与健康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CD8+[(602±223)个/止]与健康组比较略有升高(P〉0.05)。肿瘤患者组IgG、IgA、IgM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对肿瘤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童明宏  邵俊  陈燕红  邢颖 《检验医学》2012,27(6):445-44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水平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技术,检测40例胃癌手术前患者(按临床分期为Ⅰ~Ⅱ级组18例,Ⅲ~Ⅳ级组22例)及25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T细胞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0.78%±0.35%、0.37%±0.21%、0.61%±0.4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Ⅲ~Ⅳ级组CD3+、CD4+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0.42%±0.27%、0.21%±0.17%、0.29%±0.25%,明显低于Ⅰ~Ⅱ级组(0.95%±0.35%、0.45%±0.19%、0.76%±0.30%,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T细胞水平,可以初步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为肿瘤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探讨其与肿瘤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3.27±3.15)%,显著低于手术前的(19.76±3.42)%(P〈0.05);手术前显著高于对照组(10.46±2.87)%(P〈0.05),而手术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下调,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肿瘤的免疫应答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扁桃体摘除对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7例IgAN病人(A组)及37例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病人(B组),10例正常人(C组)。对A、B两组实施扁桃体摘除术,观察手术前及摘除后1、3个月外周血CD4^+CD23^+细胞比例。收集IgAN病人的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尿红细胞。【结果】A组CD4^+CD25^+细胞数显著低于B、C两组(P均〈0.05),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为1.32%±0.313%,3月为3.01%±0.310%,术后1个月与B组及C组有明显差剐(P均〈0.05),术后3个月与B组及C组无显著差别(P均〉0.05)。A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尿及蛋白尿均较术前明显减少;随着血尿、蛋白尿逐渐减少而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可改善IgAN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徐德朋  陈复兴  王全英  周忠海  颜芳 《临床荟萃》2010,25(24):2132-2134
目的 探讨手术分娩对产妇和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影响.方法 足月分娩产妇60例,依据分娩方式及手术时机分为自然分娩(NL)组、择期剖宫产(PCS)组、急诊剖宫产(ECS)组各20例;分别采集分娩时的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NL组、PCS组、ECS组产妇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69.15±13.24)%、(73.50±4.86)%、(68.68±7.50)%;CD3+CD4+(32.03±9.44)%、(36.35±11.82)%、(34.88±7.54)%;CD3+CD8+(29.83±6.01)%、(30.59±7.30)%、(28.08±4.09)%;CD4+/CD8+1.09±0.37、1.33±0.65、1.25±0.27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血:PCS组中由于CD4+的减少而呈现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NL、ECS组,分别为2.71±0.86、3.52±1.50、3.30±1.03(P<0.05).结论 产妇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不受手术分娩以及产程影响;PCS可能会加剧新生儿对某些病原体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失衡中的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SAA患者(初治25例、缓解19例)及23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dimTreg数量,分析其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树突细胞(DC)亚群(mDC/pDC比值)和白细胞(WB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初治组CD4+ CD25+ CD127dim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比例为(0.83±0.44)%,明显低于SAA患者恢复组(2.91±1.24)%(P<0.05)及对照组(2.18±0.55)%(P<0.05),而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CD4+/CD8+比值为(0.5±0.3)明显低于恢复组(1.2±0.4)(P<0.05)及对照组(1.11±0.24) (P <0.05).初治组mDC/pDC比值为(3.08±0.72)明显高于恢复组(1.61±0.49) (P <0.05)及对照组(1.39±0.36)(P<0.05).SAA患者CD4+ CD25+ CD127dim/PBL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695,P<0.01),而与mDC/pDC比值呈负相关(r=-0.796,P<0.01);SAA患者CD4+ CD25+CD127dim/PBL与外周血WBC计数及RET%呈正相关(r=0.761,P<0.01;r=0.749,P<0.01).结论: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dimTreg占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是引起免疫耐受被破坏、T细胞功能亢进,进而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调查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建立95%可信区间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和探讨其变化特点,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获得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绝对值。结果女性的CD3+百分比、CD4+/CD8+比值、CD3+CD4+百分比和CD4+CD45RA+百分比分别为(72.6%±8.1%)、1.57(0.74~4.70)、(44.8%±8.0%)和(1.71%±6.3%),均高于男性分别为(70.9%±8.5%)、1.43(0.51~4.12)、(40.6%±9.3%)和(15.1%±6.8%)。男性的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8+CD28+的绝对值计数分别为(2 069.8±474.1)个/μL、(237.5±95.7)个/μL,均高于女性(1 932.8±469.7)个/μL、(218.1±111.1)个/μL。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随年龄增大而发生变化,年龄相差越大,差异越大,其中50岁组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为(1 069.1~2 935.6)个/μL,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计数为:CD3+细胞55.3%~87.6%,CD3+CD4+细胞25.2%~57.6%,CD3+CD8+细胞15.0%~42.1%,CD4+CD25+细胞2.5%~10.5%,CD4+CD45RA+细胞5.0%~27.2%,CD8+CD28+细胞4%~19.3%,CD4+/CD8+比值0.7~2.9。结论健康成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分布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不大,可以合并数据建立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16+CD56+ NK细胞的水平,及其在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6例MG患者与2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16+CD56+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MG组外周血CD16+CD56+NK细胞百分率(13.81±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1.95)%,P <0.05.结论:NK细胞在MG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既可通过分泌IFN2γ等细胞因子途径促进MG的发病,也可通过细胞毒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