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苏后6 h静动脉二氧化碳含量差(Cv-aCO_2)/动静脉氧含量差(Da-vO_2)联合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108例(≥18岁,原发病均为肺部感染),根据复苏后6 h Cv-aCO_2/Da-vO_2和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A、B、C和D组4组:A组21例,Cv-aCO_2/Da-vO_21,乳酸清除率0.10;B组38例,Cv-aCO_2/Da-vO_21,乳酸清除率≤0.10;C组26例,Cv-aCO_2/Da-vO_2≤1,乳酸清除率≤0.10;D组23例,Cv-aCO_2/Da-vO_2≤1,乳酸清除率0.10。对复苏后6 h Cv-aCO_2/Da-vO_2、乳酸清除率和入组后第3天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进行析因方差分析,并比较4组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及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结果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休克108例复苏后6 h Cv-aCO_2/Da-vO_2与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相关(P0.01);复苏后6 h乳酸清除率与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也相关(P0.05)。One-way ANOVA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组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和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71.43%;B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73.68%,C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30.77%,D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26.09%,4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和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苏后6 h Cv-aCO_2/Da-vO_2和乳酸清除率均可以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但二者联合未显示出更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CO2)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3-10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82例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记录入院6 h Pcv-aCO2及患者入院后第一个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和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衰竭( SOFA)评分;并记录入院时、入院6 h、入院24 h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以入院6 h Pcv-aCO2高低分为两组:A组( Pcv-aCO2<6 mm Hg)和B组( Pcv-aCO2≥6 mm Hg),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SOFA评分及病死率。以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两组:C组(乳酸清除率≤10%)和D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根据28天病程转归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结果 B组较A组乳酸清除率低,SOFA评分及病死率高,入院6 h 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存在负相关( r=-0.324,P=0.003)。 D组病死率低于C组( P<0.05)。存活组APACHEⅡ评分较死亡组高,而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 P<0.05)。结论6 h Pcv-aCO2和6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目标乳酸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符合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和乳酸组,前6h,两组均按感染性休克的EGDT给予集束化治疗,之后中心静脉压组以CVP为指导进行液体复苏。结果乳酸组患者与CVP组患者在CVP、呼吸机使用时间、氧合指数、血管活性药物用量、B型利钠肽(BNP)及72h液体总量、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以CVP指导的液体复苏优于目标乳酸指导的液体复苏,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达标、血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10-2010-10收住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组(霍姆组)、3%高渗氯化钠组(高钠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组(万汶组)、生理盐水组(NS组)。分别经中心静脉通路输入相应的复苏液体,配合林格液对患者进行包括6h早期液体复苏在内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前及复苏0、1、3和6h的心率(HR)、MAP、CVP、24h血乳酸值,并计算24h血乳酸清除率。观察EGDT达标情况、升压药物使用情况、复苏前及复苏72h的APACHEⅡ评分变化以及28d病死率。结果:①共收集符合条件标准的病例51例:霍姆组12例、高钠组10例、万汶组14例、NS组15例。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MAP、CVP、HR、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研究液体用量在各组间比较,霍姆组与高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组、万汶组各自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液体总量在各组间比较,NS组与其他3组比较,万汶组与霍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钠组与霍姆组、高钠组和万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林格液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随复苏时间延长,MAP逐渐升高,HR逐渐减慢,MAP、HR在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复苏时间延长,CVP逐渐升高,在复苏1h、3h和6h时,霍姆组CVP均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复苏1h时,霍姆组CVP高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钠组CVP显著高于NS组(P<0.05);④复苏24h血乳酸值及其清除率在各组间比较,以及复苏后72hAPACHEⅡ评分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各组患者使用升压药例数、使用升压药>3d例数及EGDT达标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整体病死率为45.10%(23/51),28d病死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应用霍姆有利于提高CVP,但对需要应用升压药时间、EGDT达标、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以及28d病死率并无无显著影响;对某些需限制性液体管理的患者,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或高渗盐水可以减少补液总量。  相似文献   

5.
杨明全  陈燕梅 《华西医学》2012,(10):1483-1486
目的探讨早期碱剩余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9年2月一2011年2月资料完整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死亡及存活进行分组,对最初24h的碱剩余值差异及血乳酸清除率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死亡组碱剩余值变化及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P〈0.05)。治疗后碱剩余≤-6mmol/L较碱剩余>-6mmoFL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尤其是治疗后24h碱剩余仍≤一6mmol/L病死率高达92.23%。结论早期碱剩余有助于感染性休克预后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收住我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测定入院时(0h)及入院后6、12、24和72h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血氧分压,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6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28d病死率为67.2%。死亡组患者0、6、12、24和72h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所有患者入院时乳酸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P<0.05),与血氧分压无相关性(P>0.05)。46例患者入院时血乳酸>2.5mmol/L,随着12h血乳酸清除率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降低(P<0.05),存活组6、12、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1,P<0.05)。6h乳酸清除率≥20.0%者,其病死率较<20.0%的患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血乳酸值、6h乳酸清除率及12h乳酸清除率均为独立预后评估指标之一。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持续高乳酸血症提示预后不良,24h血乳酸值、6h乳酸清除率及12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对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以10%、30%乳酸清除率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为6h复苏标准,指导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性研究,选择严重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10%和30%乳酸清除率2个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的6 h EGDT方案治疗;试验组除遵照EGDT治疗标准外,分别加用10%或30%乳酸清除率两种目标为6h治疗目标.结果 对照组共入选19例,试验组共入选43例,其中10%乳酸清除率组22例,30%乳酸清除率组21例,3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8 h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无论是10%乳酸清除率组(13.76±6.00)或30%乳酸清除率组(13.60±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15±6.62,均P<0.05).3组机械通气时间(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组136.90±100.02,30%组97.00±75.20,对照组152.32±96.51,P>0.05).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组7.94±6.00,30%组7.51±3.99,对照组11.31±5.9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7d病死率(10%组18.18%,30%组14.29%,对照组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均可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10%组36.36%,30%组28.57%,对照组63.16%),尤其是以30%乳酸清除率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对于肺部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在完成EGDT的前提下进一步以早期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液体复苏更具有临床意义,并且应尽可能将6h乳酸清除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 aC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10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对所有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分别于复苏前、复苏后6小时同时行桡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Pcv aCO2。根据液体复苏后6小时乳酸和Pcv aCO2分为4组:A组:乳酸>2 mmol/L,Pcv aCO2<6 mmHg(1 kPa=0.133 mmHg);B组:乳酸>2 mmol/L,Pcv aCO2≥6 mmHg;C组:乳酸<2 mmol/L,Pcv aCO2<6 mmHg;D组:乳酸<2 mmol/L,Pcv aCO2≥6 mmHg。记录患者第1天、第3天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ICU住院天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 复苏后各组心率低于复苏前,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高于复苏前(P<0.05);复苏后C、D组乳酸水平较A、B组低(P<0.05),A、C组Pcv aCO2水平较B、D组低(P<0.05);第3天SOFA评分、28 d病死率C组较其余3组低(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阶段,Pcv aCO2及乳酸均达标预后更好,可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9.
不同液体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用不同复苏液体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后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感染性休克成人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HES组)、4%高渗盐水复苏组(4%NaCl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霍姆液组),每组15例.分别经中心静脉通路输入相应复苏液体进行包括液体复苏在内的抗休克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4%NaCl组、霍姆液组研究液体量及复苏液体总量均显著少于NS组和HES组(P均<0.01).复苏1 h,霍姆液组平均动脉压较其他3组明显提升(P均<0.01);24 h血乳酸清除率也较其他3组为高(P均<0.01)I而4组间严重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及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可观察到霍姆液组28 d病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尽快提升血压有改善血乳酸清除率的作用,使用霍姆液可在迅速提升血压的同时,保持较少的复苏液体总用量.  相似文献   

10.
汤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9):2818-2819
目的观察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A)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危重症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DA组及NA组。DA组患者50例,给予DA收缩血管、控制血压治疗;NA组患者54例,给予NA治疗,两组其余治疗按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指南执行,观察两组患者的6h复苏成功率、7d内的临床病死率,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的不同。结果 NA组患者HR、MAP、CVP恢复更好,血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也明显好于DA组患者;具有更好的6h复苏成功率,在治疗开始后7d内的临床病死率更低。结论同DA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NA治疗可以更好地收缩血管,清除乳酸,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01-2012-03入住我院内科ICU的231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139例)和死亡组(92例),比较2组患者早期不同时段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比较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不同时段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早期不同时段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入院后6h及12h乳酸清除率、入院后各时段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入院后24h、48h和72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后6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6h和12h乳酸清除率与同时段APACHEⅡ评分存在负性直线相关关系。结论: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入院后6h和12h)乳酸清除率对于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就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输液量、尿量、血乳酸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h均达标,存活21例(55.26%),死亡17例(44.74%),两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24h尿量及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及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对病死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培训前(2007年1-9月)和培训后(2007年10月-2008年6月)两个阶段进行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分析6 h及24 h感染性休克集柬治疗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并研究两个阶段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条件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培训前51例,培训后49例;存活36例,死亡64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6 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24 h EGDT是与感染性休克28 d病死率相关的两个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046和0.120(P均<0.01).培训后集束治疗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6 h EGDT和24 h EGDT分别从19.6%、35.3%提升至55.1%、65.3%(P均<0.01).培训后机械通气时间[(166.6±156.4)h比(113.6±73.6)h3、ICU住院时间[(9.4±7.6)d比(6.0±3.9)d]及28 d病死率(72.5%比55.1%)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继续教育培训可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早期脓毒性休克患儿组织缺氧情况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液体复苏治疗48例早期脓毒性休克患儿,在液体复苏治疗前、24 h后分别测定血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并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作比较.结果:治疗成功组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MODS组则无显著意义(P<0.05).成功组的乳酸清除率为55.2%±32.4%,MODS组为(25.1±38.7)%(P<0.01).乳酸清除率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存在明显相关.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急诊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针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6月由救护车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统计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统计早期复苏集束化治疗各项指标完成的依从性.结果 共纳入急诊就诊患者917例,其中符合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者96例,发生率为10.47%.在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中,早期复苏集束化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前留取病原学标本、2 h内放置深静脉导管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3 h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6 h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12 h内乳酸下降或原乳酸≤2 mmol/L的依从性分别为1.04%、3.12%、2.08%、83.33%、1.04%、23.96%,急诊内科各指标的依从性依次为1.19%、3.57%、2.38%、83.33%、1.19%、26.19%,急诊外科各指标的依从性依次为0、0、0、83.33%、0、8.33%,急诊内、外科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急诊就诊患者中占相当比例,但医师的认识不足;早期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较低,需加大指南的教育及执行程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nd the rate of compliance with sepsis bundl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in emergency department.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consecutive adult patients who were sent to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y ambulance from May to June in 2009.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nd the number of the patients in whom who met the criteria of compliance with sepsis bundle were analyzed. Results Nine hundred and seventeen patients who were sent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by ambulance in that period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was 96.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was 10.47%. Among these patien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whom the sepsis bundle was complied,i.e. sepsis bundle, appropriate cultures were taken before antimicrobial therapy, placement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nd monitoring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as well as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within 2 hours, antibiotic therapy within 3 hours,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within 6 hours, and lactate clearance in 12 hours reached 1.04%, 3. 12%, 2.08%, 83. 33%, 1.04%, 23.96%.The results were 1.19%, 3. 57%, 2.38%, 83.33%, 1.19%, 26.19% and 0, 0, 0, 83.33%, 0, 8. 33% in medical and surgical emergency department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visions(all P>0. 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was high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but the rate of recognition of it and the compliance with sepsis bundle were inadequate. It is urgently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eli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为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靶点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入住ICU后立即按脓毒症治疗指南要求给予EGDT治疗。根据转入ICU后6 h的ScvO2及Pc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高Pcv-aCO2组(ScvO2≥0.7且Pcv-aCO2≥6 mmHg,1 mmHg=0.133 kPa);低Pcv-aCO2组(ScvO2 ≥0.7且Pcv-aCO2<6 mmHg)。观察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差异。 结果共入选7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高Pcv-aCO2组28例,低Pcv-aCO2组46例。EGDT后高Pcv-aCO2组较低Pcv-aCO2组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明显降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明显升高;转入ICU后6、24、48 h(T6、T24、T48)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血乳酸均显著升高;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ICU病死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ScvO2达标后,以Pcv-aCO2<6 mmHg为EGDT靶点可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及病情严重程度,降低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增加CI可能有助于降低Pcv-aCO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测定的数据,将39例早期目标性治疗达标的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低EVLWI组(EVLWI≤7 ml/kg)和高EVLWI组(EVLWI>7 ml/kg)。比较两组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及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后第3天APACHE II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应用时间、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结果早期液体复苏达标后,与低EVLWI组比较,高EVLWI组(EVLWI>7%)老年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复苏后乳酸水平及第3天APACHE II评分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2.19、3.31、2.11,P均<0.05),但两组的28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08,P>0.05)。结论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过程中,EVLWI过高将导致明显的危害,应当动态监测EVLW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和PiCCO监测组各30例,PiCCO监测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常规监测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桡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EGDT方案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 h、24 h、48 h时EGDT达标率及复苏后相关参数: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液体正平衡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用量,死亡率。结果与常规监测组比较,PiCCO监测组6 h、24 h、48 h 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升高,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PiCCO监测组6 h、24 h达标率高于常规监测组,而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