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非血缘关系随机个体和家系的Rh阴性D基因完整者与C基因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技术,扩增Rh血型C/E基因,D基因的外显子,检测192例RhD阳性个体,166例RhD阴性个体的血样品。结果192例RhD阳性个体,均有D基因8个外显子。在166例RhD阴性个体中,100例有ce/ce或ce/cE基因型的个体RHD外显子阴性;66例有Ce/Ce或Ce/ce基因型的个体中,34例RHD外显子完整,19例RHD外显子部分完整,13例RHD外显子阴性。结论中国人RhD阴性个体D基因完整者与C基因间可能存在联系,其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Rh阴性个体中的发生频率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2.
RhD基因检测方法在Rh阴性血型基因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hD基因检测方法在中国汉族人Rh阴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68例各种表型的Rh阴性中国汉族样本,用扩增RhD基因外显子3,4,5,7,10的5种方法,检测RhD基因的存在与否。结果:68例样本,总阴性率为52.95,其中29例含有C抗原的Rh阴样性本,5种方法鉴定皆为阴性的仅有1例(3.4%),而表型为C阴性的38例样本,34例(89.5%)为阴性。结论:以检测RhD基因存在与否为基础的Rh阴性血型基因鉴定方法,不适用于C抗原阳性的中国汉族Rh阴性血型基因鉴定,仅有扩增RhD外子3,4,10的方法,适用于含C抗原的Rh阴性血型的基因鉴定。  相似文献   

3.
Rh血型是人类最具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在输血医学中具有临床意义。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D抗原,个体被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类。RhD阴性性状可由多基因机制产生,并显示出种群依赖性。作者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评价了119例中国供血者的7个RhD特异的外显子(外显子3,4,5,6,7,8,9,10)和4个Rh内含子座位。结果:在87例RhD阴性个体中,52例基因型为ce/ce,cd/cE或Ce/ce(60%)个体缺失所检的7个外显子,22例基因型为Cc/Ce或Cc/ce(25%)的个体携带有全部所检的7个外显子,13例(15%)基因型为Cc/ce的个体携带至少1个RhD外显子。抗原关联分析提示中国人群存在一个新的RhD阴性相关单倍型,暂表示为D(nf)/Ce。D(nf)/Ce倍型包含1个正常的RhCe等位基因和一个无功能的RhD基因,其因RhD基因的结构而易。在RhD阴性的中国人群中,dce,dce,D(nf)Ce单倍型频率的估计值分别为0.7500,0.0465,0.2035。此遗传模型不偏离哈Hardy-Weinberg公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汉族人群Rh阴性血型者Del表型与RhD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7例血清学方法检测为Rh阴性的供血者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检测Del型,并扩增RhD基因的外显子3,4,5,7,10,检测RhD基因存在情况.结果吸收放散试验表明67例样本中Del型22例,占32.8%,非Del型45例,占67.2%.在所有表型为ccee,ccEe的38例RhD(-)个体中,Del试验均为阴性,RhD基因完全缺失;而在表型为Ccee或CcEe的29例RhD(-)个体中,22例Del试验阳性,其中20例携带完整的RhD基因,2例有部分RhD基因;7例Del试验阴性,其中6例携带部分RhD基因,1例D基因完全缺失.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者RhD基因的存在及多态性多由Del引起.  相似文献   

5.
何凌  于晓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955-1956
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个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存在D抗原,可将红细胞分类为Rh阳性或Rh阴性。RhD阴性的个体绝大多数缺失RhD基因,但某些RhD阴性个体的产生是由于RhD基因部分缺失或D基因突变后产生的,通常称为Du。  相似文献   

6.
Rh阴性血型者Del表型和RhD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初步探讨中国汉族人群Rh阴性血型者Del表型与RhD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7例血清学方法检测为Rh阴性的供血者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检测Del型,并扩增RhD基因的外显子3,4,5,7,10,检测RhD基因存在情况。结果 吸收放散试验表明67例样本中Del型22例,占32.8%,非Del型45例,占67.2%。在所有表型为ccee,ccEe的38例RhD(-)个体中,Del试验均为阴性,RhD基因完全缺失;而在表型为Ccee或CcEe的29例RhD(-)个体中,22例Del试验阳性,其中20例携带完整的RhD基因,2例有部分RhD基因;7例Del试验阴性,其中6例携带部分RhD基因,1例D基因完全缺失。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者RhD基因的存在及多态性多由Del引起。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族人群RHCE和RHD基因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RhD(-)个体Rh血型系统RHCE基因4种外显子和RHD基因8种外显子的构成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80名汉族RhD(-)个体的RHD基因及RHCE基因进行研究。扩增RHD基因的第2、3、4、5、6、7、9、10外显子和内含子4以及RHCE基因的第1、2、4、5外显子和内含子4。结果 80名RhD(-)供者的Rh表型为ccdee38人,ccdee34人,ccdEe4人,ccdEe4人。在表型为ccdee和ccdEe的42人中,D基因8种外显子全部缺失。在表型为ccdee和ccdEe的38人中,RHD基因则表现出多态性,16人存在全部D基因8种外显子,11人缺失全部D基因8种外显子,8人存在D基因第2外显子,3人存在D基因第2、10外显子。结论 中国汉族RhD(-)个体D基因外显子具有多态性。Rh表型为cc的个体D基因8种外显子全部缺失,在表型为cc的个体中观察到4种D基因多态性。中国汉族人群D基因结构不同于高加索人种,故应用RHD基因定型时,临床医生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山东汉族人群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标准血清学方法和抗球蛋白实验筛选Rh阴性个体;对Rh阴性个体再用吸收放散实验确定DEL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RhD阴性个体基因存在情况。结果67例Rh阴性个体中DEL型16例,占Rh阴性个体的23.88%,其6个RhD基因特异性的第3、4、5、6、7、9外显子全部存在;剩下51例Rh阴性个体中1例缺失第5外显子,其余50例6个外显子全部缺失。结论山东汉族人群RhD阴性个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DEL型,且所有DEL样本均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在排除DEL型后的RhD阴性个体可能携带RhD基因,但其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9.
湖北汉族RhD阴性个体Rh表型及RHD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湖北人群Rh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血清学表型与RH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P技术检测湖北地区172名Rh阴性献血者的RHD基因外显子和RHCE基因。结果172例Rh阴性个体中,ccee表型98例、Ccee 53例、CCee 13例、CcEe 6例、ccEe 2例;172例Rh阴性个体中103例RHD基因外显子完全缺失、42例完整、27例为部分缺失者。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出39例RhD放散型。结论湖北汉族Rh阴性人群的RHD基因结构呈现多态性,携带D基因的吸收放散试验阴性个体中具有C抗原者比例较高,但亦有cc表型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Rhesus血型(简称Rh血型)因其抗原众多、变种各异和临床疾病相关性而备受重视。该血型系统中与临床疾病关联最密切的抗原即RhD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编码RhD抗原的RHD基因两侧各有一个序列高度相似的Rh盒子基因,RhD阴性即是由上、下游Rh盒子基因之间的基因重组引起。分析RhD阴性孕妇丈夫RHD基因的纯合性可预测胎儿患新生儿溶血病的几率。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山东地区汉族人RhD阴性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并对Rh盒子基因的扩增产物进行分析以确定RHD基因的纯合性。方法:74例RhD阴性献血者的DNA样品首先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析。然后对Rh盒子基因进行PCR基因扩增,其扩增产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RHD基因的纯合性测定。结果:46例(62%)样品在多重PCR-SSP分析中显示缺失RHD基因,在PCR-RFLP分析中显示为纯合的RHD基因阴性。22例(30%)样品显示存在RHD基因,其中19例显示为杂合的RHD基因,3例显示为纯合的RHD基因。5例(7%)样品缺失RHD基因,但PCR-RFLP分析显示存在一个RHD基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它们至少存在RHD基因第1和10外显子。1例(1%)样品显示存在RHD基因,但缺失第6外显子。结论:HD 基因缺失是引起中国汉族人RhD阴性表型形成的主要分子机制。RhD阴性个体主要表现为纯合的RHD基因阴性,少部分RhD阴性个体存在杂合的RHD基因和纯合的RHD基因。  相似文献   

11.
山东汉族RhD阴性个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守永 《检验医学》2009,24(7):493-496
目的研究山东汉族人群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标准血清学方法和抗球蛋白实验筛选Rh阴性个体;对Rh阴性个体再用吸收放散实验确定DEL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RhD阴性个体基因存在情况。结果67例Rh阴性个体中DEL型16例,占Rh阴性个体的23.88%,其6个RhD基因特异性的第3、4、5、6、7、9外显子全部存在;剩下51例Rh阴性个体中1例缺失第5外显子,其余50例6个外显子全部缺失。结论山东汉族人群RhD阴性个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DEL型,且所有DEL样本均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在排除DEL型后的RhD阴性个体可能携带RhD基因,但其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国人RhD和RhCE基因,研究RhD阴性的基因机制。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了100例血清学试验RhD阳性,15例RhD阴性者的D外显子和RhCE基因。结果RhD阳性者D基因无缺失,RhD阴性者D基因有完全缺失,部分缺失和无缺失3种类型。结论中国人R11血型基因有多态性,在临床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群RhD阴性个体中D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建立RHD基因分型技术,分析中国人群Rh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 设计8对特异性引物扩增RHD7个外显子(3,4,5,6,7,9,10)和内含子4,应用PCR—SSP技术,对l15例经常规血清学试验和吸收放散试验鉴定的“Rh阴性个体”,进行D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结果 l15例RhD阴性个体,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后分成2组,一组被确认为RhD阴性表现型共88例(76.5%),另一组是Del(放散)表现型共27例(23.5%)。应用PCR—SSP法对l15例RhD阴性个体作RHD内含于4检查,结果Del型个体都显示有RHD内含于4;对l15例中的17例进一步作RHD的7个外显子的鉴定,其中6例Del带有完整的RHD基因,ll例经吸收放散试验确认为RhD阴性表现型的个体则显示4种情况:7例全部缺失RHD基因,2例(1例ccEe和1例Ccee)带有完整的RHD基巴,1例缺失RHD的第5外显子和1例仅携带第10外显子。结论 PCR—SSP技术可用于RHD基因的研究。常规血清学鉴定的RhD阴性中存在较高比例的Del型,且有可能带有完整的RHD基因。而被吸收放散试验确认为RhD的阴性个体有可能携带RHD基因并显示出多态性,这些个体中有Rhc抗原表达,有别于献中认为全局RhC抗原表达的报告。  相似文献   

14.
海南汉族RhD阴性个体RHD基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Rh阴性献血者的RHD基因结构,为建立适合本群体的正确的RHD基因定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盐水法和抗球蛋白法筛选RhD阴性献血者,通过吸收放散试验确定其中RhDel,并采用PCR SSP技术分析其RHD基因存在情况,对存在全部外显子的个体进一步检测RHD内含子2、10和RHDψ假基因。结果筛选获得的106名RhD阴性个体中,31例(29.25%)为RhDel,存在完整RHD基因;剩下75例中,67例(63.21%)完全缺失RHD基因,8例缺失部分RHD基因;存在全部外显子的31例RhDel个体均存在RHD内含子2、10而无RHDψ基因。另外,在1例ccdEe样本中检测到外显子1、3、4、6、7、9及10,仅缺少外显子5。结论海南汉族RhD阴性群体中存在高比率的RhDel,且所有RhDel样本均可检测到全部的RHD基因外显子;海南汉族真实Rh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呈多态性,缺失部分RHD基因的个体均未检测到RHD外显子5,提示对本群体而言,特异性扩增外显子5在RHD基因定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RhD阴性福建个体的RHD基因结构,设计1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应用PCR—SSP技术检测104名福建省RhD阴性献血者的RH基因型,并对部分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同时对2例携带RHD基因RhD阴性样本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61.54%阴性福建个体完全缺失RHD基因(RHD^-/RHD^-),25.97%RhD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其中62.96%为RHD^+/RHD^-杂合子,37.04%为RHD^+/RHD^+纯合子),8.65%携带RHD-CE(2—9)-D等位基因,1.92%携带RHD710delC等位基因;多数RHD基因缺失存在于dce单倍体中,发现6例RHD基因缺失存在于dCe单倍体(RH基因型为dce/dCe)中,2例存在于dcE单倍体(RH基因型为dce/dcE)中;同时检测8个RHD基因外显予以及RHD1227A等位基因,以预测RhD表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某个RHD基因外显子的准确性(Χ^2=24.43,P〈0.005)。结论:RhD阴性福建个体RHD基因具有多态性;在中国用RHD基因分型完全替代血清学检测RhD表型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族、藏族和维吾尔族RHD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RhD阴性机制相关性。方法对476例汉族(200例RhD阳性、228例RhD阴性、6例弱D和42例Del型)、57例藏族(50例RhD阳性和7例RhD阴性)和120例维吾尔族(50例RhD阳性和70例RhD阴性)标本,使用PCR-SSP方法检测RHD基因的Upstream盒、Down-stream盒和hybrid盒,使用PCR-SSP法和多重PCR法检测RHD基因启动子区-1~-1 246 bp内的4个RHD基因多态性位点。结果 348例RhD阳性标本(含6例弱D和42例Del型)、76例表型为RhD阴性但RHD基因型为RHD+/RHD-杂合子和RHD+/RHD+纯合子标本中均检测到4个RHD基因特异性多态性位点;而所有229例表型为RhD阴性基因型为RHD-/RHD-纯合子标本均未检测到RHD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结论汉族、藏族和维吾尔族RHD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与RhD阴性机制无关;本研究所建立的RHD基因启动区4个多态性位点PCR-SSP检测方法可用于RHD基因启动区多态性位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