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将93例首次发生AMI患者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分为4组:A组11例,入院血糖水平〈4.5mmol·L-1;B组29例,入院血糖水平≥4.5~7.0 mmol·L-1;C组38例,入院血糖水平〉7.0~11.1mmol·L-1;D组15例,入院血糖水平〉11.1mmol·L-1。分析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 93例患者中10例发生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率为9.3%。随着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A组为0%、B组为3.4%、C组为10.5%、D组为33.3%)。入院血糖水平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呈正相关(r=0.49,P〈0.05),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呈正相关(r=0.58,P〈0.05)。入院血糖水平、CK-MB、CTNT、缺乏梗死前心绞痛及Killip分级≥Ⅱ级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预测因素。随着入院血糖的增高,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的危险性增大。结论入院血糖水平是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76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例HbA1c≥6.5%为观察组,41例HbA1c6.5%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3、6、12个月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其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合并糖尿病24例,对照组合并糖尿病1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PCI术后3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术后6、12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8.57%、42.58%)高于对照组(7.32%、14.63%)(P0.05),且观察组PCI术后12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42.85%)高于术后3个月(14.29%)(P0.05)。结论冠心病PCI预后与患者HbA1c水平有关,HbA1c水平较高者预后较差,控制HbA1c水平,尤其是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0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监测,定期监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8)、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术后1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了解影响该类患者PCI预后的因素。结果2hPG、FBG均控制理想的患者组术后1年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所有原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衰入院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仅2hPG或FBG控制良好或两者均控制不理想的组别,而仅以HbA1c水平为分组标准的两个对照组的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FBG、2hPG水平均是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AMI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于治疗后次日检测血清sTLT-1水平,统计PCI治疗后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血清sTLT-1水平与AMI患者PCI治疗后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sTLT-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Kendall's tau-b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清sTLT-1水平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535,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TLT-1水平预测预后不良AUC0.8,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sTLT-1水平与AMI患者PCI治疗早期预后相关,检测血清sTLT-1水平对AMI患者PCI治疗早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入院时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入院时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第1次随机血糖分为A、B 2组,A组血糖<11.0 mmoL/L,B组血糖≥11.0 mmol/L.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情况,并在发病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灌注TIMI分级0、1级患者B组较A组比例明显增多(28.6%与10.9%,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14.3%与2.2%)和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49.8±6.3)%与(57.7±7.7)%]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可以影响AMI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降低心功能及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在我院集体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986例(除外已经诊断糖尿病者和其他影响HbA1c检测结果因素者),全部检查HbAlc及空腹血糖,HbA1c≥6.5%的318例和空腹血糖(FPG)≥6.1 mmol/L的616例(其中FPG≥7.0 mmol/L者262例),择日再行血糖水平检测或75%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两次检测结果诊断或排除糖尿病。结果进一步检测HbAlc≥6.5%组诊断糖尿病276例,FPG≥6.1 mmol/L组诊断糖尿病311例(其中FPG≥7.0 mmol/L组216例)。以HbA1c≥6.5%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98.4%;FPG≥7.0 mmol/L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为69.5%,特异性为98.3%;以HbA1c≥6.5%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11.3%),明显低于以FPG≥7.0 mmol/L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30.5%)。结论 HbA1c水平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或提供进一步检查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杭春中  季中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2543+2545-2543,254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6例健康人和680例DM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水平,用BS-42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健康组到DM组之间的HbA1c的变化关系可看出:DM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HbA1c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均P〈0.01),以HbA1c≥6.5%作为DM诊断临界值,其诊断灵敏度为99.18%,诊断特异性为94.45%,均优于以FPG≥7.0mmol/L作为诊断临界值的诊断灵敏度(76.43%)和诊断特异性(89.82%)。结论 HbA1c的值为6.5%时用于诊断DM,与FPG≥7.0mmol/L时联合应用可增加诊断DM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对78例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组,37例)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41例)控制血糖。另外13例急诊手术者均行CSII控制血糖。结果:择期手术中,CSII组入院时空腹血糖(FBG)15.3±2.4mmol.L^-1,餐后2h血糖(PG2h)19.6±4.1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2±2.12%。对照组入院时FBG14.3±2.68mmol.L^-1,PG2h19.2±3.2mmol.L^-1,HbA1c8.93±1.98%。两组方法均能显著降低空腹以及餐后血糖,与对照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SII组能更迅速控制血糖。另外还有13例急诊手术者通过随时血糖监测调整基础率以及临时给予大剂量冲击后,血糖在数小时内由18.13±3.56mmol.L^-1下降到可接受手术的血糖水平(8~10mmol.L^-1)。除2例出现低血糖先兆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外,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泵治疗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具有平稳、快速、安全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尹姣  高欢筱  孙楠  史敏  王倩  王娟  卫攀 《上海护理》2023,23(10):6-12
目的 探讨互联网+Teach-bac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00例行PCI术的A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接受Teach-back延续护理,观察组接受互联网+Teach-back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生活质量、延续护理成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非计划再入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6MWT距离均较出院时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延续护理成效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为14.0%、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0%、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率为6.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0%、14.0%和22.0%)(均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MI患者150例(AMI组),根据AM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与否分为MACE组(n=32)与非MACE组(n=118).选择同期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LDL-C正常水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测定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血清hs-CRP水平,介入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hs-CRP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hs-CRP可预测接受PCI治疗的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 水平对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 2018 年12 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271 例,平均年龄55.1±9.9 岁,其中男性172 例(63.47%),按出院后第1 月、3 月、6 月、12 月进行随访, 随访1 年,主要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记录临床不良事件。共59 例发生临床不良事件(21.77%)。ROC 曲线结果显示:血浆PCSK9 诊断AMI 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最佳预测值为309.6ng/ml((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 度分别为0.773,0.779 和0.746),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PCSK9(L) 组(PCSK < 309.6ng/ml), 共163 例,平均年龄 55.1±9.4 岁,男性102 例 ;PCSK9(H) 组(PCSK ≥ 309.6ng/ml), 共108 例,平均年龄54.9±10.6 岁,男性70 例。 比较PCSK9(H) 组和PCSK9(L) 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浆PCSK9、血清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饮酒、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入院时Killip 心功能分级、左心射血分数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Cox 回归 分析血浆PCSK9 水平对AMI 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PCSK9(H) 组和PCSK9(L) 组血浆PCSK9 水平为 386±70.31ng/ml vs 232±53.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45,P=0.000),血清LDL-C 水平为2.71±0.62mmol/L vs 2.19±0.5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6,P=0.037)。PCSK9(H) 组和PCSK9(L) 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率为23.15% vs 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8, P=0.012),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3.89% vs 5.52%,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5.634, P=0.018) 。经Log Rank 检验:PCSK9(H) 组和PCSK9(L) 组非复合心血管事件生存率组间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χ2=12.735, P=0.007)。经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血浆PCSK9 水平是AMI 患者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力衰 竭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07~1.517,95%CI:1.218~1.735, 均P < 0.05)。结论 血浆PCSK9 水平是AMI 患者临床不 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IG)、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分别与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9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IG;44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NPH。两组均联用格列美脲早晨1次口服治疗16周,比较IG组和NPH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和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时,IG组和NPH组的HbA1C值分别下降(4.1±0.7)%和(3.3±0.6)%,FPG水平分别下降3.5±1.6mmol.L-1和4.4±1.6mmol.L-1,两组疗效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组较NPH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睡前注射1次IG或NPH联用口服格列美脲的治疗方法可使单纯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两种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IG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故更具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入院时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第1次随机血糖分为A、B 2组,A组血糖<11.0 mmoL/L,B组血糖≥11.0 mmol/L.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情况,并在发病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灌注TIMI分级0、1级患者B组较A组比例明显增多(28.6%与10.9%,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14.3%与2.2%)和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49.8±6.3)%与(57.7±7.7)%]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可以影响AMI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降低心功能及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入院时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第1次随机血糖分为A、B 2组,A组血糖<11.0 mmoL/L,B组血糖≥11.0 mmol/L.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情况,并在发病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灌注TIMI分级0、1级患者B组较A组比例明显增多(28.6%与10.9%,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14.3%与2.2%)和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49.8±6.3)%与(57.7±7.7)%]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可以影响AMI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降低心功能及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线上精准分层指导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心内科收治的6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微信精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微信精准干预组给予线上精准分层康复指导。比较2组出院后6个月的心脏康复指标水平。结果 微信精准干预组每周运动时间、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血糖控制达标率、戒烟率、药物正确使用率显著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与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1例心血管事件致再入院。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线上精准分层指导,显著改善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指标水平,避免了心血管事件致再入院。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29-2331
78例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按照是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介入手术术前常规治疗,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介入手术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记录患者PCI术前、后实验室各项生化指标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术后24h CK-MB、肌钙蛋白-I(TNI)和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脂水平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血脂水平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无死亡病例和非致死性心源性休克病例,治疗组有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例靶血管血运重建患者,对照组有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例靶血管血运重建患者;治疗组MACE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他汀类进行强化治疗的保护作用明显,可以抑制PCI术后的炎性反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对糖尿病(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再次脑血管事件(SCE)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DM并发IS患者168例。入院后测定HbA1c水平,收集临床资料。依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1%)和HbA1c正常组(HbA1c<6.1%)。对所有患者出院后18个月内SCE进行随访(每2个月一次),依据是否发生SCE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bA1c水平对S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HbA1c正常组(n=75)相比,HbA1c升高组(n=93)入院时空腹血糖、2 h餐后血糖、收缩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事件组49例,HbA1c水平为(9.57±1.93)%;非事件组119例,HbA1c水平为(6.96±2.40)%,前者高于后者(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P<0.01,95%CI为0.713~0.855),取HbA1c水平6.55%为预测临界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0%和64.3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HbA1c水平≥6.55%时,SCE发生率增高(P<0.01)。结论:DM合并IS患者首次入院时HbA1c水平可能对出院后18个月内SCE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11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资料,统计其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急诊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 112例PCI术后患者中,有3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比例最高,为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Ⅳ级、低钾血症、合并糖尿病、吸烟史、血氧饱和度(SaO2)90%是AMI急诊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AMI急诊患者PCI术后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应针对NYHA分级、低钾血症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4例出现症状的<12h STEMI患者,以入院HbA1c水平将所有患者分组:入院HbA1c<6.5%组(42例),6.5%~8.0%组(45例),8.1%~10.0%组(36例)和>10.0%组(31例),后三组定义为入院高HbA1c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与HbA1c<6.5%的患者比较,HbA1c升高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HbA1c8.1%~10.0%组和>10.0%组心功能KillipⅣ级的患者显著增多(P<0.05).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后,在HbA1c<6.5%组、6.5%~8.0%组和8.1%~10.0%组,非糖尿病患者LVEF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在HbA1c>10.0%组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在全部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与糖尿病患者相比,非糖尿病史的STEMI患者入院HbA1c升高很常见,并且与心功能不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