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镁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辽宁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葡萄糖酸镁组,每组16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每组各取8只:①对照组:改良的K-H缓冲液持续灌流110min。K-H缓冲液成分(mmol/L)如下:NaCl118.1,NaHCO325.0,KH2PO41.2,MgSO40.6,CaCl22.0,KCl4.7,Glucose11.0。②缺血再灌注组:改良的K-H缓冲液持续灌注至各项指标稳定后,约20min,停灌30min,再灌60min。③葡萄糖酸镁组:灌注方法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将K-H缓冲液内加葡萄糖酸镁2.4mmol/L。取左室心肌标本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Ca2 含量。(2)每组其余8只:①对照组K-H缓冲液持续灌流170min。②缺血再灌注组和葡萄糖酸镁组持续灌注至各项指标稳定后停灌3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3)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D大鼠共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Ca2 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葡萄糖酸镁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丙二醛、Ca2 含量明显降低(P<0.01)。③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葡萄糖酸镁组细胞凋亡指数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葡萄糖酸镁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葡萄糖酸镁减轻钙超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行择期PTCA的3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后的左心功能,旨在探讨择期PTCA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于PTCA术前1~2天及术后1周、3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超声检查左室功能指标包括:容量指标:EDV、ESV;收缩功能指标:EF、△T%;舒张功能指标:E/A、ACT_E。结果:PTCA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EDV、ESV和ACT_E有所减少,EF、△T%有所增高,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TCA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EDV、ESV有明显降低(P<0.05),EF、△T%有明显增高(P<0.05),E/A、ACT_E有继续改善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接受择期PTCA有益于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术后1周改善不显著,至术后3个月除左室舒张功能外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辽宁省阜新市农村地区8个乡镇≥60岁10065名农村常住(≥5年)老年人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60.2%,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5.0%、28.7%、0.6%。结论辽宁省阜新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非常低,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BMMSCs移植组、培养液注射组(开胸后在梗死区周围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体外分离纯化、扩增BMMSCs,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标记。BMMSCs移植组于造模后1周经心肌直接注射MSCs,培养液注射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细胞培养液。造模后4周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造模后4周,与培养液注射组比较,BMMSCs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P均<0.05);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BMMSCs移植组大鼠梗死心肌中可见DAPI标记阳性细胞;与培养液注射组比较,BMMSCs移植组可以显著减少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 BMMSCs移植能够提高AMI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报告患者,男,61岁,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11年,当地医院以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于2001年11月26日转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前12导联心电图(图1,A)示:P-R间期0.14s;QRS波初始无粗钝,除V_1导联R/S>1外,余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诱发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B)示:窄QRS心动过速(V_1导联R/S<1);在V_1、Ⅰ和aVR导联QRS波群后均可见P′波,R-P′  相似文献   
6.
N-乙酰半胱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川海  陶贵周 《新医学》2009,40(10):687-690
N-乙酰半胱氨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日益增多,该文就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的相关机制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PTCA术后远期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与整体心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检测PTCA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室壁梗死区域及二尖瓣环的DTI指标: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及(Ve/Va),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心梗组术前左室局部与整体舒缩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现为梗死区域各室壁及二尖瓣环的Vs、Ve和Ve/Va均显著降低(P<0.01,P<0.001);心梗组术后6、12个月左室局部与整体舒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术后12个月改善更为显著,表现为梗死区域各室壁及二尖瓣环的Vs、Ve和Ve/Va均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PTCA 及支架植入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左室局部与整体心功能,且疗效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3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对照组23例,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ET-1显著升高,NO、FMD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NO降低有显著性意义。NO、ET-1、FMD均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其受损程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心肌胶原是心肌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心肌细胞共同维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高血压进程中会出现心肌僵硬度增加,限制心肌活动,降低心室的顺应性,影响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上述表现与心肌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现就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特点、机制、检测指标以及药物逆转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后心电图早期ST段回落幅度与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首次患AM I并接受直接PTCA的患者32例。比较PTCA术前和术后1 hST段抬高的高度,按ST段下移>50%及ST段下移<50%,分别分为A组(21例)和B组(11例)。所有患者于术后4周进行临床评估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A组心功能ⅢⅣ级2例,B组心功能ⅢⅣ级5例(P<0.05)。4周后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全心室壁运动指数(GWMSI)均显著优于B组(P<0.05);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SI)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的直接PTCA后ST段的早期回落是反映心肌组织再灌注的简便可靠的指标,ST段回落>50%者的心脏功能、室壁运动及左心室重构情况明显优于ST段回落<50%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