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即刻影响。方法 2018年5月至8月,脑卒中患者14例行单次重复外周磁刺激,刺激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MTS)中的R1和R2、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刺激后,患者上肢FMA-UE评分有明显改善(t=-3.166, P0.01)。肩内收肌、肩后伸肌群、肘屈曲肌群、肘伸展肌群、腕屈曲肌群MAS评分均有改善(P0.05);MTS肩外展、肩前屈群、肘屈曲、肘伸展、腕伸展的R1均有改善(P0.05),肩外展、肩前屈肌群的R2均有改善(P0.05)。结论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有即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动前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0)和观察组(n = 30)。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患侧大脑半球运动前区5 Hz rTMS,共3周。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Brunnstrom分期、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Wolf手功能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后,两组FMA-UE、MBI和Wolf手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t| > 3.686, P< 0.01),观察组治疗前后FMA-UE评分和Wolf手功能量表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t| > 2.119, P< 0.05)。结论 患侧大脑半球运动前区高频rTMS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多靶区大脑皮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单靶区刺激组(n=20)和多靶区刺激组(n=20)。两组均进行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两组均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iTBS模式)。单靶区刺激组仅刺激患侧脑部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多靶区刺激组先刺激健侧大脑同侧小脑半球皮质,5 s后再刺激患侧大脑M1区。每天1次,每周6 d,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两组FMA-UE、MBI和ARAT评分,N20潜伏期和波幅均改善(|t|>3.478,|Z|>2.243,P<0.05),且多靶区刺激组FMA-UE和ARAT评分,N20波幅均明显优于单靶区刺激组(t>2.939,Z=-2.697,P<0.01)。结论多靶区刺激比单靶区刺激更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患侧N20波幅。  相似文献   

4.
韩雪  李欣  宋桂芹 《中国康复》2023,38(5):272-27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与tDCS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与tDCS假刺激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上肢正中神经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和波幅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对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诱发电位N20测定结果变化和肢体功能变化的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干预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N20波幅较治疗前则增加(P<0.05);2组N20潜伏期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除治疗组WMFT差值与N20潜伏期差值呈正相关(r=0.305,P=0.037)外,其余均无相关性,2组患者偏瘫侧治疗前正中神经SEP N20测定结果与治疗4周后MBI、FMA-UE、WMFT各项量表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波幅,SEP N20潜伏期变化和肢体功能WMFT评分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PNF训练,绳带组接受PNF绳带训练,联合组接受PNF绳带训练和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FTHUE-HK、FMA-UE和MBI评分均提高(t> 2.167, P <0.05),联合组优于绳带组(P <0.05),绳带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NF绳带训练联合rTM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PNF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独墅湖医院和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机器人组(n=20)和联合组(n=20)。3组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作业治疗,机器人组行假taVNS联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联合组行taVNS联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及其手指部分评分、患侧腕背伸肌和指伸肌收缩时的肌电均方根值(RMS)以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治疗后,各组FMA-UE及其手指部分评分、腕背伸肌和指伸肌RMS、TMS-MEP潜伏期和振幅均较治疗前改善(t> 2.099, P <0.05),联合组各项指标最优(F> 9.106, P <0.001)。结论 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塑,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接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量表评分、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量表(FEDS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抽象思维、定向力、语言、记忆、视结构技能、集中与注意力、执行功能以及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UE、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试验组(n=1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另加1 Hz rTMS刺激健侧初级运动区8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任务态f MRI观察大脑激活,计算偏侧化指数(LI)。结果治疗后,两组MAS、FMA-UE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Z2.121,t=6.248,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Z2.084,t=-2.095,P0.05)。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对照组较试验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同侧初级运动区、同侧感觉运动区及双侧辅助运动区;治疗后,两组M1区LI提高(t2.366,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2.430,P0.05)。两组M1区LI变化与MAS、FMA-UE评分改善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低频rTMS可能通过促进皮层功能重组、诱导皮质功能正常化,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伪rTMS组、rTMS组及联合组, 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常规康复及综合护理干预, 在此基础上伪rTMS组辅以rTMS假刺激, rTMS组辅以低频(1 Hz)rTMS治疗, 联合组则辅以低频(1 Hz)rTMS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 各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的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使用表面肌电(sEMG)技术采集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MS), 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L、CMCT、RMS参数及NIHSS、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rTMS组CL、CMCT、RMS参数及NIHSS、FMA-UE、MBI评分亦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和镜像疗法,观察组增加tDC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 10.455, Z=-2.793, P <0.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 4.152, Z=-2.045, P <0.05)。结论 联合应用tDCS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觉运动诱导的脑机接口(BCI)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患有上肢手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进行传统被动式手功能康复训练,试验组进行视觉运动诱导的BCI康复训练,共2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对计算试验组的脑参与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FMA-UE、MBI和MoC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2周后,两组FMA-UE、MBI和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 2.481, P <0.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 2.453, P <0.05);试验组平均脑参与度在治疗后上升21%。结论 基于视觉运动诱导的BCI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认知功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王利凯  萧禹  王立童 《中国康复》2023,38(11):659-663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2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并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CL、CMCT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aVNS联合tDCS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体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病灶侧高频、健侧低频的rTMS治疗模式,同时根据r TMS定位的病灶侧M1区进行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量表(FTHUE-HK)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量表中手评分、总分、FTHUE-HK、BI评分及研究组FMA-UE量表中腕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FMA-UE量表中腕评分、手评分以及FTHUE-HK中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低频rTMS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尤其在改善手功能及腕功能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频率为1Hz的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反复促通疗法;均连续接受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MAS)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疗效更佳,可明显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局部肌肉振动,分别作用于患者的掌心、前臂桡侧腕伸肌腱、肱二头肌及肩胛周围肌肉;对照组接受相同时长的安慰刺激。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力指数上肢部分(MI-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对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MI-UE及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F2.577,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53,P0.05)。结论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有助于提高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脱落2例)和试验组(n=33,脱落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试验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MMSE、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22.11,Z>4.79,P<0.001),试验组MoCA总分及部分维度分,MMSE总分及部分维度分,FMA-UE总分及手臂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06,Z>3.19,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1Hz 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1Hz rTMS治疗以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上肢F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MAS评分以及F波潜伏期、波幅、Hmax/Mmax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rTMS治疗组明显低于伪rTMS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但rTMS治疗组的FMA-UE、MBI评分与伪rTMS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晓倩  刘莹 《上海护理》2022,22(2):64-67
目的 设计一种医疗用头部支撑固定颈套,并评价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收治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手及上肢外科行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型颈托,观察组术后使用医疗用头部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 法: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及常规 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用HF-rTMS和外周磁刺激,rTMS仅加用HF-rTMS,对照组不给予磁刺激。 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患侧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脑皮质到脊髓α前角运动神经 元的传导时间(CMCT);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下肢痉挛指数(CSI)评定肢体痉挛情况,采 用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3组治疗前的屈腕 MAS、CSI指数、上肢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和C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 疗后,各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屈腕MAS、CSI指数均较治疗前 明显降低(P<0.05);rTMS组和联合组MEP潜伏期和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联合组对以上指 标的改善作用最强,治疗效果最佳,rTMS次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诱发癫痫病例发 生。结论: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比单用HF- 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更好,可减轻上肢屈肘 肌和下肢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缩短MEP潜伏期和CMCT,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提醒治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45例轻中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3)和试验组(n=22)。对照组每天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试验组患侧手臂佩戴定时提醒腕表,提醒患者需要完成的指定训练任务,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运动活动日志(MAL)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部分项目评分增加(P<0.05),试验组FMA-UE、FIM评分,MAL、SIS多项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t>1.183,P<0.05),其他项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醒治疗法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活动和参与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