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心理问题及神经功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重点观察对抑郁、焦虑程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颈、胸、腰段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且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分为HBO组(25例)、心理干预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HBO组、心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辅以高压氧或心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治疗结束12周随访时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8周时及治疗结束12周时,发现3组患者轻触觉、针刺觉、运动及FIM评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患者在轻触觉、针刺觉及ADL能力方面的改善效果较显著,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截止到治疗结束12周时)以上各项指标评分均持续改善(P<0.05),说明远期疗效较好。另外HBO组患者HAMD及HAMA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AMD和HAMA评分亦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截止到治疗结束12周时)而持续降低(P<0.05),说明HBO在改善SCI患者心理问题方面较心理治疗更有优势,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能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促其神经功能恢复,且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殊丰富环境训练对护理医院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L能力、认知功能、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符合入组条件的82例65—90岁住院老人,随机分为特殊丰富环境训练组和传统丰富环境训练组,每组42例,传统丰富环境训练组每天1次,每次1h,每周5次,特殊丰富环境训练组在传统丰富环境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训练内容的趣味性、变换不同的训练环境,每天1次,每次1h,每周5次,对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的随访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特殊丰富环境训练组MMSE评分、Barthel指数、老年人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传统丰富环境训练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特殊丰富环境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AME)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智能的疗效及对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面性发育迟缓的1~3岁儿童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GAME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GAME疗法干预,干预时间为16周。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儿的智能及其家长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6周后,2组GDS评分各能区的发育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GAME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各能区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GAME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GAME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趣味性智能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9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5)和训练组(N=例)。对照组进行12周常规居家康复,训练组进行12周趣味性智能居家康复训练。所有患者于训练前(t0)、训练4周后(t1)、12周训练结束后(t2)、训练结束后3月(t3)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三项评估。 结果:除t1时对照组的WMFT评分较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t1、t2、t3时,2组组内比较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t1、t2、t3时,2组之间3项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t3时,2组FMA-UE评分及对照组MBI评分较t2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组训练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FMA-UE、WMFT训练前后差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MoCA得分越高,FMA-UE和WMFT差值变化越大。 结论:趣味性智能居家康复训练可在居家环境下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越好,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5.
剡军  王永正  赖彩琼 《中国康复》2022,37(10):592-597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PD)伴白天过度嗜睡型(EDS)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与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D伴EDS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均采用动态调整的基础药物配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照组采用假刺激,2组共干预12周。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变化(感兴趣区域为黑质、红核、壳核、中脑被盖、脑桥被盖);比较干预前、干预3、6及12周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左旋多巴(LD)总药物剂量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干预6及12周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LD总剂量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分组和时间对剂量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18.459,P=0.015);在ESS方面,观察组在干预6及12周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ESS均低于对照组;分组和时间对ESS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8.466,P=0.028);在PDQ-39方面,观察组在干预3、6及12周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组和时间对PDQ-39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11.474,P=0.021)。在UPDRS方面,观察组在干预6及12周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UPDRS Ⅰ、UPDRS Ⅱ和UPDRS 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0.021、0.039);DTI方面,干预后观察组在中脑被盖、脑桥被盖的FA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D总剂量、ESS评分、PDQ-39评分以及UPDRS(Ⅰ和Ⅱ)评分下降与中脑被盖FA值上升呈负相关(P<0.05);而LD总剂量与UPDRSⅠ评分下降及脑桥被盖FA值上升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司来吉兰干预PD伴EDS,其近远期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相关非运动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考虑与DTI成像在脑桥被盖和中脑被盖的FA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轻中度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假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总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HAMA、HAMD评分在治疗1周后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2、4周呈持续性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才出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周亦低于治疗后2周评分(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作业训练,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6d;治疗组在20min常规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肢体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每次20min,每周6d。采用运动力指数量表上肢部分(MI-UE)、香港手功能评估(FTHUE-HK)和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I-UE、FTHUE-HK、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4周MI-UE、FTHUE-HK、FMA-UE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后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4周MI-UE、FTHUE-HK、FMA-UE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MI-UE[(71.47±17.29)分]、FMA-UE评分[(48.33±13.52)分]显著较高(P<0.05)。 结论上肢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单一的传统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离心收缩训练(EE)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网球肘(TE)的疗效。 方法 选择TE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E治疗组、ESWT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EE治疗组进行EE训练,ESWT治疗组采用ESWT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用EE联合ESWT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8周、12周和1年后进行疼痛(VAS)和握力评估,并于治疗结束1年后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3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前一时间点,且均以治疗结束后1年改善最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各时间点的握力值均显著优于组内前一时间点,且均以治疗结束后1年改善最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各时间点的握力值分别与EE治疗组和SWT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3%,显著优于EE治疗组的76.47%与和ESWT治疗组的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E联合ESWT可显著改善TE患者的握力,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持性就业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 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就业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治疗,就业组还给予支持性就 业训练治疗,疗程24周,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阴性症状、生活质量、出院情况和出院后3月内的再住院及再 就业情况、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的阴性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就业组的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 对照组(P<0.05);就业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未出现明显变化(P> 0.05),干预后就业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就业组患者治疗24周后出院的比例高于对 照组患者(P<0.05),在出院后3月内,就业组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P<0.05)。就业 组的干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4.114,P<0.05),干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1.955,P<0.05)。结论:支持性就 业训练治疗能显著改善住院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2组患者注射BTX-A前后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局部分点注射溶于利多卡因的BTX-A,对照组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BTX-A。注射前、注射后1d、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注射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Clonus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易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步态不对称指数(GAI)、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 结果注射前,2组患者Clonus评分、MAS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GAI、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d、2周、4周、12周,治疗组Clonus评分、MAS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低(P<0.05)。注射后2周、4周,治疗组FMA下肢部分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升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1d,MAS评分[(2.83±1.03)分]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高(P<0.05),注射后2周[(1.50±0.67)分]、4周[(1.58±0.79)分]MAS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低(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Clonu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1d[(1.42±0.67)分]、12周[(1.08±0.67)分]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后1d[(2.83±1.03)分]、12周[(2.08±0.66)分]的MAS评分(P<0.05)。与组内注射前比较,治疗组注射后各时间点GAI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2周、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MBI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治疗组注射后4周、12周的FAC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4周、12周的GAI低于组内注射前(P<0.05),注射后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注射后1d、4周、12周的GAI较低(P<0.05),注射后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较大(P<0.05)。 结论BTX-A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可以快速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肌痉挛,减轻注射部位疼痛,对踝关节稳定性和步行能力的近期及远期康复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BTX-A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筋膜松解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筋膜松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观察组同时辅以筋膜松解术治疗及核心肌群训练,筋膜松解组则辅以筋膜松解术治疗,核心肌训练组则辅以核心肌群训练,3组患者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3组患者远期疗效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70±0.78)分]、ODI指数评分[(17.47±2.75)%]以及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差值[分别为(4.28±1.13)分、(22.47±2.69)%]均明显优于筋膜松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现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6周、12周时其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80±0.66)分、(3.50±0.97)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上述时间点筋膜松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增加(P<0.05)。 结论 筋膜松解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NLBP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骶管组、CSE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口服及中频电疗,骶管组同时辅以骶管注射脉络宁复合液,CSE组同时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则同时辅以骶管注射脉络宁复合液及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12周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各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定各组患者腰椎功能情况。 结果经2周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皆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59±1.57)分]亦显著优于CSE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与骶管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发现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60±1.08)分、(2.03±0.45)分]亦显著优于骶管组及CSE组(P<0.05)。经2周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发现3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8.32±3.95)分、(22.75±2.68)分]亦显著优于骶管组及CSE组(P<0.05)。 结论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复合液可迅速缓解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疼痛,增强其治疗信心,如辅以CSE训练可持续改善腰椎功能,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中频电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传统腰背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定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于治疗8周时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统计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 结果治疗2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94±1.30)分]、JOA评分[(16.84±3.5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04±1.20)分]、JOA评分[(16.22±4.1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26±0.56)分]、JOA评分[(24.11±1.2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86±1.48)分]、JOA评分[(19.73±2.48)分]均较治疗前继续好转(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显效率为68.57%,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44.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3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采用手法及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抽离训练辅助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恢复期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的9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我抽离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程度与睡眠质量,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触珠蛋白(Hp)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佳(P<0.05)。两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幅更大(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5-HT、DA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幅更大,而H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幅更大(P<0.05)。两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升幅更大(P<0.05)。结论:自我抽离训练辅助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恢复期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调节血清5-HT、DA、Hp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治疗护理人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在职护士29例。在康复知识宣教、姿势调整、局部扳机点压力治疗等基础上给予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并辅以有意识腹肌提前收缩(VPAC)干预。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及治疗结束随访8周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I)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 本研究干预期间及8周随访时均未发现复发个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随访8周时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残疾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并且随访8周时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残疾指数亦显著优于干预12周时疗效结果(P<0.05)。 结论 基于控制性运动的脊柱稳定训练辅以有意识腹肌提前收缩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护士疼痛病情,减轻残疾程度,该疗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人员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12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每天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评分及上田敏式偏瘫下肢功能量表对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2组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上田敏式分级及FAC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上田敏式分级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下肢FMA评分[(28.14±3.37)分]、上田敏式分级[(10.29±1.69)级]及FAC评分[(3.86±0.7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4.62±3.69)分、(8.85±1.73)级和(2.92±0.86)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NLBP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手法治疗基础上同时辅以CSE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6周及治疗结束1年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定2组患者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况。 结果经2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6周治疗及治疗结束1年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86±0.82)分和(1.12±0.42)分]、SF-36评分[分别为(68.12±10.68)分和(78.68±10.9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法治疗可迅速缓解NLBP患者疼痛,联合CSE训练能进一步减轻症状、增强腰椎功能,对改善患者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观察综合康复干预与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的62例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拒绝手术治疗患者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脊柱外科病区行手术治疗的同质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干预,包括药物、物理因子治疗、核心肌群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单节段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1年时对2组患者腰痛、下肢痛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时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1年时其腰痛和下肢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并且各时间点2组患者腰痛及下肢痛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1年时其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并且各时间点2组患者ODI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较手术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2组患者在疼痛、腰椎功能改善方面,虽然手术治疗具有优于综合康复干预的趋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反复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首选综合康复干预,当综合康复干预无效时则建议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柳晶晶 《妇幼护理》2022,2(23):5488-5490
目的 研究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对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4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手术治疗的 140 例皮肤 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70 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 组在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皮肤病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依从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态、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 者依从率为 92.86%,相比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 77.14%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5.71%)高于对照组(78.57%) (P<0.05)。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陈梅  付丛会  沈志强  徐英  贾杰  吴毅 《临床荟萃》2020,35(4):357-361
目的 观察互动式歌唱表演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抑郁、精神行为症状及运动训练参与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60周岁AD患者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受试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运动训练,对照组接受被动性音乐治疗,研究组接受以互动歌唱为主的主动性音乐治疗,1次/d,每次1小时,每周训练5天,持续干预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评分、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BEHAVE AD)评分、参与率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CSD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CSDD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BEHAVE A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EHAVE AD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运动训练参与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式歌唱表演可能对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抑郁和精神行为症状有着积极的疗效,同时对提高受试者运动训练的参与率可能有着更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