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CT灌注成像技术中各种灌注参数本质上反映了脑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与肿瘤内部微血管密度的情况,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脑肿瘤,其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不尽相同。研究不同性质不同级别脑肿瘤的绝对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及与肿瘤的相关性,对脑肿瘤的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灌注成像的发展、各种灌注成像技术在脑部应用的比较与CT灌注成像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颅脑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CT灌注成像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评价其在颅脑疾病(主要是肿瘤、缺血)应用中所提供的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它参数。结果 CT灌注成像评价肿瘤、缺血性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供情况、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反映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对颅脑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将在颅脑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供体灌注的压力可直接影响移植物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其活力,适当的灌注压力能明显提高供体的质量。目的:观察不同灌注速度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双袖套法建立SD→SD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肝脏获取时分别以50,100,150,200mL/h进行灌注。检测移植后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谷丙转氨酶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脏组织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与低灌注速度相比,供体肝脏制备过程中200mL/h的灌注速度导致了更加明显的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肝细胞变性、肝血窦扩张和炎细胞浸润也更加明显。术后24h肝功能的检测也发现,150,200mL/h灌注速度组外周血谷丙转氨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50,100mL/h灌注速度组(P〈0.05,P〈0.01),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低于50,100mL/h灌注速度组(P〈0.01),100mL/h灌注速度后,随着灌注速度的增加肝功能损伤也明显加重。证实适当的灌注压力和速度是获得高质量供体的保障,能够减轻移植后肝功能损伤,改善受体预后,在大鼠肝移植供体制备过程中100mL/h是适宜的灌注速度。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供体灌注的压力可直接影响移植物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其活力,适当的灌注压力能明显提高供体的质量.目的:观察不同灌注速度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双袖套法建立SD→SD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肝脏获取时分别以50,100,150,200 mL/h进行灌注.检测移植后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谷丙转氨酶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脏组织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与低灌注速度相比,供体肝脏制备过程中200 mL/h的灌注速度导致了更加明显的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肝细胞变性、肝血窦扩张和炎细胞浸润也更加明显.术后24 h肝功能的检测也发现,150,200 mL/h灌注速度组外周血谷丙转氨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50,100 mL/h灌注速度组(P < 0.05,P < 0.01),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低于50,100 mL/h灌注速度组(P < 0.01),100 mL/h灌注速度后,随着灌注速度的增加肝功能损伤也明显加重.证实适当的灌注压力和速度是获得高质量供体的保障,能够减轻移植后肝功能损伤,改善受体预后,在大鼠肝移植供体制备过程中 100 mL/h是适宜的灌注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量化评价肺栓塞再灌注损伤,探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形成机制。方法选择14只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利用SwanGanz导管模拟肺膈叶动脉栓塞再灌注。栓塞前、栓塞24h和再通4h要分别进行肺动脉压测定、CT灌注成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结果再灌注肺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再灌注损伤肺的BF[(325.69±134.00)ml·min-1·100g-1)]和MTT[(1.98±0.44)s]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409.58±88.42)ml·min-1·100g-1)和(1.87±0.48)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再灌注4h的肺动脉压[(25.79±6.25)mmH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平均值[(388.79±25.07)U/ml]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22.31±3.77)mmHg和(404.38±23.81)U/ml]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5)。再灌注损伤侧肺的湿/干重比率(6.29±1.23)显著大于对侧肺(4.54±1.19),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再灌注水肿增加了肺组织的含水量。结论CT灌注成像有效反映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对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硫氧还蛋白在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CT灌注及测量脑水肿程度,观察人硫氧还蛋白(RX)对局灶性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栓塞6 h,再灌注18 h),将2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和缺血/再灌注 RX组(10只),后者给予RX(0.75 mg/kg体重),其他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梗死后6 h及再灌注后18 h做CT灌注图像,计算脑梗死面积占同侧同层大脑半球面积的百分比;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应用RX治疗,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脑水肿减轻.结论重组RX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实验性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及低灌注模型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方法,创建实验性低血流灌注模型。所有兔在术后4~6小时行CT平扫选择显示上矢状窦最大的两个层面,经股静脉以2ml/s速率注入造影剂行头颅CT灌注扫描,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对感兴趣区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容量及达峰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取兔脑与CT灌注扫描相对应层面的切片行HE染色。结果低灌注模型组大白兔脑组织CBV为(20.43±2.88)ml·100mg-1,CBF为(45.75±9.96)ml·min-1·100mg-1,TP为(2.61±0.29)s;正常对照组CBV为(33.37±11.06)ml·100mg-1,CBF为(58.85±20.58)ml·min-1·100mg-1,TP为(2.08±0.20)s;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研究对象间的三个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TP对低灌注模型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反映更加敏感。结论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单侧椎动脉制作兔低血流灌注模型稳定可靠。经股静脉团注对比剂行CT灌注扫描可较敏感地反映低灌注模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70-271
选取行双瓣膜置换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灌注方式分为顺行灌注组(n=21例)、逆行灌注组(n=18)及顺逆联合灌注组(n=23),比较三组心肌乳酸释放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 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三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当术中主动脉阻断60min时,顺行组与顺逆联合组心肌乳酸浓度明显低于逆行组,而主动脉开放20min及术后第1d时顺行组、顺逆联合组CK-MB、c Tn I水平明显低于逆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心肌保护方法在双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均安全可靠,并可提供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但顺行灌注与顺逆联合灌注的保护效果更为显著,并且顺逆联合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作为双瓣膜置换术中心肌首选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I组 ,温血组 ,给予 37℃温血全钾和温血半钾灌注液 ;II组 ,冷晶组 ,给予4℃常规的冷晶体灌注。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机转动前、停机后 12h、术后 2 4h抽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kinase ,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检测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机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 ;温血组GOT、LDH、CK和CK MB的升高低于冷晶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温血全钾和半钾灌注方法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温血灌注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单位体积的脾灌注量,观察肝硬化时脾脏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门静脉灌注量的关系。方法 19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其中Child A级患者8例,Child B级患者7例,Child C级患者4例。对照组为13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ROI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脾脏灌注量和肝脏门脉血流量。结果正常组脾脏灌注量为1.1542±0.1408ml(min·ml),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0172±0.3137ml(min·ml),其中Child A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2272±0.2574ml(min·ml),Child B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0016±0.4450ml(min·ml),Child C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0.6240±0.0672ml(min·ml)。严重肝硬化患者脾脏血流灌注量明显下降。门静脉灌注量和脾脏灌注量呈正相关(r=0.3023,P=0.02,y=0.3998x+0.4256)。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CT可定量测量脾脏血流量参数,肝硬化时脾脏灌注量的测定有助于反映肝硬化时门静脉灌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40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通过加强灌注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灌注前、灌注时、灌注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等。认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实施正确的观察和护理,可提高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有利于减少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重复的大鼠脑局部低灌注模型,并通过CT灌注等方法验证其可靠性.方法 27只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低灌注6 h组和脑梗死6 h组).模型的制备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在术中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实时监测局部大脑中动脉区脑血流量,术后利用CT灌注成像对血流状况进行观察,并与病理检查、TTC染色等对照.结果梗死组 CT灌注参数rCBF较低灌注组明显下降,病理检查呈典型脑梗死改变;低灌注组仅见脑缺血病变.结论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实时监测术中血流状态,可以有效建立不同程度的大鼠脑局部血流低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13.
陈晓铮  练小珍  张利琴 《全科护理》2011,(30):2813-2813
膀胱灌注化疗是低分级和低分期尿路上皮细胞恶性肿瘤、腺性膀胱炎、膀胱白斑术后预防复发首选局部治疗方法。术后膀胱内灌注的化疗可消除残余病变及原位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浸润,从而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活质量[1]。膀胱灌注时药液的完全注入与灌注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减少和杜绝药液外渗需要病人对灌注治疗的积极配合,更需要护士良好的沟通、科学的灌注方法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分析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患者脑灌注减低区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抽取昆明市中医医院于2019年7月—2020年10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COPD并低氧血症患者30例,均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检查方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灌注成像参数值与动脉血PaO2的相关性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OPD并低氧血症患者治疗后的RCBF、RCBV值水平更高(P<0.05),MTT水平稍降低。与治疗前相比,COPD并低氧血症患者治疗后的PaO2水平更高(P<0.05)。全部COPD并低氧血症患者的RCBF、RCBV参数与PaO2呈正相关,而MTT参数与PaO2相关性不高。结论:低氧血症能造成局部脑组织微循环灌注减低,产生缺血、缺氧改变,如进一步加重则可进展为缺血梗死灶,低灌注区RCBF、RCBV值下降,MTT稍延长,经过临床及时治疗纠正低氧血症后复查PWI,原低灌注区RCBF、RCBV值升高恢复正常范围,MTT亦稍缩短至正常范围,证明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对于推断脑组织低灌注区损害的可逆程度、指导早期予以治疗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脉搏氧灌注指数(PI)和灌注变异指数(PVI)是新一代脉搏氧饱和度仪新增的测量参数.PI和PVI分别是连续评价组织灌注和容量状态的无创性监测工具,在危重病救治、麻醉手术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灌注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价值。方法对72例确诊肝癌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和双灌注介入疗法,并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统计其疗效差别,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双灌注介入疗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单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组总有效率为61.1%,行双灌注介入疗法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灌注介入疗法比单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效果更加稳定确切,在不增加治疗副作用的前提下,达到了类似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的目的,且减少了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照分析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MRP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且均行MRPP及DSA检查的病例,对比肺野内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结果 8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55个肺灌注异常区,DSA显示66处灌注异常区.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峰值信号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1).结论 MRPP能够显示肺栓塞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粟凤杏 《全科护理》2012,(30):2844-2845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方法]对32膀胱癌病人术后2周开始实施膀胱灌注,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选择尿管,多次变换体位,使药物与黏膜充分接触。[结果]提高膀胱灌注的质量,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全组均能完成2个以上疗程的治疗。[结论]通过对病人实施灌注前、灌注时、灌注后的全程护理干预,使病人处于舒适的状态,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膀胱灌注的质量,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云春  谭天秩 《华西医学》2000,15(2):259-261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是诊断和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以及评价已知冠状动脉狭窄损伤的生理学意义的重要方法.而心肌灌注显像剂在灌注显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心肌灌注显像剂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评价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现察脑出血病人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对临床的价值。方法:用~(99m)Tc-ECD SPECT对45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动态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45例病人全部阳性,100%有局限性缺血,64%有大脑皮质广泛血流灌注明显减低伴局限性相对高灌注,36%有CCD。动态观察68%的病例血流灌注有改善或明显改善。结论:脑血流灌注显像对于研究脑出血病人脑血流的变化规律和治疗观察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