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P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患者生存及复发转移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70例PRCC患者中Ⅰ型37例,Ⅱ型33例; Furhman分级1~2级47例,3~4级23例;肿瘤直径4 cm者41例,4~7 cm者16例,7 cm者13例; T1~T2期57例,T3~T4期1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10例,脉管内查见癌栓者11例,随访过程中发生远处转移者9例,死亡1例。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TNM分期、Fuhrman分级以及肿瘤直径,即pTNM分期及Fuhrman分级越高,肿瘤直径越大,伴有癌栓则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 PRCC恶性度较低,患者整体预后较好,但不同亚型预后不同,Ⅱ型更容易发生脉管内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并且在形态上PRCC要与多种肾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例MCRCC肿瘤直径均〈4cm。镜下见肿瘤全部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间隔内透明细胞呈巢状分布,Fuhrman分级为Ⅰ~Ⅱ级,囊腔间隔内可见似平滑肌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标记:透明细胞CK(广谱)(+),CD68和Ki-67(-);间隔内梭形细胞SMA(+)。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随访2~26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MCRCC是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4cm的肿瘤,可以施行保守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核仁组成区是位于细胞核仁内的DNA环,它与核糖体RNA(rRNA)的转录活性有关,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1~3]。近年来,用胶银染色技术显示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定量测定应用于肿瘤的研究,发现对一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分型、分级有一定的价值[2,3]。但用于判断肿瘤的预后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44例不同级别的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AgNOR染色,并根据癌细胞的AgNOR含量观察肿瘤的恶性程度,试图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4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均取自手术切除标本,按WHO分级…  相似文献   

4.
正肿瘤组织学分级是肾细胞癌(RCC)公认的预后指标。2012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分级系统,按核仁突出的程度,将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和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分级标准分为1~3个核级,其中若存在极端多形性和/或肿瘤巨细胞、和/或肉瘤样、和/或横纹肌样分化,则作为4级。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良性生长特性的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此两种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此两种肾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0 ~ 68岁,平均56岁.黏液性管状和梭性细胞癌(MTASCC)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35 ~ 46岁,平均42岁.两组病例均为无症状肾癌,影像学检查为主要手段,其特点均为边界清楚的囊性肿瘤.结果:MCRCC组组织病理:囊壁及分隔内均可见透明细胞,透明细胞数量少,增生不活跃,未见有丝分裂像.MTASCC组组织病理:肿瘤呈三项细胞形态,包括梭形细胞、管状结构和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大小不一,界不清,细胞核呈梭形和椭圆形,核仁明显,分裂像少见.两组病例TNM分期均为T1-2N0M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肾静脉癌栓.结论:MCRCC和MTASCC是具有良性肿瘤的临床生长特性及低度恶性的病理结果的低恶性潜能的肾细胞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并分析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癌、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标本包括:47例肾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38例正常肾组织、35例患者外周血标本,制备组织抽提液及外周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三种组织及血清中TSP-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TSP-1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三者间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6.44±4.80ng/mL、42.55±4.12ng/mL、46.55±1.55ng/mL,依次递增,三种组织间的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T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肾癌TNM分期与Fuhrman分级的提高而均降低,且都呈负相关(r=-0.84,P<0.01;r=-0.70,P<0.01).结论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判肾透明细胞癌发展及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肾嫌色细胞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9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10~10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30—72岁,平均47.9岁。肿块直径3~18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表型中的表达率分别为:EMA和Ksp-cadherin100%,CD1047%,vimentin 0,CK7 73.7%,P504S21.1%,CD11794.7%。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预后好于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当。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电镜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未分类型肾细胞癌(URC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2001年~200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规外检肾细胞癌(RCC)422例,对10例未分类型肾细胞癌,作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URCC患者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7岁),男性5例,女性5例,肿瘤最大径6~12cm(平均直径8cm),5例伴有肾包膜侵犯,2例伴有肾门淋巴结转移,1例伴有远处肺转移.组织学:各例均未伴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细胞学特征,10例肿瘤瘤细胞均显示出多形性,部分区域排列成腺管状,滤泡状,条索状,或呈实性片状,可见梭形瘤细胞区域及瘤巨细胞.瘤细胞胞浆丰富,核仁明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均Vimentin(+),CK、EMA、CD10、CK7部分阳性,CK20、34βE12均阴性,P53阳性率30%~70%.随访8例,均死亡.结论 未分类肾细胞癌为目前现有WHO组织学标准难以分类的一组肾细胞癌,具有形态的多形性及临床高侵袭性特点,预后多不佳.其发病率低,文献资料少,尚有待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spase-3和Cox-2蛋白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其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58例肾细胞癌和11例正常肾组织中Caspase-3和Cox-2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肾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39.7%,23/58)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81.8%,9/11),差异有显著性(P<0.05)。Caspase-3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Cox-2在肾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0.7%,41/58)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27.3%,3/11)并且Cox-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在正常肾组织Caspase-3与Cox-2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37,P<0.01)。结论Caspase-3的表达下调与Cox-2的表达上调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OPRCC病人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7岁和53岁,均因体检发现,均行手术治疗。OPRCC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体观察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褐色。镜下观察:1例病人肾肿瘤完全由发育较好的纤细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被覆单层立方状胞浆丰富的强嗜酸细胞,核圆形、规则,核仁不明显,FUHRMAN核分级Ⅰ级,局部区域瘤组织出血、囊性变。另1例病人瘤组织主要由密集、大小不等的管状结构组成,部分管腔内可见有或无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突起;管壁及乳头结构表面均衬覆单层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强嗜酸性的瘤细胞,其中散在胞浆透明空泡状的瘤细胞,瘤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粗、可见核仁及核内包涵体,FU-HRMAN核分级Ⅳ级。免疫组化染色:2例瘤细胞均呈EMA、CK7和CK18弥漫强阳性;vimentin、AMACR和E-cadherin表达不一;CD10、RCC、CD117和CD68均阴性。结论 OPRCC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罕见组织学亚型,诊断时需与其他具有嗜酸细胞形态的肾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乳头状肾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组织形态可分两型,Ⅰ型6例,Ⅱ型4例;Ⅰ型常可见泡沫细胞浸润;CK7染色阳性中Ⅰ型5例,Ⅱ型2例。结论Ⅰ型预后好于Ⅱ型;间质泡沫细胞浸润、CK7染色有助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ccpRCC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年龄37岁和50岁,男女各1例;1例发生于左侧肾,另1例发生于右侧肾。1例表现为左腰背部疼痛半年,1例为体检发现。2例肿瘤均呈实性,镜下观察肿瘤边界清楚,边缘可见纤维性包膜,透明的肿瘤细胞呈囊性、小管/腺泡、乳头以及巢状排列,可见特征性的乳头状生长方式。肿瘤细胞形态温和,细胞及核仁异型性均不明显,部分区域可见小核仁,WHO/ISUP细胞核分级1~2级。肿瘤细胞胞质透明,细胞核远离,基膜位于囊性和小管/腺泡的腔面。免疫组化:瘤细胞CK7、vimentin、EMA、MOC31、PAX-2和PAX-8呈(+),CAIX呈杯状模式(+);CD117、P504S、E-cad、p53、TEF-3均(-),Ki-67阳性指数2%。术后随访时间4~25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ccpRCC是一种罕见的惰性肾脏肿瘤,需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等肿瘤鉴别,其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特征预测肾透明细胞癌(RCCC)Fuhrman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81个RCCC患者的CEUS特征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结果 81个RCCC中Fuhrman分级Ⅰ、Ⅱ、Ⅲ级和Ⅳ级分别为13个(16.05%)、47个(58.02%)、17个(20.99%)和4个(4.94%)。低级别组(Ⅰ、Ⅱ级)与高级别组(Ⅲ、Ⅳ级)比较,灌注程度、灌注均匀性和环状灌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00、0.001),其中灌注均匀性和环状灌注与Fuhrman分级密切相关(OR=11.142、6.319)。不均匀灌注与无环状灌注预测Fuhrman分级高级别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均匀灌注比无环状灌注灵敏度更高(90.48%vs 57.14%,P=0.014),无环状灌注比不均匀灌注特异度更高(83.33%vs 65.00%,P=0.022)。结论 CEUS特征有助预测RCCC的Fuhrman分级。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72例,术前均行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点,对比病理结果。结果颗粒细胞癌2例,集合管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8例,透明细胞癌50例;按照现行病理分型,在透明细胞癌中纳入多房囊性肾细胞癌、颗粒细胞癌,该类型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扫描增强后显著强化;而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癌则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强化程度明显低于透明细胞癌。在CT影像表现方面,各种类型肾细胞癌无明显特异性,其分型最终仍需借助于病理,而详细分析肾细胞癌的病理与CT影像特点之间的关系,对肾细胞癌的鉴别及其诊断有着极大的帮助,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肾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在肾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41例肾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41例肾细胞癌survivin阳性率为56.1%(23/41),9例正常肾组织survivin无表达,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Survivin表达与肾细胞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与肾细胞癌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调亡指数呈负相关(n=12,r=-0.58)(P<0.01)。结论:Survivin基因与肾细胞癌病程发展、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ax-2在各类型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的差异,探讨它与肾细胞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ax-2在73例肾细胞癌和19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结合实验数据及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其与肾细胞癌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Pax-2在肾细胞癌中总的阳性表达率为73.97%(54/73),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85%(28/33),在乳头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14/20),在嫌色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0%(12/20),正常肾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53%(2/19)。肾细胞癌的总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肾脏组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79,P=0.000)。Pax-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χ2=4.852,P=0.026)、病理分级(χ2=5.532,P=0.019)、淋巴结转移(χ2=3.886,P=0.049)有关;而与患者性别(χ2=1.301,P=0.254)、年龄(χ2=0.723,P=0.394)及病理类型(χ2=4.219,P=0.121)无关。结论 pax-2可能为肾细胞癌的诊疗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了分子水平方面的参考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具有低分期、低分级和良好预后的肾细胞癌[1]。该肿瘤发病率低,国内鲜有报道[2],临床上需与多种囊性肾疾病进行鉴别。本文报道1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复习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4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脏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3例,pT2N0M0 1例,pT4N0M0 1例。病理分级:G12例,G2 1例,G3 2例。随访1~13个月,5例均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典型病理表现,辅以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病理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1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观察组织病理学表现、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遗传学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直径2 cm,切面实性、灰红色。镜下典型表现是肿瘤细胞囊腔内形成乳头状生长方式;瘤细胞胞质透明并且较温和,轻度异型性,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1级;间质中可见少量平滑肌细胞以及"流产型"血管。免疫组化:肿瘤PAX2、PAX8、CK7、CA-IX、HMWCKs、EMA和vimentin(+),间质成分desmin、caldesmon、SMA和actin(+)。FISH检测未发现17号染色体获得。随访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CCPRCC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病理学诊断较为复杂,需要与多种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EUS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Fuhrman核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62例ccRCC患者行CEUS检查,观察超声造影表现,分析时间-强度曲线指标,评价ccRCC增强模式与Fuhrman核分级的关系。结果 不同Fuhrman核分级ccRCC间,病灶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假包膜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时间-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uhrman核分级Ⅰ级ccRCC的CEUS增强模式以"慢进慢退"为主(14/35,40.00%),Fuhrman核分级Ⅱ级和Ⅲ级ccRCC曲线尖度均高于Ⅰ级(P均<0.05)。结论 ccRCC的CEUS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及曲线尖度均与Fuhrman核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