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不孕患者行辅助生育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165例因新鲜周期内膜≤7 mm而取消胚胎移植的不孕患者,在拟行冻融胚胎移植前,对游离甲状腺素T4(FT4)正常、促甲状腺激素(TSH)2.5 mIU/L的患者进行左旋甲状腺素片干预治疗。经治疗4~8周后,患者依据TSH水平分为A组(n=70),TSH2.5 mIU/L;B组(n=95),TSH≤2.5 mIU/L。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剂量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子宫内膜,分析子宫内膜情况及辅助生育结局。结果 A组与B组相比,虽然子宫内膜下血流数量和阻力指数(R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内膜下血流数量的均值高于A组,RI均值低于A组。且B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A组(P0.05),流产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合并TSH升高的不孕患者,给予干预至TSH2.5 mIU/L后,行辅助生育治疗可改善这些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弥漫型巨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生在关节内外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f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2例弥漫型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12例弥漫型巨细胞瘤中,11例发生在膝关节的关节内,1例发生在髋关节的关节外,年龄36~7l岁.肿瘤主要由单核细胞样细胞构成,CD68( );有散在的树突状细胞,desmin( )、CD68(-).肿瘤细胞可梭形化,并可见滑膜裂隙样结构和核分裂象及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弥漫型巨细胞瘤是肿瘤性病变,呈浸润性生长,可以复发.当细胞形态发生变异或在关节外形成巨大肿块时,容易误诊为恶性,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37例胃肠道间叶来源的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应用CD117、CD34、Actin、S-100四种抗体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原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0例均表达CD117,阳性率100%;原诊为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的17例表达CD117,阳性率94.5%,其中2例只表达Actin.37例肿瘤中表达CD34阳性率72%、Actin阳性率56%、S-100阳性率10%.结论 在37例肿瘤中,35例为胃肠道间质瘤,占94.6%.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间叶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淋巴结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梭形细胞肌上皮癌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颌下腺梭形细胞肌上皮癌及颈清扫淋巴结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异型性明显,分裂相易见伴大片坏死及玻璃样变.经广泛取材,见到少许小管样结构及小灶状鳞状细胞癌成分.颈清扫淋巴结可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梭形肿瘤细胞:SMA、Desmin灶状阳性,p53强阳性,CK(AE1/AE3)、S-100、CD34、GFAP、CD10、HMB45均为阴性;淋巴结转移癌成分CK(AE1/AE3)阳性、SMA阴性.结论 肌上皮癌属于罕见的恶性肿瘤,梭形细胞为主的肌上皮癌,其淋巴结转移癌的形态可以与肿瘤主体细胞的形态截然不同.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2岁,因头痛、头晕15天于2005年3月15日入院。2003年12月诊断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级),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化疗。2005年2月因子宫颈癌行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宫颈深肌层,盆腔淋巴结未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术后组织病理变化。方法: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180d后光镜检查人工晶状体以及眼内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炎性细胞,虹膜、睫状体组织慢性炎性改变,后囊形成混浊。结论:通过观察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术后组织病理变化的学习为今后动物实验和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8.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例MCRCC肿瘤直径均〈4cm。镜下见肿瘤全部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间隔内透明细胞呈巢状分布,Fuhrman分级为Ⅰ~Ⅱ级,囊腔间隔内可见似平滑肌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标记:透明细胞CK(广谱)(+),CD68和Ki-67(-);间隔内梭形细胞SMA(+)。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随访2~26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MCRCC是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4cm的肿瘤,可以施行保守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罕见的类似于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组织发生学。方法 分析1例UTROSCF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结果 肿瘤组织的性索成分包括上皮样细胞和大量的泡沫样细胞,未见子宫内膜间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性索(calretinin、Melan A、CD99和inhibin)、平滑肌和上皮标记,还表达vimentin、ER、PR、bcl-2,而CK7、CD10和CD117(-)。结论 形态学和免疫学表型支持UTROSCF是子宫少见的含真正性索成分的多表型性肿瘤,具有不确定的潜在的复发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散发型内脏肌病——附1例尸检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散发型内脏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继发性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散发型内脏肌病的尸体解剖标本通过光镜、电镜、组化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特点为:消化管平滑肌细胞萎缩变性、纤维化,VG染色红染的胶原纤维呈蜂窝状排列,免疫组化Actin在肌层呈散在弱阳性表达。电镜下,胶原纤维分割包绕平滑肌细胞,肌膜不连续,肌丝紊乱,线粒体扩张,空泡变性。结论散发型内脏肌病为一种罕见疾病,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频繁呕吐、假性肠梗阻等临床表现,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