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护理人员急救仪器的学习现状开展质性研究,了解护理人员急救仪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临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分为个人访谈及小组焦点访谈,现场录音收集来自内科、外科、急诊及监护室共20名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学习的实践反思,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及分析。结果急救仪器学习方面存在4个问题:未重视对新仪器的学习、应试化培训与形式化考核达不到预期效果、统一的标准(规范)的执行效果不佳、急救仪器的学习人群覆盖不足。结论护理急救仪器学习中存在一定问题,管理者应从学习方式、内容、人员等多方面有针对性进行管理,提高护士急救仪器学习效率,保障护理急救仪器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救仪器精细化管理在急救仪器安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护士在急救仪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制定急救仪器管理规范、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故障处理流程SOP,应用标准化流程指导临床工作。结果 自精细化急救仪器管理以来,医疗仪器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明显提升。结论急救仪器精细化管理方案,可提升护士急救仪器使用,保证临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联合标准化操作流程改进在急救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救仪器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联合急救仪器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质量改进前后护士急救仪器操作错误发生率、仪器使用操作耗时和仪器故障处理合格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联合急救仪器标准化操作流程持续质量改进后,护士急救仪器使用错误发生率降低、处理各类故障所用时间缩短、故障处理合格率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结论在急救仪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联合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升护士急救仪器使用操作技能,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干部病房护理人员急救技能、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为提高护士急救水平,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3名护理人员对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分次随机、现场考核法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结果23.80%的护士对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缺乏,15.87%的护士对急救车药品不熟悉,28.57%的护士对急救抢救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结论建议为临床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熟练使用仪器操作。全面提高护士急救素质、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改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6S管理模式对ICU急救仪器设备230件实施管理,比较实施后(2017年)与实施前(2016年)急救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和医护人员使用情况。[结果]实施6S管理后仪器故障发生率(5.65%vs 21.74%)、每台仪器发生故障的次数、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医护人员白班取用急救仪器设备时间、医护人员夜班取用急救仪器设备时间和环境整理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物体表面消毒擦拭合格率(98%vs 88.7%)和医护人员仪器使用满意率(96.41%vs 78.23%)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6S管理模式能有效加强ICU急救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升仪器使用的满意度,保证医疗救治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ICU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和管理现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包括个人一般资料、安全使用现状、学习现状和管理现状,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果对患者伤害最多的仪器是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仪(10.5%),对护士伤害最多的仪器是吸引器(9%);68%的护士对使用仪器感到有压力,其中73.5%是由不常用仪器引起。最少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从不良事件中学习;仪器对患者的影响和对操作者的危险、记录方法、使用过程中可能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较少。结论ICU护理人员在仪器使用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且缺乏参与仪器使用管理的主动性。管理人员不但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更应重视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护士安全使用医疗仪器的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护士掌握急救技能及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病区急救室物品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为提高护士急救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7名护理人员对急救室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现场考核法分次随机考核200名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结果60.83%的护士对急救室物品相关知识认知缺乏,30.16%的护士对急救车药品不熟悉,53.00%的护士对急救室抢救器材的使用不熟练。结论建议为临床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在急救室质量评价中增加急救物品管理知识的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科内术后气道管理急救培训教学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科内三级网络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和完善气道管理的实践标准,进行气道管理急救护理理论及技能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各阶层护理人员在操作与理论方面培训前后的比较中发现,除监护仪使用此项操作项无差别(P>0.05)外,其余各项及各阶层护理人员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管理急救培训可以使住院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更趋安全性,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促进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人员的相关静脉采血知识认知现状,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静脉采血规范化操作培训及执行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6年9—10月抽取参加2016年全国静脉采血最佳护理实践共识协作组的10家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的3 057名在职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静脉采血临床现状凋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3 033名(99.21%)临床护理人员所在的医院拥有相关标准静脉采血流程以及采血并发症的应急预案;2 127名(69.58%)和2 154名(70.46%)临床护理人员所在医院对其进行了频率为1年/次的静脉采血操作培训和考核。静脉采血操作相关知识得分为9~26(19.72±5.24)分,得分率为63.32%。3 034名(99.25%)护理人员所在的医院,有明确的针刺伤应急预案、针刺伤登记、处理和上报流程。最近1年10家医院共发生静脉采血针刺伤647例;在既往临床采血工作中,护理人员曾在不同采血环节中被不同针具刺伤,在操作环节中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为整理垃圾用物,共2 001例(48.90%)。结论广东省10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操作培训及考核规范推行情况较好,规范性和一致性有待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采血操作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分处于中等水平;针刺伤在静脉采血操作过程中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同时加强与临床医生、检验人员的合作沟通,通力协作,将静脉采血各个实践过程及细节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最终减少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减少针刺伤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满足临床与患者的根本需求。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加强急救设备的安全管理,提高急救设备的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急救设备使用能力。方法 健全和落实急救设备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规范急救设备的使用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急救设备理论知识与操作的培训,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加强急救设备的安全管理。结果 与2015年相比,急救设备管理效果及护理人员急救设备操作水平有显著提高。结论 加强医院急救设备的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急救设备的管理质量,提高临床工作中的急救设备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监测了3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并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41~83岁 ,平均60.3岁 ;病程3h~3个月 ,其中1周内30例 (90% )。33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塞13例 (梗塞面积≤15mm2) ,单发性梗塞9例 (梗塞面积>15mm2) ,多发性梗塞11例 (梗塞面积>15mm2,且病灶在两个以上者 )。梗塞部位包括脑叶、基底层、脑干 (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