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09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19例HBsAg(+)、HBeAg(+)标本中,有18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94.74%;261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224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85.82%;92例HB-sAg(+)、抗HBc(+)标本中,有6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67.39%;337例HBsAg(+)、抗HBe(+)、抗HBc(+)标本中,有87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25.82%。结论: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对39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分析检出率及相关性。结果391例HBsAg阳性血清共检出7种模式,以HBV DNA含量大于5×10^2copy/mL为阳性。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模式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为96.9%,HBV DNA含量也较高,其中大于10^7copy/mL的血清为53.8%。HBsAg(+)、抗-HBe(+)、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25.3%,171例(74.7%)HBV DNA含量小于5×10^2copy/mL。HBsAg(+)、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65.4%。结论HBsAg和HBV DNA联合检测,更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94名在校学生进行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检测。结果1294名在校学生的HBsAg总阳性率为6.57%,抗-HBs总阳性率为32.38%,HBeAg总阳性率为4.17%;单项抗-HBs阳性率为27.20%。HBsAg阳性的感染模式共6种,HBsAg阴性的恢复期模式共7种,以“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大二阳”[HB-sAg(+)、HBeAg(+)]、“抗-HBs(+)”、“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c(+)”模式为主,约占93.29%。结论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比例较高,易感者多;重视在校学生HBV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的检测,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免疫,对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中等职业学校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与HBV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56人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1)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8%,HBV DNA阳性率41.6%;(2)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0.4%,HBV DNA阳性率70.5%;(3)HBsAg、抗-HBs、HBcAb阳性模式占25%,HBV DNA阳性率21.4%。(4)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1.8%,HBV DNA阳性率100%。56例样本中,有27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8.2%。结论 HBsAg和抗-HBs双阳性伴HBeAg阳性者,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HBV DNA。HBsAg和抗-HBs双阳性并不代表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和HBV-DNA的相关性及其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90例乙肝血清进行PreS1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同时对每个标本进行HBV-DNA定量分析。根据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将所测标本中HBsAg、HBeAg、HBcAb阳性90例设为A组;HBsAg、HBeAb、HBcAb阳性95例设为B组;HBsAg、HBcAb阳性65例设为C组;HBsAg阳性40例设为D组。比较各组PreS1和HBV-DNA的阳性率。结果 290例检测标本中,PreS1抗原阳性183例,阳性率63.1%,其中A组74例(82.2%),B、C、D组分别为52例(54.7%)、45例(69.2%)、12例(30.0%),HBeAg阳性者(A组)PreS1抗原阳性率82.2%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B、C、D组)54.5%(P〈0.01)。HBV-DNA阳性167例,阳性率为57.6%,其中A组85例(94.4%),B、C、D组分别为42例(44.2%)、35例(53.8%)、5例(12.5%),HBeAg阳性者(A组)HBV-DNA阳性率94.4%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B、C、D组)41.0%(P〈0.01)。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85例中51例(60.0%)PreS1抗原阳性,HBeAg阴性的82例中50例(61.0%)PreS1抗原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乙肝病毒PreS1和HBV-DNA有很高的符合率,且较HBeAg更能准确反映HBV复制的情况,可同时作为监测HBV感染复制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感染者血清HBVDNA与HBV-M各模式的关系及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578份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BV-M。结果:HBV-M各模式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95.21%)及病毒载量最高,与HBeAg阴性组(阳性率50.8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HBeAg阴性组以低载量者居多,但高复制者仍有19.05%;HBsAg阴性组HBVDNA阳性率仍有3.28%,病毒量都为低载量。结论:HBV-M与HBVDNA相互结合,才能正确判断HBV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8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10^3~10^8copies/mL)HBV感染者血清进行ALT测定。结果乙型肝炎“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copies/mL组为56.7%,10^5~10^6copies/mL组为80.5%,10^7~10^8copies/mL组为94.7%;HBsAg+/抗-HBc+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 copies/mL组为64.3%,10^5~10^6copies/mL组为83.0%,10^7~10^8 copies/mL组为100.0%。结论HBeAg阴性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ALT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因此HBVDNA可以作为HBeAg阴性HBV感染者肝细胞损害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与HBV前S1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50-125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携带者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563例HBV携带者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水平。结果在563例HBV携带者中,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281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63例,阳性率为22.4%;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192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3例,阳性率为17.2%;HBsAg、抗-HBc阳性90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8.9%,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5)。结论PreS1抗原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为HBV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一种标志物,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54例CHB患者,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为阳性,再以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亚型。结果 (1)454例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其中HBV B基因型68例(14.9%);其中Ba亚型35例,Bj亚型3例,未分B亚型30例,C基因型338例(74.5%),C基因型中C1亚型3例,C2亚型285例,未分型50例。B+C混合基因型48例(10.6%),均为Ba+C2基因型;(2)B与C基因型比较,B基因型中HBeAg阴性的患者多于HBeAg阳性的患者(χ^2=17.69,P〈0.001)。CHB患者中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χ^2=17.025,P=0.000)。(3)定量PCR检测B基因型HBV水平低于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HBV复制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我国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主;HBV基因亚型中Ba与C2亚型是主要的亚型,不同的HBV亚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的CHB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不同;HBV基因型和亚型的临床意义值得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各模式组及谷丙转氨酶(ALT)的相互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ELISA法检测HBV-M,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HBsAg(+)、HBeAg(+)组的HBV DNA阳性率高、定量值高,而HBsAg(+)、HBeAg(-)组HBV DNA阳性率较低、定量值也较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HBsAg(-)者亦可检出HBV DNA;HBV感染者ALT阳性的概率增大,但二者在数量上无相关性。结论: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全面地反映乙肝感染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