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右心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对30例成功经导管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6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右心血流动力学及形态的改变。结果30例ASD封堵术均成功,患者术后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结论ASD封堵术纠正了心脏解剖畸形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超声心动图对ASD封堵前后右心形态学评价及疗效观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3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ASD组)与3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ASD组分别于封堵术前及封堵术后6个月行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对照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SD组封堵治疗前三维右心室射血分数、三维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三维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舒张末面积、右心室收缩末面积及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SD组封堵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封堵前(P<0.05).结论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定量评估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测定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5例成功进行介入封堵的伴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右心室前后径(RV)、右心房左右径(RA)、主肺动脉内径(MPA)、肺动脉收缩压(PASP);应用TMAD技术测量各时间点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处、室间隔处及二者连线中点处相对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收缩期峰值位移(T1、T2、Tm),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点RA、RV、MPA、PASP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T1、Tm较术前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患者经介入封堵治疗,既改善了右心系统的几何结构,又改善了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智能三维右心室模型重建(3DKBR)技术对右心功能参数的监测,探讨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右心室逆重构情况。方法对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的50例中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1、1.5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Ventripoint医疗操作系统(VMS)中的智能重建软件(KBR软件)对比分析封堵前及术后1年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舒张末期容积(RVEDV)、每搏量(RVSV)、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三尖瓣反流等右心功能参数,统计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的中老年患者的右心逆重构情况。结果 50例ASD封堵术后中老年患者中,42例发生右室逆重构,8例右室重构。右室逆重构组患者房缺平均大小为(15.26±3.98)mm,其右心容量相对重构组更轻,RVEDV及RVESV分别为(33.08±5.09)ml及(16.08±3.82)ml,肺动脉压力更低,三尖瓣反流更轻,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的这种差异在术后1年超声随访时更为明显。结论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经皮穿刺封堵术后的右心室存在逆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评价右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与右心导管房缺封堵术的优缺点。 方法43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中,21例行介入手术ASD封堵术,22例行右胸小切口ASD封堵术。介入手术ASD封堵术是在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下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封堵器的位置,观察有无残余分流,是否影响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功能。右胸小切口ASD封堵术是在手术室进行,无体外循环,完全由超声心动图监测整个过程。 结果21例行介入手术ASD封堵术者成功19例,22例行右胸小切口ASD封堵术全部封堵成功,其中包括腔静脉型房缺3例。 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有2种方式,一是右胸小切口经超声心动图全过程指导放置封堵器,二是经右心导管在DSA下放置ASD封堵器。两者比较介入疗法放置封堵器对患者创伤小,但对30mm以上大房缺及腔静脉型房缺封堵器放置不易成功。而外科微创手术对这些难治型ASD封堵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峻松  王棉  王悦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1):1507-1509
目的 探讨ASD封堵术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ASD患者封堵术前后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三尖瓣环运动速度(RT),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及二者比值(Em/Am)比值.结果 ASD封堵术后UCG显示,右心室舒末内径明显减小(P<0.05),三尖瓣环运动速度略减小(P>0.05),Em/Am比值增加(P<0.05),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ASD封堵术后右室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黄映华 《当代护士》2016,(9):187-188
正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方法是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ASD修补术[1],目前心脏不停跳下ASD修补术[2]、小切口ASD修补术等一些新的手术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3],在心肌保护、切口美观方面取得一些进步。介入中心常采用经皮封堵技术,但封堵过程中患者和医师均暴露在X线下。近年来经胸及右腋下微创封堵ASD相继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1周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峰值应变(£)、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二维超声测量各房室腔大小。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SD组患者基底段、中间段的£、SRs、SRe、S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检查,基底段、中间段£、SRs、SRe、SRa值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右心房(RA)、右心室(RV)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表现为合并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降低。ASD患者在封堵术后短期内,其右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客观地检测、评价ASD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在经导管Amplatzer伞封堵治疗术后的疗效及随访中左、右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示ASD直径平均为20.49mm士6.27mm(7.5mm~34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经胸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在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Amplatzer闭合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24~48小时、1个月、3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量左、右室及右房大小、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压、左室每搏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偏心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ASD Amplatzer伞封堵术后,左室内径增大,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右室、右房及肺动脉内径缩小,肺动脉压明显下降,92.3%恢复正常,左室偏心率变小,心脏重构在随访中持续逆转,心脏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治疗既减轻了右心负荷,也改善了左室收缩功能,并且逆转了心脏重构,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术后三月时大多数患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经心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ASD患者,缺损口大小6~38 mm。所有患者术前均经TTE检查,术中采用TTE监测指导封堵,并于术后随访。结果45例ASD患者在TTE监测指导下封堵成功,1例术中改用经食道超声监测指导封堵成功。术后45例房间隔穿隔血流消失,1例存在4 mm残余分流束,术后半年复查,残余分流束消失。所有病例封堵器位置固定,无血栓形成,右心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TTE对ASD进行封堵术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实时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TR-3DE)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右心房室结构和瓣环运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37例经ASD封堵术封堵成功的继发孔型ASD患者,于术前1天、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TR-3DE检查,分析并比较封堵术前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房舒张末期容积(RAEDV)、右心房收缩末期容积(RA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三尖瓣环位移(TAD)差异,计算术后3个月RVEDV、RVESV、RAEDV、RAESV变化率,分析术后右心容积变化率与封堵器直径、房间隔心内膜垫残端与三尖瓣环位移的相关性。结果 封堵术后1个月和3个月RVEDV、RVESV、RAEDV、RAESV、RVEF和TAD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1个月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封堵器直径与RVEDV,RVESV,RAEDV和RAESV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0.98、0.89、0.87、0.87,P<0.05),心内膜垫残端与三尖瓣环位移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 ASD患者封堵术治疗后右心室容量及三尖瓣环位移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可通过TR-3DE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 (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后 ,右心房 (RA)、右心室 (RV )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86例ASD患者 ,均实施右心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Amplatzer式封堵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经胸壁探查 ,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 ,比较术前、术后 5min及术后 2月时 ,RA和RV容积大小和形态的变化及三尖瓣返流 (TR)的变化。结果  86例患者术后封堵器位置均良好。其中 83例无明显穿隔血流。 3例因为两孔型ASD封堵其中较大一孔 ,术后 5min残余分流瞬时量平均为 1.6ml。 80例术前与术后 5min比较 ,RA和RV容积明显减小 ,RA容积平均减小了 2 4.4% ,RV容积平均减小了 18.1%。 41例术后 2个月复查 ,其中 3 7例术前轻度肺动脉压力升高者 (小于 45mmHg) ,RA和RV明显减小 ,形态和容积恢复正常。三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或无。 4例肺动脉压力中至重度升高者 (大于 65mmHg) ,术后RA和RV也有所减小 ,TR减少。结论 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的效果良好。彩色超声心动图能证实心脏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1)运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心室Tei指数评价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右心室功能;(2)通过右心室Tei指数研究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施行修补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8例,正常人33例.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估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肺动脉压力.结果 (1)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2)房间隔缺损患者修补术后1周右心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 (1)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降低.(2)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施行修补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右心室功能明显改善.(3)由组织多普勒测得的右室Tei指数简便、易行、准确性高,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右心综合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变化.方法对25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48~72 h及3个月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缺损大小、右心室壁厚度、房室腔径及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缺损直径为(2.2±0.6)cm,所有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控下成功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48~72 h超声心动图复查,除2例患者残存微量左向右分流外,余患者心房水平分流完全消失;13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原2例残存分流完全消失;术后48~72 h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房最大长径及横径,右心室舒张末期长径、横径及前后径,主肺动脉根部内径均明显缩小,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现,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横径及容积术后3个月进行性缩小,右心室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与术后早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间隔异常运动消失.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室前负荷的降低对右心形态有明显影响,右心内径及容积进行性回复,室间隔异常运动消失,代偿增强的右心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下降,但并不是持续性降低,而是在新的前负荷水平上达到新平衡,保持右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封堵术后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ASD合并中重度PAH患者封堵成功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rhBNP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rhBNP组在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即刻静脉应用rhBNP48小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小时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右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rhBNP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心室内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上升趋势,两组右心室内径有下降趋势,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不同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客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升和右心室内径下降趋势有所不同,rhBNP组较对照组上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差异更明显.结论 静脉滴注rhBNP可在ASD封堵术后进一步缓解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肺动脉高压合并双向分流的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患者全部为单一ASD,均使用国产ASD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公司生产)。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 d行心电图、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后6个月、1年进行随访。结果10例患者术中经右心导管检查、封堵试验证实为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全部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扩大的房室,尤其右心室容积缩小,射血分数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残余漏。结论合并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ASD患者,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室功能检测是心功能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右心疾病不仅影响右心功能,且左心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亦然[1].1 992年,Mcdicken等[2]率先提出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imaging,TDI)技术,随后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分析心功能,为临床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无创的监测手段[3].现结合近十年国内外文献资料对TDI在右心室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 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间、P波最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 3个月右室容积、右室射血分数、右房面积、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波最小时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恢复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同时,改善心房电活动,有效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超声新技术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右心衰竭是肺动脉高压患者共同的死因和结局。如何应用超声准确评价右心功能,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病情分级、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关键。由于右心室的解剖、生理学复杂,应用传统超声较难准确评价右心功能。近年来涌现出的超声新技术克服了传统超声的不足,使得对右心结构和功能做出准确评价成为可能。本文就各种超声新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巨大ASD是指缺损直径>30 mm者[1]。ASD介入封堵术已成为治疗继发孔型ASD的成熟方法[2],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术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总结分析我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下巨大ASD封堵247例患者的资料,探讨TTE在高海拔地区巨大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