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上海市急救中心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数据库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记录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y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时间、日期和月份使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 .结果 2007年本市中心城区实施的院前急救患者中,有完整数据记录者86 815人,男女比为3.89:1,老年人占84.95%.其主要疾病依次分别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脏病、昏迷、高热、肿瘤急症、急腹症、妇产科急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一天中,院前急救的高峰时点为12:15,高峰时段为05:43至17:45,不同疾病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时点和时段;一年中,院前急救无明显高峰期,但高热、急腹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期.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因此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院前急救需求,是提高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资料,了解交通伤院前急救的高危人群、高发时间,为交通伤的预防提供依据.结果2008年1~12月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外伤病例中交通伤居首位,共1 224例,占总数的39.13%.在这一年内,以5~11月为高发期;在一天中,人们上下班时间是交通事故高峰.以21~40岁年龄组为高危人群,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及死亡的男性比率高于女性.提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伤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专职院前急救对道路交通伤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救治的质量。方法总结成立专职院前急救队伍前后———暨2001年7月到2003年7月 ,收治的456例道路交通伤病例 ,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采集的456例道路交通伤病例中安全送入医院有327例 ,死亡29例 ,死亡率为6.36% (29/456) ,其中现场急救过程中和送入基层医院后死亡25例 ,转送途中死亡2例 ,进入急诊室死亡2例。院前急救 :急救距受伤时间 ,市内平均16±5min,偏远市区平均35±10min院前创伤评分 (TI) :9分以下287例 ,10~16分109例 ,21分以上60例。讨论道路交通伤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按规定让行、疏忽大意及采取措施不当所致。如道路交通伤病人在伤后5min内给予急救措施 ,伤后30min内给予医疗急救 ,则18%~25 %伤员的生命可得到挽救或避免致残。大型交通事故成批伤员则先由有经验的急诊医师按TI评分法将伤员分类。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畅顺的道路交通是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救治的保证。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经常性进修、学习、培训 ,做到人人一专多能 ,可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海市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变化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7-12-31期间上海市闵行区236 723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疾病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上海市闵行区院前急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33∶1,其中20~29岁和80~89岁分别为两个发病小高峰。在疾病谱排名方面,创伤一直居于首位,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院前急救呼救时间分布方面,院前急救患者的呼救小高峰期为8:00~11:00,其中8:00~9:00为最高峰。结论:通过对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分析,有助于以疾病谱为依据,对急救资源和人员配备进行调整和加强,做到有备无患,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资料,了解交通伤院前急救的高危人群、高发时间,为交通伤的预防提供依据。结果2008年1~12月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外伤病例中交通伤居首位,共1224例,占总数的39.13%。在这一年内,以5~11月为高发期;在一天中,人们上下班时间是交通事故高峰。以21~40岁年龄组为高危人群,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及死亡的男性比率高于女性。提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病种、出诊时间、地点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安排院前急救班次,使有限的护士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方法分别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紧急出诊出车抢救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与2002年比较:1)2003年院前急救患者年龄0~15岁组和81~92岁组明显减少(P<0.05);16~35岁、51~65岁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2)2003年病种构成前4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颅脑创伤、多发伤.3)出诊时间:2003年在00:00~06:00时段患者数明显减少(P<0.05),而在12:00~15:00和18:00~24:00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5).4)出诊地点:2003年乡镇医院及公共场所比例增加(P<0.05),家庭的急诊患者减少(P>0.05).结论随着院前急救病例的流行病学变化,应及时调整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班次,使在院前急救高峰期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参与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7.
969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11-11~2008-11-11院前急救的969例创伤患者致病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男女之比为2.47∶ 1;年龄1~95岁;20~49年龄段67.24%,受伤原因:交通伤44.58%,斗殴伤14.04%,跌伤10.01%,坠落伤3.3%;创伤部位的前四位依次是头部(36.5%)、四肢(29.1%)、腰部(7.43%)、胸部(2.48%)和脊柱(2.48%);死亡率1.34%,交通伤是最主要的死因.结论 创伤尤其是交通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应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控制救治反应时间,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加强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2007年自杀患者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自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本市急救中心2007年记录完整且初步诊断为各种伤害的病例数据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的自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一年中本市因各种伤害而需者共有32 484例,分别为创伤30 742例(94.64%)、中毒1208例(3.72%)、自杀347例(1.07%)、中暑117例(0.36%)、电击伤35例(0.11%)和溺水35例(0.11%).自杀患者男女比为3.96:1,老年和青年人自杀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人和少儿.自杀患者的高峰日期和时点分别为05-29和17:51.结论 上海市自杀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应建立一个全市较为完善的自杀伤害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自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本市急救中心2007年记录完整且初步诊断为各种伤害的病例数据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的自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一年中本市因各种伤害而需者共有32 484例,分别为创伤30 742例(94.64%)、中毒1208例(3.72%)、自杀347例(1.07%)、中暑117例(0.36%)、电击伤35例(0.11%)和溺水35例(0.11%).自杀患者男女比为3.96:1,老年和青年人自杀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人和少儿.自杀患者的高峰日期和时点分别为05-29和17:51.结论 上海市自杀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应建立一个全市较为完善的自杀伤害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创伤急救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120”接诊的1480例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病历,对其致伤原因、受伤时间、AIS-ISS评分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年期间,本院接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人数逐年增加;院前急救创伤患者占院前急救患者总数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本院接诊的1480例创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中,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交通伤、摔伤以及暴力伤;根据对院前创伤患者的AIS-ISS评分的分析,16~25分之间的创伤患者数量最多,而在这一分值之间的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多能治愈,病死率不高;创伤发生的高发年龄段分别为21 ~ 30岁、31~40岁和41~50岁;致伤原因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每天好发创伤的时间段分别为10:00-12:00和16:00-18:00;每年好发创伤的月份分别为5月、6月、7月和8月.结论 院前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应该以创伤患者的疾病分类、年龄、创伤好发的时间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组织培训专业人员,使患者得到最快、最好的院前救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佛山市狮山镇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本区域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华立医院急诊科2009年度院前急救14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和21~60岁为主,创伤占55%,其中车祸占59%.非创伤急救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院前急救后64%患者急诊入院治疗,其中39%紧急入院手术治疗,7%)转入危重症监护室治疗.院前死亡67例,其中创伤导致死亡18例,非创伤49例,院前CPR成功11例.结论:以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为依据,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应持续进行院前急救的技能培训,尤其是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灵芝  蔡芬  肖鹏妹  由珠  朱国容 《现代护理》2005,11(12):918-920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病种、出诊时间、地点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安排院前急救班次,使有限的护士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方法分别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紧急出诊出车抢救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与2002年比较:1)2003年院前急救患者年龄0~15岁组和81~92岁组明显减少(P<0.05);16~35岁、51~65岁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2)2003年病种构成前4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颅脑创伤、多发伤。3)出诊时间:2003年在00∶00~06∶00时段患者数明显减少(P<0.05),而在12∶00~15∶00和18∶00~24∶00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5)。4)出诊地点:2003年乡镇医院及公共场所比例增加(P<0.05),家庭的急诊患者减少(P>0.05)。结论随着院前急救病例的流行病学变化,应及时调整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班次,使在院前急救高峰期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参与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9年黄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车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黄山市急救中心2009年度病因记录为车祸的院前急救病例数据和同期所有病例为基础,对车祸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地院前急救病例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车祸,约占全部院前急救病例的37.19%.车祸患者的男女比约为1.97:1,30~59岁年龄段的患者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院前急救车祸的日高峰时间为17~20时,月度高峰是10月.结论:黄山市区及周边地区院前急救的车祸患者有其自身流行病学特点,应制定相关措施予以干预,以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我院的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性别、就诊时间、疾病分类、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9年内院前急救患者2036例,男女比1.73:1;10~12月份为急救高峰月份;每天7:00—9:00,19:00—21:00为急救高峰时间;疾病分类中创伤占67.63%、严重创伤占8.74%、多发伤占3.49%、非多发伤占5.26%、非严重创伤占58.89%、内科疾病占23.62%、理化因素疾病5.45%、其他妇儿疾病占3.29%。多发伤是主要死因。结论分析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提高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可为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德阳市道路交通伤中人员分布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德阳市2003年-2005年发生的5 300例道路交通伤资料,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在5 300例交通伤中,伤亡人员以男性居多(男︰女=2.58︰1),其中16~55岁的青壮年占了全部伤亡人员的75.72%;工人、农林牧渔业人员和学生占交通伤的比例最高,达52.73%。步行、二轮摩托车和自行车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三个原因,三者比例达到了59.34%。结论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加强部门间协作是减少交通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创伤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创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探讨其特点及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广州市中心城区“120”呼叫资料及院前创伤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逐年增加的同时(9年间增加了3.56倍),创伤病例增加更明显(增加了7.88倍),构成比由最初的17.16%增至37.98%,创伤以颅脑创伤所占比例最大(6.86%)。创伤患者年龄及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分别占57.20%和62.04%,70岁以上年龄段创伤出现第2个小高峰,占8.09%。男性是女性患者的2倍以上。结论 广州创伤伤亡人数逐年上升,创伤增加更明显,是院前急救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颅脑创伤占第一位,青壮年为主。需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创伤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抢救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006年1月~2008年12月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急救出车次数、呼救原因、院前死亡、日均院前急救次数、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空诊率等。认为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应从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出发,根据出车呼叫的高峰时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松江区2009年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患者以19-59岁男性为主,一天内在8-22时及夏季患者较密集;疾病谱排序的前3位病种为外科类疾病(车祸伤、普外、骨科),次3位病种为内科类疾病(神经、呼吸、心血管).结论:一天内在8-22时及夏季应加强院前急救力量,重点是外伤和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2016—2018年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奉贤区2016—2018年41 254例院前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前五位为创伤(43.68%)、心脑血管疾病(13.75%)、消化系统(7.51%)、呼吸系统(6.90%)、神经系统(3.92%)。创伤居疾病谱的第一位。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总数逐年增加,疾病谱排序未见明显变迁。疾病谱性别构成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34:1。疾病谱年龄分布以60岁以上多见。不同年龄组在各疾病分布均有显著差异(P<0.01),60岁以上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18~44岁以创伤多见。日时间中08:00—12:00时为急救高峰,月份中7月和12月高发。不同时间段、不同月份在各疾病分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研究阐明了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急救效果,可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院前急救5 285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季节、时间、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5 285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居前三位的院前急救疾病依次为各种外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分别占32.43%、15.27%、12.09%;其季节性不明显,在时间上以下午4时至8时最多,占21.82%,其次是晚上8时至12对,占20.74%;以青少年居多,占48.84%,其次是老年,占29.29%,再次是中年,占18.8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伤.结论:分析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