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资料,了解交通伤院前急救的高危人群、高发时间,为交通伤的预防提供依据.结果2008年1~12月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外伤病例中交通伤居首位,共1 224例,占总数的39.13%.在这一年内,以5~11月为高发期;在一天中,人们上下班时间是交通事故高峰.以21~40岁年龄组为高危人群,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及死亡的男性比率高于女性.提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交通事故的高危人群、高发时间,为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资料。结果 2004年1-12月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外伤病例中交通事故居首位,共557例,占总数的51.86%。在这一年内,以7。12月份为高发期。在一天中,人们上下班时间是交通事故高峰。以20—39岁年龄组为高危人群,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及死亡的男性比率高于女性。结论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交通事故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院前急救交通事故伤的特点,为提高院前急救对交通事故伤的处置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收治的1402例车祸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损伤部位排在前三位分别为颅脑损伤、四肢外伤和多系统损伤,分别占33.2%、32.3%和15.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6~60岁的人群中,占83.1%;交通事故伤急救应急平均反应时间为9分6秒;交通事故伤发生的时间梯度主要集中在白天,高锋在12∶00~15∶00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伤最多的六条公路依次为曹安公路、浏翔公路、沪宜公路、嘉行公路、宝安公路和澄浏公路。结论:加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及交通安全的监管力度,同时提高院前急救对于交通事故伤的急救能力,利用防治结合的方法,将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伤亡发生率和交通事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交通事故伤因其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设施分布不均,难以形成统一的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模式。因此,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合本地区的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模式,是目前和近些年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对交通伤的救治中,医疗机构和交通事故管理部门的联系和协同愈加紧密。  相似文献   

5.
交通工具伤的急诊处理与监护(附3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340例交通工具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年龄在20-50岁的男性是发生率构成比最高的,应列为高危人群。伤后2小时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也是死亡高峰期。主要死因依次为颅脑伤、合并有胸腹损伤的多发伤。加强院前急救,应尽早开始基础生命支持和抗休克处理。对致死致残率高的严重脊柱和肢体伤要做好应急救治和监护。对高危人群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某些公共卫生政策,采取必要的预防和监护措施。要强调预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通伤56例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交通伤的急救措施和效果,以期为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接诊的56例交通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我院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伤情评估、院前急救、伤员转运、人员培训等总结经验。结果 56例交通伤患者中,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安全转运54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2%。结论采取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受伤者的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通伤伤员院前急救及转运的流程,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收治的交通事故所致923例伤员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临床资料.结果:923例交通伤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伤情均得到控制,并成功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救治,途中无1例死亡.结论:科学调度、迅速出诊、规范现场伤情评估、伤员分类和院前急救、转运措施,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衔接是保证交通伤伤员院前急救及转运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交通伤是指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组织连续破坏和功能障碍。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快,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因此院前急救显的尤为重要,往往影响创伤的转归。2006-01-2009-01我科出诊救护交通伤患者212例,年龄2~69(平均30)岁。其中颅脑损伤为主73例,胸外伤为主15例,腹外伤为主22例,四肢骨折为主52例,复合伤40例。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2003~2007年道路交通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3~2007年道路交通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上海市急救中心同期的院前急救病例数据库和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的道路交通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五年中上海市中心城区共实施院前急救585 298人次,其中道路交通伤38 472例,由2003年的4.51%逐年增加至2007年的8.32%,其中男性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道路交通伤者以中年人为主,青年人受伤率逐年下降,而老年人受伤率逐年增加.道路交通伤院前急救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段分别为每日14:27~15:07和7:49~21:49.结论 上海市道路交通伤院前急救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高危人群交通安全教育,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逐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全市道路交通伤监测网络,都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1].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因交通事故致创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以受伤人数多、伤情重、多为高能量伤及多发伤、死亡率高为显著特点[2],对伤员必须及时救治,以挽救生命.据统计,中国交通伤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0人[3],主要死亡原因是院前诊断或后送延迟[4].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工作.我国目前以多种院前急救模式并存,尚无统一、固定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5].现就国内交通伤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交通工具伤的急诊处理与监护(附34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佑全 《急诊医学》1996,5(3):161-163
统计分析了340例交通工具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年龄在20-50岁的男性是发生率构成比最高的,应列为高危人群,伤后2小时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也是死亡高峰期。主要死因依次为颅脑伤、合并有胸腹损伤的多发伤。加强院前急救,应尽早开始基础生命支持和抗休克处理。对致死致残率高的严重脊柱和肢体伤要做好应急救治和监护。对高危人群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某些公共卫生政策,采取必要的预防和监护措施。要强调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理的、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对减少交通事故伤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的重要性。方法:我院急救中心自成立院前急救科以来,2002年5月~2004年7月院前急救护理交通事故伤2735例患者,与对照组2000年1月~2002年3月无院前护理的交通事故伤急救病例2667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交通事故伤后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时间:研究组10~52min,平均31.6min,死亡221例(8.1%);对照组急救护理时间54~190min,平均90.4min,死亡408例(15.3%)。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除了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良好的护理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创伤伤员院前急救护理与转送措施,提升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680起交通事故致伤的731例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院前急救,731例伤员中,院前急救成功710例,现场死亡17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成功率为97.1%。死亡原因为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重型颅脑伤、血气胸。结论做好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循环支持、保温、转送途中监护等措施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交通伤院前急救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新技术、新理念对高速公路交通伤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01~2006-12高速危重交通伤325例作为研究组;收集2000-01~2001-12高速危重交通伤29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高速交通伤的临床特点以及院前急救不同方法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经过院前急救后死亡59例,抢救成功率达81.9%;对照组经过院前急救后死亡87例,抢救成功率达6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新技术、新理念在院前急救的应用能明显降低高速交通伤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调查分析福州市中心城区所属社区人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有效提高本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及常见急诊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月份分布、呼叫反应时间及转归等.结果 福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院前急救病例总计2130例.在2130例院前急救中,创伤类占院前急救比例最多,以31 ~40岁青壮年阶段为主;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以50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明显居多,约占该年龄段的50.57%.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7∶1.院前死亡190例,主要死因是创伤(69例,占36.32%),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以50岁以上年龄段明显居多(53例,约占该年龄段81.54%).院前猝死患者中,从发病至120现场抢救期间,目击者无一例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与院前死亡患者均以冬春季节为最多.院前急救患者的呼叫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0.0±6.1) min、(11.8±5.9) min;院前死亡患者的呼叫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1.2±6.2) min、(29.0±21.1)min.结论 (1)加强社区人群的卫生健康宣传力度,提高社区高危人群自身的防病意识,尤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有效减少院前急症、甚至猝死的发生.(2)重视社区人群院前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减少死亡有着重要意义.(3)加强急诊网络建设、严格遵循“就近原则”、院前120同相关部门紧密联合处理突发事件,可有效提高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交通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车祸发生的时间等特征,为临床救护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 955例交通事故伤害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交通伤比例高的时间段为5~11月、双休日、每年3个长假,1 d内以11:00~13:00、16:00~19:00为多.交通伤患者男多于女,年龄以16~35岁的青年最多,伤害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为主,需立即实施抢救措施者945例.结论 应加强节假日、双休日、中晚班急诊护理人员的配备,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参与抢救;同时应加强护士急救意识、各种穿刺能力、抢救技能以及应急应变能力训练,进一步规范交通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17.
马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474-2476
群体伤通常为一种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造成3人次以上的伤员。群体伤多来自于工伤事故、交通伤、自然灾害等。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已是全球一大公害,并成为40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因。我国交通伤年死亡人数已于21世纪初突破10万大关。全球则超过百万。且据WHO预测,2020年令球道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将约为234万人。对于发展中国家,道路交通事故的形势尤为严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车祸伤呈逐步上升趋势,给人们的生命造成了极大威胁。据北京急救中心统计,目前交通事故已占到急救量的10%左右,比5年前增长了几乎一倍;而天坛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病人中,又以交通事故致伤者最多。车祸伤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现场急救处理,会使死亡率剧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20%的创伤患者因创伤后未能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其中因交通事故致死者约有2/3死于事故发生后25min内^[1]。因此,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现将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种机动车车辆的急剧增多,交通事故、交通伤的数量猛增.我国每年交通事故绝对数居全世界界首位.作为没有病因的意外伤害--交通伤,已成为我国居民,特别是青年人的重要杀手.深入开展交通伤的流行性调查研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菊芬 《全科护理》2009,(21):1890-1890
[目的]通过对东莞眼外伤病人各相关因素的分析,得出区域性高危人群以便加强预防、防护。[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全年180例眼外伤住院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20岁~50岁多见,占43.33%,集中于青壮年、中年等作业人群中;在各种眼外伤病人中工厂工人受伤者最多,占78.33%,作业期间利器伤为主要制伤物,占52.78%;工伤占78.89%,非工伤(包括交通意外、暴力斗殴、家庭劳作、其他等)占21.11%;损伤部位依次为角膜巩膜伤、眼内异物伤、眼球穿通伤、眼眶周围挫伤、泪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