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样本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情况。 方法: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的脊髓损伤患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个人基本情况、受伤情况、康复认知和意向情况、康复训练历史情况等,同时对全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康复训练的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了16个区31名脊髓损伤者和全市21个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调查对象平均受伤24年,康复认知水平总体较高,了解及以上的比例高达85.0%,但少数患者对部分康复原则不了解。上海市各区希望之家开展康复训练的比例高达90.5%,患者对社区康复训练的好处、重要性和开展的必要性有明确认同,大部分人认同每月组织1—2次集中康复训练,这与实际情况一致。调查对象认为影响社区开展康复训练的第一位影响因素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85.7%),影响患者定期参加社区集中康复训练的第一位因素是交通因素(64.5%)。54.8%调查对象在受伤1年内进行过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受伤1年以后参加机构康复训练的比例是87.1%,但训练次数较少,迄今平均5年参加0.48次训练。康复训练效果方面,机构康复训练最好,其次是社区康复训练,早期和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结论:上海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已经初步形成了服务体系,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脊髓损伤者早期康复训练和机构康复训练服务的供给。连续系统的康复训练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培训社区康复训练指导员,促进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工作是可以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适应与创伤后成长历程。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应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访谈12例来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对访谈资料进行录音、转录。转录资料依据诠释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历程包括3个主题:绝望中的挣扎;走出残疾阴影并恢复正常生活;面对挑战与积极成长。结论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的适应与成长历程,有助于康复工作者了解这一群体创伤后的心理反应、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为促进其身心康复,进而重返家庭和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社区融入问卷的信效度并分析脊髓损伤者的社区融入状况。方法:研究对象是在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脊髓损伤者(145例)。采用社区融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评抑郁及焦虑量表和自拟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融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在0.6以上。各条目与维度的相关系数在0.55—0.82(除了条目10和11);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总体符合预期;效标效度良好。患者各项活动均以他人做或参与做为主;排除已有工作和退休人群后,18—60岁人群中仅有30.2%表示在积极找工作。工作、学历、家庭收入、受伤年份和严重程度是社区融入的影响因素。家庭和朋友支持对社会融入状况有显著影响。结论:社区融入问卷在脊髓损伤人群中的信效度总体良好,但仍有待完善。脊髓损伤者家庭融入水平相对最低,其次是生产力和社会融入。建议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脊髓损伤者的社区融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65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T113例,T11-125例,T1212例,T12-L15例,L131例,L29例。入院时检查患者感觉损伤平面和运动损伤平面,记录在脊髓损伤积分评定表中,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制订康复计划,进行心肺功能、肌力、二便功能、转移、配戴矫形器站立、行走及ADL指导性训练。结果中途有5例患者脱落。出院后患者ADL等级提高到良30例、中30例。根据ADL变化,显著有效50%,有效50%。步行能力达到社区功能性步行29例,家庭功能性步行31例。结论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经过系统康复训练,配备支具、使用辅助具,对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及ADL水平的提高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CI)可造成患者运动、感觉、大小便等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褥疮、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而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如何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我们根据二十余年的临床、科研及社区康复实践的经验,认为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必须综合进行,包括功能训练、综合运用家庭无障碍设施以及注重并发症防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从而让脊髓损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6.
直立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中经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尤其是高位损伤患者更多见。随着康复理念的发展,我们对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宣教和治疗,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无人施加干预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制定以直立床站立及下肢缠绕弹力绷带为主的护理措施。此项研究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疾病的预后,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程序在胸腰段脊髓肿瘤患者术后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39例胸腰段脊髓肿瘤患者术后肢体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并比较早期康复训练前后患者的肢体肌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肢体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与训练前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胸腰段脊髓肿瘤患者术后肢体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知识,建立有效的康复训练行为,从而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髓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创伤。目前脊髓损伤尚不能治愈,正规的康复训练是针对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康复治疗,可使脊髓损伤患者充分发挥残留功能,最大限度开发潜在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早开展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住房无障碍改造和职业培训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是残疾康复的重要内容,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和其它疾病的治疗一样,有它的适应证。主要适应证就是看功能能否得到改善,能力能否提高及有无需要治疗的并发症。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只有经过康复治疗,截瘫患者才能充分发挥残留的功能和开发潜在的功能,才能获得满意的能力,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要想保持康复治疗后获得的功能和能力,患者必须坚持康复训练,也就是讲康复治疗是阶段性的,而康复训练是持续性的,终生的,康复训练主要是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需要患者、家属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76-4677
随机选取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的价值。研究组经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后,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中,对其行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不仅可以降低临床并发症几率,也可以改善临床脊髓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非脊柱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综合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3例SCI-WORA患者均使用辅助器、功能性电刺激及超短波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3例患者ASIA损伤分级提高,Ashworth痉挛分级降低,Barthel指数以及Lindmark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明显促进SCI-WORA患者功能康复,有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李锐  金环 《当代护士》2018,(2):137-139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脊髓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我科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各40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取得心理咨询师的护士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的评定。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焦虑与抑郁评分及脊髓独立性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干预后,心理状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脊髓独立性评定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脊髓独立性评分,促进患者实现身心全面康复,帮助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脊髓损伤为社会和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压氧作为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康复疗法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7年1-11月共收治6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其中31例进行高压氧治疗,与30例未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例进行比较,高压氧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不同类型的脊髓损伤患者家庭复原模式。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河南省3所康复中心的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家庭复原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家庭复原模式可分为3种类型:复原稳定型、复原适应型、复原不良型。在3类复原模式中,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损伤平面、职业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家庭复原力得分进行两步聚类分析,探索出不同类型的家庭复原模式及特征,为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所致截瘫患者的认知训练在康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脊柱损伤经手术治疗术中脊髓完全横断合并截瘫的患者,早期预防泌尿系感染及压疮,早期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家庭及社会康复。结果通过对脊髓横断、完全截瘫患者的认知训练和心理干预,经过随访观察患者能够正视自身现状,并接受生活技能培训,能够尽可能完成生活活动,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解决自身的生存、生活问题,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结论脊柱损伤并发截瘫的病例尽快手术探查以了解脊髓损伤情况及其转归。固定手术是截瘫术后康复的良好基础。充分发挥亲属在预防各种并发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截瘫患者的心理康复宜早期开展,从而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6.
外伤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康复治疗小组进行治疗及心理支持,对108例外伤后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实施各种康复护理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护士及早的康复介入,循序渐进,进行防治。结果:经过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调动了脊髓损伤患者的主动性,发挥其残存功能,帮助他们重归家庭和社会。结论: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要尽早开始,减少并发症,并依靠患者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是严重致残的原因之一,预后较差[1]。脊髓损伤患者需要终身进行康复训练,而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如何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和心理干预措施正确引导患者积极康复,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改善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的心理状态、康复效果的干预效果。方法 65例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干预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两组在干预前、干预6~8次后,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自动思维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康复训练依从性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的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康复训练依从性,是临床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心理护理中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6 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康复疗效与性别、职业、学历无关;与康复介入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有关。结论康复介入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损伤程度及损伤节段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估,观察不同程度胸腰段脊髓损伤(SCI)的康复效果,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9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级(ASIA)对患者进行分类.所有患者都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支具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ADL评定及SEPs检查.结果:A、B、C、D级脊髓损伤患者ADL评分和SEPs相关指标,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程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ADL评分和SEPs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结论:SEPs和ADL是两种不同而又互补的评估方法,两者结合,能够准确评估康复效果,对不同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价值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