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麦肯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1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100例采用麦肯基技术治疗,B组97例采用Maitland脊柱关节松动术,并均辅以针灸、推拿、牵引等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患腿直腿抬高角度增加,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麦肯基技术结合其他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CCS)致腰痛患者使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和中文版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CRMDQ)进行功能障碍评定,探讨CCS致腰痛患者术前、术后评定的实用性。方法:病程>6个月,经临床确诊为CCS致腰痛患者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DI、CRMDQ评定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结果:CODI,术前(34.25±3.01)与术后(19.83±2.8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RMDQ,术前(7.66±0.89)与术后(3.76±0.6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文版ODI与中文版RMDQ相比,符合率高,差异有显著性。中文版ODI评定CCS致腰痛的康复疗效稳定、可靠,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功能障碍指数;功能障碍问卷表;腰痛 中图分类号:R493,R681.5 文献标识:B 文章编号:1001-1242(2008)-04-0349-02  相似文献   

3.
李海  尚艳华  钟惠雅  江丽丽 《新医学》2010,41(6):397-399,411
目的:研究瑜伽姿势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纽同时进行研究设计的瑜伽姿势练习。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RI)、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CRMD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观察组PRI感觉项评分8.8±2.0,情感项评分7.8±2.6,总分16.6±3.5,CRMDQ评分14.0±3.5;对照组PRI感觉项评分9.3±2.1,情感项评分8.3±2.7,总分17.6±3.1,CRMDQ评分13.8±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PRI感觉项评分3.2-t-1.2,情感项评分2.5±1.6,总分5.7±2.6,CRMDQ评分4.6±2.2;对照组PRI感觉项评分5.5±2.6,情感项评分5.2±2。0,总分10.7±3.5,CRMDQ评分8.4±3.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目评分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RI感觉项评分、CRM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定的瑜伽姿势训练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综合治疗,能对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状态产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对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CCS)致下背痛患者手术疗效的评定作用。 方法采用CODI对CCS致下背痛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评定,并将其结果与中文版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CRMDQ)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CCS致下背痛患者术后CODI评定优良率为92.68%,CRMDQ评定优良率为92.68%,CODI术前评分为(34.25±19.05)分,术后评分为(20.87±18.14)分;CRMDQ术前评分为(7.66±5.48)分,术后评分为(3.76±3.99)分,2种评定方法均提示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ODI与CRMDQ间的一致性较好,采用CODI评定CCS致下背痛患者手术疗效具有简便、准确、稳定等特点,可作为术后疗效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杨远滨  肖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61-1761
目的 观察麦肯基疗法配合超短波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以麦肯基运动序法加超短波进行治疗。共10d,于治疗前后以腰疼疗效的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30例病人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的疗效优良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 麦肯基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深刺夹脊穴配合麦肯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联合组各40例,均根据腰椎病变部位行深刺夹脊穴治疗。联合组同时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定表(JOA)评定临床症状,体征及ADL变化;临床疗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4次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提高,联合组JOA评分更高于针刺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95%与80%,P〈0.05)。结论:深刺夹脊穴配合麦肯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配合超短波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麦肯基运动疗法加超短波进行治疗,共10d,于治疗前后以腰疼疗效的分级进行评定。结果30例病人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的疗效优良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麦肯基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脉冲整脊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手法和运动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脉冲整脊技术进行矫正。分别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得分。 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的VAS、腰椎活动度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脉冲整脊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传统的针灸理论及手段对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方法:采用视觉类比评分(VAS)、腰部功能及ADL方法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并与35例西医综合组进行对照。结果:针灸组对疼痛的缓解程度、部分腰部功能及ADL改善情况均优于综合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的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确实具有消炎镇痛,改善功能之功效及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治疗等;观察组增加麦肯基疗法与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均接受4周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选用Oswestry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ODI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0%,77.50%,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疗效,治疗周期短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者,均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神经血管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 〈0.01);参照Macn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有效率达到94%,治疗后3月有效率为97%。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近期功能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先天性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图改变已被广泛研究,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肌力肌电图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肌电活动,评估两侧肌力,揭示腰椎侧凸的特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的成人患者26例,均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治疗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腰椎侧凸Cobb角及躯干偏移距离,行表面肌电图检查,测量两侧椎旁肌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值,评估腰椎间盘突出水平两侧椎旁肌肌力。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腰椎侧凸明显减少,脊柱冠状面平衡恢复。患者治疗前腰椎侧凸Cobb角为(11.81±3.50)°,治疗后为(2.65±3.10)°,腰椎侧凸明显减少,平均差值为(9.15±2.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躯干偏移距离为(5.92±3.20)cm,治疗后为(0.32±0.26)cm,平均差值为(5.59±3.08)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5)。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78%,治疗后平均为4%。突出节段水平治疗前凹侧屈曲时凹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1±0.12)m V,治疗后为(0.88±0.26)m V,平均差值为(0.59±0.27)m V;治疗前凸侧屈曲时凸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9±0.12)m V,治疗后为(0.88±0.25)m V,平均差值为(0.67±0.27)m V,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平均差值为(0.003±0.020)m 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以上结果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侧凸为代偿性侧凸,早期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可以纠正腰椎侧凸。椎旁肌肌?  相似文献   

13.
潘化平  冯慧  丁玉惠  王健 《中国康复》2010,25(4):268-269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腰椎间盘突出(LDH)症患者血浆中β-内啡呔(β-EP)和P物质(SP)的影响。方法:78例确诊的LDH患者分成2组,PLDD组40例给以PLDD治疗;对照组38例行物理因子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浆中β-EP和SP的浓度;评定疼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天,2组血浆中S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β-EP上升,VAS疼痛评分下降;治疗后第1和4周时2组各项指标变化更显著,PLDD组治疗后各时点均较对照组表现显著(均P0.01)。结论:PLDD治疗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中SP和提高β-EP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SP与β-EP检测可作为临床治疗疼痛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116例患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0例,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8例,L4腰椎滑脱12例,随访12~24个月,分析治疗前后骶骨倾斜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因手术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P〉0.05)。治疗前后MacNab评分优和良中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推拿与口服双氯芬酸钠胶囊对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腰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用疼痛目测类比定法( VAS)和改良中文版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CRMDQ)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即刻疗效和1周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VAS和CRM-DQ即刻和7天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VAS和CRMDQ7天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结合推拿在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患者疼痛和改善腰部功能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章荣 《临床医学》2012,32(9):13-14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以及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并采用Bridwell评分方法对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评定,初步分析导致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结果对63例患者按照Bridwel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其中治疗前平均为(42±12)分,治疗后平均为(80±16)分,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外伤及椎间盘早期退行性变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康复治疗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强化自我效能干预。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深部肌肉刺激仪(DMS)配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及Mckenzie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DMS进行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腰痛评定表(JOA)以及临床疗效评定患者。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配合Mckenzie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下肢痛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残存腰腿痛发生率和腰腿痛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治疗后残余腰腿痛和复发的可能性,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是保守治疗及一些微创介入手段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向。目的:比较3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非包含性突出的疗效,探索提高治疗非包含性突出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的符合单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174例,其中66例患者行钳取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52例行盘内及盘外化学溶核,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双介入疗法56例。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均经过连续6个月随访,双介入方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双介入法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治疗后不适发生率,在技术上无明显增加难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