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后脊髓Fos、CGRP和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康复功能训练后,脑梗死大鼠脊髓中Fo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60只SD大鼠制作脑梗死,24h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制动组,康复组每天给予平衡,抓握,旋转,行走等功能训练,制动组置于网状笼内固定,各组在24h ey 1,2,3,4周检测脊髓Fos,CGRP和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康复组和制动组大鼠脊髓背角出现Fos,免疫阳性物质,前角出现CGRP和HSP70阳性反应神经元,康复组反应明显较制动组强,瘫痪侧较对侧少,结论:康复功能训练可增加感觉刺激和运动输出,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中枢神经系统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对脑硬死大鼠中枢神经系统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60只SD大鼠制作脑梗死模型;1d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制动组;康复组每天给予平衡、抓握、旋转、行走等训练,制动组置于网状笼内固定,各组在1、7、14、21、28d检测Fos表达。结果 康复组和组大鼠大脑皮质、丘脑、下丘脑、基底节、网状结构及脊髓后角均出现Fos阳性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康复训练可激活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和对侧相应皮质神经元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AS)及新生神经元的影响,研究康复训练对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d康复组、1d对照组、7d康复组、7d对照组、14d康复组、14d对照组。各组大鼠造模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分结果作为各自的0d组。脑缺血后24h开始对大鼠实施康复训练,20min/次/d,于训练后1d、7d、14d进行大鼠运动功能检测和脑组织取材。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皮质素(DCX)及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1)的表达。 结果:比较各组前后行为学评分发现,7d康复组、7d对照组、14d康复组、14d对照组有差异性,训练后较0d组评分明显降低(P<0.001);组间比较提示7d康复组行为学评分较7d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检测GFAP表达发现,14d康复组较14d对照组GFAP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空白组相比,1d康复组GFAP表达明显增高(P<0.001),14d康复组GFAP表达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检测DCX表达发现,14d康复组DCX表达较14d对照组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14d康复组DCX表达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NeuroD1表达发现,1d、7d康复组较相应对照组NeuroD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1d、7d、14d康复组NeuroD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MCAO大鼠的运动功能,活化缺血半暗带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并使局部新生神经元增多,且新生的神经元有可能是在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1的调控下由星形胶质细胞转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熊利泽  王曦  胡文能  张西京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506-1507,F002
目的 观察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吸氧预处理产生的脑缺血耐受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6只,随机分为两组:吸氧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3只。吸氧预处理组大鼠吸入1000ml/L氧气,持续24h。间隔24h后经心脏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固定,冷冻切片机冠状切片;对照组大鼠不给予吸氧预处理,吸空气24h,余同吸氧预处理组。用免疫组化法(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在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比较两组大鼠的表达差异。结果 吸氧预处理组大鼠各部大脑皮质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lt;0.05),包括枕皮质(t=8.32)、压后部皮质(t=6.l7)、顶皮质(t=4.76)、额皮质(t=4.93)、皮质前(t=6.17)和后肢区(t=7.48)等,细胞分布密集。胶质细胞形态亦与对照组不同:胞体肥大,突起粗而长,染色深。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内GFAP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阳性细胞的胞体小,突起细而短,染色浅淡。结论 吸氧预处理可以明显刺激大鼠大脑皮质GFAP的产生,使星形胶质细胞处于激活状态,与诱导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梗死24h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制动组,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滚笼训练,制动组网状笼内固定。在1、2、3、4周时观察大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大脑皮质中即有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梗死后24h梗死灶周围及对侧皮质中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多;1.2周时梗死灶周围皮质中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制动组较康复训练组明显,3、4周时两组相差不显著。结论:NO合成和释放增多在脑缺血所致的脑损伤早期中起着重要作用;康复训练可促进脑损伤周围及对侧神经组织修复和代偿。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苏组。再分别按气管切开后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0.5、3、6、12、24h分为5个亚组,每组8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各亚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样,以干湿比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海马CA1区GFAP和S100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ROSC后各时间点海马CA1区S100β蛋白的表达随脑水含量的上升而增加(P〈0.01),且两者呈正直线相关(P=0.016);复苏组ROSC后海马CA1区GFAP表达于6h开始逐渐增加。至24h表达量显著增加水平(P=0.003)。结论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CA1区S100β蛋白和GFAP表达均增加,但S100β蛋白增加出现早于GFAP,并且与脑水肿程度密切相关;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所致的S100β蛋白和GFAP在不同时序表达增加,可能分别与复苏后的神经元功能损伤或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于24h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制动组。前者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和滚笼训练,后者置于筒状网笼内限制活动。分别在1d,3d,7d,10d,14d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每组每个时间点各6只,观察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BDNF的表达。结果:1d两组梗死灶周围BDNF阳性神经元均明显增多;3d训练组较制动组有更多BDNF阳性神经元(P<0.01);随时间延长,BDNF阳性神经元减少,染色亦变浅,在7d两组梗死灶周围仅有少量BDNF阳性神经元;10d,14d两组梗死灶周围偶见BDNF阳性神经元;BDNF阳性胶质细胞在3d,7d,10d,14d大量表达,且康复训练组较制动组多(P<0.01)。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水平的BDNF。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f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尼莫地平脑保护作用的时机。方法: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90min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60min造模,1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对照组,I-R组,预防组,缺血治疗组,I-R治疗组,再灌注后治疗组。尼莫地平颈内动脉给药,再灌注后24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再灌注72h处死测量脑组织梗死体积.并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c-Fos,GFAP免疫组化染色。另选18只动物,I-R组9只和I-R治疗组9只各再分为再灌注后2,24和48h,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c-Fos,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示预防组,I-R治疗组,再灌注后治疗组较之I-R组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再灌24h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为:缺血治疗组(2.3&;#177;0.8)分≥I-R组(2.2&;#177;1.0)分&;gt;再灌注后治疗组(1.8&;#177;0.6)分&;gt;预防组(1.5&;#177;1.2)分&;gt;I-R治疗组(1.3&;#177;0.5)分&;gt;对照组(0.8&;#177;1.1)分,治疗组中除缺血治疗组外均较I-R组梗死体积小,但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皮质缺血半暗带,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均较I-R组少(P&;lt;0.05).但齿状回减少程度较轻;给药后皮质缺血半暗带以及海马各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GFAP在再灌注2h大量表达,48h达高峰,且反应性星型胶质细胞居多,72h持续表达;c-Fos 2h反应最为强烈,24h仍大量表达,48h后明显下降,72h少量表达。结论:预防性及再灌注早期尼莫地平动脉给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治疗效果较好;反应性胶质细胞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存活起着重要作用;c-fos基因参与了脑缺血损伤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9.
康复训练后大鼠脑梗塞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康复功能训练后大鼠脑梗塞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65只SD大鼠采用光化学法制作脑梗塞模型 ;24h后随机分3组 :康复组每天给予平衡、抓握、旋转、行走等功能训练 ,制动组置于网状笼内固定 ,自由活动组置于普通笼内饲养 ,3组在24h、1周、2周、3周、4周进行脑梗塞体积的测量及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24h脑梗塞体积最大 ,1周后各组明显减少 ,尤以康复组为著 (P<0.05) ,2~4周体积逐渐减小 ,而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光镜下24h可见脑梗塞灶内明显的坏死 ,1周康复组脑梗塞灶边缘有胶质细胞增生 ,有散在的小血管芽向坏死灶区生长 ,2周时康复组梗塞灶边缘形成胶质瘢痕 ,3周时康复组梗塞灶边缘纤维母细胞增生较制动组、自由组血管明显 ;4周康复组梗塞灶内有肉芽组织、血管支架形成 ,制动组、自由组出现血管增生、扩张。结论 :康复功能训练可早期减少梗塞体积 ,增加脑血液循环 ,改善脑缺血 ,促进脑组织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0.
次声作用后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袁华  龙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00-3501
目的 研究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 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于大鼠,2h/d,分别作用于1,7,14,21,28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时程改变。结果 130dB组从作用1d开始大鼠海马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加,14d达到高潮,21d开始下降,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90dB组大鼠各时间点GFAP反应均比130dB组弱。结论 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可以激活海马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突触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中突触膜糖蛋白 (synaptophysin ,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脑梗死 2 4h后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制动组 ,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滚笼训练 ,制动组网状笼内固定。在 2 4h和 1、2、3、4周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脑皮质p38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大脑皮质中可见到点状的p38免疫阳性物质 ,梗死后 2 4h及第 1周时在梗死灶周围皮质及对侧相应皮质中免疫阳性产物的灰度值无明显变化 ,2、3、4周时 ,梗死大鼠较正常大鼠灰度值明显增加 ;康复训练组与制动组比较 ,第 3、4周时前者的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脑损伤后神经组织中存在突触发生 ,并且康复训练可促进这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行为训练对双侧海马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单位(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行为训练前、训练7d、14d、21d组;制动前、制动7d、14d、21d组及正常对照组。于造模3d后开始分别给予行为训练或制动,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NR2B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及颞叶皮层内均有NR2B的丰富表达,造模后明显下降,给予行为训练后逐渐增高,较制动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促进海马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内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NCAM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48h后随机分为3组:运动训练组、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均单独饲养于小鼠笼中,运动组每天被动跑笼40min.在MCAO后7、14、21、28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皮层NCAM mRNA的表达.结果:梗死灶周围皮层NCAM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运动训练组梗死灶周围皮层NCAM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训练组(P<0.05).结论:脑缺血梗死可明显诱发NCAM mRNA的表达,运动训练可增加其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对成年大鼠脑梗死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诱导成年大鼠脑梗死 2 4h后 ,将大鼠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梗死后康复训练组和梗死后制动组。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滚笼训练 ,制动组于网状笼内固定。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 ,观察、比较脑梗死后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 成年大鼠脑梗死后 6~2 4d ,梗死对照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P <0 .0 1) ,其中第 12天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达到峰值。梗死后康复训练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梗死对照组和梗死后制动组大鼠均明显增加 (P <0 .0 1) ,而梗死后制动组大鼠与梗死对照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上调的作用可能是康复训练帮助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p38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48 h后随机分为3组: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运动组每天被动跑笼40 min。在MCAO后7、14、21和28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皮层p38的表达。结果梗死灶周围皮层p38表达增加(P<0.05),梗死后21 d及28 d,运动训练组梗死灶周围皮层p38表达明显高于非训练组(P<0.05)。结论脑梗死可诱发p38的表达,运动训练可增加其表达。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并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需做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巢蛋白(Nestin)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苷治疗中枢神经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基础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6,12,24 h,2,3,7,14 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干预所有治疗均由作者亲自操作.治疗组大鼠于缺血1.5 h再灌注前给予空腹注射肌苷注射液100 mg/kg,2次/d.对照组大鼠同步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置于同样的空间笼养.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stin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缺血侧NestinmRNA表达皮质除2h以外、纹状体除2,6 h以外、室旁区除2,6 h,14 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NesfinmRNA表达较对照组于2,6 h,7,14d在皮质,14 d在纹状体有所降低,3 d在皮质、纹状体及室旁区均显著升高,7 d仅在纹状体、室旁区显著升高.结论肌苷可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 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目的 研究康复功能训练对大脑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45只SD大鼠制作脑梗死模型;24h后随机分3组;康复组、制动组,自由组;康复组每天给予平衡,抓握、旋转、行走等功能训练,制动组置于网状笼内固定,自由活动组置于普通笼内饲养,3组在24h、1周,2周,3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结果 康复组在各项功能评估中均优于制动组和自由组,自由组较制动组也有恢复。结论 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