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AT1)受体和2型(AT2)受体在人胎儿皮肤中的分布和表达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AT1和AT2受体在不同孕龄胎儿皮肤附件中的分布和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11~13周龄的胎儿皮肤,可见较强的AT1受体阳性标记信号,主要定位于胎儿表皮;几乎很难检测到AT1受体阳性标记信号。在14~19周龄的胎儿皮肤表皮,可检测到微弱AT1受体阳性信号。妊娠24周以后,AT1受体的表达迅速增加,然而AT2受体的表达逐渐下降。AT1和AT2受体在发育中的表皮、汗腺、真皮的微血管呈阳性标记。AT1和AT2受体在成人皮肤中的表达定位与胎儿无明显差异。实时定量PCR法结果显示,在妊娠的11~37周,均可检测到AT1和AT2受体mRNA,但主要表达的受体亚型是AT2受体mRNA,随胚胎发育AT2受体mRNA维持高表达。妊娠24周以后随胎龄增加AT1受体mRNA表达增加,AT2受体mRNA表达下降。在成人皮肤也可检测到AT1和AT2受体mRNA,但表达水平均较胎儿时期低。结论在皮肤胚胎发育过程中,AT1和AT2的表达呈现发育调节方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提示AngⅡ对皮肤形态发生和损伤修复可能的影响,深层次探讨AngⅡ及其受体AT1和AT2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成人和胎儿皮肤创伤愈合不同结局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8Hz、130dB的次声作用后大鼠颞叶皮层5-羟色胺(5-HT)、5-羟色胺受体(5-HTR)、兰尼定受体(RyR)表达的改变及恢复时间。方法大鼠暴露于8Hz、130dB次声仓1,7,14,21,28,35,42d后置安静环境恢复1~2周,取脑组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颞叶皮层5-HT、5-HTR、RyR表达的变化。结果次声作用各组大鼠脑组织颞叶皮层5-HT、5-HTR、RyR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最低值分别出现于21d、28d和42d(P<0.01)。各恢复组大鼠颞叶皮层5-HT、5-HTR、RyR表达均较其相应次声作用组增多,并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8Hz、130dB次声可引起大鼠颞叶皮质5-HT、5-HTR、RyR表达减少,其变化规律与次声作用参数有关;次声引起的5-HT、5-HTR、RyR表达减少在停止次声作用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Ang)Ⅱ1型(AT1)和2型(AT2)受体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在大鼠深Ⅱ度烧伤后即刻、3、7、14和21 d取创面皮肤标本,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T1和AT2的表达;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 在正常皮肤,AT1和AT2表达强度较弱.但伤后第7天表达达高峰,14 d降低,AT1的表达下调更明显.烧伤后7 dPCNA阳性细胞数最多,14 d后降低.烧伤后7~14 d TUNEL阳性细胞数维持在较高水平,随后下降.结论 烧伤愈合过程中AT1和AT2的表达具时空特性,这种变化与创面修复细胞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影响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生理的方法,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浆膜法检测胃电变化情况.结果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情况不同,且胃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以c-fos的表达作为激活标志 ,提示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对中枢延髓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次声作用对小鼠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次声作用后小鼠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将BALB/C小鼠暴露于16Hz、声压130dB次声,2h/次  相似文献   
6.
邱建勇  王键  鞠躬 《解剖学报》2000,31(3):198-201
目的探讨翼腭神经节节前神经纤维在翼腭神经节中的形态、分布,以及与含不同神经活性物质的神经节细胞的关系. 方法用顺行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在翼腭神经节内,有大量的顺行追踪标记阳性神经纤维,呈篮状缠绕在神经节细胞周围,非常密集.免疫双标记法显示这些被顺行追踪阳性神经纤维包绕的神经元多呈VIP、DβH和NPY免疫反应性.在顺行追踪免疫反应性篮状神经纤维之间,还有SP、CGRP、VIP、DβH、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结论翼腭神经节中VIP(ChAT)和DβH、VIP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受到上涎核发出的节前神经纤维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γ—氨基丁酸,谷氨酸能神经纤维在大鼠垂体前叶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大鼠垂体前叶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能神经纤维的直接支配。GABA和Glu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呈斑片状分布在大鼠垂体前叶远侧部,虽然部分沿血管走行,但大部分神经纤维迂曲于腺细胞周,并与腺细胞接触。神经纤维可见膨体型、细和中等粗细三种类型,其上有大量的膨体。在垂体前叶也发现有GABA、Glu免疫反应细胞分布。  相似文献   
8.
饶志仁  邱建勇 《解剖学报》1997,28(4):350-354,I003
为观察含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在猴延髓内脏带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只恒河猴的延髓中尾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延髓中尾段的TH阳性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从背内侧至腹外侧的弧形带状区--人脏带内(MVZ)。该区可分为背内侧部、腹外侧部和中间部。在背内侧部,TH阳性结构主要分布于迷走神经前运动核、最后区、孤束核的连合亚核、胶状质亚核和内侧亚核。在腹外侧部,由发愤侧向吻侧范围逐渐扩  相似文献   
9.
10.
电针调控大鼠胃运动中c-fos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原癌基因c-fos可以作为神经元被激活的一种标志,以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为观察指标。结合胃电的变化来探讨穴位电针调节胃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生理的方法,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浆膜法检测胃电变化情况。结果 电针刺激足三时等不同穴位c-fos在NTS及DMV中的表达情况不同,且胃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 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以c-fos的表达作为激活标志,提示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对NTS及DMV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