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的疗效。方法 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模型40只,随机分成A组(臭氧水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纯净水治疗组),D组(自然恢复组)。A、B、C三组皮损处分别予以臭氧水疗、外用药物、纯净水治疗,连续治疗2周,D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皮肤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皮肤棘层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皮损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较C组及D组小鼠的搔抓症状及皮炎表现好转,皮损处病理结果与电镜下超微结构明显改善。A组及B组小鼠皮损中IL-10、IL-17 m RNA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IFN-γm RNA水平较C组及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疗对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调控T细胞间的平衡及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反应模型,观察使用不同浓度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后的效果。结果复方木尼孜其颗粒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ACD小鼠的耳厚度、耳肿胀度,真皮中多形核细胞及单一核细胞数,以及ACD小鼠外周血γ干扰素(IFN)含量。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能明显抑制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3.
湿疹及皮炎     
20031971 金属硫蛋白基因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路雪艳(北大三院皮肤科)…//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2).-184~186 通过对比金属硫蛋白(MTs)基因敲除小鼠(MT-/-,不表达MT-Ⅰ及MT-Ⅱ)及野生型鼠(MT+/+)对致敏物的反应,以探讨MTs在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所起的作用。所采用的动物模型为鼠耳肿胀试验模型,以二硝基氟苯致敏小鼠,并在其右耳诱导接触性皮炎,分别对比两组小鼠激发后耳肿胀度。结果:野生型鼠(MT+/+)耳肿胀度明显高于基因敲除鼠(M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7/CD28共刺激通路阻断剂CTLA4-Ig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二硝基氟苯(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以不同剂量的CTLA4-Ig进行静脉注射,通过检测小鼠耳廓肿胀度观察其对DNFB和FITC刺激的反应,并观察CTLA4-Ig的长期疗效,同时对治疗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CTLA4-Ig有明显的治疗作用,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经治疗耳廓肿胀抑制率最高达69.7%,而且治疗的小鼠在激发后的14d用DNFB再刺激能产生无应答反应,但对FITC的再刺激表现为耳廓肿胀明显,过继转移CTLA4-Ig治疗小鼠的淋巴细胞能诱导受体鼠对DNFB的刺激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结论 应用B7/CD28共刺激通路阻断剂CTLA4-Ig融合蛋白能有效地抑制接触性超敏反应,为临床治疗Ⅳ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湿疹等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小鼠脾细胞体外生成Th1型细胞因子的反应模式,以适应研究免疫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的要求.方法 ELISA检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化剂脂多糖(LPS)或T细胞丝裂原伴刀豆球蛋白A(ConA)在不同剂量或两种诱导剂不同剂量组合的条件下,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产量.结果 LPS能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IL-12.ConA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的最低质量浓度是0.25mg/mL.不同浓度LPS与0.25mg/mLConA联合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时,LPS表现出协同效应,IL-12与IFN-γ呈正相关,IL-4与IFN-γ呈负相关.结论 LPS和ConA体外联合可诱导鼠脾细胞向Th1型细胞反应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许多研究证明紫外线照射引起局部和系统性免疫学改变,包括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迟缓性过敏反应的抑制,皮肤移植存活期延长,肿瘤易感状态的诱导,也观察到 T 抑制细胞活性增加,NK 活性降低。紫外线能影响 DNA 分子的抗原性,表皮内抗原提呈细胞功能。紫外线诱导角朊细胞释放 IL-1、IL-3、IL-6、GMCSF、TNF、小鼠角朊细胞可释放免疫抑制介质,前列腺素,顺式尿刊酸。紫外线还可调节表皮细胞表面 ICAM-1等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茶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外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发生皮炎的小鼠耳片的组织学变化(HE染色),RT-PCR检测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IL-2、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动物模型,且皮肤中IL-2、IFN-γ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哈西奈德溶液组和茶油组的耳片组织肿胀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轻微,炎性细胞浸润数目少,组织病理变化轻。在茶油和哈西奈德溶液的干预下,炎性组织IL-2、IFN-γ的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茶油减轻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理损害,下调了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用0.5%2,4二硝基氯苯(DNCB)制备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4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氟米松软膏)、治对照组(地塞米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冷霜)。除空白对照组外,余三组在小鼠背部均匀涂抹实验药物,2次/d,连续2周。观察各组干预后皮肤组织病理及组织IL-4水平。结果复方氟米松治疗组小鼠较对照组皮损处角质层明显变薄,表皮厚度恢复正常;炎症细胞明显减少,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一定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局部皮损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免疫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对青蒿琥酯免疫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证明它能:1.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诱导Ts细胞活性,3.提高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抑制活力,它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小红参对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茜草科植物小红参犤Rubiayunnanesi(Franch)Diels犦是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云南茜草的根,我们过去的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小红参体内给药(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反应及其产生白介素(IL)-2的能力,但对小鼠脾脏B细胞增殖反应无影响[1]。小红参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蒽醌类、乔木烷型三萜类、环已肽配糖体、β-谷甾醇等成分犤2-4犦。为了解其有效作用成分,我们观察了小红参提取物蒽醌类及三萜类体外给药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体外培养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ACD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ACD小鼠模型,分离纯化小鼠脾淋巴细胞,并和不同浓度的IP-10共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IP-10共同孵育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4+、CD8+和CD3+水平,以方差分析进行结果 分析.结果 IP-10各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小鼠CD4+、CD8+、CD3+T淋巴细胞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仅高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P-10可升高成熟T淋巴细胞比率,非特异性地增加Ⅳ型变态反应主要效应细胞CD4+T及CD8+T亚群的表达,扩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加入诱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DNCB)刺激DC,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芍药苷(PF)对树突状细胞(DC)的表面分子MHC II、CD40、CD80、CD86及促炎因子IL-12p70和抗炎因子IL-10分泌的影响.PF抑制由DNCB引起DC的MHC II高表达和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上调,且呈剂量依赖型;同时伴随抑制由DNCB诱导的促炎因子IL-12p70的产生(P<0.05),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的分泌(P<0.05),但对TGF-β1的分泌没有影响(P>0.05).芍药苷通过抑制DNCB诱导的DC表型成熟及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发挥了免疫抑制作用,在防治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等免疫相关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湿疹及皮炎     
20023622 CTLA4-lg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周倩(北大一院皮肤科)…∥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4).-256-259建立小鼠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静脉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在体外抑制人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迁移的能力及对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的影响情况,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CK-8比色试剂盒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A375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微孔隔离小室迁移实验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A375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A375细胞CCR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24h的IC50值为0.20μg/mL;雷公藤内酯醇能显著地抑制A375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P0.01),侵袭抑制率约为82.84%;经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0μg/mL,0.2μg/mL和0.4μg/mL)处理后,A375细胞中CCR7蛋白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A375细胞增殖和体外迁移能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其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相关,并且该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 mRNA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探讨应用白芍总苷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周及4周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0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8、IL-33 mRNA的表达量;对患者应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noy,TGP)治疗2周和4周后外周血IL-18 mRNA和IL-33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18和IL-3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IL-18 mRNA和IL-33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3组中IL-18 mRNA和IL-33 mRNA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经白芍总苷治疗2周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18和IL-33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白芍总苷治疗4周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IL-18和IL-33比治疗2周后明显降低。IL-18、IL-33ΔCT值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0.59,P均0.01)。有家族过敏史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组较无家族过敏史患者组IL-18和IL-33 mRNA表达量高。结论:IL-18和IL-33可能参与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分型和严重程度有关。白芍总苷可能通过调节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IL-18和IL-33 mRNA表达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外用脂质体包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融合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情况。方法 局部外用脂质体包裹gD,gD+HSP70,HSP70-gD融合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3周,末次免疫后第4周检测小鼠血清中gD IgG水平,同时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并用HSV-2gD蛋白刺激,用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及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脂质体包裹gD、gD+HSP70和HSP70-gD均可以诱导小鼠产生针对HSV-2gD蛋白的抗体并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IFN-γ和IL-4,脂质体包裹HSP70-gD组在血清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其分泌IFN-γ、IL-4水平方面均显著高于脂质体包裹gD+HSP70组和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70可以促进gD蛋白诱导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分析咪唑斯汀与血清白三烯的相关性。建立小鼠ACD疾病模型,观察咪唑斯汀在不同时间点对小鼠ACD炎症性肿胀的治疗作用;同时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三烯C4(LTC4)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咪唑斯汀对小鼠ACD的炎症性肿胀具有显著迅速地抑制作用;而且其皮肤肿胀度与血清LTC4水平呈正相关。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继而阻止白三烯的产生而发挥其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8.
钙通道阻滞剂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钙通道阻滞剂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我们首先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维拉帕米和盐酸氟桂利嗪)对二硝基氯苯和巴豆油引起的小鼠变应性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可显著减少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P<0.01和P<0.05)及真皮单一核细胞浸润(P<0.01);而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及真皮单一核细胞浸润无明显减少或增加(P均>0.05)。其次,采用MTT比色分析法,用硝苯地平、地尔硫、维拉帕米对小鼠体外和盐酸氟桂利嗪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及白介素2产生进行研究,发现无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它们皆可抑制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及白介素2产生。提示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而对小鼠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无明显作用。钙通道阻滞剂直接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白介素2产生,并通过抑制白介素2而间接地进一步影响淋巴细胞增殖,可能是其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参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AD)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在DC2.4细胞系中以TSLP刺激诱导树突状细胞活化继而用NB-UVB照射,观察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B缺陷的Rag1~(-/-)小鼠制备MC903诱导的AD小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体外DCs培养中,TSLP可促进DCs细胞活化并上调Th2细胞因子表达,经NB-UVB照射后,DCs活化程度降低,Th2细胞因子IL-4(P0.01)和IL-13(P=0.03)相对表达量下降。在AD小鼠模型中,NB-UVB照射可减轻MC903诱导的AD样皮炎,并且Th2细胞因子IL-4(P0.01)及IL-13(P0.01)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DCs(P0.01)及小鼠(P0.01)中,NB-UVB照射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均伴随着TSLP受体TSLPR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实验和动物研究结果提示NB-UVB通过下调TSLPR、抑制DCs细胞活化从而抑制Th2炎症反应是其治疗AD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CTL表位疫苗对小鼠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HSV-2pVAX-gD-CTL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后第4周检测小鼠血清中gDIgG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HSV-2pVAX-gD-CTL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INF-γ和IL-4,诱导CD4+,CD8+T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并能刺激血清HSV-2gD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其中pVAX-gD-CTL组在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其分泌INF-γ水平、CD4+,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方面均显著高于pVAX-gD对照组。结论CTL表位对单纯疱疹II型重组DNA疫苗诱导的Th1型免疫应答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