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皮肤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1例皮肤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男,42岁。左膝关节结节、斑块2年,逐渐增大。1个月前局部皮肤出现肿胀、破溃。皮肤科检查可见左膝关节有一7cm×5cm暗红色斑块,中心有脓性分泌物。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鉴定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经抗分枝杆菌治疗,皮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检测8种常见皮肤分枝杆菌的PCR-RFLP方法。方法①用通用引物对分枝杆菌的热休克蛋白hsp65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②用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HaeⅢ对扩增产物进行消化,根据所得片段确定各分枝杆菌特征性的酶切图谱,从而对分枝杆菌进行鉴别。结果 8种常见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标准株(鸟、胞内、堪萨斯、结核、瘰疬、海、偶发、龟分枝杆菌)的酶切图谱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PCR-RFLP方法可用以检测鉴定皮肤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3.
背景: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比较困难,国内关于确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报告很少,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措施。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技术进行实验室诊断,并以联合疗法分别治疗之。结果: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经联合疗法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所用的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有助于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氟嗪酸、利福平、氨苯砜联合疗法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误诊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所致皮肤感染,含“海鱼分枝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少见是一类很容易误诊的皮肤病。笔者见到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常见分枝杆菌对氨苯砜和氯法齐明的体外敏感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24-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结核杆菌、海鱼、堪萨斯、田鼠、新金色、土、偶发、龟、脓肿和耻垢分枝杆菌标准株对氨苯砜和氯法齐明的体外MIC值.结果:结核、海鱼和堪萨斯分枝杆菌对氯法齐明敏感,所有菌株对氨苯砜耐药.结论:氯法齐明是一种治疗结核、海鱼和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1岁。躯干、双侧大腿上部散在触痛性结节、斑块54天。发病前有大腿外伤史及河水接触史。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深部感染性肉芽肿改变。细菌培养及菌落DNA PCR测序示偶发分枝杆菌。患者行全外显子测序未发现免疫、感染相关突变,综上诊断为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性肉芽肿。给予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脓肿切开、穿刺引流等,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7.
报道2例海分枝杆菌感染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1,男,25岁。右侧拇指红肿破溃伴疼痛1个月。患者2,女,54岁。左侧大拇指及手背手腕红斑结节伴疼痛2个月。2例患者均有鱼扎伤病史,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最终诊断为游泳池肉芽肿,给予抗分枝杆菌感染治疗3个月后痊愈。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龟分枝杆菌感染多与手术伤口、器官移植、透析和注射等有关。本文报道一例经美容注射后引起的龟分枝杆菌感染,通过病理、培养和PCR测序确诊,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分子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患者经克拉霉素、阿米卡星药物治疗痊愈。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9.
报道2例鱼刺伤肉芽肿患者。2例患者均有鱼类接触史、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TB-IGRA)阳性、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升高、海分枝杆菌qPCR阳性。结合其病史、组织病理、TB-IGRA、海分枝杆菌qPCR等确诊为鱼刺伤肉芽肿。2例患者均予以克拉霉素缓释片、利福平胶囊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0.
鱼刺伤肉芽肿是因鱼刺伤后被海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肉芽肿性损伤,上肢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通常情况下,所报道的病例多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结节、红斑。累及肌腱、骨骼、关节等深部结构较为少见。现报道因海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腱鞘炎两例。  相似文献   

11.
嗜血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haemophilum)是一种抗酸杆菌,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中的一种。近年来国外关于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但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文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多篇外科手术、美容手术、美容注射、文身后发生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报道,更有在整容手术或抽脂的诊所中发生爆发事件的报道,其中一些病例的发生与未经批准的药物注射和不规范的操作相关,本文报道3例美容注射后罹患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的报道表明其所致皮肤感染表现各异,易被误诊、漏诊,同时也可引起继发感染和医院内感染。本文分析总结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点、皮肤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引起重视,增强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美容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少见的非典型分枝杆菌,可导致皮肤肉芽肿疾病。现国内首报一例患者,女,22岁。右手背被猫咬伤后出现暗红色斑2个月。既往体健。组织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倾向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皮肤组织测序并进行系统和发育树分析,最终诊断为美容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cosmeticum)感染。该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多次调整用药,最终应用环丙沙星、克拉霉素联合米诺环素,皮损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8岁。左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5年,左膝胫骨结节手术疤痕表皮破溃3天。伤口拭子细菌培养示偶发分枝杆菌。从发病时间、影像提示假体周围软组织感染性病变、多次手术探查均考虑筋膜层完整,我们认为本患者属于术后外界环境种植。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植皮手术,患者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6.
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确诊的7例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患者均在非正规医院行美容注射术,术后注射部位都发生脓肿分枝杆菌感染。7例患者均为多发皮损,且为美容注射后发病,表现为红斑、结节、脓肿、溃疡。病理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6例皮损组织脓液培养结果为脓肿分枝杆菌,1例行组织PCR扩增提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为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给予克拉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治疗,皮损均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皮肤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认识。 方法 报道2例皮肤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病原学特点及治疗随访的情况。 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皮损均发生在外伤后,临床最初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逐渐出现破溃结痂和脓肿形成。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或组织细胞浸润,伴有灶状坏死和中性粒细胞脓肿形成。抗酸染色可见大量的阳性杆菌。细菌仅能在含有铁离子的培养基中生长,病原体经PCR后测序符合嗜血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患者利福平、克拉霉素和莫西沙星联合治疗后3个月,病情好转。 结论 嗜血分枝杆菌感染常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中,继发于外伤,表现为皮下结节和脓肿,组织学符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分子生物学是鉴定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报道4例鱼刺伤所致肉芽肿,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均有鱼类接触史,皮疹特点均为暗红色丘疹、结节,其中一例伴有上肢串珠样皮下结节。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虽然微生物感染证据缺乏,但诊断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利福平、克拉霉素行经验性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脓肿分枝杆菌性皮肤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院外散发的皮肤脓肿分枝杆菌病,患者女,52岁,左颞部慢性皮肤溃疡3年,常规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阴性,多种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无效,皮损分枝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该分离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药,对链霉素临界耐药。给予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及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后明显好转,提示在我国有院外散发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做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鉴定。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潜力。MSCs可通过抗菌肽与关键酶的分泌、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介导受宿主细胞由免疫抑制状态向激活状态转化,进而作为细胞治疗的一种手段,在足量抗菌药物覆盖的基础上,辅助杀灭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的分枝杆菌感染,并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基础及临床前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