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成人股骨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及弹力内锁钉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股骨髓腔进行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弹力内锁髓内钉,以达到对成人股骨干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方法 24根成人股骨标本,自冠、矢状面剖开并每间隔1.5 cm进行横断,测量其髓腔弧度及冠、矢状径. 弹力内锁髓内钉以开口三叶草形髓内钉为基础,在髓内钉凸出的两侧翼开矩形孔,安装弹簧卡.临床固定股骨骨折35例.结果 股骨髓腔中轴凸向前,非松质骨区弧度半径约(90.2±15.6)cm,髓腔两端松质骨区呈矢状径短、冠状径长的漏斗形.狭窄区位于中上部,狭窄处的矢、冠状径分别为(13.9±1.6)mm和(1 1.4±1.3)mm.应用3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弹力内锁髓内钉具有与人体股骨中轴相适应的弧度,两端弹簧卡具有加强固定、防止旋转和轴向加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人股骨骨髓腔影像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研制新型股骨髓内固定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 60支成人股骨干燥标本 ,拍摄标准的X线正侧位片 ,观察髓腔的形态 ,测量皮质骨的厚度 ,髓腔的横状径 ,矢状径 ,髓腔的轴线在不同节段与皮质骨内侧缘的切线形成的夹角等。结果 :正位片示髓腔呈“哑铃状” ,自上而下 ,横状径由大 (2 0 .0±0 .3 )mm变小 (11.1± 2 .4)mm ,再由小 (11.1± 2 .4)mm变最大 (3 2 .6± 5 .2 )mm。狭窄段横状径的直方图呈正态分布 ,均数为 (10 .7± 2 .0 )mm。侧位片示髓腔中上段的轴线与中下段的轴线所形成夹角为 (172 .2±2 .2 )° ,其夹角顶端距小转子下缘的实际长度为 (12 .8± 3 .0 )cm。结论 :①髓内钉不适合股骨中下段骨折的髓内固定。②组合式分叉防旋转的髓内钉适合股骨中下段的解剖学特点和力学要求。③顺行击钉 10~ 15cm处时 ,忌用暴力 ,减慢进入速度。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选用了30块成人股骨,首先测量股骨的长度(从大转子尖至外侧髁下缘),再用钢锯把股骨横断为五等分。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部分骨髓腔的最大径和最小径。最后将股骨上、下端矢状锯开,分别测量从大转子至髓腔上端及外侧髁下缘至髓腔下端的距离,把股骨长度减去上述距离为骨髓腔长度,所测量数据均用统计学处理,股骨的长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特点对于股骨假体的匹配和远期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没有基于三维CT多平面重建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研究。目的:分析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总体三维形态学特点,用以指导假体设计和手术操作。方法:50件(25对)正常国人的股骨标本,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对股骨标本进行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重建图像中选择标准化层面分别测量股骨前弓角、近段股骨髓腔长度、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的夹角(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以及股骨颈前倾角。应用Pearson二元相关分析明确以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近段股骨髓腔长度为(175.6±8.6)mm;股骨前弓角为(10.6±1.8)°;在经股骨距内缘层面、中份层面和外缘层面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分别为(12.7±1.2)°,(6.3±0.9)°,(0.3±0.06)°;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为(18.8±2.7)°;股骨颈前倾角为(11.0±2.3)°。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前弓角和股骨颈前倾角呈显著正相关(r=0.749,P=0.014)。在矢状面上,由内侧向外侧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逐渐趋向一致。虽然在外观上近段股骨在干骺端部位存在后弓,但近段股骨髓腔的轴线为直线,近段股骨髓腔无后弓。提示进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直柄假体更能够适应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形态。干骺端髓腔内壁的较大倾角使其成为股骨近端应力承载的最重要部位,因此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应作为假体选择和术前计划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并分析国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与髓腔内径曲线,为DDH股骨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股骨三维重建后,测量并比较分析30名正常人(30髋,男21名,女9名,平均年龄29.4岁)和64名DDH患者(74髋,男12名,女52名,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近端形态参数和多个高度上髓腔内外径、前后径,建立不同人群的髓腔内径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DH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前倾角(26.39°±14.74°vs 15.68°±7.95°)显著较大(P=0.001),颈干角(125.65°±5.73°vs 129.19°±5.80°)、峡部高度[(99.14±14.62) mm vs (110.13±11.73) mm]、髓腔开大指数[(3.63±0.77) vs (4.45±0.79)]、股骨头直径[(44.01±5.75)mm vs (47.26±3.94)mm]和偏心距[(31.80±3.82)mm vs (36.42±4.84)mm]则显著较小(P0.05)。结合测量所得的髓腔前后径、内外径与所拟合的内径曲线,DDH近端髓腔呈现的特点为内外径变狭窄、前后径向前偏移。在不同分型DDH中,股骨的变形程度随着分型增大愈发严重,CroweⅣ型DDH患者与其他分型间的股骨髓腔形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DDH患者的平均股骨近端曲线与正常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且DDH的不同分型间也存在形态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定量了解DDH患者的股骨近端形态特征,为设计适用于DDH患者的新型股骨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人经股骨上髁轴的磁共振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剑彬  余洋  王逸扬 《解剖学报》2009,40(6):997-1000
目的 在MRI上研究股骨远端上髁解剖,为全膝置换术中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TEA)及股骨假体大小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对78侧正常成人膝关节行磁共振扫描,测量STEA宽度、STEA的骨性标志与膝关节后侧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大小及股骨后髁角。 结果 STEA宽度在男性中为(79.55±4.90)mm,在女性中为(71.18±4.22)mm,股骨内上髁沟最低点、外上髁最凸点与膝关节后方关节线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与STEA宽度具相关性,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大小与STEA宽度也具相关性,股骨后髁角为(4.22±2.07)°。 结论 国人股骨远端上髁解剖大小明显小于欧美国家人群,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与STEA宽度成一定比例,STEA的骨性标志与膝关节后侧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可为定位STEA提供一定帮助,通过术中触摸或PCL定位STEA的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量了30块成人股骨的长度,骨髓腔长度及内径。骨髓腔的长度为28.86±2.79cm,其最狭窄部位在股骨中段,最小径为9.86±1.20mm。股骨长度与骨髓腔长度明显相关(P(0.001),回归方程为Y=-4.0543+0.8516X,为骨外科髓内钉术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表明股骨远端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设计参数多为参照西方人种数据,且其产品规格有限。 目的:对成年中国人中远端股骨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手术相关解剖CT数据进行数字化测量。 方法:选自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非膝关节疾患的成人CT连续扫描数据15例,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立体图形中测量股骨远端宽;股骨外侧髁前后径;股骨外侧髁基底部宽;股骨外侧髁干角;自股骨大转子下缘5 cm至外上髁每隔5 cm划分为1段,共分为5段,分别测量每段中部股骨内外侧皮质及髓腔横径。 结果与结论:成年中国人中远端股骨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固定后,股骨远端左右侧宽分别为(84.80±1.27) mm和(84.60± 1.40) mm;股骨外侧髁前后径分别为(67.36±1.41) mm和(66.27±1.42) mm;股骨外侧髁基底部宽分别为(42.53±3.42) mm和(42.98±1.25) mm;股骨外侧髁干角分别为(7.58±0.69)°和(7.66±0.79)°,左右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股骨远端;三维重建;设计参数;数字化骨科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03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三维螺旋CT重建正常人膝关节,测量股骨远端相关解剖参数,探讨男女性股骨远端的解剖特点对于关节表面假体形态的不同要求。方法:80侧正常成人膝关节,男性、女性各40侧,年龄18~72岁,行三维螺旋CT扫描,在GE Advantage workstation工作站上进行0.625mm层厚重建,测量股骨经上髁轴线宽度、内外侧髁高度、髁间高度及内外侧滑车前突距离,行模拟截骨后,测量各截骨面高度,比较各测量值性别问的差异。结果:男女性髁间高度、经上髁轴线宽度、外侧髁高度及内侧髁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性各值均大于女性。股骨远端横径与纵径的比值亦为男性大于女性(P〈0.001),男性股骨内、外侧滑车前突距离均大于女性,均值差分别为1.2mm和0.7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男女性之间股骨髁形态存在一定差别,股骨远端关节面假体形态的设计应该性别差异化,使假体与截骨面更好的吻合。以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掌骨,近节指骨骨髓腔的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测量掌、指骨骨髓腔长度 ,观察髓腔形状及变化 ,为掌指关节假体的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 0只手标本随机分为两组。 10只手从干骺端开始每隔 10mm进行横切 ,测量髓腔的冠状径及矢状径 ;其余纵切 ,测量髓腔长度及髓腔最狭窄处。拍摄 2 0只手标本X光片。测量Swanson假体柄及绞链区长度及宽度。结果 :掌骨骨髓腔形状男女及左右手无差别 ,髓腔长度大约为其全长的 3 /5 ,髓腔的狭窄段在全长中点近侧约 5~ 10mm处。指骨髓腔呈“喇叭型” ,长度同指骨无明显的比例关系。X光片测量结果基本同实际解剖测量相同。Swanson假体两端柄长度约为髓腔长度的 2 /3。绞链区长度稍小于1/2干骺端至掌骨头长度。结论 :掌指骨髓腔在中间较窄 ,两侧较宽 ,存在约 5~ 10mm的狭窄段。中间段髓腔形状五指各不相同。为设计国人掌指关节假体及改进Swanson硅胶假体提供参考数据 ,另外对于选择骨折内固定物及手术操作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1)男女性股骨标本各30根,测量股骨髁宽、内侧髁宽、外侧髁宽、内侧髁前后径、外侧髁前后径、股骨内侧髁倾角、股骨外侧髁倾角等数值。(2)X线摄片30位正常成年志愿者股骨,进行冠状面上角度测量。结果股骨髁宽、内侧髁髁宽、外侧髁髁宽、内侧髁前后径、外侧髁前后径等值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同性别内侧髁倾角明显大于外侧髁倾角(P<0.01)。股骨干与股骨远侧段之间的夹角、股骨干与股骨近侧段之间的夹角、股骨干与膝关节面之间的夹角存在性别差异(P<0.01~P<0.05)。股骨远侧段与股骨近侧段的夹角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动力髁螺钉手术中应注意股骨髁形态的性别差别和股骨远侧段存在的弯曲,以提高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易发生螺钉断裂致骨畸形。将光学测量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能更精确的分析螺钉断裂的特点。 目的:以数字散斑法测量股骨髓内钉交锁螺钉的形变。 方法:取4根成人无名尸体防腐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1/2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模型。4枚锁钉从上到下标记为1,2,3,4。每具标本按A~D组顺序进行测试,A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B组:在A组基础上股骨中段横形锯断2次,即中点锯断1次,中点下5 cm处行第2次锯断,模拟较复杂型骨折;C组:在B组的基础上上端去除1枚锁钉;D组:在C组基础上下端去除1枚锁钉。在200,300,400 N拉力下,以数字散斑相关软件测量各组第4锁钉的形变。 结果与结论:在300 N拉力下,B组与C组锁钉形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载荷递增到300 N的过程中,在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远端靠近骨折线之锁钉将产生较大的应变,此钉极易发生疲劳性断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产前3.0 T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序列(TrueFISP)MRI胎儿股骨生长动力学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进行产前MR检查的6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孕妇年龄20~46(30.7±6.4)岁,孕25+1~38+6(32.7±3.5)周。使用3.0 T MR 对胎儿股骨行产前TrueFISP扫描,在矢状面图像上测量胎儿股骨干长度,股骨近端和远端软骨骨骺的最大前后径和高度;在冠状面图像上测量股骨近端和远端软骨骨骺的最大横径。观察指标:(1)观察胎儿股骨MRI解剖特征;(2)观察胎儿股骨干长度及近端、远端软骨骨骺横径、前后径、高度与孕周的相关性。计算各项影像学指标在10种回归模型(线性、对数曲线、反函数曲线、二次曲线、三次曲线、复合曲线、幂函数曲线、S形曲线、生长曲线和指数曲线回归)中的决定系数(R2)值。根据最大R2值确定各项观察指标的最适回归模型,并获取相应的最佳生长动力学回归方程。结果 (1)MR TrueFISP图像显示66例胎儿股骨解剖特征:孕28周之前,胎儿股骨干呈低信号,骨皮质与骨髓腔分界不清;孕28周之后,胎儿股骨干骨皮质呈低信号,骨髓腔呈条状较高信号,骨髓腔与骨皮质分界清楚。孕25~39周,胎儿股骨干上方为软骨性股骨头及颈、大转子,呈高信号,与股骨干上端分界清楚;股骨干下方为股骨远端软骨性骨骺,呈高信号,与股骨干下端分界清楚。(2)在10种回归模型中,胎儿股骨各项影像学指标均随着孕周的增加呈曲线增长。胎儿股骨干长度以三次曲线模型为最适回归模型,R2值0.882,曲线拟合优度高,最佳生长动力学回归方程为$\widehat{Y}$股骨干长度=-21.879+2.972×X孕周-4.251×10-3×X3孕周。胎儿股骨近端软骨骨骺高度以三次曲线模型为最适回归模型,R2值0.642,曲线拟合优度一般,最佳生长动力学回归方程为$\widehat{Y}$股骨近端软骨骨骺高度=-16.720+1.357×X孕周-3.227×10-3×X3孕周。胎儿股骨远端软骨骨骺前后径以幂函数曲线模型为最适回归模型,R2值0.489,曲线拟合优度低,最佳生长动力学回归方程为$\widehat{Y}$股骨远端软骨骨骺前后径=0.887×X0.861孕周。胎儿股骨近端软骨骨骺横径、前后径以及远端软骨骨骺横径和高度均同时遵从复合曲线、生长曲线和指数曲线模型,R2值分别为0.568、0.452、0.549和0.387,曲线拟合优度低,其指数曲线模型的最佳生长动力学回归方程分别为$\widehat{Y}$股骨近端软骨骨骺横径=6.961×exp (0.028×X孕周)、$\widehat{Y}$股骨近端软骨骨骺前后径=7.301×exp (0.025×X孕周)、$\widehat{Y}$股骨远端软骨骨骺横径=6.114×exp (0.035×X孕周)和$\widehat{Y}$股骨远端软骨骨骺高度=8.727×exp (0.021×X孕周)。结论 基于产前3.0 T 的TrueFISP MRI,胎儿股骨各影像学指标的生长动力学特征符合曲线回归模型,可为产前评估胎儿骨骼发育状况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的三维模型,分析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并测量解剖形态的相关参数,研究双侧股骨近端的对称性及解剖形态。方法选取50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52岁。扫描参数:扫描层厚0.625 mm,扫描电压120 kV,扫描电流100 mA。扫描范围:自双侧股骨头上10 mm至小转子中点平面下50 mm。将双侧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左侧股骨与右侧股骨镜像模型相配准,对配准后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并测量左右股骨近端的形态参数,使用SPSS 1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近端形态和髓腔内部结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及内部结构具有高度对称性。股骨头直径为(45.71±4.08)mm,股骨头高度为(53.61±5.43)mm,偏心距为(39.91±5.07)mm,股骨颈中央直径为(36.71±3.75)mm,颈干角为(127.88±6.28)°,股骨颈长度(46.61±4.74)mm,小粗隆中点所在平面的髓腔内径为(26.21±4.59)mm,其中偏心距、颈干角与白种人形态参数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供了一种验证双侧股骨对称性的新方法。结论正常成人双侧股骨内外部形态存在一定的对称性,变异较小,为股骨形态的测量提供理论依据;三维重建更利于对股骨近端形态参数的测量;新配准方法的提出对于临床中股骨近端骨折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股骨远端解剖结构相关数据与国内常用的膝关节假体参数进行对比,评估假体吻合度,为设计符合解剖结构的假体提供参考。 方法 ①选100例无明显骨质缺损的华南地区成人股骨标本 (左51,右49), 拍数字化照片;②校正放大率后测量:机械轴长度、机械轴/解剖轴夹角、髁横径、髁间截骨面横径、外髁前后径、内髁前后径;③测量Zimmer NexGen LPS、Stryker Scrorpio NRG Knee-Flexed、United-U1、威高 GKPS假体的髁内外径宽、假体前髁高度及后髁高度。 结果 (1)股骨远端横径为(7.60±0.60) cm,股骨远端外侧髁高度为(5.90±0.76) cm,内侧髁高度为(5.73±0.74) cm,其间无明显相关性;(2) 4品牌假体的截骨长度均可适应股骨远端骨结构,但前髁截骨高度与4种品牌假体前髁高度对比,在设定容差范围内的涵盖率为24%~55%,股骨后髁高度与假体的后髁高度对比,涵盖率仅14%~21%。 结论 股骨远端解剖形态数据分布较为弥散,在关节置换过程中需个体化处理。假体径线与华南地区国人股骨远端形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型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胫骨复合体正常站立状态下的生物力学响应,探讨病人术后发生股骨穿孔的原因,为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的优化设计与制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兼顾CT及三维光学扫描数据建立股骨远端骨肉瘤瘤段切除肿瘤膝关节置换后的病人股骨-假体-胫骨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关有效性验证,从而进一步分析人体站立状态下股骨-假体-胫骨复合体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遮挡现象。结果 (1)在站立加载状态下,相对胫骨,股骨的应力明显更大且集中分布趋势显著,股骨前1/3区域应力较大,呈现应力遮挡效应。(2)由于模型基于临床病人几何及骨质特征建立,股骨应力集中位置与临床中病人股骨穿孔位置接近,表明在施加自身重力状态下可能发生与病人病症一致的股骨损伤行为。结论肿瘤型铰链式膝关节假体植入后,由于假体髓针深入骨髓腔,正常站立状态下亦对骨髓腔产生一定的压力;由此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以及假体髓针与特定骨髓腔的匹配情况均可能引起股骨应力集中,从而将可能引起股骨开裂,甚至穿破,影响手术质量。建议术前优化假体设计以减轻或避免此类现象,从而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when a shear force was applied posteriorly to the loaded knee in vivo, there would be no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he tibia and the medial femoral condyle. Siemens 7 Tesla high-resolution MRI machine was used to scan eight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ith the knee at 15° of flexion. Two scans were obtained: the first with a compressive force of 660 N along the tibial long axis and a second with the compressive force and a posterior shear force of 36 N applied to the tibia. Solid models were created of the femur, tibia, and menisci for both loading conditions. The tibial models were superimposed enabling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femur and menisci to be determined, relative to a fixed tibia. On average, the lateral femoral condyle displaced anteriorly by 0.66 mm but the medial femoral condyle displaced posteriorly by 0.36 mm. This indicated an axial rotation with a center between the lateral and medial condyles, but closer to the medial. The menisci displaced with the femoral condyles, but there was no indication that the medial meniscus was contributing to the pivoting action.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 concept of medial anterior-posterior stability under weight-bearing conditions, but with structures other than the medial meniscus providing the stability. This study has application to the treatment of knee injuries and to knee arthroplasty desig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Wolff骨重建理论分析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对股骨近端骨重建进程的影响。方法 根据骨重建控制方程,利用Python语言编写骨重建程序。在ABAQUS软件中分别建立术前股骨模型与术后股骨及假体有限元模型。对比THA手术前后骨重建进程,分析假体植入对THA术后中远期股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假体植入后,股骨近端应力持续降低,受力点由股骨头转移到假体,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现象。应力遮挡区域内骨丢失现象严重。股骨干皮质骨变薄,应力遮挡有所缓解。假体底端内侧受挤压,应力显著高于外侧,此处骨质分布不均。结论 THA术后股骨近端内侧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导致骨丢失,造成假体松动;假体底端两侧应力水平存在差异,引起骨质分布不均,导致假体与股骨配合不紧密,造成术后患者大腿中段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定量描述股骨远端关节面几何形态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及软骨修复提供关节面形态数据支持。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并且报告无异常的MRI图像130例,采用Mimics等软件对MRI图像进行处理,分别在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测量出股骨内外侧髁远端及后髁关节面的半径和弧度,根据这些几何参数来确定股骨远端关节面近似的几何形态。 结果 在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上,内、外侧髁关节面均可用若干个半径不等的圆弧拟合,股骨内、外侧滑车关节面可用两个半径不等的球体拟合。 结论 通过测量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参数可以定量描述复杂的股骨远端关节面三维几何形态,获得的数据可能用于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的设计及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07例成人股骨X线正、侧位片观测髓腔形态结构特点;(2)在X线片上测量估算髓内钉可达到股骨远端的最远距离,复位骨折,术中X线临测扩髓延长股骨远端髓腔至关节面上10~15mm,采用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2例,2例不稳定骨折髓内钉同定后均加用小钢板单侧骨皮质螺钉同定。结果:12例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全部愈合。结论: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基本不损伤膝关节,术中出血少,稳定性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