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对不同原因昏迷患者预后判定的作用,以及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关系。方法:对40例昏迷患者进行AEEG、BAEP、SEP检测。按GCS昏迷评分分为3~5分组和6~8分组,并分析其与电生理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40例昏迷患者预后意识恢复伴或不伴有残疾者21例,持续植物状态者7例,死亡12例。GCS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重,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级别愈高,临床死亡率也越高,相互之间呈平行关系。结论:临床把GCS评分与AEEG、BAEP、SEP检测有效地结合,能够为昏迷患者预后判定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型颅脑损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方法:对14例中型颅脑损伤伤者进行BAEP检测和分级评估。结果:中型颅脑损伤伤者BAEP的异常率为85.7%,其中脑干段电反应异常率达71.4%;BAEP的分级以Ⅲ级为主。结论:中型颅脑损伤伤者存在脑干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评价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诊断符合TOBS患者的BAEP及SEP的检查结果,并与患者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作对比性研究。结果:TOBS患者SEP的潜伏期、BAEP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且反映其动态变化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结论:BAEP及SEP对TOBS的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EEG)检测在非外伤性昏迷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昏迷患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早期进行双侧正中神经的SEP检测和EEG检查,随访6个月后进行预后分析。结果:①26例昏迷患儿SEP11例正常,15例(58%)异常,SEP的异常均表现为皮层电位N20异常,其中6例皮层N20波缺失;26例患儿EEG结果均为异常,其中5例为背景活动低电压,1例为弥慢性0活动,20例为弥漫性8慢活动;②SEP正常的11例中,9例预后良好,2例(18%)预后不良,SEP异常的15例中,14例(93%)预后不良,其中6例死亡,5例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的SEP均严重异常,预后最差。结论:①早期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的预后判断SEP优于EEC;②SEP皮层电位N20波缺失,同时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预后最差;③SEP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在早期判断预后是一种客观、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评估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VST)昏迷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IVST昏迷患者进行BAEP检测,记录双侧Ⅰ波、Ⅲ波、Ⅴ波峰潜伏期及Ⅰ-Ⅲ波、Ⅲ-Ⅴ波的波间潜伏期,并与格拉斯哥量表(GCS)评分结果及31例健康人群的BAEP相应潜伏期及波间潜伏期作比较。结果:24例IVST昏迷患者中17例Ⅰ波、Ⅲ波、Ⅴ波的潜伏期及Ⅰ-Ⅲ波、Ⅲ-Ⅴ波的波问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另7例患者双侧的Ⅲ波、V波消失,Ⅲ、Ⅴ波存在或双侧消失的IVST昏迷患者之间的预后,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例患者的BAEP检查结果与临床判断相吻合。BAEP可为IVST昏迷患者预后的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脑损伤后猫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动态变化及了解其与损伤程度和意识障碍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三种不同强度的直流电立体定向电解损毁猫中脑网状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动态监测猫意识、EEG、BAEP和SEP的变化,研究其变化规律与中脑网状结构损伤和意识的关系。结果:中脑网状结构损伤后随着猫意识障碍的恶化与恢复,EEG、BAEP和SEP相应地发生变化,且与损伤程度和意识障碍变化一致。结论:中脑网状结构损伤后猫意识、EEG、BAEP和SEP发生规律性变化,可以反应中脑损伤和意识障碍的程度和转归,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神经系统受到瞬时听觉刺激后产生的具有短暂潜伏期的电信号。在后颅窝或脑干等高风险手术中,BAEP常常被用来监测术中各种可能会对脑干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BAEP变化按引起变化的因素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真正”的变化,术中BAEP监测作为一种安全措施用来反映某些结构(感觉器或神经系统某些部分)的功能障碍或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诊断青年人脑干早期受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9例初诊时影像学结果正常而BAEP检测结果异常的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初诊时、3~6个月复查时的BAE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 BAEP检测复查结果显示:5例(10%)恢复正常,9例(18%)好转,31例(63%)无变化,4例(8%)加重;②4例BAEP加重患者复查CT 结果显示2例脑干腔梗,2例正常;③2例BAEP检测结果加重并CT 结果改变者均为有高血压、高血脂病、且家族史有不良生活习惯者。结论:BAEP检测结果作为脑干早期受损的较敏感指标,提示在某些病例中或更能早于影像学反映脑干早期受损状态;脑干早期受损病例的BAEP检测异常结果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10.
对120例脑外伤病人进行多形式诱发电位检查(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70%,体感诱发电位为34.0%,视觉诱发电位(VEP)为25.0%,三项中有一项异常者为87.5%。13例进行MEP复查和15例重型脑外伤手术疗效均提示MEP正常者,临床恢复快,后遗症少,反之则差。并结合CT检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级进行讨论,中、重型病人CT与MEP的异常率分别为76.5%和64.7%,轻型病人相应为5.7%和57.1%,提示轻型脑外伤病人脑虽无明显结构性变化,但确有生理功能改变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脑功能损害患者进行长程脑电图(Long-term electroencephalogram,L-EEG和脑干听觉透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以探讨其早期预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明确临床诊断的40例急性脑功能损害患者进行L-EEG和BAEP监测,并按Synek和Hall标准进行分级,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临床预后评估,综合分析比较L-EEG联合BAEP与GCS早期预测脑功能损害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GCS早期预测中重度脑功能损害患者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综合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6.9%、64.3%和72.5%,L-EEG联合BAEP敏感性、特异性和综合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2.3%、85.7%和90.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L-EEG联合BAEP检查对中重症脑功能损害患者预后的早期判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态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三种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急性脑卒中致昏迷65例患者进行EEG、SEP、BAEP检查。EEG按Young标准分为Ⅰ—Ⅴ级;BAEP分析Ⅰ、Ⅲ、Ⅴ波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及双侧波幅差,结果按Cant标准分为Ⅰ-Ⅲ级;SEP分析N20波,结果也分为Ⅰ-Ⅲ级。预后分为清醒、持续植物状态和死亡三种情况。结果:65例患者,EEG、BAEP、SEP均为Ⅰ级的15例患者中,死亡3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清醒10例;EEG、BAEP、SEP均为Ⅱ级的13例患者中,死亡5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清醒6例;属EEGⅢ级及其以上、BAEP及SEPⅢ级的37例患者中,死亡24例,持续植物状态9例,清醒仅4例。结论:EEG、BAEP和SEP的分级高低(异常程度)与昏迷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分级越高病死率越高。EEG、BAEP和SEP相结合,可以提高判断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BAEP、MR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0例经MRI确诊为脑干梗死患者同时进行BAEP检查。结果:30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3例患者临床上已有病理征,MRI未发现梗死灶,BAEP已有异常表现。结论:病变早期脑干功能状态发生改变时,BAEP就可有异常表现,因此BAEP是一个早期诊断比较敏感的指标,在脑干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可以与MRI在定性定位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干反射(BS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均能反映脑干生理及病理功能状态。目前不少学者对其在判断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病情演变及确定损伤部位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研究[1,2]。但同时对BSR和BAEP进行研究的报道不多,而且缺乏全面的统计学分析[3]。本文应用等级相关和Bayes定理对二者在判断昏迷病人预后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1 材料和方法对象:昏迷病人92例,年龄14~80岁,平均335岁。诊断为脑溢血25例,脑梗死10例,颅内感染30例,脑外伤27例,92例中发生脑疝23例。病前有听力障碍23例。治疗结果的评定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阿-基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合并脊髓空洞症(SM)手术疗效判定中的作用。方法:对ACM—SM患者行术前、术后上下肢SEP、MEP及BAEP检查,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潜伏期、波幅及传导时间。结果:58例ACMSM患者,术前40例SEP异常,46例MEP异常,28例BAEP结果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及MEP的中枢传导时间(CMCT)延长。行后颅窝减压术+硬脑膜扩大成形术+后颅窝重建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复查MRI示小脑扁桃体回缩、空洞缩小;39例SEP、45例MEP及27例BAEP潜伏期、CMCT延长与波幅降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SEP、MEP、BAEP分别各有1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SEP、MEP、BAEP可以作为评价ACM—sM手术前后效果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联合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对30例昏迷患者分别在病程的急性期、3个月、6个月时作BAEP、SSEP检测.结果:急性期BAEP检测30例均异常,其中双侧异常17例,单侧异常13例,表现为Ⅰ波后各波潜伏期(PL)延长或波形消失,波间潜伏期(IPL)延长.Ⅲ波、Ⅴ波存在者预后好,消失者呈重残、植物状态或死亡.急性期SSEP正常6例,异常24例(80%),表现为皮层电位异常,N20波缺失,PL延长,波幅严重降低,波形离散.24例SSEP异常者中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13例(其中5例死亡)(54%).17例BAEP严重异常者SSEP也同样表现为严重异常.结论:BAEP、SSEP联合检测能分别反映脑干及大脑的功能,能早期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尤其SSEP皮层电位N20异常程度可客观判断脑病变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6年以来救治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发展快、死亡率高,其死亡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基底池受压程度、中线移位有关。提高疗效应根据以下11个方面:(1)建立创伤救治体系与实施颅脑创伤早期专科救治;(2)保持呼吸道通畅;(3)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CT检查并跟踪观察中脑周围池的变化;(4)病因治疗;(5)充分重视大骨瓣减压的效果;(6)冬眠低温治疗;(7)充分重视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8)低氧血症和低血容量的防治;(9)防治脑血管痉挛;(10)早期应用纳络酮;(11)尽早应用高压氧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PD患者作为PD组,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分别对PD患者和健康者进行VEP、BAEP和SEP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1±10.6)ms较健康对照组(103.2±9.0)ms明显延长(P〈0.01),P100波幅(6.25±3.02)弘V较健康对照组(7.70±2.62)pV增高(P〈0.05);PD组BAEP的I、Ⅱ、Ⅲ波的潜伏期和Ⅲ-V及I—V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能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俜导诵略的桶害.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患者视、听、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2例临床及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确诊的MG患者行VEP、BAEP检测,其中的18例还进行了SEP检测。结果:22例MG患者中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8例(36.4%)。SEP检查18例均异常,其中上肢SEP异常8例(44.4%),下肢SEP异常10例(55.6%)。结论:MG患者的VEP、BAEP、SEP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明MG患者可伴有CNS损害,而VEP、BAEP、SEP可作为早期发现MG患者CNS改变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患儿脑干听觉通路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及在不同性别患儿中的差异。方法:应用BAEP对813例脑瘫患儿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813例脑瘫患儿BAEP耳数总阳性率为86%,以轻度异常居多。不同性别患儿间BAEP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瘫患儿的BAEP异常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