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疗效 ,并探索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方法 :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 1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为期 8周的治疗 ,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 =5 487,P <0 0 0 1)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结果显示 ,总分 (t =3 3 75 ) ,行为因子分 (t =2 493 )、学习 (t =2 5 45 )、多动 (t =3 117)、多动指数 (t =2 43 2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0 0 1)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显示部分患儿部分因子分下降。结论 :本研究所使用的社会技能训练方法切实可行 ,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降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的诊断标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中的多动指数Z≥1.5的儿童55例及正常对照儿童55例,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C-WISC)评定总体智商,以时间辨别任务测试(TDTT)、Coirs积木测验(CBT)、儿童持续注意反应测试(C-SART)分别评定100 ms和1000 ms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视觉工作记忆广度、持续性注意的遗漏性错误次数和执行错误次数。结果:ADHD儿童总体智商得分低于正常组儿童[(97.4±11.2)vs.(110.3±12.1),P<0.01)],C-SART中的遗漏性错误次数高于正常儿童[(25.5±2.4)vs.(14.6±2.1),P<0.01]。100 ms条件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 ms条件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高于正常儿童(P<0.01)。在控制总体智商之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加工1000 ms时的差别阈限值与其CBT得分呈负相关(r=-0.54 P<0.01),与其C-SART中的遗漏错误和执行错误次数呈正相关(r=0.47、0.44,均P<0.01)。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相比正常儿童存在时间知觉缺陷,这一缺陷可能与其持续性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地控制冲动行为,抵制满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3~9岁是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时间[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2]。自我控制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被认为存在一定相关关系[3],但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3~9岁年龄段的儿童。  相似文献   

4.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精神障碍,在学龄期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0~7.5%,有统计显示在儿童青少年中患病率达17%。多在3~7岁起病。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大部分儿童伴随焦虑障碍、学习困难、品行障碍、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反社会人格等。一般病情常常持续到青春期,部分病例一直持续到成年.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相似文献   

5.
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中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分别对28例Asperger综合症儿童、30例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以及30例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进行比较。结果:Asperger综合症儿童有60.7%同时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伴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与ADHD儿童相比更多地表现为注意缺陷为主型(52.9%对20.0%,χ2=7.208,P=0.027);AS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以及多动指数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0.89±0.44/0.50±0.26,1.67±0.52/0.88±0.50,1.40±0.71/0.68±0.41,1.40±0.57/0.59±0.36,P<0.05);AS儿童的总注意商数、总反应控制商数得分低于正常对照(77.7±23.6/100.2±20.0,P<0.05);AS儿童的总反应控制商数高于ADHD儿童(92.1±21.1/104.6±11.3,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Asperger综合症与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高相关性的观点,建议在对As-perger综合症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和制定干预计划时中需将该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执行功能生态学特征。方法:选取147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父母亲,130名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他神经疾患的正常儿童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父母亲,让其分别填写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问卷(自评和他评)(BRIEF-A),比较两组对象执行功能。结果:ADHD组父母BRIEF-A自评、他评量表,在执行总分、行为管理指数和元认知管理指数及其所属的抑制、转换、情绪控制、自我监控、启动、工作记忆、计划和组织因子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父母自评的任务监控因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执行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态以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收集智商高于80的6~16岁符合DSM-IV诊断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97例(男78例,女19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74例(男45例,女29例)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比较两组全脑静态功能连接和动态功能连接指标。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静态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腹外侧前额叶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模式变异性大于正常对照组[(0.65±0.07)%vs.(0.60±0.08)%,P<0.01]。结论:动态分析提示腹外侧前额叶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键脑区,为理解疾病的脑机制提供可能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依恋特点及其与注意缺陷和多动得分的关系。方法:用DSM-Ⅳ诊断标准进行筛查,对8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150名正常儿童实施儿童依恋量表测试。结果:ADHD组儿童的母亲依赖度(3.1±0.5)、父亲依赖度(2.9±0.8)、母亲亲近度(2.7±0.6)、父亲亲近度(2.6±0.7)及母子依恋(3.0±0.7)和父子依恋总分(2.7±0.6)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4±0.5、3.5±1.1、3.0±0.7、2.9±0.7、3.2±0.5、3.2±0.5,P均<0.01);ADHD组儿童的父亲依赖度(2.9±0.8)、父亲亲近度(2.6±0.7)和父子依恋得分(2.7±0.6)低于母亲依赖度(3.1±0.5,P<0.01)、母亲亲近度(2.7±0.6,P<0.01)和母子依恋得分(3.0±0.7,P<0.001);DSM-Ⅳ中注意缺陷得分(DSMAT)与依恋安全性量表的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0.32、-0.28、-0.24、-0.24、-0.23、-0.34,P均<0.01),多动得分与母亲依赖度(r=-0.22)、父亲依赖度(r=-0.19)、母亲亲近度(r=-0.14)、母亲依恋安全性(r=-0.14)、父亲依恋安全性(r=-0.21)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ADHD儿童对父母依恋安全性低于正常儿童,ADHD儿童对父亲依恋安全性低于对母亲依恋安全性,且其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症状与依恋安全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镇江城乡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流行病学的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乡各抽取4所幼儿园,有效同卷共724份.以Corners儿童父母症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多动障碍检出率为3.18%,其中男女检出率分别为4.63%、1.68%,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16,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情绪问题儿童自我情绪评价与父母他评在临床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41例ADHD伴情绪问题儿童及父母分别完成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结果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儿童自评与父母他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诊断一致性程度不高,存在差异性(Kappa0.4,P0.05)。结论重视ADHD儿童对自身情绪问题的表达,对早期发现ADHD儿童共病情绪障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慢性抽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慢性抽动障碍(CTD)儿童和ADHD以及正常对照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方法:对伴与不伴ADHD的CTD儿童和ADHD以及正常对照儿童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D ADHD组和ADHD组儿童总的行为问题发生率、CBCL多数因子分及行为问题总分与单纯CT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CTD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只有强迫、多动、攻击因子分和行为问题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有ADHD的CTD儿童与ADHD儿童相似,存在较高的行为问题发生率和较多的行为问题,提示伴有的ADHD是CTD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国籍和种族学前儿童多动问题的差异.方法 通过对200名中美幼儿园及学前班的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国籍和种族儿童多动问题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 儿童多动问题、多动指数这两个因子在国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 =-4.054,3.371;P <0.01);儿童多动问题、多动指数在种族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9.881,7.535;P <0.01);儿童多动问题、多动指数在儿童家庭环境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 =7.931,6.685;P<0.01).结论 学前儿童的多动问题受不同经济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应该从社会和家庭方面着手,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征与行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我国汉族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onverbal learning disorder, NLD)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征以及行为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相互之间关系。方法:三组儿童(NLD组,VLD组和正常对照,每组40人)进行智力测定、绘人测验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测量,根据智力结构模型分析其视空间能力与行为问题。结果:NLD儿童在空间能力、视动协调、视动速度、图形认知、视觉记忆、非言语推理、视觉组合方面都比正常儿童和VLD儿童差(P<0.05),而VLD儿童则与正常儿童无差别(P>0.05)。NLD儿童在分裂焦虑、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等行为方面较其他两组儿童多(P<0.05)。结论:我国汉族NLD儿童视觉空间认知存在缺陷,其行为问题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桂林市5~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有关因素。方法:使用Conner多动症评分量表、DSM-Ⅳ诊断标准量表、调查组自编的ADHD发病相关因素和儿童行为表现问卷调查表,对9162名学龄儿童进行教师、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总患病率为4.25%,男童为5.86%,女童为2.69%,8岁、9岁组患病率最高。其中Ⅰ型(注意缺陷型)42.42%,Ⅱ型(多动,冲动型)23.65%,Ⅲ型(注意缺陷伴多动冲动型)33.13%。有父母性格不良和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儿童患病率最高,为76.09%和49.36%,有分娩过程异常史的儿童为46.53%。结论:桂林市5—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较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叫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表现在多个不同场合(例如学校、家里、公共场所等),造成儿童学习、伙伴关系等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抑制性眼动任务中的反应特征。方法:采用注视、主动眼动及反向眼动任务对21例ADHD儿童和21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注视任务中,ADHD组侵入性眼跳数目高于对照组[无分心条件:(12.67±12.28)vs.(6.38±6.95),P=0.040;分心条件:(16.91±10.00)vs.(11.29±5.99),P=0.030];(2)主动眼动任务中,两组儿童眼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反向眼动任务中,ADHD组眼跳方向错误率高于对照组[间隔条件:(68.14±17.85)%vs.(54.10±20.22)%,P=0.020;重叠条件:(62.49±17.54)%vs.(49.27±17.21)%,P=0.020]。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眼动抑制能力存在缺陷,推测可能是由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异常的额叶-纹状体结构和/或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运动协调能力的相关性,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方案。方法应用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对符合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30名患儿进行测试,并检测儿童注意力。结果患儿的注意力异常与感觉统合失调为负相关,积分相关系数(r-0.66),有很强的共患关系。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除用药物、行为干预等治疗外,应配合感觉统合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正>自尊是个体对其在竞争能力、个人成就和自我价值的判定等多个领域中的自我意识的评估[1]。有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具有低自尊的表现[2]。本文对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与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病多,共患率高,既增加双相障碍的诊断难度,也影响双相障碍的治疗疗效,并提示更差的预后。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故本文对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有助于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及其共患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d2注意力测验(d2 test of attention),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选择性注意和注意集中能力的差异,探讨该测验各项目与DSM-IV中注意涣散和多动冲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23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和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智力上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接受d2注意力测验.结果:(1)ADHD儿童在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完成总量、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上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59.7±72.8)vs(302.6±51.5),(222.4±58.3)vs(279.6±64.3),(75.4±43.1)vs(106.0±38.9);Ps<0.05],而遗漏错误率、违规错误率、总错误率均高于对照组[27.20 vs 19.80;29.13 vs 17.87;28.22 vs 18.78;Ps<0.05].(2)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总错误率、遗漏错误与DSM-IV中注意涣散症状得分存在相关(r=-0.44,-0.37,0.29,0.26;Ps<0.01);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总错误率、违规错误与多动冲动症状得分存在相关(r=-0.36,-0.38,0.30,0.30;Ps<0.01).结论:d2注意力测验对于ADHD儿童注意受损的临床特点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