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庭环境与ADHD儿童某些心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edisorder,ADHD)儿童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等心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自尊调查 (TheSelf-esteemInventory ,Coopersmith)、儿童内外控量表 (Nowicki-StricklandInternal -ExternalControlScaleforChildren)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儿童版 )分别对 10 8例ADHD及 10 8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ADHD儿童的家庭在FES量表中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家庭组织性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而在家庭的矛盾性高于对照组 (P <0 0 5 )。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儿童。ADHD儿童表现更为外控 ,而正常对照组则更为内控。ADHD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 ,掩饰性低于对照组。FES量表中的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及个性特征没有显著影响 ;而正常组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与家庭环境中的某些因素有关。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和对照组儿童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及个性特征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执行任务状态下的脑网络的差异性,本文采用视觉功能区网络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取的试验数据为受试者执行猜题任务时,视觉捕捉范式获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受试者包括23名ADHD患儿[年龄:(8.27±2.77)岁]与23名正常儿童[年龄:(8.70±2.58)岁]。首先,本文利用fMRI数据构建视觉区脑功能网络;然后,获取视觉区脑功能网络的特征指标,包括: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网络密度、聚集系数、介数等,并与传统全脑网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中的支持向量机(SVM)等分类器对特征指标进行分类以区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本研究采用视觉区脑功能网络特征进行分类,分类精度最高达到96%,与传统的构建全脑网络方法相比,精度提高了10%左右。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视觉区脑功能网络分析法能够更好地区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该方法对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脑网络的区分具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ADHD儿童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持续到成人早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2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中ADHD标准的儿童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根据Conners’成人ADHD诊断会谈定式问卷评定成人早期ADHD情况.将各候选因素在成人ADHD组与成人期功能缓解之间组进行组间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DSM-Ⅳ诊断标准,98名(51%)儿童ADHD持续到成人早期.共患ODD [OR=3.14 (1.33 ~7.40),P<0.01]和接受治疗[ OR =9.56(2.09~43.67),P<0.01]的患者,ADHD更容易持续到成人早期.结论:本研究提示童年期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者与未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者相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持续到成人早期的比率更高;童年期ADHD需要持续治疗者发展为成人ADHD的风险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4.
叶春鸿 《校园心理》2012,10(6):408-409
<正>自卑和异性交往不良是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自尊与异性交往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提高个体自尊水平有助于提高其异性交往水平[1]。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中职生异性交往水平,异性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中职生异性交往行为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本研究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低自尊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自尊水平的实效性,并讨论在改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自卑心理的同时,能否促进其异性交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运用注意网络测试、数字广度及数字颜色连线实验分别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50例ADHD患儿(ADHD组)和50名健康儿童(HC组)进行执行功能研究。结果 ADHD组的注意网络测试(ANT)冲突监控网络效率[84.00(59.75,120.50)ms]低于HC组[70.50(63.00,78.0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1,P=0.014);而两组的警觉、定向网络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相比,ADHD组的数字倒背得分明显减低(3.80±0.70),完成数字颜色连线测验Ⅱ所需时间延长(197.34±73.3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正背及连线测验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患儿存在冲突监控、工作记忆及注意转换等方面的执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1 027青少年学生,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筛选外显高自尊230人,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判为安全型高自尊和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各36例,运用面孔工作记忆任务(FWM)开展2(不同自尊类型)×2(反馈类型)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间自我服务偏向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35)=85.41,P<0.001,η2=0.23];安全型高自尊青少年在正确反馈[t(35)=-6.51,P<0.001,d=5.44]和错误反馈[t(35)=-10.79,P<0.001,d=6.50]条件下均没有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向;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在正确反馈[t(35)=-2.85,P<0.05,d=2.50]条件下不存在自我服务偏向,错误反馈[t(35)=6.99,P<0.001,d=4.49]条件下存在自我服务偏向;高自尊类型与反馈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35)=28.65,P<0.001,η2=0.14]。结论...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常见的破坏性行为障碍,严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1,2]。高IQ的ADHD患者比一般IQ的ADHD患者表现出更大的危险性,因为被发现的更晚,在抑郁方面有更严重的问题[3,4]。本文探讨高IQADHD儿童的临床及神经心理特点,为改善高IQ ADHD儿童的预后提供依据。对象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a-latrotoxin受体基因latrophilin 3(LPHN3)基因多态之间的统计学关联。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诊断标准的1052例ADHD儿童和921例健康对照。采用儿童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评定患儿临床亚型,该量表将ADHD分为3个亚型: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采用ADHD评定量表对患儿ADHD核心症状进行评估,包括注意缺陷分、多动分、冲动分。通过病例对照关联研究方法,对LPHN3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通过χ2检验对单个SNP位点与ADHD及其各亚型、性别间进行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探讨LPHN3基因与ADHD核心症状之间的关联。结果:rs11131347与ADHD总体存在名义统计学意义[P0.05,OR=0.86(0.76~0.98)],最小等位基因C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0.409vs.0.445;分性别分析发现,rs11131347与男性ADHD存在关联[P0.05,OR=0.82(0.71~0.96)],最小等位基因C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0.402 vs.0.449。分亚型分析,结果显示rs11131347位点与ADHD-C[P0.05,OR=0.85(0.74~0.98)]及男性ADHD-C存在名义统计学关联[P0.05,OR=0.82(0.70~0.97)],最小等位基因C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407 vs.0.445及0.401vs.0.449。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rs11131347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ADHD(隐性模型,P0.05)、在ADHD男孩(加法模型,P0.05;显性模型,P0.05;隐性模型,P0.05),ADHD-C(隐性模型,P0.05)及男性ADHD-C(显性模型,P0.05)中,病例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名义统计学差异,校正后关联消失。进行基因型与ADHD核心症状间的协方差关联分析,发现rs11131347位点与ADHD冲动症状存在名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PHN3基因多态可能参与ADHD的病理机制并对ADHD的冲动症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混合型ADHD患儿32例(年龄9~15岁)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32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恐惧和愤怒等4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观察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儿童面孔诱发的N170电位及靶刺激诱发的P300电位的特征。结果:ADHD组患儿在4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颞枕区面孔特异性N170波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17.7±9.5)μv vs.(25.8±14.0)μv,P0.05],顶枕区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454.2±51.3)ms vs.(433.0±29.8)ms,P0.05]。ADHD患儿组在四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的P300在四种情绪刺激中以恐惧面孔刺激后执行注意任务的P300波幅最低,潜伏期最长。结论:ADHD儿童在4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以恐惧面孔刺激引起的P300波幅最低,且P300潜伏期延长最明显。提示恐惧面孔可能影响ADHD患儿情绪调节,并影响其持续注意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在冒险任务中的表现。方法:选取AD-HD儿童38例,其中注意缺陷型22例,混合型16例,以及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智力上与ADHD组相匹配的38名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Roger’s冒险任务进行研究,比较ADHD患儿和正常对照组以及两组ADHD亚型在冒险效应和奖励效应上的选择数量。结果:①在冒险效应上,ADHD患儿冒险性选择的总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在奖励效应上,ADHD患儿在各奖励分数类型上的选择成绩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②两种亚型ADHD(混合型和注意缺陷型)患儿在冒险效应和奖励效应上选择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亚型ADHD患儿均倾向于冒险性行为,两种亚型患儿在冒险任务中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11.
中师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作为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关于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始于弗洛伊德的临床观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尊研究更加深入广泛,有关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成为一种新的倾向。Harter等人的研究发现,抑郁情绪与低自尊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1]。Higgirs的“自我不一致理论”指出,青少年的自我不一致,使他们表现出低水平的自尊,这往往是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的原因之一[2]。国内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中师生群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  相似文献   

12.
<正>自尊的"缓冲器"假设把自尊看作处理压力、创伤和不幸的缓冲器[1]。该假设认为高自尊能使人们较少遭受有害的、威胁性的、创伤性的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痛苦,以及能使他们从这些事件中快速恢复,而低自尊却不能。许多经验性研究对  相似文献   

13.
邵海英 《校园心理》2011,9(6):401-403
<正>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1]。有研究发现,内隐自尊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且可以直接预测心理求助态度[2]。Rogers提出的自我和谐是指一个人自我观念中没有冲突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地控制冲动行为,抵制满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3~9岁是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时间[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2]。自我控制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被认为存在一定相关关系[3],但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3~9岁年龄段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智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性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方法:对50名7~14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高智商(总智商≥120)ADHD男性儿童与50名年龄匹配的高智商正常男性儿童、723名一般人群男性儿童对照,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BRIEF)进行测评生态学执行功能。结果:高智商ADHD组的BRIEF评分,经多重检验校正后,抑制、转换、感情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监控8个因子,行为管理指数、元认知指数2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高智商正常对照组和一般人群对照组[总分,(150±22)vs.(108±20),(104±21),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高智商ADHD男性患儿生态学执行功能在各层面均差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来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选择注意任务下额区的神经活动。实验采用高密度的脑电采集仪来记录受试在执行改进的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Visual-CPT)范式下的ERPs,12名患儿(ADHD组)及13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参加本次试验。在Go和No-go条件下,分别对两组受试的行为学及ERPs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ADHD组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得较差,漏报率和错误率明显增加,而且反应时间明显延长;无论是Go条件还是No-go条件,潜伏期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ADHD组相比对照组在额区表现出幅值显著低的N2成分(P<0.05);此外,ADHD组在No-go条件下具有幅值显著高的P2成分(P <0.05)。结果表明,ADHD患儿在认知功能执行中产生障碍,而这种障碍可能与其额叶区域的ERPs波形幅值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注意缺陷是ADHD儿童学业困难的核心所在[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包含了分析、综合、评价和应用等。在这些完成学业任务所必备的高级认知加工过程中,注意机制在其中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这个问题有待考证。1·目前ADHD儿童学业困难研究方法的不足关于注意问题导致ADH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智力糖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ADHD患儿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 儿 智 力 糖 浆 治 疗.分 析 比 较 两 组 的 临 床 疗 效、临 床 症 状[Achenbach 儿 童 行 为 量 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评分]、注意力[视觉注意力商数(Visual attention quotient,VAQ)、听觉注意力商数(Auditory attention quotient,AAQ)、综合注意力商数(Full scale attention quotient,FAQ)评分]及脑电波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m后观察组CBC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VAQ、AAQ、FA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m后观察组β波、SMR波明显高于对照组,θ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智力糖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注意力商数,改善脑电波频率.  相似文献   

1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测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及分测验结构。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129名ADHD患儿和87名正常儿童进行智力评估。结果:ADHD患儿的智商多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但VIQ与PIP之间的平衡性较差。结论:ADHD患儿的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水平为低,且智力发展不平衡者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巴胺D4受体第3外显子48 bp可变重复序列(DRD4 exonⅢ48bpVNTR)多态性是否与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ic)存在关联.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的<Tourette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遗传研究定式检查提纲>收集病史,运用核心家系传递不平衡分析方法(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对122个核心家系进行关联分析,根据是否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将122个核心家系分为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组[合并ADHD的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 TS)和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tic, CT),共40例,TS&ADHD]和抽动障碍组[TS和CT,共82例,TS&CT]两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等技术,进行抽动障碍与DRD4 exonⅢ48 bpVNTR多态性的TDT分析.结果在这一多态性位点存在5个等位基因,分别为DRD4 exonⅢ48 bp的2~6个重复等位基因.总体上没有发现抽动障碍与DRD4 exonⅢ48 bpVNTR多态性存在传递不平衡(χ2=7.44,P=0.12),进一步对不伴ADHD的抽动障碍组进行的TDT分析也没有发现存在这一位点的传递不平衡(χ2=3.38,P=0.50);而在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组中发现,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与DRD4 exonⅢ48 bpVNTR多态性在总体上存在传递不平衡(χ2=11.74,P=0.02),进一步对单个等位基因的TDT分析显示,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与DRD4 exonⅢ48 bp的5个重复和6个重复等位基因(长重复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χ2=10.57,P=0.032,χ2=6.13,P=0.01).结论 DRD4 exonⅢ48 bpVNTR长重复等位基因与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存在关联,DRD4 exonⅢ48 bpVNTR长重复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合并ADHD的抽动障碍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